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安史之乱轶事: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竟然是李白

安史之乱轶事: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竟然是李白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74 更新时间:2023/12/8 23:23:22

“安史之乱”爆发前,曾先后有三位高官向唐玄宗说过安禄山会谋反。据《旧唐书》记载,张九龄因为讨厌安禄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王忠嗣因为李林甫对自己“日求其过”,于是告他的亲密同伙安禄山日后“必反”;杨国忠因为担心安禄山与自己争夺相位,因此多次“上前言其悖逆之状”。

在古代,把“谋反”的帽子强扣在别人头上,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政治斗争手段。在个人喜恶、个人利益、个人权欲面前,无论是风度翩翩的张九龄,异常奸诈的李林甫,还是粗鲁霸道的杨国忠,都把颇受皇帝宠爱的安禄山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都欲除之而后快。因为没有真凭实据,所以他们的说法均属主观臆断和恶意诬陷。

其实,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人是李白。天宝十一年(752)十月,李白在游历途中去了一趟范阳,即幽州,也就是安禄山的大本营,亲眼目睹了安禄山的嚣张气焰,客观地预见了安禄山谋反的必然性。离开幽州后,李白写了一首诗,题为《幽州胡马客歌》,诗中的“胡马客”暗指安禄山,“绿眼虎皮冠,笑拂两只箭”写出了安禄山的飞扬跋扈,“疲兵良可叹,何时天狼灭”则道出了自己的忧国之思。

李白之所以有这种敏锐觉察和正确判断,笔者认为有以下原因:其一,李白经过两次官场上的失败,政治警惕性有了进一步提高;其二,李白被“赐金还山”后身处局外,更容易清醒地认识问题;其三,李白与安禄山都具有胡人血统,更容易洞悉同族人的心思。流放夜郎遇赦后,李白在《经乱离后天恩流夜郎忆旧游书怀赠江夏韦太守良宰》一诗中也回忆了当年他在幽州的所见所闻。“戈”和“鋋”均为古代兵器,李白用一句“戈鋋若罗星”,犀利地揭露了安禄山跃跃欲试的狼子野心。

对于如此重要的军事情报,李白既没有上报朝廷,也没有密奏皇帝。应该说,李白有难言之隐。当时,安禄山正红得发紫,昏聩的唐玄宗对他百般信任和恩宠,连御史大夫和当朝宰相都扳不倒他,李白一个被谗逐的文人,所说的话又有多少分量呢?再者,王忠嗣、杨国忠因为说过安禄山的坏话,一个被贬职,一个遭白眼,如果换了李白,恐怕只有被砍头的份了。所以,一句“心知不得语”,反映出了李白当年心存畏惧、有话难诉的矛盾和尴尬。

把话放在心里面,把预见写在作品中,是李白的无能为力、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此后,李白继续他的游山玩水,继续他的求仙访道,甚至想用“栖蓬瀛”的方式来避世。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后,剑法高超的李白不但没有投军报国,反而和普通百姓一样选择了仓皇“南奔”,甚至认为“乐毅倘再生,于今亦奔亡”。国难当头,李白这一系列退撄逃避的做法,既反映了李白在政治上的消极和绝望,也反衬出了“盛唐”表象下的昏暗和腐朽。

标签: 安史之乱安禄山李白

更多文章

  • 解密:薛宝钗因何迅速撕碎贾宝玉的绝情书?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贾宝玉,薛宝钗,红楼梦,

    最近,《顾城谈宝钗》这篇文章在微信上很火,看得出大家都深为认可顾城的观点。不过,近来我却对顾城的观点有些不敢苟同,虽然曾经写文章还引用过那这篇文章里的观点。不要说我自相矛盾,只能说我们读《红楼梦》,对《红楼梦》的理解,此一时彼一时罢了。首次读顾城的《谈宝钗》这篇文章,是在两年前,它被刊登在《读者》杂

  • 解密:王熙凤与秦可卿两人中到底谁更优秀?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熙凤,秦可卿,红楼梦,

    我想我人微言轻,就算是谬误,也丝毫不会有损《红楼梦》这部辉煌巨著,更不会有损他人所谓的正确而高深的红学解读或曰研究,也更不会把广大红楼梦爱好者误入歧途,因为大家都是有着自己思想或想法。别人见解,仅供参考,甚至不屑一笑,勃然大怒均可。只是,佛曰别太执着于“我相”。《红楼梦》是独立的美学存在,从不以某位

  • 水浒中宋江指使谁杀的晁盖?哪四个人嫌疑最大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水浒传,宋江,晁盖

    晁盖之死,成了整部《水浒》,最大的一桩悬案。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金圣叹对晁盖之死满腹怀疑。他认为晁盖死得不明不白。金圣叹说,“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他主要是“观其书法,推其情状”,来推论宋江弑晁盖,他从十个方面进行了逻辑推理:“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如风吹旗折

  • 三国历史上赵云为何坚决不娶赵范的嫂嫂樊氏?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赵云,五虎将

    赵云兵不血刃,拿下了桂阳。要说这桂阳太守赵范,对赵云是真不错。他不单降了赵云,还和赵云结拜了兄弟。结拜兄弟也就算了,他还要将自己的寡嫂樊氏许配给赵云。结果,三国史上的“道德完人”赵云不干了,他勃然大怒,当时就和赵范翻了脸。这一下,不光亲没有结成,兄弟也没得做了。一张热脸贴了赵云的冷屁股,赵范心里,那

  • 李世民一场别出心裁的春晚 让天下人颂声一片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资治通鉴,唐太宗,刘仁轨,李世民,唐,春晚

    一、据《资治通鉴》记载,有一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唐太宗李世民也来了兴致,办了一场别出心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春晚,送给了时人以及后人一份值得深思的新年礼物。他传旨将牢里的所有死囚都释放回家,让这些死囚能在处斩之前和家人过个团圆年,并且订了一个君子之约。到了第二年事先约定的时限,所有的死囚都按时回到牢

  • 历代皇帝为何大多短命?穷奢极欲纵欲亡身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皇帝,纵欲,壮阳,伟哥,嘉靖,隆庆

    对于盛行“一夫多妻”制的古代来说,男人身体可谓是至关重要。从古至今,古代各个时期的君主们,大多都是“三宫六院,七十二妃”。因此,皇帝为了自己的子孙昌盛,天天都要消耗精力,以身体健康作为渲淫的资本。长年累月,积劳成疾。纵然每天山珍海味,各种营养滋补,恐怕都难以应付。一旦性功能减弱,势必要在壮阳上大做文

  • 太上老君唯一嫡传弟子霞瑞 其门下弟子都是牛人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上老君,霞瑞

    据神话传说,作为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他比姜子牙还要神秘,关于他的故事,从出生开始,也更具神秘色彩。商朝时期,首都朝歌城王庄有一王员外,其妻怀孕三年未生。突然有一日,一火球从天而降,坠其家中,受惊之余,妻子怀了三年的孩子出生了,是个女孩。奇怪的是,孩子长的奇丑无比。这可吓坏了王员外一家,个个唉声叹

  • 揭秘:明清时期有多少未婚少女被迫殉夫而死?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清朝

    一个少女,在未婚夫死后,她也千方百计要跟着一起死去,如果今天的人们遇到这样的事情,一定会认为她是疯了。但是在明清时期,这样的事情不但经常发生,而且还被认为是“从一而终”“不事二夫”的至上美德,受到热烈的追捧和崇拜。待字闺中的少女为死去的未婚夫殉死,并非由来已久。早期的历史并无记载,或许是本来没有这样

  • 解密:一直不甘心人后的沙僧为何愿意做三师弟?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沙僧,取经,和尚,

    古时候形容宰相,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宰相贵为首辅,尚有下属之份,况乎芸芸众生?每一个头头都是从下属升迁而来,每一个头头的上头都有或多或少的头头,本身也是下属,这或许就是官场之宿命。如何做下属,窃以为需要向《西游记》里的沙和尚借鉴几招。小说第二十二回,八戒大战流沙河,可以看做是沙僧再次步入“仕途”的前

  • 跟东晋谢安学育儿:如何把孩子培养成有用之才!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谢安,育儿,辛弃疾,谢道韫,荀子,支道林

    东晋名士谢安在东山隐居期间,兄弟谢奕、谢据、谢万等人的子女都归他教养。他善于教育,经常以身作则,淳淳善诱,将谢家的一群小子辈培养成杰出的人才。对这一大家子的谢氏儿女,宋朝大词人辛弃疾曾不无羡慕地填词赞叹称:“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