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1年,闯王李自成攻入洛阳,打下福王王府,并俘虏福王朱常洵,随后李自成将重达三百多斤的福王与鹿肉一起炖煮,精心烹调成了一锅美味,美其名曰“福禄宴”。
闯王李自成是一个传奇历史人物。他从小是个穷苦的放羊娃,崇祯年间,成年的李自成发动了起义,后又成为闯王高迎祥的部下。
骁勇善战的李自成立下了许多战功,成为高迎祥器重的重要将领。
后来,李自成成为新的起义军领袖,最终率队伍占领北京,把明朝崇祯皇帝送上煤山。
在闯王李自成南征北战的过程中,有很多传奇的故事,其中有一个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段子。
就是有关他处置明朝廷的福王朱常洵的事,也就是著名的“福禄宴”。
福王朱常洵是明朝万历皇帝最宠爱的一个儿子,在所有的皇子中排行老三,他的母亲是备受宠爱的郑贵妃。
虽然是庶出,但是因为母亲受宠,所以朱常洵也子凭母贵,身份尊贵无比。
相比较而言,长子朱常洛反而逊色许多。
因为他是万历皇帝与一个普通宫女所生,所以虽然是长子,却不受父亲的重视。
万历皇帝对朱常洵的百般溺爱,简直是要星星不给月亮。
再加上郑贵妃每天在他耳边念叨,万历皇帝就想立朱常洵为太子。
当然,皇帝也不是能随心所欲的,也要受封建王朝的礼教制度束缚。
当万历提出这个想法后,立刻受到一帮大臣的反对,他们一起上书,搬出明朝廷的祖制法典来与皇帝对峙。
要求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
万历皇帝虽然贵为君主,也要靠大臣们维持朝政,所以他也不能擅作主张。
就这样,一方要废长立幼,一方要维护祖制,君臣间的拉锯战整整打了十几年。
最终万历皇帝为了巩固国本,安定朝廷,还是选择立朱常洛为太子,郑贵妃没有达成心愿,朱常洵的皇帝梦也破灭了。
看着爱妃和儿子受委屈的样子,万历皇帝也心疼不已。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无法挽回,万历皇帝就想着好好补偿一下郑贵妃母子。
他把朱常洵分封到最富有的洛阳,名号为福王。意思当然是要儿子享一辈子福。
万历皇帝为福王花起钱来一点也不手软,动辄就是几万,甚至几十万金,为他极尽豪华打造福王府邸,为他大肆操办婚事。
朱常洵也没有辜负他老子给的这个名号,在属地洛阳当起快乐自在的逍遥王。
整天花天酒地寻欢作乐,而万历皇帝就是他挥金如土的坚强后盾。
朱常洵在洛阳活的潇洒自在,为了能更好地享受挥霍,他大肆搜刮民财,苛捐杂税多如牛毛。
这样一来,当地的老百姓可遭罪了,累死累活也难以维持生活,与福王府的荣华富贵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百姓对这个作威作福的福王敢怒不敢言,暗地里都恨不得把他碎尸万段。
心怀不满的还有军士们,福王只顾自己享受,却苛待手下的兵士,军营中早就怨声载道。
这时候的明朝廷已经风雨飘摇,李自成的起义大军已经攻占了许多地方。
当1641年起义军攻打洛阳的时候,守城的兵士也不想为福王打仗,他们临阵投降了。
于是,起义军浩浩荡荡进入城中。
朱常洵一看大事不妙,赶紧带着一堆家眷逃跑。
可惜这个福王常年养尊处优,把自己吃成了一个300多斤的大胖子,行动不便再加上慌不择路,他也就没逃出多远去,很快就被起义军发现活捉了。
此时李自成正在福王府,他看着豪华无比的府邸院落,看着搜出来的数不胜数金银财宝。
不禁连连感叹:“老百姓遭了灾,饿得都要卖儿卖女了,这里富得流油,却不舍财救命,这个昏王其罪当诛啊。”
当士兵把朱常洵押解回来,看着眼前这个大胖子,李自成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围观的老百姓也群情激奋,纷纷诉起苦来。怎么处置这个罪恶滔天的福王呢?
李自成命令士兵吊起一口大锅,把朱常洵剥去衣服,褪去毛发,洗干净后,与几只剥皮的鹿一起丢进去煮。
这可真是天下奇观了,随着水温升高,就只见朱常洵在锅里惨叫连声,不停地上下扑腾挣扎。
直到最后,锅里终于没了动静。
福王朱常洵就这样在锅里结束了一生。
当然,这样的手段还是有点惨烈,至于实际情况是不是如此,李自成作为一代闯王,到底会不会做出这种事来,也只有历史知道了。
不管怎样,朱常洵也算罪有应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