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民国时美国大片风行广州 1张包厢票够平民生活1月

民国时美国大片风行广州 1张包厢票够平民生活1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元气少女 访问量:1812 更新时间:2024/1/20 15:58:48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城几十家影院几被美国大片一统天下

“看呀,看呀,宝莲女士的一口牙齿,多么齐整呀,每天用家庭医学社的止牙痛药,滴两三滴在漱口水里,能够使口腔清洁,永保牙齿坚固!”亲爱的读者,这是1921年广州一家药商在当年的《影戏杂志》上打出的广告,中的宝莲女士不是别人,恰是当年轰动影坛的好莱坞巨星白珍珠(Pearl

White)。这位美艳动人的女星在老广州几乎家喻户晓,故而才有商家扯起她的幌子做广告。

好莱坞女星走红广州,有赖于美国大片的风行。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城几十家电影院几成美国大片的一统天下。豪华影院的一张包厢票要卖四块大洋,几乎是普通人一个月的伙食费,但最便宜的散座只要两三角毫银,虽说也够几天的生活费,但平民百姓也不是完全消费不起。不过,金发女星的笑容背后,其实是美国片商与本地影院之间无数的刀光剑影,其间种种争斗,比大片本身还要刺激精彩呢。

开局

茶楼放电影

街坊唔中意

要说电影在广州的出现,还真是挺早的。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出时长只有一分半钟的电影——《工厂的大门》,标志着电影在世上诞生。仅仅8年之后,广州城里就出现了放映机。据《广州市志》的记载,1903年,一位华侨归国娶亲,顺便带回了一台放映机和一些无声短片,新婚之夜,在长寿路一带的高升茶楼放映电影,招待亲友。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电影都只是零星在茶楼里出现,充其量也只是为大家助助兴,而且还不怎么受欢迎。放映机虽说是新鲜的洋玩意,难免会勾起人们一时的好奇心,但那些短片实在没啥看头,黑白画面经模糊不清,又听不到任声响,伸长脖子看上一会儿,整个人都晕了,哪有一边喝茶,一边听女伶唱曲来得自在舒服。所以,如果有人对上世纪初老西关一带的居民做个访谈,他们多半会说,电影这样的洋玩意,看一次开开眼还行,看多了就是活受罪。

茶楼里放电影还没成气候呢,偏偏还有人打起了开影院的主意。据《广州年鉴》记载,1908年,有华裔美商在清风桥畔(今中山五路)开起了一家名为“通灵台”的电影院。在接下来的十年间,西关十五甫出现了“意利影院”,旋源桥出现了“新民影院”,长堤出现了“兴影院”,海幢公园对面出现了“智育影院”……不过,这些影院的规模都很小,而且多半是亏本经营,因而寿命都不长。要说,当时影院的收费一点也不贵,看场十来分钟的电影,只有三五个“仙”(一“仙”为一个银元的1%),不过是两个烧饼钱,但街坊四邻就是不爱看,票卖得再便宜也没有用啊。

逆天翻转

好莱坞大片来袭 几十家影院热播

俗话说:“瘦田无人耕,耕开有人争。”就像“滴滴打车”刚推出时工作人员还得在街头公厕前“堵”住出租车司机营销软件,3年后的今天却早已风行全国一样,20世纪10年代的影院在广州城里还不过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再过十来年后,却成了城内有钱人追捧的香饽饽。

1921年,广州第一家豪华电影院——明珠影画院(1937年改为羊城电影院)在长堤落成,影院700多个座位分成包厢、厢房、散座等多个等级。在包厢里看场电影,票价最低也要四块银元,参照当时的物价,完全可以买上100多斤大米,也足够一个普通市民一个月的花销。可就算票价这么贵,明珠影画院的包厢照样经常座无虚席呢,就是因为明珠影画院赚到了大钱,所以大家有样学样,纷纷投资开电影院。据统计,从1921年到1938年,全城开出了近40家专业电影院,当然大多还是分布在长堤和西关一带,其中财厅前的中央影院(建于1925年)、永汉路(今北京路)的永汉影院(建于1927年)、西濠二马路的中华影院(建于1929年)以及恩宁路的金声影院(建于1934年)都是其中翘楚,生意十分红火。

不知读者你会不会好奇,老广州电影院何以在短短十年间就从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呢?

其实,若要究其原因,还真跟好莱坞的崛起有扯不断的关系。随着1912年开始众多电影公司的落户,好莱坞从一个偏僻小镇变成了美国电影重镇,到了20世纪20年代,这里更成了米高梅、派拉蒙、福克斯等八大公司的一统江湖。在无声电影年代,它们主要生产喜剧片。当卓别林的《城市之光》、《大独裁者》、《摩登时代》登陆广州时,观众几乎踏破了影院门槛;1930年有声电影诞生后,八大公司拍出了大量警匪片、西部片、歌舞片和爱情片,这些美国大片一被引进广州,更使电影院成为吸金之地。再说了,当时的影院都精明得很,懂得细分客户,像明珠影画院一张包厢票卖到四块银元,做的是有钱人的生意,但最便宜的花园位(其实就是木椅子)只需两三角毫银,虽说这些钱也够几天的生活费,但平民百姓也不是完全消费不起。

读者你或许又要问了,八大公司在20世纪20年代才开始在好莱坞一统江湖,它们怎么就能如此迅速地进入广州市场呢?其实,凡是有钱挣的地方,它们都会火速寻找代理,抢占市场。比如明珠影画院的创办者就是香港鼎鼎有名的西片代理商、被誉为“华南影”的传奇人物卢根;其后建立的数十家影院,大多也与“八大公司”有合作关系。于是,这些影院你放《爱丽丝漫游奇境记》,我就放《出水芙蓉》;你放《阿里巴巴四十大盗》,我就放《乱世佳人》,时时大片迭出,家家热闹得很。

根据相关统计,到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广州大小影院放映的电影中,仍有七成以上是美国片,美国片商仅在广州一地,每年就能“捞”走上千万元港币,这在当时还真算不得一笔小数。

营销之术

美商雇用水军

幕后炒作明星

随着美国大片的流行,城里不少时髦男女还成了追星一族。像当时在不少侦探片中出演主角的好莱坞女星白珍珠(Pearl

White),在老广州就颇受追捧,以至于卖牙药的商人都打起了她的主意。1921年的一期《影戏杂志》就刊登了广州一家药商刊登的广告,其中写道:“看呀,宝莲(“白珍珠”当时的音译)女士的一口牙齿,多么齐整呀,每天用家庭医学社的止牙痛药,滴两三滴在漱口水里,能够使口腔清洁,永保牙齿坚固!”想来当年的法律应该不如现在严格,否则白珍珠倒可以要一大笔代言费呢。

话又说回来,当年好莱坞明星在广州的走红,背后一定少不了片商的炒作。1992年的一期《广州文史资料》刊登了一篇题为《美国影片控制广州市场史实》的文章,其中揭示了不少美国片商的“独到宣传术”。原来,影院每次播完大片后,片商都要求它们收集报上的影评、观众的成分比重、社会舆论的反应,一一公司汇报。它们甚至还要求影院雇用“水军”,冒用观众名义撰写文章,大肆吹捧,如果媒体上有不利言论,这些“水军”就会火速撰文反击。这些“宣传术”看似旁门左道,却也为美国大片的流行做了不少“贡献”。

标签: 民国美国大片

更多文章

  • 揭秘:为何唐宋时期中国人的食谱中猪肉很少出现?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古代,美食

    自西晋灭亡以后,大量北方游牧民族南下,经过300多年的战乱先一统于隋,又一统于唐。建立唐朝的李氏家族虽然是汉人,但早已严重胡化。皇族如此,吃得起肉的贵族、官僚们也是如此。胡人自然更爱吃羊肉,正是在苏轼出生前的数百年间,猪肉逐渐没落。学者王利华指出,在魏晋—隋唐时代的华北地区,猪的饲养仍较为普遍,但数

  • 为了震慑番邦 杨广办了一次杂技嘉年华堪比奥运会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杨广,突厥,元寿,法尚

    杨广即位后的第二年正月,仰慕大隋已久的突厥启民可汗向隋朝进贡。为了向番邦展现我中华的繁华,杨广重新启用北齐后主高纬在世时的“杂技班”,还将后周、南齐、南梁、南陈等原因亡国而失业的乐工乐户都重新召进宫里。估计杨广是想办一次杂技嘉年华。当时,杨广先让人为启民可汗一行人做导游,观赏朝内陈列专门为他们准备的

  • 孔子是这样教育弟子的:做人不应该那么迂腐!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孔子,卫灵公,子路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对学生说这么一句,你真是个书呆子。这简直就成了一个思维定式,好像读书就容易呆板,做事就会迂腐。可在读完《史记孔子世家》以后,我不禁勃然大怒,我们这些读书人是怎么搞得嘛,那读书人的祖师爷孔子他可是一点都不迂腐的。今天我就给大家简单的讲几件发生在孔子身上的事情,看一下孔子是怎么

  • 嘉靖的皇后:一个被他踢死另外两个被抽死和烧死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嘉靖,明朝,皇后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建立的皇权,国祚绵延三百余年,在位的皇帝却多出奇人。嘉靖皇帝就是一个奇人,他并不是先帝的亲生儿子,因为在他之前的正德皇帝驾崩的时候年仅三十一岁,而且身后没有子孙,所以正德皇帝的母亲与当朝首辅商议之后便采取了兄终弟及的方式,让年仅十四岁的朱厚熜即位,这也就是后来的嘉靖皇帝。

  • 雍正一当皇帝就想杀了兄弟一个被整死一个被吓死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雍正,皇帝

    政治斗争从来不是温柔的儿戏,一向都是惨烈残酷的,为了坐上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历史上出现过无数骨肉相杀的事情,兄弟阋墙也不过是家常便饭。一切的情义在皇位面前都显得不足一提,但也或者生在帝王家中,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兄弟手足之情吧。谁最天真的相信这些,谁就会第一个尝到天真的代价。清朝康熙皇帝在位的时间太长,

  • 揭秘:为什么大明王朝历史上的宦官们都不成气候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明朝,皇帝,宦官

    明朝朱元璋借胡惟庸一案废除宰相后,大权独揽,可谓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因此设了殿阁大学士作为顾问,这是内阁的雏形。到明成祖的时候,内阁权利开始上升,成为了不是宰相的宰相。明宣宗时候,开始注重培养太监,让太监读书。自此大明王朝的三座支柱开始形成,这就是以皇帝为首的皇权,和以内阁为首的相权,以及太监为首的

  • 唐朝法律为何如此歧视“二奶”:妾乃贱流 扶正必判刑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唐朝,法律,历史

    关于宋代女性的地位问题,我一连写了好几篇文章,有个朋友问我,宋代与唐代相比,到底哪个朝代的女性更幸福一些?首先要说的是,宋代和唐代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再也不是个贵族社会了,而是一个前所未有的市民社会。打个比方说吧,宋朝的宰相完全可以和普通市民在同一个澡堂子里洗澡,而在唐朝,嘿嘿,这事连想都不要去想

  • 清朝那些满人大臣和高官为何都很无能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清朝官员

    满人不想学习,他们非常自负,没有头脑,他们认为他们要什么有什么,最初的满人不是这样的――大约80年前满人就退化了。在80年前,他们都很有才华,审判公平。现在的这些满人根本就不想去知道什么事情。他们非常自负,你无法和他们交谈。这些满人无能的主要根源是什么?――是不是在于他们的性格、教养或习惯?教养?当

  • 万历皇帝风流成性 至宫女怀孕却百般抵赖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万历,明朝,宫女

    万历六年,万历皇帝十六岁,在母亲李太后的主持下,也在当时的司礼监太监冯保和内阁首辅张居正的张罗下,进行大婚,立了一位王姓姑娘为皇后。这位王皇后举止端庄,侍候李太后特别尽心,所以深得太后的喜欢。也由于她的这个性格,小世宗万历皇帝尽管未必很喜欢她,却十分敬重她。但遗憾的是,这位王皇后没有生育。我们刚才说

  • “欲把西湖比西子”背后:竟是苏东坡恋上杭州雏妓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宋朝,诗人,苏东坡

    “欲把西湖比西子”———那么,令苏东坡为之心动的这位美人又是谁呢?《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这首诗首脍炙人口,世代流传,是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所作。一代文豪落笔挥洒自如,杭州西湖的秀丽风光跃然纸上,这不足为奇。但是下句笔锋一转,将西湖的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