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为什么武则天能安享晚年?

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为什么武则天能安享晚年?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4093 更新时间:2024/1/21 18:58:27

公元705年,著名的“神龙政变”爆发,在位15年的女皇帝武则天,被迫交出皇位和权力,传位给儿子李显,过上了太上皇的生活。

众所周知,唐朝太上皇大多日子不好过(这点后面会解释),而武则天又是李唐宗室最忌惮的人,如今她一失势,大家必定是群起而攻之,没了权力的武则天,就好比没了牙齿的老虎,就算没人敢杀她,肯定也是受尽白眼。

可事实正好相反,武则天退位以后,虽然搬到上阳宫去了,待遇远不如当初做皇帝的时候,但儿子李显对她还是很不错的,该有的福利一点没少,还时不时带着群臣去向她请安。而群臣对她也十分恭敬,有的甚至还为武则天流泪。

其实这样说,很多人或许还是不能理解,身为太上皇,为什么就不能受到好的待遇。既然如此,我们就来对比一下。首先我们一起来看看,唐朝另外两位太上皇,李渊和李隆基,他们的太上皇生活是怎样的。

李渊、李隆基的退休生活

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就过上了退休生活,美其名曰自己是太上皇,其实生活一直受到李世民的监视。不仅收回他所有权力,还限制其人身自由。

当时的李渊从太极宫搬到大安宫,相当于直接被软禁。李世民还当着众人的面,暗讽李渊当初“遍封宗子”是误国的举动。当时的宰相裴寂,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但是李世民忌惮他和李渊的关系,便找了个莫须有的理由,将裴寂贬官。就连李渊去世后,陵墓的规模,都远不及帝王陵墓的最低标准。

李渊这个太上皇当得可谓十分憋屈,说是自己退位让贤,实则是儿子抢的皇位。原本以为退了就退了,可以安度晚年,结果还被限制自由,儿子还时时在群臣面前贬低自己。不仅过得一点都不开心,还要遭受大臣的白眼。

而李隆基呢?安禄山被杀以后,他从成都返回长安,之后就居住在兴庆宫,因为太子李亨早已在灵武即位,所以回到长安后,李隆基就已经是太上皇了。

刚开始的时候,李隆基日子过得还可以,尽管没有权力,但是陈玄礼高力士等人还是忠心侍奉他。后来遭到宦官李辅国的报复,不仅强行让他迁居西内,还清除了高力士、陈玄礼等人,让李隆基身边空无一人,最后郁郁而终。

由此可见,唐朝的太上皇,一般日子都不好过,为何武则天就能安享晚年呢?

武则天的退休生活

武则天在位时提拔武氏子弟,打压李唐宗室,杀害李唐忠臣,可她退休之后,待遇却与李渊、李隆基大相径庭。

李显对母亲十分孝顺,常常去探望她,大臣也感恩武则天,将她视为真正的太上皇。能够拥有如此待遇,还是要佩服武则天的智谋。

武则天退位以后,李显给她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应有的待遇一点没少。每隔十天,李显就带着文武百官去参拜武则天,给足她太上皇的面子。而李显自己则是日日关心母亲身体,武则天稍有不顺心,李显就叩头请罪。

这样的太上皇生活,想必已故的李渊,和后来的李隆基都十分羡慕。那为何武则天的晚年生活待遇这么好呢?只因她留了一手。

武则天的智慧

前面提到,李显给武则天上尊号为“则天大圣皇帝”,但是武则天却主动要求,将皇帝改为皇后,说自己还是高宗的皇后,李显的母亲。如今不能以太上皇的身份自居,而是要以皇太后的身份生活。将来去世以后,还让李显以皇后身份,将她与高宗合葬,仍然入李唐宗庙。

武则天这样做,究竟有什么样的好处呢?

一、保证待遇

不得不说,武则天这一招实在是高,不仅向外宣告,自己并无争夺李唐江山的心,她永远都是李家媳妇,还表明这么多年执政,只是念在儿子少不更事,所以自己暂代几年。

既然武则天已经主动低头,那作为儿子,李显自然就不会为难母亲。况且在李显的内心,他依然还是害怕母亲的,所以当武则天低头以后,他顺着台阶对外宣告,说武则天既是慈母,又是明君。

“在朕躬则为慈母,於士庶即是明君。”

李显对武则天好,一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孝心,从而笼络人心,二是他性格本来就唯唯诺诺,绝对做不出怠慢生母的不孝行为。

二、笼络群臣

武则天的做法,不仅令李显感受到母亲的良苦用心,连群臣都为之动容。她刚即位的时候,确实有很多大臣排斥她,认为女人根本做不了皇帝。但是日子一久,群臣看到武则天执政的能力,加上李显复位以后,朝中很多大臣,都是武则天一手提拔起来的,后者对他们有知遇之恩,所以很多大臣都感恩武则天,甚至留恋她执政的时候。

就比如前面说到,有大臣为武则天流泪,就是姚崇在神龙政变后,送行武则天时,就悲伤得痛哭流涕,可见大臣与武则天的感情很深厚。

如今武则天又主动降低身份,将大权归还李唐,自然就能得到众人的支持。如此一来,即使李显想对武则天不好,群臣也不会答应。

三、保住武氏子弟

武则天搬到上阳宫之后,故意不再化妆,显得自己十分憔悴。李显是个孝子,看到母亲如此,急忙追问原因。武则天对他说:“我原本将你接回来,就是想有朝一日传位于你,如今五贼(指参与神龙政变的五王)为了贪功,却把我惊动到这里来了。”

李显一听,这是在怪罪自己不孝,怪罪群臣不忠啊,于是赶紧跪拜谢罪,之后武三思等人,就得到参与朝政的机会。

神龙政变的影响

其实武则天能够安享晚年,除了与她自己的智慧分不开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神龙政变。

神龙政变爆发后,武则天才不得已退了位,要不然,李显这个皇帝根本没法做。但是他不想大家一想到他做皇帝,就认为是依赖于政变产生的结果,毕竟他在政变中贡献极少。

当初他答应张柬之参与政变,可是到了政变那天,李显却反悔了,迟迟待在太子东宫不出去。后来还是张柬之派人,去威胁李显,他才决定出去参与政变。李旦和太平公主,都比他的贡献要大。所以李显对武则天好,实则是想淡化神龙政变,让大家接受他继位是名正言顺、实至名归。

只不过他的这点小算盘,和母亲武则天相比,简直不值一提。他这样做确实达到一个目的,但武则天的一个举动,就达到了三个目的,所以姜还是老的辣。很多人说,武则天心狠手辣,却还是被后世铭记,这是为什么呢?我想,从这里就能找到一些答案。

标签: 武则天唐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历史上华高是什么样的人?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元气少女标签:风云人物

    华高,安徽和州人,明朝军事将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华高是明初众多开国功臣之一,在朱元璋起义之初,便连同愈通海等人率领巢湖水师前去归附!跟着大部队接连攻下了太平、采石矶、集庆、镇江等地,立下了赫赫功劳,而他本人也成功晋升为秦淮翼元帅。后来,华高

  • 姜子牙又被称为姜尚,他为何直到70岁还是一无是处?

    文史百科编辑:胖次标签:文史百科

    姜子牙,亦作姜尚,是东海边之人或牧野之人。其先祖曾做四岳之官,辅佐夏禹治理水土有大功。舜、禹时被封在吕地,所以又称吕尚。有的被封在申,姓姜。夏、商两代,申、吕有的封给旁支子孙,也有的后代沦为平民,吕尚就是其远代后裔。吕尚本姓姜,因为以其封地之名为姓,所以叫作吕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

  • 为何所向披靡的骑兵会被空心方阵克制呢?

    战史风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世界,空心方阵,战史风云

    提到空心方阵,可能很多人脑海里闪现的是书本里经常提到的一种数学模型,现实世界很多的实践多来自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排兵布阵里用到的空心方阵虽不是绝对仿照这样的数学模型来设计的, 但与其有很多相通之处。譬如中心位置始终空出,最外层人数最多等。这些有别于其他方阵的改进,致使其在面对驰骋疆场多年的陆战之王—

  • 天宝战事:怛罗斯之战发生的真正原因,以及后果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唐朝,历史解密

    唐天宝十年(公元751年),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率领两万蕃汉部队深入中亚,与阿拉伯帝国大将赛义德在怛逻斯发生激战。结果,唐军因盟军的叛变而失利,仅数千人逃回了安西都护府。很多人说,正是这一战改变了中亚的命运,唐军的失败,标准着中亚的伊斯兰化已成不可逆转之势。那么怛罗斯之战有这么重要吗?怛罗斯之战到底是怎

  • 猪鼠年瘟疫的预言是真的吗?预言出自哪里?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明朝,刘伯温,野史秘闻

    最近真的是很多人闲的,说什么这个2020年有瘟疫,而且早有人预言成功了,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呢?其实都是谣言了,下面一起看看这个谣言的具体情况吧!提醒:首先要说的什么猪鼠年难过有瘟疫,都是假的,谣言!“十愁难过猪鼠年”这句话来自.刘伯温的碑记,有人解读这是刘伯温留下的一个预言,意思是说猪鼠这两个年份

  • 萧何也是一个功高震主之人 萧何最后为何还能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对萧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萧何,也是功高震主,为什么他能善终?功高震主者,极大多数都未能善终。刘邦也是一点都不手软。萧何可谓是刘邦的首号功臣,但是为何能得以善终呢?萧何,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对日后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楚汉战争时,

  • 谈及“杯酒释兵权”,赵匡胤不怕引起手下士兵哗变、造反吗?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文史百科

    谈及“杯酒释兵权”,世人只知宋太祖赵匡胤四两拨千斤,稳稳当当的将部下的兵权聚拢到自己手中。却不知道若稍有差池,就有可能引起手下哗变、造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述说历史,我们先从后周建隆元年说起,因为这一年是赵匡胤翻身做主人的一年。他以自己优秀的编导才华,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出“

  • 淝水之战中,晋军能以少胜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晋朝,淝水之战,战史风云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古代史就是战争史,历史上发生过无数的战争。在古代的战争中,由于兵器的落后,往往是人数越多的一方越的更容易胜利,这很好理解。但即便如此,历史上仍然出现了很多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从这些战役中我们也能发现,军队的人数虽然会让胜利的把握变大,但却不是胜利的必要条件,这其中都有哪些因素呢?今天

  • 顾命八大臣中为什么只有肃顺被慈禧下令斩首?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顾命八大臣,清朝,历史解密

    1861年10月,顾命大臣肃顺,在护送咸丰帝灵柩回京时,被捕入狱,随后被斩首于菜市口。杀肃顺的不是别人,而是后宫西太后慈禧。我们知道,慈禧杀肃顺,是为了发动政变。不过,就算发动政变,也不一定要让肃顺死啊。就算死,也不一定要斩首啊。肃顺是顾命八大臣中,唯一在菜市口被斩首的大臣。那么,因为什么原因,慈禧

  • 宋太祖赵匡胤为什么不选择“八贤王”为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野史秘闻

    宋太祖赵匡胤于后周显德七年,即公元960年,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继位之后,是为北宋开端。宋太祖赵匡胤在位16年,50岁去世。那么,在回答“请问在宋朝的时候为什么不选择“八贤王”为皇帝?请详细作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下列问题;一,宋太祖赵匡胤诸子状况赵匡胤一共生有4个儿子,其中老大、老三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