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文史百科>宋仁宗与刘娥住在一个宫内,她是如何教育的宋仁宗的?

宋仁宗与刘娥住在一个宫内,她是如何教育的宋仁宗的?

所属分类:文史百科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1306 更新时间:2024/1/14 9:30:42

仁宗一出生,刘娥便将其从李氏手中夺走,与关系亲近的后妃杨氏一同抚养。仁宗至大婚前,都与刘娥住在一个宫内,受刘娥关照甚多。刘娥是如何教育的宋仁宗的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比如在吃的方面,为了保护仁宗饮食安全,刘娥禁止虾蟹海物“进御”;垂帘听政后,刘娥还令杨太妃与仁宗同饮食,“保佑扶持,恩意勤备”。有学者认为,宋仁宗能成为宋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与其幼年的健康饮食不无关系。

在教育方面,刘娥非常严厉。

宋仁宗刚刚即位,刘娥便挑选近臣给宋仁宗讲读儒家经典,宋初平定各割据势力时,把得到的宝物都藏在奉宸库,仁宗想去看看,刘太后“择日开库,设香案而拜”,告诫宋仁宗创业艰难,这些宝物都是割据诸国失德而不能所有,要以此为诫,“词色严厉,中官皆恐惧流汗”。而在日常政务处理上,刘娥对仁宗也多有提点、帮助。

仁宗对刘娥也颇尽孝道,大年初一,他非要率群臣先为刘娥上寿,再去接受朝拜,以示尊敬。

但仁宗年岁稍长,开始对专权的刘娥不满,尤其是在其婚事上的横加干涉,让他对刘娥心生怨怼。

1024年,刘娥亲自选定平卢军节度使、赠中书令郭崇的孙女郭氏为皇后。当时仁宗看中的却是与郭后同时入宫的骁骑卫上将军张美的曾孙女,以及王蒙正的女儿。对这两个人选,刘娥却竭力反对。

她的理由是,王氏“妖艳太甚,恐不利于少主”,遂指定将王氏嫁给自己的侄子刘从德。至于张氏,她认为其出身于豪门贵族,“庶免他日或挠圣政”。所以她宁愿选择“家门敝落”的郭氏。

刘娥这么选,有她的道理。她是站在政治家的角度去选的。这里有私心,即选用这样一位皇后,没有更多势力牵扯,更利于自己长期垂帘听政,为仁宗着想,为他日后亲政也有帮助。但问题是,宋仁宗年少,对感情充满憧憬,他是站在个人的角度去选的。冲突就在所难免。

对于郭氏,仁宗一直不喜欢,所以婚后两人关系日益疏淡,而郭氏则依仗刘娥,娇蛮善妒,把持后宫。等到刘娥薨逝,仁宗无人掣肘,偏宠宫人杨氏、尚氏,便引来郭氏不少怨言。

废后的导火索是一巴掌。一次,尚氏在皇帝面前“出不逊语”,侵犯到了皇后;皇后不能忍,“起批其颊”,起身刷了她一巴掌,皇帝去救,皇后“误批上颈”,“上大怒,有废后意”。

废后即是家事也是国事,为废除这个皇后,仁宗除了向大臣解释理由之外,还不怕丢脸,将爪痕露出来给大臣们看。到1033年10月,郭氏被废,“诏称皇后以无子愿入道,特封为静妃、玉京冲妙仙师,赐名清悟,别居长宁宫”。此时离刘娥薨逝不过7个月。

一个巴掌就能让宋仁宗坚定地要求废后吗?当然不是。

仁宗的确不喜欢刘娥指定的这个郭氏,但他废后更是针对刘娥。他不满刘娥11年来的专政和种种僭越;更不满刘娥隐瞒其生母真相。

最让仁宗不满的是,刘娥薨逝时还有遗诏: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有臣子当场反对,说:皇帝已经成人,今始亲政,“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宋仁宗顺水推舟,删去遗诏中的这句话。这里的杨太后即杨太妃,刘娥死后被尊为太后。

对刘娥势力的清算早在废后之前已经开始。三月刘娥薨逝,四月仁宗亲政,他大手笔罢掉了刘娥所用的宰相、保守派吕夷简,贬黜刘娥的姻亲,重用刘娥罢黜的官员,革新派范仲淹等人都在此时得到升擢,这年七月废后,不过是反刘娥的其中一个事项罢了。

废后事件还没有结束,不久,与郭氏不睦的尚氏、杨氏二女也被驱逐出宫:

郭后既废,尚、杨二关人益有宠,每夕侍上寝,上体为之弊,或累日不进食,中外忧惧,皆归罪二美人。杨太后亟以为言,上未能去。入内都知阎文应早暮侍上,言之不已,上不胜其烦,乃颔之。文应即命毡车载二美人出,二美人泣涕……不肯行 ,文应搏其颊,骂曰:“宫婢尚何言!”驱使登车。

标签: 宋仁宗刘娥文史百科

更多文章

  • 王昭远被委以重任,为何成了敌军的阶下囚?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战史风云

    王昭远是后蜀重臣,主管全国的军政大事,是皇帝孟昶最信任的宠臣,就好像刘备眼里的诸葛亮一样。可遗憾的是,王昭远只是夸夸其谈的赵括,后蜀基业至少有一半毁在他手上。这个害人不浅的家伙是成都人,自幼父母双亡,无依无靠。这种悲惨境遇反倒让他形成了聪明乖巧,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他人心理的特点。13岁那年,王昭远被

  • 此人高中进士,乾隆为何出俩上联刁难?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清朝,乾隆,历史解密

    在人们的惯常印象里,探花郎虽然没有状元郎地位高,但做探花郎的人一定容貌俊美。这是一种误解,因为“探花”与科举扯上关系自唐朝始,当时进士们高中后会举办隆重庆典,皇帝选出两个最年轻英俊的进士,让他们做“探花使”遍游名园摘花,然后用鲜花迎接状元。至于探花郎被固定成进士第三名,已经是北宋晚期的事了。所以,后

  • 清朝后宫里的妃嫔为什么脖子上要围一块白条?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清朝,古代,野史秘闻

    清朝是个少数民族王朝,其衣着服饰与历朝历代均有不同,有着典型的少数民族特色。出于游猎的需要,为了保持脑袋转动的灵活性,清朝的衣服基本保持了无衣领的特色,或者说衣、领分离。因此,在部分影视剧中,清朝服饰上出现的立领是完全不正确的。这种竖领其实到清末才开始出现无衣领设计本是出于游猎生活所需,因此随着清军

  • 传说杨贵妃睡觉时有个坏习惯,让唐玄宗爱不释手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知道:杨贵妃睡觉时有什么坏习惯让唐玄宗非常喜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感兴趣的朋友就接着往下看吧~其实,杨玉环原本是皇帝的儿媳。当初入宫面见皇帝的时候,皇帝对她一见倾心,于是就想让她当自己的妃嫔。但是毕竟皇帝还是要顾及天下人的看法,不可能直接将她抢过来,所以皇帝先是让她和她的丈夫(寿王)

  • 同样是为帝王打天下的谋士,姚广孝的结局为何好于刘基?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文史百科

    明太祖朱元璋的谋士.刘伯温在民间留下很大的名声,其阴阳术数很是有名,预测后世的《烧饼歌》名闻天下,不过刘伯温帮助朱元璋夺取天下,其结局并不好,被胡惟庸下毒害死,令人叹息,明成祖朱棣的谋士姚广孝则比刘伯温好多了,在帮助朱棣夺取天下后,朱棣对他依然高看,最后得以善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让唐朝灭亡?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战史风云

    安史之乱为什么没让唐朝灭亡,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小编一起看下去。唐玄宗执政后期,是非常昏庸的,整天和杨贵妃嬉戏玩乐,荒于朝政,而且生活非常奢侈。因为唐玄宗后期的昏庸统治,导致了安史之乱的爆发,安史之乱是唐朝一次非常大的灾难,叛军一度势不可挡,攻破了大唐首都长安,迫使唐玄宗逃往蜀地。我们知道安史之乱最后

  • 清朝第一位皇帝皇太极,它为什么没有太祖称号?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太祖,商朝,历史解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庙号是皇帝于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起源于重视祭祀与敬拜的商朝。对于太祖、高祖、太宗这样的称号,就是比较常见的庙号。其中,就带有“祖”的庙号,比如太祖、高祖,一般是属于开国皇帝的,比如汉太祖刘邦、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不过,对于爱新觉罗·皇太极来说,是清朝第一

  • 咸丰的生母,孝全成皇后为什么死因不明?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孝全成皇后,清朝,野史秘闻

    虽然说皇帝的后宫三千佳丽,不可能每一个妃嫔的档案都详细记录在册。很多妃子的生平都是一笔带过,但是皇后作为后宫里的一个特殊人物,关于她的生平,也一般会比较详细记载。但是,清史上却有这么一位特殊的皇后,关于她的出身,经历都详细记载在册,唯有一样,在盛年之时暴毙,却没有任何的死因说明,成了清史上唯一死因成

  • 北宋大臣陈彭年简介:古韵书《广韵》的主要修撰人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陈彭年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陈彭年(961~1017),字永年,江西省南城县人。北宋大臣、文学家、音韵学家。最重要之古韵书《广韵》

  • 明朝的宦官问题,为何能在在中国宦官史上力拔头筹

    文史百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文史百科

    宦官问题,历来是中国几千年封建政权的毒瘤。各朝各代,将这个问题处理得好的并不多见。柏杨说中国经历了三次最黑暗的宦官时代:第一次是在东汉后期的二世纪;第二次是在唐朝后期的九世纪;第三次从公元1435年王振当权一直到明王朝覆灭为止。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明代的宦官虽然没有东汉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