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萧衍的儿子萧绎,揭秘他的奇葩婚姻故事

萧衍的儿子萧绎,揭秘他的奇葩婚姻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1591 更新时间:2023/12/9 9:38:59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成语、俗语、歇后语种类繁多,引人入胜。其中大部分人就喜欢用成语“半老徐娘”形容那些已经到了中年还尚有风韵的女子。而这个成语的出处是南梁徐昭佩跟她丈夫不和谐的感情故事。

徐昭佩的丈夫是南北朝时期,南朝梁国开国君主萧衍的儿子湘东王萧绎。这萧绎虽然是皇家的子嗣,但是却是十分喜爱文学,从小就热爱读书、著书,在文学方面跟他的父亲萧衍以及哥哥萧统萧纲称为“四萧”,与三国时期的曹操家的“三曹”并称,在文学历史上有一定的地位,而萧绎更是他们四萧中的佼佼者。

除了文学之外,萧绎在书法、绘画、音乐、相马等各个领域都有极高的研究。如果不出意外的话,萧绎在历史上可能就是一个多才多艺的皇子,并且留名青史。但偏偏他生错了时代,身在南北朝这样的乱世,又偏偏发生了侯景之乱,而他也变成了一个毁坏经典的历史罪人。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侯景本是东魏的叛将,投奔南梁后被萧衍所收留。但却因为梁朝与东魏通好,心怀不满,于是就在公元584年,打着“清君侧”的名义在寿阳起兵造反。没有想到的是,南梁的统治腐朽不堪,侯景造反没有遇到什么阻力,仅仅过了一年就打进了南梁的首都建康。打入建康的侯景将梁武帝萧衍活活饿死,并且掌控了梁国的军政大权,先后废立了萧正德、萧纲和萧栋三个傀儡皇帝。后来干脆自己当了皇帝,国号为汉。

在侯景造反事业干得正起劲的时候,手握重兵的湘东王萧绎却没有出兵救援自己的父亲,而是选择观望。在侯景解决了自己的父亲、哥哥们这些皇室正统,萧绎自己又发兵解决了萧誉、萧纶、萧詧这一众梁朝的皇亲国戚,为自己称帝扫清了一切障碍。等解决了这一些麻烦,萧绎才发兵消灭了侯景,并且在江陵登基为帝,就是梁元帝。

萧绎称帝后,发现镇守蜀中的弟弟武陵王萧纪擅自称帝,国无二主,这让萧绎不能忍,就派兵攻打萧纪,为了增加成功率,萧绎还请西魏出兵共同攻打萧纪。可是这却给西魏可趁之机,萧绎跟萧纪在战场上打得不可开交,好不容易萧绎才打败了萧纪,回过头才发现,整个蜀中都被西魏给占领了。

自己辛辛苦苦打的土地,就被西魏给占了,萧绎这口气怎么忍得下去,就给西魏的权臣宇文泰写信,要求重新按照原来梁朝的土地划分国界,言辞十分傲慢。正所谓,请神容易送神难,宇文泰自然不答应萧绎的要求了,不仅如此,宇文泰还派出五万人马攻打江陵。江陵易攻难守,且西魏军兵强马壮,很快萧绎的军队就被打了个大败。

在萧绎失败后,他就做出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前文已经说了,萧绎是位大才子,酷爱书籍,因此一直有收藏图书的习惯,特别是他成为皇帝后,更是搜罗各个时代的古籍善本,在跟西魏打仗的时候他已经收藏有14万卷书籍。就在西魏攻打江陵的时候,萧绎还跟他的大臣们在皇宫内讲解《老子》。等到萧绎被打得大败,这个时候的萧绎也不知道是糊涂了,还是读书读傻,就下令把收藏的书籍统统烧毁,史称“江陵焚书”。 看着熊熊火焰,萧绎叹息道:“文武之道,今夜尽矣!”

“江陵焚书”是中国历史的浩劫,也是中国文化的浩劫。而萧绎因为这个举动,也成为了千古罪人,后世人对他焚烧书籍的行为,每每回想起来,也是痛心疾首。

不知道大家对于萧绎的行为有什么看法?欢迎大家留言讨论。有喜欢小编,记得点赞关注哟!谢谢大家!

标签: 徐昭佩南北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南宋名臣虞允文简介:以图光复中原,最终积劳成疾

    历史人物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风云人物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个时期,因以临安(今浙江杭州)为都城,史称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重,统治者偏安一隅,但其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心完成了历史性南移,思想学术和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成型确立正统地位,并向海外传播,形成了东亚“儒学文化圈”

  • 在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时,哪些开国功臣为何没有一人反对?

    文史百科编辑:笑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从唐朝崩溃到宋朝建立,中原经历了五个朝代,赵匡胤在建立宋朝后自然不希望宋朝成为这第六个朝代,如何让宋朝成为一个稳定的王朝,成为了困扰赵匡胤许久的问题。而这五个朝代的灭亡,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统兵大将夺权,赵匡胤本人就是前朝后周的大将,在手下将士们的拥戴下才夺取了后周政权,成为了大宋王朝的开国皇帝。在宋

  • 习惯海战的雅典人为何在西西里之战中落败了呢?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战史风云

    波斯人被赶走以后,希腊人并没有迎来他们梦寐以求的和平。因为在随后的日子里,雅典和斯巴达为争夺霸权,又同室操戈,进行了长达26年的战争,这就是伯罗奔尼撒战争。仔细想想,26年是一个多么漫长的日子,它使冲锋陷阵的战士变为饱经沧桑的老人;使呱呱坠地的婴儿变成伟岸挺拔的青年。在战争中头十年,双方不分胜负。但

  • 盘点古代名人骂人的名言 保证字如珠玑,让人百口莫辩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古代,骂人,历史解密

    古人骂人的水平有多高,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骂人,大家都会想到那些污秽不堪的字眼,然而我国文化悠久,高雅之人数不胜数,他们气急败坏的时候也会口出狂言,但是相比那些大文豪,我们的字眼就显得有点肤浅了。小编给大家总结了古代那些名人的骂人名言,保证

  • 元朝灭亡以后,朱元璋是怎么对待元朝女子的?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朱元璋,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公元1363年,朱元璋与陈友谅在鄱阳湖展开决战,虽然朱元璋是以少打多、以弱打强,但最终的结果却是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的60万水陆大军,逼得陈友谅自杀身亡,朱元璋这次胜利奠定了天下局势,此时的中原大地上终于是朱元璋一人独大。朱元璋击败陈友谅以后决定向蒙元残余力量发动进攻,想要一举灭亡元朝,解放华夏大地。

  • 袁崇焕不死清朝就入主不了中原吗 真相的到底是什么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风云人物

    对袁崇焕和清代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袁崇焕如果不死,清代是不是就不能入主中原?首先,明代亡于李自成,不是清,袁崇焕死亡十四年,清代依旧只在关外,所以如果不是吴三桂投降,清代很难打进关内,和袁崇焕是否活着没有关系。崇祯面临的是个一人厦将倾独木难支的局面,内忧外患的现实。不杀

  • 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时期,武举制度又是怎么完善的?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我国历史上的武举制度创始于武周。武周长安二年(702年)“诏天下诸州宣教武艺”,并确定在兵部主持下,每年为天下武士举行一次考试,考试合格者授予武职。本次武举由兵部主持武举考试,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一般认为,这就是我国科举制度中

  • 黄巢起义是如何爆发的?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战史风云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唐朝,黄巢起义,战史风云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这是唐末农民起义军领袖黄巢的一首诗,通过这首诗我们能看到他推翻唐朝的野心和渴望,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这一场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农民起义运动。唐末农民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爆发的最大的三次农民起义之一,这次农民起义规模巨大,深究唐末农民

  • 狄仁杰的神探之名是怎么来的 这和什么人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唐朝,狄仁杰,历史解密

    随着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系列的热播,狄仁杰“神探”的形象可谓是早已深入人心,他以沉着冷静的气场、细致缜密的推理、精彩绝伦的分析,从而成功地破获了一桩又一桩的惊天迷案、大案,令整个朝野都为之震惊,深得皇帝武则天和天下臣民的称赞。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大名鼎鼎的狄大人之所以能够得到一个“神探”的美名,

  • 少林秘籍《易筋经》真是达摩所创吗?为什么里面有房中术的思想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易筋经,少林寺,野史秘闻

    《易筋经》相传为达摩所创,不论在武侠小说里,还是在现实生活中,《易筋经》都受到了极大的推崇。在历史上,少林寺也因为此经,付出了不少惨痛的代价。但是《易筋经》的来历,真的是达摩所做吗?“易筋”之名明显是道家之语。而且《易筋经》中多是导引吐纳等功夫,讲究的是神、体、气三者的结合,使五脏六腑、以及全身经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