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侠士的掌中雷是否真实存在

古代侠士的掌中雷是否真实存在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095 更新时间:2023/12/6 1:33:58

后人对于历史人物的了解,更多是基于民间的故事。就拿清朝来说,那些仗义行侠之事,有几个是记载在正史之中?正因为如此,有些真有点本事的人,反倒湮没于历史之中了。

仲瞿,如去检索他的资料,很会让人失望,就两三行字,乾隆年间的举人。一介人,又没见他有啥官职,古时读书是不容易的,不过,像他这种举人,累计起来也不少了,这里,干嘛要单单说到他。

龚自珍,大家有点印象吧,满满的爱国情怀,他和王仲瞿可以说是忘年交,二者差32岁。王仲瞿的墓志铭就是他书的。这在大家眼中看来,也是正常之举,好友嘛。不过,若是去细看这段文字,也许就会在惊叹中发现,原来,我们可能真的忽视了一位“奇人”也。

话说,王仲瞿会“掌中雷”,可以“落万夫胆”,他是文人,怎么也会了这武学?原来,他少时就跟着一个大喇嘛学了此法,其实,更多是用来“游戏”,还不时的表演一番,但是,最终他也栽在了这上面。

对于此,民间是这么说的:

他先是中了举人,然后,再去考试时,大概是考得太顺畅了,心中这一得意,就在这考场开始耍起了拳脚,就看他双拳运气,只听得雷声轰轰,考场如临狂风大作一般,再闻得“砰轰”声,桌椅顿时满地乱倒,试卷也乱飞。于是,他的“事迹”传到了乾隆皇帝耳中,自此,他的仕途生涯就算是画上了句点。一个读书人,不好好研究那四书五经,却整这个歪门邪道,自然会被排斥在主流之外。

不过,龚自珍却是说了另一个故事。他会这“掌中雷”,所以,才被士大夫们所不齿,只要有考试,一旦怀疑是浙江王某的试卷,必然不中。如此一来,他也得知自己这前途之路算是断了,于是,开始放纵自己的行为:如果大声呼叫时,就如百十个鬼神嚎叫一般,还可见风雨齐来,水火夹带,雷电不断。如此一来,大江南北的人都知道了“王举人”。

伯元在《南亭笔记》中所述的他的故事,大概就是听一些贩夫走卒所言吧。王仲瞿既然做不了文人了,就想着能否靠着自己的“武力”为朝廷效力。那时的白莲教闹得凶,还真有人跑到嘉庆皇帝那去举荐王仲瞿,说他这掌上有功夫,可以对付那帮人。

不过,这嘉庆帝倒很是冷静,没搭理,于是王仲瞿的理想又落空了。其实,这个推荐不是在嘉庆年间,而是在乾隆年间,那时“川楚匪起”,有人就推荐了他,并且,说他有“掌中雷”,而这人和当时的红人和珅还有一些关联。等和珅被嘉庆砍了之后,这王仲瞿自然不会被重用了。

在《清稗类钞》的《义侠类》中,还真说到了王仲瞿跟和珅的一个故事。说他有一次参加和珅的生日宴席,也来了段表演,是表演剑术。和珅一连让人取来很多剑,都被他给掰断了。后来,连和珅的宝贝,一把日本的倭刀都拿出来了,这才得到了王仲瞿的勉强肯定。

一番前奏过后,这王举人才吐露真相,说:他鼻子里有两把好剑,就见他俯身打了个喷嚏,然后,两道白光从鼻孔闪出,交错飞旋,发着寒光,而这时的王举人却是不见了人影,这剑气也是逼的让人不敢直视。突然一道白光飞了那桌面,就听得“砰”声,白光消失,人还是无影无踪。

很有武侠小说的精髓吧,那和珅一见桌子被分成了两半,才明白过来,这王举人若是想要他的脑袋,是太容易的事情了。甚至,还说到他在乾隆皇帝的龙椅上留了一首诗。嘉庆帝时,倒是有天理教的一些人拿着刀跑进了紫禁城,不过,也没找到这金銮殿上的龙椅。

看清后来的历史,民众天真的以为有了“神功”护体,就可以“刀枪不入”了,所以,民间传奇中的那些武侠者,个个都身怀绝技,各种功夫名词也就相继出现了,就如这“掌中雷”。

那么,这功夫是否真的存在?

道家还真有此法,不过,大家都知道,道家最擅长的就是炼丹。其实,以现在的知识去分析,这真的就是个简单的化学游戏。一些物质有自燃的性质,再配上些视觉、音效,那就成了一个很有看点的杂耍表演了。王仲瞿是挺有才的,也许是他生的太早了,若是晚个200年,没准就是个有名的怪才了。

但是,在那样的年代,只需要循规蹈矩之人,你有想法,你就是异类。

“掌中雷”算是障眼法,但是,道家的“五雷掌”却是真的。相传,为道家密功,用于降妖除魔、灭邪卫道。五雷暗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雷,五指与五脏六腑相连,五脏六腑为人体五行运转之所,号为“内五行,小五行”,自然金木水火土运转变化,号为“外五行,大五行”,以人体内五行沟通天地自然外五行,借助内外合力,对他人、非类、化生之存在进行五行打击,破坏五行运转,阻断及破坏内外能量的交换与吸收分解,从而,达到镇压、炁灭、驱使、降咒等目的。

五雷掌起源不可考究,据传说:

一是起源于高维度宇宙生命体民间传说所为天庭雷部天君、功曹等降神传授。

另一说法为民间异能人士武林高功根据人体与自然的联系创造。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人冬天的取暖方式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古人在四个季节中恐怕最不喜欢的就是冬天了吧,一到冬天古人就要头疼取暖问题了,平民百姓是最缺乏取暖工具的人。这个时候火就是很重要的取暖方式了,那么古人冬天是如何利用火进行取暖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古人用火过冬取暖的六种方式吧。古人取暖方式第一种:烤火 这是最为简单的一种取暖方式,其实在人类出现之后,这

  • 古代化妆品介绍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化妆品

    我国古代有哪些形式的化妆品?可以大概地说,倒和现代的差不了多少,有泽润肌肤毛发的,有着色的。而且关于化妆品的治疗目的,古代人比现代尤为重视。制造化妆品的材料,一如现代,需要油蜡之类,颜料、染料之类,以及为了化妆品达到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目的,用种种相应的药品制作的化妆品。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仔细介绍一下古

  • 古代猫奴如何养猫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猫,聘猫

    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喜欢猫的朝代了,关于猫的诗文宋朝就有很多。比如我们熟悉的陆游就是个大猫奴,他写了很多关于猫的诗,而从这些诗里,也能窥见几许宋朝人养猫的规矩和轶事。比如这首《赠猫》:盐裹聘狸奴,常看戏座隅。时时醉薄荷,夜夜占氍毹。鼠穴功方列,鱼餐赏岂无。仍当立名字,唤作小於菟。这首短短的五言诗里

  • 看唐朝诗人会炒作自己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文学也是一种传播,创作者有体会,发而为文字,继而分享。分享环节会影响诗人作家的创作激情,如果这个环节效果不理想,可能会打击文青们的创作积极性,岂不闻贾岛诗云“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急于取得传播效果的态度跃然纸上。古今人心一样,如今的人玩微信,玩公众号,讲究的是阅读量、粉丝量和点赞量,这和古代诗人

  • 晋代有人养老虎当宠物还上街遛虎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据《晋书》记载,晋代有个高人郭文,生性喜爱自然,十来岁的时候就喜欢游山玩水,很多天都不回家。父母去世后,他就游历天下名山去了。他先前住在华山上的石洞里,后来隐居在余杭天柱山。天柱山荒无人烟,他就把木头靠在树上,借树搭了个茅棚住,也没有围墙。郭文的家里时常有猛兽来光顾,他也不以为意。有一天,来了一只老

  • 古代人刷牙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漱口,牙膏,牙刷

    牙齿健康是很重要的,那么古代人刷牙吗?这个问题,有明确的回答:是刷牙的。那么古代人是怎么刷牙的呢?未发明牙刷之前,古人普遍采用漱口来护齿。另外古代其实已经有了牙膏牙刷的雏形了。《礼记》中即有“鸡初鸣,咸盥漱”的记载,表明古人在2000多年前就已经懂得了用漱口来护齿。不仅如此,古人还养成了早晚漱口的习

  • 清朝知府被杀强盗冒充为何无人察觉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清朝的杂史《清稗类钞》的盗贼卷,记载了这件奇案,1664年,康熙三年,在京候缺的郭世纯终于等到了一个外放做官的机会。而且还是安徽池州知府。俗话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得到肥差的郭世纯,马上就收拾好自己在京城的家当,家眷和仆人六十多人,十几辆马车浩浩荡荡的赴任去了。一路上郭世纯的队伍衣着光鲜,辎重满

  • 古代人聘猫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聘猫

    如今很多人都喜爱“吸猫”、“撸猫”、“云养猫”,但吸猫不是现代人的专利,古代猫奴爱起猫来的疯狂劲儿,不亚于现代人。李商隐诗中曾写道“鸳鸯瓦上狸奴睡”。及至两宋,中国人对猫的喜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可你知道么,在古代,撸猫仪式可是特别多的!你,听说过“聘猫”吗?聘请里的这个聘字很有讲究,于国家而言,

  • 元宵和袁世凯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元宵节,汤圆,袁世凯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一天,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觉得“元宵”两字谐音“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只能称“汤圆”或“粉果”。然而,“元宵

  • 古代的蒙汗药的成分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古代的蒙汗药是一种带着神秘色彩的药物,它能让人在片刻之间失去知觉,任人摆布。其实,古代史籍中真的有许多关于蒙汗药的记载,而且史籍上还记载说,蒙汗药的主要成分应该是一种名为曼陀罗花的中药。相信大家一定都很好奇,蒙汗药到底是如何被人发现,并且广为流传的。大家都知道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个邻居,那就是古印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