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纪晓岚写联“一笔直通,两扇敞开”,尼姑看后怒骂不止

纪晓岚写联“一笔直通,两扇敞开”,尼姑看后怒骂不止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028 更新时间:2024/1/20 7:54:20

相信大家都听过“铜牙铁齿纪晓岚”这一说法,人们对纪晓岚的印象大多都停留在影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

剧中纪晓岚反应灵敏,能言善道,在生活上他两袖清风,克勤克俭,在工作上他刚正不阿,不畏权贵。

可电视剧总归是艺术产品,很多情节都有虚构的成分存在,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才华横溢不假,可德行方面争议颇多。

据说有一次纪晓岚写过一对联“一笔直通,两扇敞开”,直接惹怒了尼姑,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戏耍他人

真实的纪晓岚无论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世方面,皆有许多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历史上他虽有才华,但可以说是前半生怀才不遇,导致了他极度自负的性格。

据说当时作为科室第一名的纪晓岚,居然在考试的时候发挥失常,得了一个四等成绩,当时许多人唏嘘不已,私底下也有很多人议论说他都是太自负了。

现在许多影视剧老喜欢把纪晓岚,和珅刘墉三人放在一起,虽然三人的确同朝为官,但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绝不像电视剧演绎的那样单纯滑稽。

根据历史考证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其实是忘年交,这关系是不是让人感觉大跌眼镜,不过仔细想想乾隆那么偏爱和珅,如果纪晓岚一直与和珅作对,能有好下场吗?

毕竟和珅这个出了名的大贪官居然能安然度过那么多年,还一直盛宠不衰,说明乾隆是实打实喜爱,你想想要纪晓岚真与和珅针锋相对,估计早就死不见尸了。

除了和珅,纪晓岚与刘墉的关系还更要进一步,细说二人关系还要追溯到纪晓岚科举时,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正好是纪晓岚的科举老师。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一个老师又怎么了吗?老师阅人无数也不在乎其中一个,可偏偏三千弱水人家只取一瓢。

刘统勋不仅让纪晓岚获得了科举的名额,哪怕纪晓岚因为包庇贪污犯下狱,后被发配乌鲁木齐时,他竟然还顶风为其求情。

连纪晓岚现如今写在百度百科上最大的成就,《四库全书》的总编辑,这个职务也是刘统勋力排众议,推荐纪晓岚承担。

和珅与刘墉这二人是什么形象,其实大家已经心知肚明,既然纪晓岚能与他们交好,想必人品估计也好不到哪里去,毕竟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古代通信落后,州县发生了什么事情,哪怕是八百里加急送到皇帝手中可能也要几天,那个时候为了避免错过紧急情况,朝廷专门设置大臣到宫里值夜班。

历史中记载有一次,纪晓岚夜晚到宫中值班,漫漫长夜,既不能睡觉又不能寻乐子,他为了打发时间,便与一同值班的臣子闲聊起来。

一来二人都是同僚,又都是文人,聊起天来自然无所拘束,他们从朝中事务到市井趣事,天南海北畅所欲言,好不快乐。

正当二人聊得热火朝天,笑意不止时,引得宫内小太监驻足观望,小太监听两人谈得趣味横生,漫漫长夜实在枯燥,他忍不住上前询问。

“两位大臣今晚好雅兴,你们聊什么?怎么这么开心?”

小太监此话一出,二人立马停下谈话,其中一人正打算回复他,可纪晓岚脑子一转,立马张口抢话:“此处并无笑话,唯有一人。”

说完仅有一人后,纪晓岚开始沉默不语了,小太监没什么多余心思,他一时间有点丈二摸不着头脑,看纪晓岚一直不说话。

心急追问纪晓岚,“下面呢?纪大人发生了什么事情?”

纪晓岚盯着小太监看了好一会儿,转而冲同事一边坏笑,一边说:“天下无之矣。”

如果大家没有系统学习过古文,可能一时还不知晓其中含义,这句话一语双关,此处开心事便是纪晓岚拿小太监开玩笑。

“其下无之矣”一方面是回答小太监的问题,没有后续故事了:另一方面他在嘲笑太监下面阉割后,空无一物!

可怜小太监迷迷糊糊估计都没反应过来,通过这样一件小事,或多或少能反映出纪晓岚真实人品,他绝不像影视剧中那般尊重所有人。

不当语言

虽然纪晓岚人品有待考证,可他才华出众、语言灵活锋利确实不假,历史上有记载他正是因为这两件事,才帮助他脱颖而出,获得了乾隆的喜爱。

乾隆皇帝统治中期,国家达到了空前盛世状态,面对富强的国家,他也能抽出时间和金钱,前往民间多地考察,而纪晓岚便常伴身侧。

纪晓岚在跟随乾隆皇帝外出时,因乾隆本人也爱好诗书文辞,所以二人总是走到哪,便接地气抒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对联。

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多地还留有纪晓岚即兴创作的墨宝,其中留在泰山的斗母庵的对联,还有一个小故事。

因当时乾隆与纪晓岚刚好游历到泰山,此时泰山斗母庵刚好有一座佛堂建成,她们便想请纪晓岚书写一副对联,庆祝佛堂礼成。

纪晓岚这个自负又自傲的家伙,现在有一个现成的可以显摆自己的才华的时候,怎么会轻易错过。

他一想到有活儿干,不仅轻车熟路,还十分豪气让小尼姑拿来笔墨,当他展开了白纸准备落笔时,大伙都屏息凝神,全神贯注看着他手中的毛笔。

如果现实生活中我们遇到了大书法家当场写作,估计那个期待值绝不比她们低。

毕竟能遇上一个文采斐然的大书法家,还能亲自观看创作过程,想想都令人兴奋不已,所以小尼姑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次机会。

只见纪晓岚旁若无人,专心创作,他上下左右挥笔之间,不一会儿便有八个大字赫然在目:“一笔直通,两扇敞开”。

纪晓岚此人在书法上虽比不过王羲之颜真卿等人,但还是颇有造诣,除了书法他的文采更是毋庸置疑。

短短八个字对仗工整明了,音韵平仄也十分和谐,好像看起来完美无比,可大家伙不知为何总感觉隐约间有意思奇怪。

虽然大家不太明白,可纪晓岚毕竟是名人,难道他写的东西还会有错,于是在场所有人只是静默沉思,无一人开口询问纪晓岚其中缘由。

时间过了好一会儿,有人把眼神就移向了站在身旁的小尼姑,小尼姑一开始还不明所以,当大家的眼神越来越多时。

小尼姑瞬时脸红无比,她指着纪晓岚破口大骂:“你好歹是朝廷高官,还是个读书之人,没想到竟然如此无礼,居然调戏出家之人。”

在场所有人听着,没有一个人好意思出来为纪晓岚辩解,毕竟这八个字确实有一点难为人,读起来结合世间对尼姑的流言蜚语,确实有可意会不可言传之意。

被人一通辱骂的纪晓岚,他没有立马为自己辩解,而是等两个小尼姑骂得差不多了,心情平复下来时,他作揖鞠躬为两个小尼姑赔罪。

纪晓岚边道歉边慢慢说:“你们莫急,我这对联还没写完!”

语罢纪晓岚拿起毛笔,又在对联的下方加了三个字,大家忍不住好奇心,凑前一看这副对联“一笔直通西天路,两扇敞开大千门。”

此对联一出,在场所有人无不拍手称好,连两个小尼姑也一改生气模样,立马神采飞扬,打心里对纪晓岚佩服到了极点。

原来“西天路和大千门”二词都是佛家语言,意味着修行找到了门路,修行找到门路无疑是对修道之人最好的祝福。

如今抛开纪晓岚别的不说,就说他这反应能力实在令人佩服,本来调戏小尼姑的语言,三下两下就变成了对这座庙宇的称赞。

真实人物

夸归夸,那么接下来我们就通过史料的记载,一起来了解真实的纪晓岚。其实纪晓岚与影视剧中的人物,有三大不同之处。

第一点纪晓岚其实并不受乾隆的宠爱,甚至一度还被乾隆遗弃,发配至偏远地区。

1754年乾隆十七年,刚过及冠之年的纪晓岚考中进士,开始他的政治生涯,然而纪晓岚虽然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乾隆除了重视其才学,别的并不关注。

根据《清实录》记载:“昀读书多而不明理”。这句话曾是乾隆对于纪晓岚的评价,意思便是纪晓岚虽有才华可不明事理,还是不得乾隆心。

虽说自古以来文官大多被认为只懂文艺不懂政治,从而长期不受皇帝重用,可康熙皇帝偏偏开了先例,朝廷中受重用的文官往往一改前例,会被委以实职。

通常皇帝会把他们任命为封疆大吏,主管一个地方譬如纪晓岚老友刘墉一直负责监督军队。

尽管现在影视剧如何美化纪晓岚与乾隆之间的关系,可事实就是事实,他终其一生都没有得到过这样的机会。

甚至在乾隆三十三年,他因包庇罪被流放乌鲁木齐,大家可以想一想几点原因,一是纪晓岚所犯罪名说大不大,说小不小。

如果乾隆真心宠爱他,怎么可能会忍心把他流放到乌鲁木齐,别说古代了,现如今到乌鲁木齐,距离仍然十分遥远。

第二点纪晓岚并不是一个清廉无私之人,他曾多次为亲情徇私,还惨遭流放。

根据史料记载,1768年由于纪晓岚为了帮助亲家卢见曾,他不顾危险与自身安危,私自泄露乾隆准备调查两淮盐政一事。

说到这个卢见曾,他在清代也算是一代能臣,不仅政治手段厉害,还特别热爱文人,像扬州八怪与《儒林外史》作者都曾受过他恩惠。

因卢见曾此人属于一个纯工科男,他对于治理河道水害,颇有一套方法,所以在雍正时期,他通过自己出众的才华曾被任命为两江盐运使。

古代主管盐运都是一个富得流油的差事,本来到了乾隆时期,虽然乾隆对他不咸不淡,但是好歹在官场上过得去。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卢见曾绝对没想到自己都已经安全退休6年了,居然会有人向乾隆告状,说自己贪污,造成国库亏空。

尽管纪晓岚提前通风报信了,可古代是君主集权社会,乾隆说要杀,谁还能逃过,而他也因为徇私枉法,受到牵连被革职在家。

第三点是纪晓岚的为人,有人说他刚正不阿,有人说他与和珅等人同流合污,反正一直都是众说纷纭,也没有具体说法。

不过从纪晓岚的谥号中可以窥见一二,乾隆为其赐谥号文正,“文正”二字不多做解释,一是说他有文采,二是说他为人正直。

不得不提一句纪晓岚还是清朝第一个获得“文正”称呼之人,要知道一个文官最后能得到如此称呼,算得上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可后世也有人讨论古代人追封的封号,其实有时候并不具太大参考价值,毕竟中国素来有去世者为大一说,而且还很忌讳得罪去世之人。

其实仔细去考究,这样的说法也并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如此一来纪晓岚究竟是正人君子,还是小人伪君子,我们也不得而知。

别的不说,纪晓岚身上还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之处,哪怕被流放乌鲁木齐,条件艰苦恶劣,他依然没有放弃事业。

通过老师的举荐之下,他反而更加严以律己,刻苦钻研,老老实实扎根于学术研究之中,最终耗时多年,编纂了一部杰出作品。

总结

神童也好,奸臣也罢,这些不过是外人贴给他的标签,纵观纪晓岚的一生,无论是得意还是失意,他都没有轻易放弃自己,放弃追求。

如今社会信息流通过快,人们总能发现更多优秀之人,一些意志不坚定之人,很容易迷失在比较的旋涡之中,迷迷糊糊被人贴上沉重的标签。

我们要学会为自己撕下无礼的标签,坚定自己的信念,不要被时代与他人牵着鼻子行走,要学会做自己的主人,清风不来也要盛开。

标签: 纪晓岚对联尼姑

更多文章

  • 南唐皇后小周后被宋太宗赵光义当众强奸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小周后,赵光义

    在台湾历史博物馆有一幅历史著名的春宫图,就是熙临幸小周后图。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实景写真。画中的人物一男一女,便是宋太宗赵光义和南唐皇后小周后。这一切开始于开宝八年,也就是公元975年南唐被灭国,李煜一下子成了亡国之君。开宝九年,李煜和他的皇后一起被俘送到京师,这小周后和李煜就一起过起了寄人篱下的

  • 中国神话人物――张果老

    文史百科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神话人物,张果老

    张果老:广宗道人、通玄先生、银青光禄大夫。道教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姓张名果。道场在恒州中条山、鸑鷟山登真洞。法器为渔鼓。坐骑为毛驴、骏马。 张果老鹤发童颜,五缕白髯飘于胸前,左手持渔鼓于腰间,右手缩垂衣袖之中。头戴花卉锦地纹员外巾,上身着珊瑚红花卉万纹地长袍,襟口饰蓝地蟠桃锦地纹,袖口饰黑地描金

  • “椿萱并茂”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晴天标签:椿萱并茂

    椿,椿树;萱,谖草,也称金针菜、黄花菜。 《庄子》云:“大椿长寿”,后世因以“椿庭”谓父亲;《诗》:“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后世因以“萱堂”谓母亲。 “椿萱并茂”,即为父母

  • 成语衣锦褧衣是什么意思?怎么读?

    文史百科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衣锦褧衣

    【成语名字】:衣锦褧衣 【成语拼音】: yì jǐn jiǒng yī 【成语释义】: 意为锦衣外面再加上麻纱单罩衣,以掩盖其华丽。比喻不炫耀于人。 【成语出处】: 1、《诗·卫风·硕人》:“硕人其颀,衣锦褧衣。” 2、

  • 成语:筚门圭窦是什么意思?

    文史百科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筚门圭窦

    【成语名字】: 筚门圭窦 【成语拼音】: bì mén guī dòu 【成语释义】: 筚门:用荆条或竹子编成篱笆作门;比喻贫苦人家或贫苦人家居住的简陋。 【成语出处】: 《左传·襄公十年》:“筚门圭窦之人,而皆陵其上,其

  • 成语:桑枢瓮牖的意思、读音、出处、用法、成语接龙

    文史百科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桑枢瓮牖,成语

    【成语名字】: 桑枢瓮牖 【成语拼音】: sāng shū wèng yǒu 【成语释义】: 枢:门上的转轴;牖:窗户。用桑木做门轴,用破瓮做窗口;形容家境贫寒。 【成语出处】: 《庄子·让王》:“蓬户不完,桑以为枢机而瓮牖。” 【成语

  • 成语:戚戚具尔的意思、读音、出处、用法、成语接龙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戚戚具尔

    【成语名字】: 戚戚具尔 【成语拼音】: qī qī jù ěr 【成语释义】: 戚戚:互相亲爱的样子;具:俱,都;尔:迩,靠近;指兄弟友爱。 【成语出处】: 《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成语用法】:

  • 成语:波诡云谲的意思、读音、出处、用法、成语接龙

    文史百科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成语,波诡云谲

    【成语名字】: 波诡云谲 【成语拼音】: bō guǐ yún jué 【成语释义】: 谲:诡:怪异,变化。好像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成语出处】: 汉·扬雄《甘泉赋》:&l

  • 成语:豕食丐衣的意思、读音、出处、用法、成语接龙

    文史百科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成语,豕食丐衣

    【成语名字】: 豕食丐衣 【成语拼音】: shǐ shí gài yī 【成语释义】: 吃猪狗之食,穿乞丐之衣。比喻极其贫困。 【成语出处】: 清·唐甄《潜书·孝功》:“举良吏而拔之高位,既显荣而去矣。观其境内,冻饿僵死犹

  • 成语:三折其肱的意思、读音、出处、用法、成语接龙

    文史百科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成语,三折其肱

    【成语名字】: 三折其肱 【成语拼音】: sān shé qí gōng 【成语释义】: 肱:手臂;意思是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自能造诣精深。也指高明的医道。 【成语出处】: 春秋·左丘明《左传·定公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