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国中曹丕和司马炎都靠禅让上位谁更没底线

三国中曹丕和司马炎都靠禅让上位谁更没底线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332 更新时间:2024/1/1 22:27:42

传统社会,帝王的权力最大。

登上帝王之路,最常用的办法是直接用武力夺取。秦始皇出游,刘邦看到那种排场,羡慕不已,说:“大丈夫生当如此”。项羽则说:“彼可取而代之”。两位大丈夫在秦末大动乱中揭竿而起,推翻暴秦以后又打了三年,最高刘邦获胜,成了汉朝的开国皇帝。宋太祖“一根杆棒打四百座军州都姓赵”,靠的也是武力。孙悟空大闹天宫,叫嚣:“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终因武力不济被如来佛压在五指山下。毛主席一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确实把握了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

武力夺取之外,另有一种办法叫禅让。禅让指在位君主生前便将统治权让给他人。据说,中国上古时期实行禅让制度。相传为部落联盟领袖时,四岳推举舜为继承人,尧对舜进行三年考核后,把舜留在身边参与管理。尧死后,舜继位,用同样推举方式,经过治水考验,以禹为继承人。禹继位后,又举皋陶为继承人,皋陶早死,又以伯益为继承人,最后族人拥戴禹之子为王。这是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史称“禅让”。

史书记载,禅让制只是到禹之子启就终止了,他建立了夏朝。关于禅让的记载最早出现在《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韩非子就曾经在《说疑》中说:“舜逼尧,禹逼舜,汤放,武王伐纣,此四人者,人臣弑其君者也。”《竹书纪年》也记载:“尧德衰,为舜所囚。舜囚尧,复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见也。”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比如,王莽篡汉,用的就是禅让的办法。

三国里的曹丕和司马炎都是手握重权并且登上地位的权臣,他们走的也是禅让之路。

曹丕和司马炎能够顺利上位,与他们的父亲有关。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权在握,大事小事说了算,但从没想在有生之年做皇帝。曹操学的是周文王,三分天下有其二,仍然服从老东家的领导,表面上够低调。孙权上表称臣,劝说曹操称帝。曹操对手下说:“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火上烤”。当时,地方上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实力派,谁先跳出来称帝,必将成为众矢之的。袁术抢到了玉玺,贸然称帝,结果死得很难看。曹操自己不称帝,对其他人也是个威慑。所以,曹操说:“这天下要不是我,真不知道有多少人称帝,有多少人称王。”

司马懿的情况与曹操类似,都只要实权,不要虚名,活着的时候积累实力,保持忠于皇室的好名声,把夺权称帝的事情留给儿孙去做。

曹操死后,曹丕按照既定计划夺取汉室的江山。一班文人和名士首先跳出来造舆论。华歆上奏汉献帝说,魏王的品德和功绩超过了历史上的圣王,早就有资格做皇帝。汉献帝应该顺应历史大趋势和民心民意,把帝位禅让给曹丕,自己躲起来享享清福。汉献帝当然也要挣扎几下,表示祖宗开创基业不易,劝百官不要逼他做亡国之君。

接着,华歆又找人上奏说,自从曹丕接任魏王以来,麒麟、凤凰、黄龙等神兽纷纷出现,天降甘露,各种珍稀植物也不断出现,这些都是老天爷改朝换代的暗示。负责观测天象的官员许芝则上奏说汉的气数已尽,接下来取而代之的是魏,并且引用谶纬之说来证明。谶纬是古代关于历史演变的神秘预言。历史上的《春秋演孔图》、《推背图》、《烧饼歌》、《马前课》都非常著名。

许芝说的谶纬是:“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这段字谜隐含魏取代汉建都许昌的意思。汉献帝以谶纬属于虚妄之言不予采纳,与华歆齐名的王朗则上奏说,任何朝代和国家都有盛衰兴亡,汉朝坚持了四百年,现在已经差不多,再不退位会倒大霉。

文人讲道理,尽管有时候讲的是歪理,毕竟还是理。曹洪、曹休等人干脆带着武器和人马到皇宫里去抢夺玉玺,逼迫汉献帝让位,直至把保管玉玺的官员祖弼杀死。汉献帝被逼无奈,只得发布诏书,宣布让位给魏王曹丕。曹丕求之不得,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建议再推辞一下,免得天下人说三道四。曹丕觉得有道理,上表又谦虚了一下,说自己还不够格,请求寻找更合适的人。

曹丕不说汉献帝不该退位,只说自己不够格,明显要终结汉朝的统治。这一招,搞得汉献帝不知所措。一直在前台操作的华歆跳出来说,禅让这种事终归不是一次就能成的,要汉献帝再发一道让位诏书。眼看帝位伸手可得,曹丕又考虑到舆论和后人评价的问题,皇帝要当,但不能留下坏名声。谋士贾诩献计,先把玉玺退还给汉献帝,让华歆督促造一个受禅台,而后举行一个隆重的禅让仪式。

经过如此曲折的过程,处心积虑要做皇帝的曹丕终于如愿以偿。登上帝位的曹丕说了一句话:“舜和禹禅让的事情,我终于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

曹丕篡夺,司马懿是主要谋臣之一。后来司马炎从魏主曹奂手里夺权如出一撤,只不过更加直接而已。司马炎直接跟曹奂说:“你老兄文不能论道,武不能经国,干脆把天下让给我得了。”没几天,贾充、裴秀等人就造好了受禅台,曹奂按照汉献帝的老办法,把帝位让给了司马炎。

三国中的禅让,从汉献帝和魏主曹奂的角度来看,表面上是让,实际上是不得不让。从曹丕和司马炎的角度来看,迫不及待要做皇帝,又故作低调,恰如民间所说:“既要做婊子,又要立贞洁牌坊”,这正说明了传统政治文化的虚伪性。“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阴谋权术往往以仁义道德的面目出现。(原文来自今日头条)

标签: 三国曹丕司马炎

更多文章

  • 解密:刺死前寨主的林冲为何不自己做梁山寨主?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林冲,水浒,梁山,

    林冲火并了王伦,一时间名声大臊,完全可以自己做寨主,像赵匡胤黄袍加身。可是林冲拒绝了吴用的美意:“差矣,先生!我今日只为众豪杰义气为重上头,火并了这不仁之贼。实无心要谋此位。今日吴兄却让此第一位与林冲坐,岂不惹天下英雄耻笑。若欲相逼,宁死而不坐。我有片言,不知众位肯依我么?”林冲为什么不愿做寨主,要

  • 小说西游记中的七大圣为何不助孙悟空大闹天宫?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西游记,孙悟空,神话故事

    以孙悟空为首的花果山社团同天庭彻底翻脸。为了反制,天庭酝酿的第二次围剿行动。箭在弦上,势在必发之时,太白金星跳出来了。只见他不紧不慢道:“想一时不能收伏,反又劳师。不若万岁大舍恩慈,还降招安旨意,就教他做个齐天大圣。只是加他个空衔,有官无禄便了”。玉帝拍脑袋一想,嘿,还真是这么回事,同意了。但问题来

  • 朱棣为何要杀死三千宫女 这些宫女犯了什么罪?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

    此人虽贵为皇室子孙,但是一直得不到他老爸的看重,这也让他很郁闷,但在众人面前从不表露,总是一副谦谦君子的姿态,他老爸可不吃他这一套,任他怎么装,就是油盐不进,不带答理他,对他也是那种爱理不理的感觉,这让他心里很憋屈,都是孩子,差距怎么可以这么大,后来他老爹死了,这下可是没人管了,把自己大侄子的位子给

  • 揭秘:汉武帝的男宠宣扬皇太后隐私的下场?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汉朝,汉武帝,男宠

    咱是汉人,不否认咱的汉武大帝英明神武。但是再英明神武也不是神,是人,他也有缺点,不要神化,反而更容易得到后人的理解与尊重。他的男宠有多少不 好说,反正韩嫣是其中一个,明确记载在《佞幸列传》里,跑不掉的。韩嫣和他的关系特别好,甚至当太后要赐死韩嫣时,汉武大帝还开金口为他求情,韩嫣还是死 了,不是汉武帝

  • 清朝年号虽用尽了好词 但也没能保证江山永固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清朝,年号

    皇权是至高无少的,好词必须全给他们用上。努尔哈赤(1616-1626)的年号为“天命”,意思是他的上位是“天命所归”,自己是在“替天行道”。《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另外,《左传·宣公三

  • 安史之乱轶事:最早预见安禄山谋反的竟然是李白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安史之乱,安禄山,李白,

    “安史之乱”爆发前,曾先后有三位高官向唐玄宗说过安禄山会谋反。据《旧唐书》记载,张九龄因为讨厌安禄山的“狡黠”,所以告他“面有逆相”且有“狼子野心”;王忠嗣因为李林甫对自己“日求其过”,于是告他的亲密同伙安禄山日后“必反”;杨国忠因为担心安禄山与自己争夺相位,因此多次“上前言其悖逆之状”。在古代,把

  • 解密:薛宝钗因何迅速撕碎贾宝玉的绝情书?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贾宝玉,薛宝钗,红楼梦,

    最近,《顾城谈宝钗》这篇文章在微信上很火,看得出大家都深为认可顾城的观点。不过,近来我却对顾城的观点有些不敢苟同,虽然曾经写文章还引用过那这篇文章里的观点。不要说我自相矛盾,只能说我们读《红楼梦》,对《红楼梦》的理解,此一时彼一时罢了。首次读顾城的《谈宝钗》这篇文章,是在两年前,它被刊登在《读者》杂

  • 解密:王熙凤与秦可卿两人中到底谁更优秀?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王熙凤,秦可卿,红楼梦,

    我想我人微言轻,就算是谬误,也丝毫不会有损《红楼梦》这部辉煌巨著,更不会有损他人所谓的正确而高深的红学解读或曰研究,也更不会把广大红楼梦爱好者误入歧途,因为大家都是有着自己思想或想法。别人见解,仅供参考,甚至不屑一笑,勃然大怒均可。只是,佛曰别太执着于“我相”。《红楼梦》是独立的美学存在,从不以某位

  • 水浒中宋江指使谁杀的晁盖?哪四个人嫌疑最大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水浒传,宋江,晁盖

    晁盖之死,成了整部《水浒》,最大的一桩悬案。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金圣叹对晁盖之死满腹怀疑。他认为晁盖死得不明不白。金圣叹说,“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他主要是“观其书法,推其情状”,来推论宋江弑晁盖,他从十个方面进行了逻辑推理:“通篇皆用深文曲笔,以深明宋江之弑晁盖。如风吹旗折

  • 三国历史上赵云为何坚决不娶赵范的嫂嫂樊氏?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三国,赵云,五虎将

    赵云兵不血刃,拿下了桂阳。要说这桂阳太守赵范,对赵云是真不错。他不单降了赵云,还和赵云结拜了兄弟。结拜兄弟也就算了,他还要将自己的寡嫂樊氏许配给赵云。结果,三国史上的“道德完人”赵云不干了,他勃然大怒,当时就和赵范翻了脸。这一下,不光亲没有结成,兄弟也没得做了。一张热脸贴了赵云的冷屁股,赵范心里,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