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牛鬼蛇神”一词从何而来

“牛鬼蛇神”一词从何而来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385 更新时间:2023/12/20 10:44:33

据说,最早使用“牛鬼蛇神”的人是唐代诗人李贺,他是以此来赞美杜牧诗歌的魔幻与奇谲。本来是一个褒义词,后来却产生异化,成了一个“坏词”。我最早知道这个词,是小学五年级时,一位经历过“文革”的语文教师,在黑板上写上一句非常革命化句子,并声情并茂地朗诵了好几遍,其中就有牛鬼蛇神这个词汇。

那是上世纪90年代初,语文老师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太太,她的造句,刺激性很强,一直余音绕梁到今天。

佛教有“天龙八部”的说法,其来源于印度早期的民间神话,指的是八个护法神仙,排在最后的一个名为“摩呼罗迦”,乃人头蛇身的一条巨蟒,性别不明确。所谓的“蛇神”,一般就是指这位老兄或妹子。至于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其实就是以八位佛教护法神仙来比对书中的主要人物,排第一的“天众神”,指乔峰,排第二的“龙众神”则指段誉,至于那条蟒蛇“摩呼罗迦”,居然是虚竹。虚竹要是知道金庸的这个想法,恐怕要不答应了。凭什么乔峰是“天”,段誉是“龙”,而他只是一条蛇。

蛇在佛教里本是象征着“嗔”的不良性格,因为它虽老呆着,但是极易发怒咬人,所以才成为三戒“贪嗔痴”中的一种。但摩呼罗迦就不同了,它是蟒蛇,属于咬人更来劲的那种蛇,可它却咸“蛇”翻身,做了佛教的神仙,修成了正果。虚竹老弟当年正在修正果,可偏偏“出轨”,不做和尚,要做风流的大侠,那就与摩呼罗迦走的似乎是相反的道路了。不过,从咸“蛇”翻身这一点来看,虚竹告别佛门,走上江湖,当驸马爷,享尽人间浮华,也算与摩呼罗迦异曲同工了。

虚竹是条大蟒蛇,这在传统中国文化里,是庄好事,有帝王之相的人,才是蛇的传人,毕竟龙与蛇在古代中国,往往被认为就是一个物种。蛇便是小龙嘛,而且谁也没真正见到过龙。《史记》记载,刘邦在刚刚揭竿而起,要单干的时候,就在老家的沼泽边上斩杀了一条挡路的白蛇。马上就有一位老太太走来,哭着说这条蛇是她的儿子,乃“白帝”之子,祸害他的人便是“赤帝”的儿子。说完,老太太就突然消失了。

白帝是天上的帝王,赤帝就是炎帝。就因为干掉了一条白蛇,刘邦受益匪浅,司马迁用了“独喜、自负”两个词,来形容刘邦当时“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心理变化。杀蛇之前,他作为一个乡村干部,私自放走服劳役的农民,还心有戚戚焉;杀蛇之后,“革命”意志陡然上升,连追随他的人也开始“日益畏之”也。

这样的聊斋故事,司马迁居然也相信,后来班固的《汉书》也把这一段传奇原封不动地抄下来。如果刘邦后来未成功,那么这个故事是否可以演绎成刘邦杀了白蛇,后来一条青蛇前来报仇,结果与刘邦谱写出一段至今依然在传颂的爱恋呢?搞不好,白蛇又复活了,那很有可能不打不成交,生生能让刘邦变成许仙,把白素贞故事的源头扯得更远点。

不过,刘邦杀蛇获殊荣,倒是与《搜神记》上杀蛇造福百姓的少女李寄有一样的效果。有趣的是,李寄杀的是真真害命的蛇,而刘邦斩的是一条不小心降落凡尘而变成蛇的白龙。还好,李寄杀的不是白龙,否则她就要成为魏晋时期的女皇了。

再说“牛鬼”,它们与“蛇神”同属于佛教人物,只不过“鬼”毕竟不是神,属于另一个系统。它们与蛇神最大的区别就是它们很丑。其实蛇神也不是太美,但牛鬼就更是阴曹地府的最爱了。只是对不起牛了,本来牛的品相要比蛇强,可惜它一不小心就成了“牛头马面”的鬼。而极具侵略性的蛇,却成了“牛鬼蛇神”的神。

牛鬼蛇神虽说在诗人李贺的笔下是一个文艺学上的绝妙好词,但在我老家湖北方言里,牛鬼蛇神被发音成“游鬼蛇神”或“油鬼蛇神”,意思就更适合骂人了。老实巴交的“牛”在方言中被消解之后,就只剩下真正的鬼与蛇了,其张力更大了。虽然“蛇神”的意思还在,但蛇是坏分子,即便是神,也是如瘟神那样的神。

柳宗元在《捕蛇者说》讲到,永州之野产“异蛇”,皮肤灰白相间,所过之处草木不生,够毒的。我读大学那会,宿舍里有一位湖南永州的同学,我问他柳宗元说的那种蛇到底是个什么品种。他一口咬定不知道。我只好说,柳宗元当年被贬到永州做司马(副州长),本来心有不顺,接着被这该死的异蛇咬了一口,才气急败坏,诌出了这篇妙文。室友一惊,大呼有道理,合乎逻辑。不过,蛇如果真的咬死了柳宗元,那么唐宋八大家就少了一个人。少了一个,那又该增补谁呢?

标签: 这个白蛇佛教后来一个就是刘邦一条

更多文章

  • “偃旗息鼓”“一身是胆”这俩成语竟然与赵云有关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故事,准备,赵云,军营,大家,这个,成语,两个

    三国故事在成语中占的比例尽管不大,但被后世反复应用的并不少。这里面既有说事迹的,也有讲人物的,本篇就介绍其中的两个成语。暂不揭晓谜底,先将故事说一说,让大家来猜猜这两个成语是什么。这两个成语的发生年代是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当时刘备与曹操在汉中地区展开激战。老将黄忠力斩曹魏名将夏侯渊,刘

  • 指鹿为马的成语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一头,于是,但是,自己,成语,这一,成为,二世

    指鹿为马说的是,秦始皇耗尽一生之力,最终一统天下,成为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建立了一个泱泱大国,也就是秦国。秦始皇死后,秦王二世上台,但是却一直都受到宦官赵高的胁迫,是赵高的傀儡。赵高见秦二世越来越无能,已经没有了多大的利用价值,于是决定犯上作乱,夺取皇位。虽然秦二世在赵高的手中,但是却担心朝中众

  • 成语“水到渠成”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王安石,水到渠成,当时,收藏,安排,成语,时期,苏轼

    成语“水到渠成”,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使用,也明白其代表的意思,可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出处或许很多人还不了解?那成语“水到渠成”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下面跟着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吧!北宋时期,有一个叫苏轼的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是当时著名的古文学家,世称“三苏”。

  • 请君入瓮的故事出处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唐朝,不知,逼供,自己,武则天,什么,犯人,谋反

    请君入瓮的故事发生在唐朝时期。唐朝时期一个官员利用请君入瓮的方法逼供了不少犯人,后来经上头查实这名官员滥用刑法,就派朝廷命官安防此举,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这就是请君入瓮的故事。欲知细节请看下文!唐朝武则天为女皇帝时,任用来俊臣等一批酷吏,专办谋反案件。他们造了许多刑具,使被告忍受不住酷刑,只得

  • “三寸金莲”小脚之于男人们的“性”心理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女人,金莲,小脚,一样,开始,男人,女性,宋朝

    杭州的陆梯霞先生德行高超,远近闻名。有一天,他梦游地府,看见城隍在审理南唐李后主裹足一案。根据城隍的讲述,李后主前生是嵩山的净明和尚,转世为南唐国主。他在宫中行乐,用白布将爱妃窅娘的双脚裹成新月形,使之纤小屈上,舞于金莲台上,摇曳生姿。这原本是一时兴起的好玩,想不到后世竟相模仿沿袭成习,世间女子争相

  • 瘦马的血泪人生和悲惨命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人家,女孩,贩子,女子,为了,人口,那些,瘦马

    为了满足某些人的畸形需要,人口贩子制造了种种人伦悲剧,“瘦马”便是一例。在那些小女孩被选为“瘦马”的时候,就注定她们一生悲惨。人口贩子则踏着别人的血泪赚取钱财,其无后乎。扬州瘦马,只是瘦马的一个区域典型。她不是一种马,是大量经过专门培训、预备嫁予富商作小妾的年轻女子,而这些女子以瘦为美,个个苗条消瘦

  • 成语“望门投止”讲述的是怎么样一个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皇帝,下令,怎样,朝廷,党人,逮捕,当时,他们

    望门投止的意思是逃难或出奔时,见有人家就去投宿,求得暂时存身。后泛指在仓猝情况下,来不及选择存身的地方。那关于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典故呢?又讲述了怎样一个历史故事呢?张俭是东汉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县西南)人,出身名门望族,祖上是楚汉时代曾和刘邦并列诸侯的赵王张耳,他以操行高洁闻名当世。张俭曾做过山阳东部

  • 成语“残杯冷炙”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权贵,杜甫,生活,有一,没有,考试,长安,成语

    对于成语“残杯冷炙”,相信很多人都明白其含义,指残剩的饭菜或者权贵施舍的东西。但是关于这个成语的典故,相信很多人还不了解,那这个成语有着怎样的历史故事呢?今天随着中国古代历史故事的小编一起看看吧!北齐的文学家颜之推,学富五车,他有一部《颜氏家训》流传下来。这本书的内容是以儒家的传统思想作为立身治家之

  • 邯郸学步的结局不是不会走路:而是没走出艺术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应该,走路,青年,发出,就是,邯郸,声音,学步

    现在对“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解释是:有一个燕国人,到了赵国都城邯郸,看到那里的人走路姿势很美,就跟着学了起来。结果不但学得不像,而且连自己原来的走法也忘了,只好爬着回家。学人家学得不像,固然可笑。可一个好好的人非要去学别人走路,这更为可笑。然而,看着可笑其实并不可笑,实际上,这个人并不是因为邯郸人走路

  • 糟糠之妻指的是谁的妻子?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公主,妻子,不可,卑贱,一个,人情,武帝,自己

    指共过患难的妻子。糟糠:穷人用来充饥的酒渣、米糠等粗劣食物。将妻子称为“糟糠”出自《后汉书·宋弘传》里记载的一个典故:“(光武帝)谓弘曰: 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 弘曰: 臣闻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东汉初年大司空宋弘,为人正直,做官清廉,对皇上直言敢谏。曾先后为汉室推荐和选拔贤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