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含蓼问疾什么意思?含蓼问疾典故出处

含蓼问疾什么意思?含蓼问疾典故出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503 更新时间:2024/2/4 2:11:05

刘备以仁义著称,可能刘备之所以能够有如此高的成就就是因为他有情有义。像刘备这样的出身,在门阀制度的背景下几乎没有生存的空间,因为大家都会去投靠更加可靠的国家,而刘备最后却凭借自己的人格闯出了一片天。当然,这不是要吹刘备,这次要为大家讲的成语含蓼问疾就是要夸刘备的人说出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含蓼问疾的意思,还有典故出处,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先主传》注引习凿齿的评论,所涉及的故事是在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主要人物是刘备。原文如下:

先主虽颠沛险难而信义愈明,势逼事危而言不失道。追景升之顾,则情感三军;恋赴义之士,则甘与同败。观其所以结物情者,岂徒投醪抚寒含蓼问疾而已哉!其终济大业,不亦宜乎!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先主刘备颠沛流离历经艰险,但非常讲究忠信礼义,虽然形势紧迫危险,但所说的话却不失道义。缅怀刘表对自己的恩义,其情感动三军。倾心相随的士人们,也愿意与刘备一起同甘共苦,看他获得拥戴的原因,又岂止是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他最终能成就大业,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习凿齿所说的“含蓼问疾”,意为安抚军民,跟百姓同甘共苦。这也是东晋史学家首创的一句成语。

说完了成语,再来说说故事的历史背景。时值曹操发动荆州之战期间,荆州牧刘表之子刘琮投降。刘备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即从樊城撤出,一路南下,赶往江陵。

据《三国志·先主传》记载:“比到当阳,众十余万,辎重数千两,日行十余里,别遣关羽乘船数百艘,使会江陵。或谓先主曰:‘宜速行保江陵,今虽拥大众,被甲者少,若曹公兵至,何以拒之?’先主曰:‘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故此,习凿齿才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其实这个故事就是后所熟知的“携民渡江”。

刘备“携民渡江”究竟是保护百姓撤退还是裹挟百姓掩护自己呢?这个问题曾引发过很大的争议。其实,这个问题是一目了然的。刘备南撤时,荆州百姓是自动加入南撤行列的,并非刘备有意而为的。十余万百姓随行,拖住的是刘备的行军速度,最终导致他在长坂地区被曹军追上。如此裹挟百姓的做法是不是太愚蠢了?刘备此举的真正目的,正如《三国志·先主传》中刘备自己所说的:“夫济大事必以人为本,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他是舍不得荆州的百姓!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坚壁清野什么意思?坚壁清野典故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曹操在打仗战略方面并不是三国最顶尖的人,但是曹操会用人也爱人才,所以他手下的谋士都非常的突出能干。曹操在争夺兖州的时候,就想出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计谋,好在荀彧及时制止了曹操,并且把其中的厉害关系说的明明白白,听完后曹操才感叹还好有荀令君一番劝导。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荀彧口中,一起来看看坚壁清

  • 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迅雷不及掩耳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迅雷不及掩耳这个词语还算是挺常见的,不管是课本里还是电视当中都能看到。那你知道迅雷不及掩耳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么?这次就专门为大家介绍一下迅雷不及掩耳这个词语的典故。故事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潼关之战上,曹操用计大败了韩遂和马超,而这次战役则体现了曹操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一起来看看原文到底是怎么说

  • 汉服各个部位的含义是什么?每个部位都有深层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汉服不同于现代化的服装,每一块衣片都可以根据设计师的灵感来进行不同的创作,我们在看到很多时装发布会的时候,各种衣服被制作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十分厚重,有的又极其轻盈,有的还是不对称,各种各样的衣服,代表着设计师们新奇的设计感。但是,汉服并不能如此,设计师们能够做的,就只是在面料和花纹上面下功夫,因为每

  • 湖海之士典故出处介绍,湖海之士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湖海之士这个成语可能大家对它还比较陌生,因为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其实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时期,也是当时一位三国人物所创造的。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一下湖海之士这个成语,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是什么。乱世出英雄,所以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路诸侯也是想从汉室分一杯羹,但最终的霸主肯定也只会有一个。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

  • 共为唇齿是什么意思?共为唇齿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在三国时期,吴蜀对曹魏一直都是敌对关系,而东吴和蜀汉时不时还会一起结盟抗曹,但各自也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因为结盟对于其中一方来说肯定更有优势,而能力大的一方出的力肯定也会多些。所以当年诸葛亮派人说服孙权恢复两国同盟关系是,孙权就非常的犹豫,毕竟蜀国靠着结盟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这次讲的成语“

  • 悔之无及什么意思?悔之无及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重任,不过蜀国很多大臣并不信任他。觉得诸葛亮都没办法完成的事情,难道换成你姜维就可以办到么?所以很多大臣主张姜维放弃北伐,还是以防守为主。但是姜维深知防守只是坐以待毙,而北伐还能创造一片生机。悔之无及这个成语的背景故事就是讲述了此事,一起来看看这个典故是怎样的吧。今天的三

  • 祸至无日什么意思?祸至无日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时期,东吴应该是最会左右逢源的政权了,孙权也一度向曹操俯首称臣,不过却被诸葛亮识破了其中的野心。孙权愿意归顺曹操也只是个假象,只是故意想让曹操别把矛头对向自己。如果曹操和刘备交战,那正好是孙权的机会。不过诸葛亮还是希望能拉拢孙权一起抗曹,这次讲的成语祸至无日也是出自这个背景故事,一起来看看到底是

  • 好尚不同是什么意思?好尚不同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刘备早期非常的幸运,召集了一批非常有才华的能人,像是庞统、法正等都为刘备立下过非常关键的功劳,当时诸葛亮可能还真排不上号。不过庞统和法正都是死的太早,也是刘备非常巨大的损失,如果他们都还在的话说不定蜀国的命运还会有改变。今天和大将讲的成语好尚不同就是刘备和法正之间的故事,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典故

  • 加长版三伏天到来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想必大家也感觉到了这天气似乎实在是太热太热了,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其实就是因为中国已经正式的进入了三伏天了,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三伏天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指的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这个时间段叫三伏天,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其实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三伏天是怎么

  • 今日入伏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三伏天其实很多网友也知道这就是夏天里面最热的几天了,而且热浪一天高过一天,其实今天入伏时间早已经确定了,而且今天就是入伏了,那么今天入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还有2018年的三伏天到底有多久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其实就是说的从今天开始中国将进入三伏天了,三伏天想必大家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