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才女苏坦妹是怎么被朱元璋误杀的?

揭秘:才女苏坦妹是怎么被朱元璋误杀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925 更新时间:2024/1/25 18:41:39

说起苏坦妹这个人,在历史的记载中是没有这个人的。这完全就是一个虚构的历史人物,是《传奇皇帝朱元璋》这部连续剧根据刘辰《国初事迹》里记载的一件在朱元璋起兵初期有人向朱元璋进献了一名能作诗的女子,朱元璋为了不被女色迷惑,干扰自己打天下的决心,把进献的女子杀了,以绝其他人的进献之心这件事而虚构的两个女子之一。那么咱们根据连续剧的情节结合历史事件来分析一下朱元璋为什么要杀苏坦妹。

苏坦妹好心帮百姓读告示,却因美貌被抓

苏坦妹是元末在江南一带很有名的一个女子,不仅生的貌美如花,而且很有才学。在她十四岁的时候就与另外一名江南才女楚方玉(另一虚构历史人物)并称“江南苏楚”。两人不仅才貌双绝,而且两人感情很好,情同姐妹,曾经在浙西文人汇集的著名诗会---兰溪雅会上以诗力压群贤,被江南的文人并称为“江南苏楚”可谓是实至名归。其实这兰溪会也是连续剧中杜撰的一个文人盛会,据说是浙江地区非常有名的诗会,最鼎盛时期在元末明初之时,由并称"江南苏楚"的苏坦妹、楚方玉及"浙西四贤".刘伯温、宋濂、章溢、叶琛发起。

朱元璋的部队打下浙江以后,苦于手底下可用的人才不够用,这对于立志夺取天下的朱元璋来说真的是人到用时方恨少。打下了浙江这个江南文人荟萃的地方,朱元璋当然渴望在这里能够招揽到自己渴望的各种人才,加上对于当时大名鼎鼎的浙西四贤朱元璋也是早有耳闻,为了诚邀贤人志士加入自己的队伍,朱元璋一面派人到处寻访,一面在各处张贴招贤榜,以求招到自己渴望的人才。

这招贤榜一张贴出来,就被老百姓给围上了,可是却没有人能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百姓不识字!这是因为在元朝的时候采取的是愚人政策,再加上汉族是被元朝定位四等人,作为最低一等人的老百姓是根本没有机会读书的。就在人们议论纷纷为不知道告示内容而发愁的时候,从这里经过的苏坦妹看到这种情况,一向热心助人的苏坦妹就走上前去为百姓解说告示的内容。

正当苏坦妹向百姓解释这是义军贴的招贤榜,要招纳贤能有才之士一起推翻元朝暴政的时候,朱元璋的养子朱文正和胡大海的儿子胡德济巡逻到了这里。当两人看到正在百姓中解说招贤榜的苏坦妹令人惊艳的美貌和超绝的气质的时候,一下子被震撼住了,两人从来没有见到过如此貌美如花而且气质绝人的女子。于是心中产生了不一样的想法,于是借口"私藏惑乱百姓的传单"将苏坦妹掠走带回军营。

为邀功献美朱元璋,心坚志远朱元璋拒美

到了军营后,对于这样与众不同的绝美女子两个人也不敢私自占有,于是胡德济建议朱正文把苏坦妹先给朱元璋,朱正文也正有将苏坦妹献给朱元璋以表示自己的孝心,以向朱元璋邀功,于是两人就把苏坦妹送到了朱元璋的住处。

当朱元璋看到朱文正和胡德济送来的苏坦妹的时候,一时也是有些心神恍惚,呆愣当场。过了半天才从苏坦妹令人惊艳的绝色和独特气质之中回过神来,不禁说道:“这样的美丽再铁石心肠的男人都会心动的。”说是这样说,可是对于朱元璋这样自小从苦难中磨砺出坚定意志的人来说,夺取天下才是自己的大事,美色在当前只会消磨自己的意志,懈怠自己争天下的雄心。所以,尽管在看到苏坦妹的时候被震撼了一把,但还是没有被美色所迷惑,尽管有点神魂颠倒,但还是心志坚定的离开了,没有接手朱文正和胡德济两人进献的美女苏坦妹。

为正军法,苏坦妹被冤杀

就在朱文正和胡德济两人献美的第二天,胡德济因为败坏军纪被抓了。胡德济之所以被抓是因为其将青楼女子掠至家中淫乐,败坏了军纪。这对于一心为了夺取天下的朱元璋来说,败坏军纪是不可容忍的事情,军纪败坏了,军队就没有了战斗力,哪还能够夺取天下?于是朱元璋亲自审问胡德济。胡德济为了保命,在审讯中说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前有车,后有辙,既然朱文正能向朱元璋献美女苏坦妹,自己为什么不能找青楼女子到家中?虽说朱元璋并没有接纳进献的苏坦妹,但是这种事情是说不清楚的,因此,苏坦妹在这件事中成了牺牲品。

为了体现自己以身作则,同是也是为了不至于杀了胡德济使胡德济的父亲胡大海造反,更是为了匡正军纪,体现自己在治军上的律法严明、不徇私情,徇私枉法的态度,朱元璋在明知道苏坦妹是无辜的情况下,将她和胡德济一起杀了。朱元璋之所以冤杀苏坦妹,就是因为不杀苏坦妹,就无法为杀胡德济一事做出完美的解释,就无法整肃军纪,也无法服众。所以,苏坦妹在朱元璋杀胡德济整肃军纪一事中成为了受牵连的牺牲品。

为苏坦妹正名,朱元璋立罪己碑

后来,与苏坦妹情同姐妹的楚方玉为了为苏坦妹申冤,女扮男装,参加科举考试,一举夺取状元并在在大殿上羞辱朱元璋。对于当年杀苏坦妹一事,朱元璋是最清楚的,知道当时杀苏坦妹是为了对杀胡德济的事作出交代,以用来证明自己律法严明、不徇私情的态度,达到服众的目的。如今既然楚方玉提起了这件事,为了能在天下人的心目中展现出自己是一个知错能改,圣明无比的贤君的姿态,于是朱元璋坦然承认自己的错误,在苏坦妹的坟前立了一个"罪己碑"

对于苏坦妹被朱元璋冤杀一事,苏坦妹错就错在自己生的太美貌了,在乱世中女人生的美貌不是错误,但才貌双全的苏坦妹在乱世之中不懂得乱世之中的保身之道,经常与浙西四贤搞什么兰溪会,抛头露面就是其取祸的根源了。

标签: 苏坦妹明朝朱元璋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三国时期的街亭之战中蜀汉的主将是谁?为何是马谡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风云人物

    马谡,字幼常,侍中马良之弟,蒋琬称赞马谡为“智计之士”。对此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街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其中一场战事,发生于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战争期间,也是这次北伐战争中一场决定性战事。在街亭之战之前,众人都建议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人任先锋,但诸葛亮不听,任命自己十分赏

  • 周朝的井田制是怎样的?它对周朝的统治有哪些利与弊?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周朝的井田制既是诸侯百官的俸禄等级单位,又是控制庶民的计算单位。因此,朝廷规定井田制度下的土地一律不准买卖,只能由同姓依照嫡庶的宗法关系去继承,而且耕种井田的农业庶世也会随着土地同属于领主阶级所有,终生不得离开土地,更不准转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所谓“井田”,就是具有一定

  • 皇太极在丁卯之役后为什么还要出兵朝鲜?用意在哪里?

    战史风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丁卯之役,明朝,战史风云

    后金建国的时候,可以说是四面环敌了。周围一共受到明朝、朝鲜、蒙古的三面夹击。明朝为了对抗后金,积极笼络蒙古,赏赐给他们大量商品和钱财。除了这个威胁之外,他们面临最大的危险就是,朝鲜和明朝结成了同盟,以及明朝极勇猛的将军毛文龙,不断带兵袭击骚扰后金的军队。明朝与朝鲜的关系,是藩属关系,这种关系一直持续

  • 王莽是怎么做到大权在握进而篡汉的?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王莽的篡汉之路。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去世,并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驾崩后当天,就起驾到未央宫,收回传国玉玺。王太后于是下诏,要求朝中公卿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会意,于是纷纷举荐王莽,只有前将军何

  • 一条玉带造就了一个滥杀无辜的皇帝!唐德宗是个怎么样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唐朝,唐德宗,野史秘闻

    唐太宗爱系玉带,他有一幅画像,其穿赭黄袍、蹬皂靴、手握玉带,一派玉树临风的样子,是那时帝王的标准工作照。大概是遗传吧,唐朝的皇帝,人人都爱系玉带,做出一种玉树临风状,尤以德宗为甚。德宗不是个好皇帝,甚至还较为糊涂,就是他和他老爸代宗、爷爷肃宗,造成了百年藩镇割据的局面,一直延续到五代。但是,糊涂不能

  • 朱祐樘:明朝最勤政的皇帝,一天上三次朝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祐樘,明朝,风云人物

    朱祐樘,明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明朝皇帝中有着极大作为的皇帝,从他的一生中,我们很难看出他明显的缺点,总的来说,他是一位好皇帝,而后代史学家对他评价也颇高,万历年间的首辅朱国祯曾说“三代以下,称贤主者,汉文帝、宋仁宗与我明之孝宗皇帝”其中孝宗指的就是朱祐樘。1487年,明宪宗朱见深去世,18岁的朱祐樘继

  • 白居易的思想充满了什么观念,隐逸生活也随之幸运而生?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文史百科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生于公元772年,卒于公元846年,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杜甫合成唐代三大诗人。白居易所处时代正处于唐朝由盛极而衰的一个转变过程,所以,这时期一批诗人也由盛唐极度自信转变为失望而羡慕隐逸自由生活。朝廷上的互相倾轧使得他们厌倦你争我夺环境,但是商品经济的繁荣又使

  • 赤壁之战中孙刘联军胜利的原因是什么?曹操有哪些失误之处?

    战史风云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战史风云

    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与刘备的吴蜀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与曹操军队进行了交锋,史称赤壁之战。这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也是继阖闾破楚之后的又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曹操率二

  • 伏寿曹丕确有私情?伏寿之谋被曹操揭穿!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三国,曹操,历史解密

    伏寿伏皇后是汉献帝刘协的王后,山东人,约于公年180年生,214年过世,现年34岁。汉朝大上官伏蘸八世孙,爸爸伏完,母阳安长公主刘华。董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君王就是说汉献帝刘协。而伏寿那时候还并不是王后,仅仅一名贵人相助,兴平2年被立为王后。那时候她15岁,汉献帝14岁。伏寿曹丕确实有私情吗?曹操的

  • “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由来!张献忠逼迫和尚吃肉破戒!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朝,张献忠,野史秘闻

    众所周知,佛教当中禁杀生,所以在深山的寺庙之中,里面的和尚是不会吃肉的,平日只吃素和馒头,然而历史上就出了一些喜欢恶作剧之人,比如说张献忠,此人就逼迫和尚吃肉破戒,是什么原因让张献忠逼和尚吃肉的?和尚吃完之后又说了什么?在1606年出生在陕西省的张献忠。尽管家里从小就十分的贫穷,但是张献忠却是十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