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坚壁清野什么意思?坚壁清野典故出处

坚壁清野什么意思?坚壁清野典故出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235 更新时间:2024/3/14 6:23:03

其实曹操在打仗战略方面并不是三国最顶尖的人,但是曹操会用人也爱人才,所以他手下的谋士都非常的突出能干。曹操在争夺兖州的时候,就想出了一个非常不靠谱的计谋,好在荀彧及时制止了曹操,并且把其中的厉害关系说的明明白白,听完后曹操才感叹还好有荀令君一番劝导。坚壁清野这个成语就是出自荀彧口中,一起来看看坚壁清野的意思,还有当时荀彧是怎么劝导曹操的吧。

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见于《三国志·荀彧传》,时间是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主人公为荀彧。原文如下:

陶谦死,太祖欲遂取徐州,还乃定布。彧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进足以胜敌,退足以坚守,故虽有困败而终济大业。将军本以兖州首事,平山东之难,百姓无不归心悦服。且河、济,天下之要地也,今虽残坏,犹易以自保,是亦将军之关中、河内也,不可以不先定。今以破李封、薛兰,若分兵东击陈宫,宫必不敢西顾,以其间勒兵收熟麦,约食畜谷,一举而布可破也。

破布,然后南结扬州,共讨袁术,以临淮、泗。若舍布而东,多留兵则不足用,少留兵则民皆保城,不得樵采。布乘虚寇暴,民心益危,唯鄄城、范、卫可全,其余非己之有,是无兗州也。若徐州不定,将军当安所归乎?且陶谦虽死,徐州未易亡也。彼惩往年之败,将惧而结亲,相为表里。今东方皆以收麦,必坚壁清野以待将军,将军攻之不拔,略之无获,不出十日,则十万之众未战而自困耳。

前讨徐州,威罚实行,其子弟念父兄之耻,必人自为守,无降心,就能破之,尚不可有也。夫事固有弃此取彼者,以大易小可也,以安易危可也,权一时之势,不患本之不固可也。今三者莫利,原将军熟虑之。”太祖乃止。大收麦,复与布战,分兵平诸县。布败走,兗州遂平。

这段记载的大意是:陶谦死后,曹操想要攻取徐州,回来再平定吕布。荀彧说:“当年汉高祖刘邦保守关中,光武帝刘秀占据河内,都是先做到根基稳固再制服天下的,向前能够克敌制胜,向后能自保无忧。因此虽然有过贫困战败之时,但最终成就大业。将军原本是依靠兖州起事,平定黄巾,百姓对您无不心悦诚服。况且兖州是天下重地,虽然现在残败不堪,但还是易于据守,这称得上是将军您的关中和河内,因此一定要先平定兖州。如今已经击败了李丰、薛兰,如果分兵向东进攻陈宫,他一定不敢洗犯,趁这个机会率部收割麦子,节约食物、囤积粮食,很快便能击溃吕布。击败吕布之后,再向南连接扬州,共同讨伐袁术,将势力延伸至淮河流域。

如果舍弃吕布而向东进攻徐州,部队留下太多前线不够用,留下太少百姓难以安定。吕布再乘虚抢劫,百姓寒心,只有甄城、东阿和范县可以保全,其余地区将落入吕布之手,这就等于失去了兖州。一旦我军无法攻占徐州,将军又能在何处立足呢?况且陶谦虽死,但徐州并没有那么容易被灭。他们是借鉴以前失败的教训,使各郡县紧密联合,互为表里。现在徐州一带全都在忙着收割麦子,坚固壁垒,清除郊野,使您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到时候将军您进攻难以获胜,抢夺又没有收获,十万大军不等交战就会自行崩溃。

之前您讨伐徐州,大肆屠杀,死者的儿子兄弟们回忆起他们父兄的耻辱,势必人人拼死抵抗,毫无投降的念头。就算您能够攻破徐州,也不可能完全拥有他。做事情固然有取舍,用大的交换小的可行,用平安交换危险也可以,权衡形势却不担心不牢固也可以。但如今这三方面都毫无有利之处,希望您能仔细考虑权衡。”曹操于是放弃了进攻徐州的念头,分兵平定兖州各县。吕布战败逃走,兖州被平定。

本文要说的成语,便是荀彧口中的“坚壁清野”,意为坚固壁垒,清除郊野,比喻使敌人既攻不下据点,又抢不到物资。这也是由荀彧所首创的一句成语。

这个成语故事发生在吕布与张邈、陈宫等人与曹操展开兖州争夺战期间。兖州只剩下东阿、范县和甄城尚在曹操手中,其余郡县均落入叛军之手。但在这种危急局势下,曹操却想出了放弃夺回兖州而进攻徐州的昏招。幸好荀彧及时提醒,否则兖州的吕布、陈宫等人与徐州的刘备东西夹击,曹操必将陷入更大的困境。

标签: 传统文化

更多文章

  • 迅雷不及掩耳出处介绍,迅雷不及掩耳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迅雷不及掩耳这个词语还算是挺常见的,不管是课本里还是电视当中都能看到。那你知道迅雷不及掩耳的出处和背后的故事是怎样的么?这次就专门为大家介绍一下迅雷不及掩耳这个词语的典故。故事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潼关之战上,曹操用计大败了韩遂和马超,而这次战役则体现了曹操迅雷不及掩耳的攻势,一起来看看原文到底是怎么说

  • 汉服各个部位的含义是什么?每个部位都有深层含义

    文史百科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传统文化

    汉服不同于现代化的服装,每一块衣片都可以根据设计师的灵感来进行不同的创作,我们在看到很多时装发布会的时候,各种衣服被制作成不同的形状,有的十分厚重,有的又极其轻盈,有的还是不对称,各种各样的衣服,代表着设计师们新奇的设计感。但是,汉服并不能如此,设计师们能够做的,就只是在面料和花纹上面下功夫,因为每

  • 湖海之士典故出处介绍,湖海之士释义解读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湖海之士这个成语可能大家对它还比较陌生,因为并不是一个常用的成语。其实这个成语出自于三国时期,也是当时一位三国人物所创造的。这次就帮大家介绍一下湖海之士这个成语,还有背后的典故故事是什么。乱世出英雄,所以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各路诸侯也是想从汉室分一杯羹,但最终的霸主肯定也只会有一个。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

  • 共为唇齿是什么意思?共为唇齿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君莫笑标签:传统文化

    在三国时期,吴蜀对曹魏一直都是敌对关系,而东吴和蜀汉时不时还会一起结盟抗曹,但各自也打着各自的小算盘,因为结盟对于其中一方来说肯定更有优势,而能力大的一方出的力肯定也会多些。所以当年诸葛亮派人说服孙权恢复两国同盟关系是,孙权就非常的犹豫,毕竟蜀国靠着结盟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这次讲的成语“

  • 悔之无及什么意思?悔之无及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落叶无声标签:传统文化

    诸葛亮死后,姜维接过了北伐的重任,不过蜀国很多大臣并不信任他。觉得诸葛亮都没办法完成的事情,难道换成你姜维就可以办到么?所以很多大臣主张姜维放弃北伐,还是以防守为主。但是姜维深知防守只是坐以待毙,而北伐还能创造一片生机。悔之无及这个成语的背景故事就是讲述了此事,一起来看看这个典故是怎样的吧。今天的三

  • 祸至无日什么意思?祸至无日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传统文化

    三国时期,东吴应该是最会左右逢源的政权了,孙权也一度向曹操俯首称臣,不过却被诸葛亮识破了其中的野心。孙权愿意归顺曹操也只是个假象,只是故意想让曹操别把矛头对向自己。如果曹操和刘备交战,那正好是孙权的机会。不过诸葛亮还是希望能拉拢孙权一起抗曹,这次讲的成语祸至无日也是出自这个背景故事,一起来看看到底是

  • 好尚不同是什么意思?好尚不同典故介绍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其实刘备早期非常的幸运,召集了一批非常有才华的能人,像是庞统、法正等都为刘备立下过非常关键的功劳,当时诸葛亮可能还真排不上号。不过庞统和法正都是死的太早,也是刘备非常巨大的损失,如果他们都还在的话说不定蜀国的命运还会有改变。今天和大将讲的成语好尚不同就是刘备和法正之间的故事,一起来看看这个成语的典故

  • 加长版三伏天到来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传统文化

    最近想必大家也感觉到了这天气似乎实在是太热太热了,那么这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其实就是因为中国已经正式的进入了三伏天了,有的人可能还不知道三伏天是怎么回事,其实就是指的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来了,这个时间段叫三伏天,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其实首先我们要搞清楚的是三伏天是怎么

  • 今日入伏是怎么回事?

    文史百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传统文化

    说到三伏天其实很多网友也知道这就是夏天里面最热的几天了,而且热浪一天高过一天,其实今天入伏时间早已经确定了,而且今天就是入伏了,那么今天入伏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还有2018年的三伏天到底有多久呢?下面就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揭秘分析看看吧!其实就是说的从今天开始中国将进入三伏天了,三伏天想必大家都知道,

  • 众寡不敌典故介绍,众寡不敌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传统文化

    古代打仗,并不是说人多的一方就绝对能取得胜利,历史中以少胜多的战役也不少,主要还是看双方给出的计谋能否一击致命。今天要和大家讲的成语众寡不敌就是发生在三国时期的故事,可能大家看到这个成语会想到寡不敌众,其实意思是没什么区别的。但是众寡不敌是三国志当中的原创,一起来看看当时到底是发生了什么事情把。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