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暴虎冯河”刺客刺杀刘备的故事

“暴虎冯河”刺客刺杀刘备的故事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679 更新时间:2023/12/27 14:01:38

刘备能成功,不得不说是汉末社会的一个奇迹。虽说是帝王之后,但年代久远,等到了刘备的上两代,家道早已中落,其实也就是一草根。父亲死后,刘备只能与母亲一起卖草鞋度日,连读书都需要族人资助。可见早年过的并不如意。或许就是因为长期处于社会的底层,刘备也得到了各种各样的磨练,无论是待人接物、为人处世都有自己的一套,看人更是一绝。可以这么说,他的眼光很准。

不过,就算是老虎也有打盹的时候,有一次,刘备居然看走眼了。这便是本文要将的内容。故事的出处是《三国志·诸葛亮传》注引《蜀记》,不过真正记载这个故事的则是着名的诸葛亮脑残粉郭冲。这个故事大意是这样的:

刘备占据益州后,达到事业的巅峰。曹操心存恐惧,于是派了一名刺客前来行刺。大概是这个刺客口才极佳,不但很顺利地见到了刘备,而且谈论起天下局势时也是头头是道,深得刘备的喜爱。首次见面,刘备就动了将其招入麾下的念头,警惕性也就荡然无存了。

刺客一见刘备放松了警惕,心中大喜,趁机接近刘备,企图近距离将其刺杀。不曾想这时候诸葛亮突然进来。刺客一看到诸葛亮,立刻慌乱起来,这自然也就让诸葛亮所察觉。此刻一见形势不对,提出去如厕,起身离开。

此时的刘备浑然不知。等此刻离开后还在满心欢喜对诸葛亮说道:“刚才那位可是个奇人啊!我正在想办法让他投入咱们的队伍,专门辅佐你处理政务。”诸葛亮也没好意思揭穿刘备,先是问道:“这人现在去哪儿了?”等过了一会才说道:“我看此人神色慌张,视线游离,奸像毕露,内藏不轨之心,一定是曹操派来行刺你的!”之后又立即命人去找,才发现此人早已翻墙逃走。

这个故事听起来很刺激,颇有荆轲刺秦王的味道。不过,裴松之在将此故事注引到《三国志》后却附上了自己的看法:

大凡刺客,都是空手博虎、徒步渡河的人,有勇无谋,莽撞冒险之辈。刘备向来以知人着称,能打动他的,一定不是普通人。而且刘备还想让其辅佐诸葛亮,更说明此人的才能。像这样的人很少有做刺客的,就算他想去,一向爱惜人才的曹操也不肯。而且此人并没被抓,回去之后必将成为曹魏的显贵,但翻遍资料都不见其人,这真是一件怪事。

故事讲完了,揭晓谜底。这个成语叫做:暴虎冯河。这里提醒一下,这里的冯,不念feng,而是念ping。另外再说明一点,这个成语并非出自裴松之,而是历史悠久。最早见于《诗经·小雅·旻天》:“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而在《论语》中,这个成语才定型,原文是这样: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最后在说明一点,为什么说这是个套路呢?起因出在郭冲身上。刚才提过,郭冲是个诸葛亮的脑残粉,曾着有有名的“郭冲五事”,像空城计就是其中之一,写的都是诸葛亮的威风事儿。故事的确威风,但却都是假的。这便是郭冲的套路:为拔高诸葛亮而不惜捏造事实。其实,诸葛亮的伟大并不需要郭冲用这种方式来证明,他是好心办了坏事,忽悠的只是不明真相的群众而已。

标签: 诸葛亮故事不过此人之后刘备这个刺客

更多文章

  • 白龙微服的历史成语故事,你了解吗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白龙,变成,清冷,射中,饮酒,化为,天帝,微服

    白龙微服意思是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贵人微服出行,恐有不测之虞。那白龙微服有着怎么样的历史故事呢?白龙微服的历史故事传说白龙下到清凉的深渊里,变成一条鱼。渔人豫且用鱼叉射中它的眼睛。白龙负伤,去向天帝告状。天帝问他当时在何处是什么样的状态,白龙回答自己在深渊里歇凉时变成鱼的形状受伤的。天帝说鱼本来

  • “帮人帮到底、送佛送到西”是怎么来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往往,收割,帮助,时间,西天,人们,不要,地头

    这两句谚语的意思其实是一样的,都是说做好事、帮助人不要半途而废,而要“完全彻底”。人们总是把这两句话连在一起来念,可是你知道吗?它们产生的背景却不一样。“帮人帮到底”,来自于农业劳动。过去由于没有机械,农民的劳动全靠简单工具和繁重体力。“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尤其收割季节,更是累得头昏眼花。在共

  • 三国英雄赵云“偃旗息鼓”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偃旗息鼓,安全,营地,刘备,时间,一面,赵云,怎样

    成语偃旗息鼓,指放倒军旗,停止击鼓,做出不准备战斗的假象。那偃旗息鼓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和三国英雄赵云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在三国时期蜀汉的军事集团中,赵云是少有的智勇双全的将领,他凭着大智大勇,为刘备的蜀汉政权立下了汗马功劳,所以成为人们心目中的大英雄。赵云品性谦逊,性情冷静,自从跟随刘备,千难万

  • 四个一诺千金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承诺,孩子,强盗,范式,他们,一个,回去,母亲

    下面是古代的4个一诺千金的故事,惊呆现代人。诚信感动强盗 得以保全性命汉朝时代,世道混乱,刘平扶着母亲逃难。一天,他出去找食物,却不幸遇上一班饥饿的强盗,强盗抓住他,商量着要把他煮熟吃了。刘平向强盗们叩着头说:「我今日出来,是为母亲找些野菜吃的,希望你们先让我回去,把野菜给母亲吃了,回来任由你们处置

  • 肝肠寸断成语背后悲伤的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伤心,肝肠寸断,这个,孩子,巴蜀,大军,自己,肠子

    我们有句成语叫“肝肠寸断”,肝和肠断成一寸一寸。形容一个人伤心到了极点,连内脏和肠子都断了。这个说法似乎有些夸张,再怎么伤心,吐血的有,脑溢血的有,眼睛哭瞎的也有,但是要说活活将肠子哭断,恐怕有些匪夷所思。但是,这个事情却真的有历史记载!在《世语新说》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桓温讨伐成汉时,大军途径蜀地

  • 蛛丝马迹中的马指的真是马?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留下,可以,痕迹,蛛丝马迹,就是,关系,明显,应该

    “蛛丝马迹”是人人皆知的成语,比喻事情留下来的隐约可寻的痕迹和线索。一般的辞典的解释全是说,“马迹”就是马经过后留下的痕迹或马脚印。可是,仔细一推敲,你就会发现 ,这样的解释是很难成立的。从事理来说,蛛丝是很不明显的,那么与之并列的马迹也应该是很不明显的,可是,马是个庞然大物,在没有水泥路、柏油路的

  • 成语一不作二不休的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不作,二不休,长安,到底,投降,作乱,朝廷,意思

    一不作,二不休,干就干到底。这是我们下决心干什么事的时候常说的话。可是,你要知道了这个“作”原本的意思,可能要出一身冷汗。一不作,二不休,出自一个故事。唐德宗时,一支军队在长安叛变,拥立原卢龙节度使朱泚(读cǐ)为皇帝。朱泚自称大秦皇帝,任张光晟(读shèng)为节度使兼宰相。唐德宗命令李晟领兵讨伐

  • 成语杞人忧天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杞人忧天,问题,有一,担心,一些,怎么,这个,下来

    杞人忧天出处战国·列子《列子·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杞人忧天解释杞:周代诸侯国名,杞国,是中华大地上一个古老的方国,其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夏朝初年。西周末杞为宋灭,杞武公十一年(公元前740年)杞国从雍丘(今河南杞县)迁都至齐、鲁之间的淳于一带,重建杞国。忧天:担心天会掉下来

  • 成语门可罗雀的主人公是谁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宾客,形容,他们,担任,拜访,十分,后来,曾经

    门可罗雀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汲郑列传》:“下邽翟公有言,始翟公为廷尉,宾客阗门;及废,门外可设雀罗。”门可罗雀解释原指门外可张网捕雀。后形容为官者休官失势后,门庭冷落车马稀少;或形容事业由盛而衰,宾客稀少之况。门可罗雀的典故西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曾经为汉武帝手下的、两位大臣合写了”一篇

  • 古人喝的啥酒,为何千杯不倒?

    文史百科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好汉,知道,糯米,现在,什么,小说,问题,古代

    喜欢看武侠的都知道,丐帮帮主乔峰可谓千杯不倒,不论是拜把子还是绝先交,不管是大事临头还是日常饮食,总之是无酒不成欢。这种古代好汉气势如虹的喝酒架势让人十分震撼!动辄一句“在下先干为敬”,然后就只剩空坛子了!联想到现在,谁人能这么喝?那为什么现代人在喝酒这事上竟跟古人有这么大的差异嘞?大家要知道,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