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孔子是这样教育弟子的:做人不应该那么迂腐!

孔子是这样教育弟子的:做人不应该那么迂腐!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2735 更新时间:2024/1/5 12:20:48

在日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对学生说这么一句,你真是个书呆子。这简直就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好像读书就容易呆板,做事就会迂腐。可在读完《史记孔子世家》以后,我不禁勃然大怒,我们这些读书人是怎么搞得嘛,那读书人的祖师爷孔子他可是一点都不迂腐的。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的讲几件发生在孔子身上的事情,看一下孔子是怎么不迂腐的。

孔子从小的家庭情况不太好,在他出生不久以后,父亲就去世了,而母亲从来都没有告诉过他父亲埋葬的地方。等孔子成年以后,他母亲也去世了,按照常理父母应该是要合葬的,所以孔子就没有着急把母亲下葬,而是多方打探,终于知道了父亲的确定墓地,这才把父母合葬。

就在孔子给母亲守孝期间,鲁国的大家族季氏举行宴会,款待各界名流,孔子觉得自己也是个人物,就欣然前往了。可刚到门口,就被拦住了,有人告诉他,我们这里招待的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你不符合条件。听完之后,孔子表现的非常淡定,没有和人家理论,也没有恼怒,只是扭头回家了。

(图)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

孔子的情商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这里就可见一斑。

在孔子五十多岁的时候,他带着弟子们去卫国寻找发展的空间,当时卫国的国君是卫灵公,卫灵公有一个叫南子的夫人。那南子是个有名的美女,她很欣赏孔子,就派人去告诉孔子,各国各地的人啊,凡事想和卫国交好,或者想在卫国发展的,都会去拜访南子夫人的,夫人也都会赏脸见他们一面的。

孔子一听就明白了,可他总觉得一个人去见国君夫人不太好,况且那夫人的名声还不是很好,可是架不住人家老是来让他去拜访,为了自己在卫国的事业和前途,孔子只好去拜访了南子夫人。

具体的过程咱们就不说了,反正孔子是尽量按照礼仪规范去做的这件事情。虽说问心无愧,可孔子总觉得弟子们用异样的眼光看自己,他就对脾气最不好的子路解释,我本来是不想去的,可后来一想,既然去了,就该按照规矩给人家行礼不是。可子路听完这些还是气呼呼的,没办法,孔子就给子路对天发誓,如果我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就让老天抛弃我,就让老天抛弃我。听到老师发了这样的毒誓,子路才真正相信了他。

孔子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真是豁出去了,这可不是书呆子能做出来的。

后来孔子还是没有在卫国得到机会,他就辗转反侧去了陈国,在陈国待了三年之后,陈国那会有点不太安全了,经常和其他国家发生摩擦,孔子为了安全起见,又带着弟子赶往卫国。就在他们经过蒲地的时候,正赶上蒲地人造反,结果孔子和弟子们就被人家给扣住了。当时和孔子在一起有一个叫公良孺的弟子,此人身材高大,有一把子力气,他就带着其他人和蒲地人展开了搏斗。

那蒲地人本来看对方是一群读书人,以为吓唬吓唬就能有效果,现在看对方和自己拼命,心里也是有点没底,就给自己找了个台阶说,我们知道你们要去卫国,这才拦住了你们,要是你们答应不去卫国,我们就不难为你们。孔子听到这样的条件,马上就答应了下来,还和人家签订了盟约,说自己绝对不去卫国,而后蒲地人就放他们走了。

等孔子一行人走出了危险圈,孔子就指示弟子们,赶紧朝卫国的方走。这时候又有弟子糊涂了,这次来询问的是子贡,老师啊,您不是都人家签订盟约了吗,说好了不去卫国的,您这是干嘛啊?孔子很坦然的告诉子贡,做人不应该那么迂腐,如果是在有人身危险的时候签订的盟约,你就算毁约,神灵都不会责怪的。

孔子处理事情的灵活程度,还有为自己做事的找的充分理由,真是让我们佩服。

在孔子老年的时候,他回到了故乡鲁国,开始广招弟子,为大家传授知识。他教授的内容有很多,不过他更重视教育弟子的为人,他特别注重弟子们的四个方面培养,学问、言行、忠恕和信义。

他要求弟子们要坚决不能做这四件事情,就是不揣测、不武断、不固执和不自以为是。

他让弟子们要谨慎的处理这三个件事情,就是斋戒、战争和疾病。

上面这些可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不过下面的这些才是重点,就是孔子在教弟子知识的时候,只有在他们实在没有头绪的情况下,才会加以开导,如果哪些人被开导之后,还做不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话,那孔子就不会再教他了。

孔子是个好老师,他会教弟子们很多东西,可他也不会浪费自己的精力去做无用功,这才是大智慧。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吧,孔子是我们的万世师表,不但知识方面,他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以后自己要是迂腐了,不要怪到读书头上了。

标签: 孔子卫灵公子路

更多文章

  • 嘉靖的皇后:一个被他踢死另外两个被抽死和烧死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嘉靖,明朝,皇后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皇权,国祚绵延三百余年,在位的皇帝却多出奇人。嘉靖皇帝就是一个奇人,他并不是先帝的亲生儿子,因为在他之前的正德皇帝驾崩的时候年仅三十一岁,而且身后没有子孙,所以正德皇帝的母亲与当朝首辅商议之后便采取了兄终弟及的方式,让年仅十四岁的朱厚熜即位,这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 雍正一当皇帝就想杀了兄弟一个被整死一个被吓死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皇帝

    政治斗争从来不是温柔的儿戏,一向都是惨烈残酷的,为了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历史上出现过无数骨肉相杀的事情,兄弟阋墙也不过是家常便饭。一切的情义在皇位面前都显得不足一提,但也或者生在帝王家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兄弟手足之情吧。谁最天真的相信这些,谁就会第一个尝到天真的代价。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时间太长,

  • 揭秘:为什么大明王朝历史上的宦官们都不成气候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皇帝,宦官

    明朝朱元璋借胡惟庸一案废除宰相后,大权独揽,可谓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设了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这是内阁的雏形。到明成祖的时候,内阁权利开始上升,成为了不是宰相的宰相。明宣宗时候,开始注重培养太监,让太监读书。自此大明王朝的三座支柱开始形成,这就是以皇帝为首的皇权,和以内阁为首的相权,以及太监为首的

  • 唐朝法律为何如此歧视“二奶”:妾乃贱流 扶正必判刑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法律,历史

    关于宋代女性的地位问题,我一连写了好几篇文章,有个朋友问我,宋代与唐代相比,到底哪个朝代的女性更幸福一些?首先要说的是,宋代和唐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再也不是个贵族社会了,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市民社会。打个比方说吧,宋朝的宰相完全可以和普通市民在同一个澡堂子里洗澡,而在唐朝,嘿嘿,这事连想都不要去想

  • 清朝那些满人大臣和高官为何都很无能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清朝官员

    满人不想学习,他们非常自负,没有头脑,他们认为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最初的满人不是这样的――大约80年前满人就退化了。在80年前,他们都很有才华,审判公平。现在的这些满人根本就不想去知道什么事情。他们非常自负,你无法和他们交谈。这些满人无能的主要根源是什么?――是不是在于他们的性格、教养或习惯?教养?当

  • 万历皇帝风流成性 至宫女怀孕却百般抵赖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万历,明朝,宫女

    万历六年,万历皇帝十六岁,在母亲李太后的主持下,也在当时的司礼监太监冯保和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张罗下,进行大婚,立了一位王姓姑娘为皇后。这位王皇后举止端庄,侍候李太后特别尽心,所以深得太后的喜欢。也由于她的这个性格,小世宗万历皇帝尽管未必很喜欢她,却十分敬重她。但遗憾的是,这位王皇后没有生育。我们刚才说

  • “欲把西湖比西子”背后:竟是苏东坡恋上杭州雏妓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宋朝,诗人,苏东坡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令苏东坡为之心动的这位美人又是谁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首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所作。一代文豪落笔挥洒自如,杭州西湖的秀丽风光跃然纸上,这不足为奇。但是下句笔锋一转,将西湖的风光

  • 王莽改制具有穿越感?据说有社会主义的影子!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王莽,孔子,汉平帝

    历史上盛极一时的汉帝国,前后持续了近四百年,被分为西汉、东汉两个时期,除了因为这两个时期都城一个是西长安、一个是东洛阳之外;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两汉之间有个短命王朝——新朝。这个新朝的创立者叫做王莽,是个极富有争议性的人物,用现在的话可也说是个具有儒家理想主义情怀的篡位者。他实施的各种政策极具超前性

  • 明成祖朱棣四个母亲都是谁?其生母究竟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明成祖,朱棣,明朝

    朱棣生母:皇后马秀英称朱棣的母亲为马皇后,最为广泛。在清人朱好阳编纂的《历代陵寝备考》中有记载,“后生懿文太子、泰王樉、晋王桐、成祖、周王”。这里说得十分清楚了,朱棣为朱元璋与马皇后所生的第四个儿子。这一说法,来源于明朝当时的史书,如《太祖实录》、《太宗实录》、《靖难事迹》、《玉牒》等。《靖难事迹》

  • 失落在情色中的同治皇帝究竟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同治,清朝

    清朝第十个皇帝同治即爱新觉罗·载淳(1856~1875),六岁登极,十九岁病死。坐了十三年龙椅,匆忙走完十九年人生。人们说他是幸运的。生为皇储,在历史的舞台上并没有有所作为,却有一个“同治中兴”的雅誉。享受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尊荣。没有兄弟跟他竞争,安安逸逸地过着锦衣玉食,钟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