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什么时候灭亡的?大明朝是如何衰落的?

明朝什么时候灭亡的?大明朝是如何衰落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689 更新时间:2024/2/8 7:01:40

女真的崛起给万历带来了夜夜的噩梦。

此时,已是万历四十六年,距离辉煌灿烂的万历三大征,已过了二十年之久了。当年张居正改革留下的中兴余晖已基本上消散淡去,当年那个充盈的国库,已被连年的烽火烧的所剩无几,后来再填入的,也是混杂着天下百姓痛恨咒骂的横征暴敛之帑,也有大部分被嵌进紫禁城富丽堂皇的重檐丽瓦、大明皇陵的砖石草木之中。当年战斗力还说得过去的明军队,此时也已腐败不堪,军心不齐,力量疲软。当年纵横漠北、远征朝鲜、扫平川黔的骁勇战将,或百战殉国,或垂垂老矣。如果你留意过也会发现,此时距离明神宗的四十八年统治结束,也只剩下两年了。女真的动荡,会给万历的执政生涯留下怎样的结尾呢?

虽然敌人很强大,但是硬气的大明继续保持着死不低头的传统,万历回复给努尔哈赤的,是“要钱坑物,想都不要想”的果断,他也许还想像当年平哱拜一伙一样,平掉这个气焰嚣张的女真部落。只是,努尔哈赤不是哱拜,万历也不再是万历了。

首先,最重要的主将就是一个麻烦,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么多年过去了,泱泱大明居然没有再走出一个像样的将领,这次出兵辽东,万历苦思冥想他手里能派出去的主帅,最后选定了曾经在抗日援朝战场上表现……嗯……反正表现过的,原兵部侍郎,杨镐。虽然他上次在抗日战场上实在称不出什么才能,纯属因为运气爆棚,丰臣秀吉挂掉了,他趁机追击而成的。不过好歹算是见过真刀真枪上过战场,再鼓励鼓励上吧。哪怕,这个老头已经年逾古稀,哪怕他的水平一直很low。万历是慌不择路了吗。

杨镐拖着老残之躯再次踏上沙场,看到的却是懒懒散散的辽东军,压根拣不出一支像样的先锋部队。于是全国调兵,从甘肃到浙江,从陕西到山西,明军千里迢迢赶到辽东战场,给杨镐将军在气势上补充了莫大能量。另外,从前受过大明莫大援助的朝鲜方面也派出了助明扫寇的援军,开赴大哥的前线。万历皇帝还给杨老头带上了一把尚方宝剑,给了他“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特权安慰。安排上阵带兵的将领也大多是熟面孔,比如血战平壤时攻占城西的名将李如松的弟弟,李如柏,比如北上抗日、南征杨应龙的大将刘綎,大明名将之后马林等,阵容看起来很强大,只待一战。

万历四十七年二月,大明整理出的征讨努尔哈赤的大军正式誓师开拔,号称四十七万,实际二十万也没有的队伍,直逼女真老窝。杨镐是这么打算的,兵分四路

北路军队,大约一万五,由开原总兵马林带领,主攻北面。

南路军队,大约一万,由辽阳总兵刘綎带领,主攻东南。

中路军左翼,也是主力军队,由时任山海关总兵的杜松带领,西面进攻。

中路军右翼,由辽东总兵李如柏带领,南面进攻。

这四路军队分别从四个方向进军努尔哈赤的老窝,分别打过去后,预计在二道关进行胜利会师,然后一举前进,共同拿下他最后的巢穴赫图阿拉。这个计划看似很完美,但实际上漏洞百出。第一,四路军队分别进击,人数不同,水平不一,难保路上不会遇到不一样的情况。出临时状况了怎么处理?第二,这一路各打各的,怎么可能那么精确地保证四路大军可以同一时间到达二道关?第三,就算几个人赶路都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他们大摇大摆杀进努尔哈赤部的心脏地带,难不成八旗军还会让他们走高速一样能够一路畅行?万一路上来个全军覆没啥的,断一个大口子可就是大麻烦了。不知道杨镐怎么想的,一个连我都能看出来的不可实行的计划,堂堂一个总指挥想不到吗!打仗最忌讳的分散、纸上谈兵、变数多发,在这全体现出来了,明军根本就是在拼运气,露出了一大把软肋似乎就是等着努尔哈赤各个击破。说好的会师还有可能实现吗?

二月二十九,明军主力出战,杜松率领着中路军一路赶到了二道关附近的萨尔浒,中路军力量最强,也最自信,一心想着多多歼敌,在萨尔浒山东边有一条河叫苏子河,而苏子河对面是界凡山,界凡山上就是女真的一支队伍,在修筑防御工事。杜松见到敌人很是兴奋,他决定把界凡山攻下来当营点。于是,这名勇敢的将领带着两万人过了苏子河准备攻山,剩下的士兵则驻扎在萨尔浒随时等待调遣,支援先锋队伍。

对于杨镐的四路大队,努尔哈赤没怎么理会,他反而是立刻盯上杜松带领的中路左翼军,了解到这是本次出战的主力。当杜松带着人去打界凡山时,努尔哈赤就派了一支精锐袭击了他留在萨尔浒的后续基础,不久便把明部队打得溃不成军,断了杜松的后路。杜松一看很着急,加紧想把界凡山拿下来休整,却被女真军从后面围攻,山上的敌人也依托有利地势阻碍了明军的攻击,杜松腹背受敌,顽强撑了不到一天便全线崩溃,这个青史留名的优秀将领也在萨尔浒结束了他金戈铁马的传奇。

杜松已然大败。紧接着赶到的是马林,此时杜将军全军覆没的消息估计已经传过来了,马林也很害怕,他决定先做一下调整,也许是想等援军到来。可是努尔哈赤会给他时间吗?这里就体现出杨镐排兵布阵的白痴之处了,因为距离不同路况不同,几路军队赶到的时间差给八旗军留下了充裕的机会“来一个杀一个”,马林还想着原地防守一下的事情时,努尔哈赤已带着刚灭了杜松的人马迅速集结到他面前,杀了他个措手不及,马林狼狈不堪地勉强突围,一溜烟逃回了开原老家。北路军也直接玩儿完了。

杨镐坐镇沈阳等着胜利会师的好消息,却是接连得到杜松、马林战败的噩耗,他急忙派人传令刘綎和李如柏停下谨慎待命,可惜当时没有手机,连电报都没有。刘綎没有收到这个重要的指令,这个在朝鲜和播州都立下赫赫战功的老将,居然千不该万不该中了敌人的计,那还是平壤之战时李如松曾用过的一招,很简单,骗。努尔哈赤把打杜松时俘虏的明军为准,把女真士兵化装成杜松的部下,让他们拿上杜松的令箭去见刘綎,说等他们会师,援军就在前面。刘綎显然不知道杜松已经战败殉职了,他一心想着早点会师,早点见到援军,这一路上,他打得可是精疲力竭,虽然勇猛异常,很厉害的四贝勒皇太极都被他击退数次。听到杜松就在前面等他们时,刘綎一路都士气大振,果然走了不远就看到“杜松”的队伍前来接应,明军欢欣鼓舞地准备拥抱友军之时,才发现那是女真伪装的同志,顿时军心大乱,临阵脱逃者大有人在,混乱中被八旗军全歼,刘綎也竭力拼命之后,英勇战死,又一将星陨落,呜呼哀哉!努尔哈赤这个老奸巨猾的头目,他从来不嫌诈骗手段用得太多不够光明正大,抚顺城如此,萨尔浒如此,还有之后的很多战役都如此,不过话说回来,兵不厌诈嘛,刘綎你一个多年在腥风血雨中摸爬滚打的老将领还这么不谨慎,又怨得了谁呢。

最后一路李如柏倒是和刘綎相反,他很谨慎,很小心,谨慎到比预计会师的时间晚了三四天,磨磨蹭蹭一路当然适时地接到了杨镐停止进军的指令,很软蛋地回头就撤,总算是保住一丝余力。关于李如柏在萨尔浒的表现,很多人都怀疑他的初心,因为李家世代驻守辽东,很可能与努尔哈赤一部建立了很深的友谊,更有人说其父李成梁就在辽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放任努尔哈赤发展,虽然一开始也没想着他会去颠覆明主子的江山,但着实为女真的做大做强做了贡献,李如柏这次也是专门慢腾腾给努尔哈赤创造时间,没有给到同僚友军及时的增援。到底真相是怎样的,我们只能凭猜想,猜的人多了,越来越离谱,人言可畏,李如柏最终被逼迫得于两年后含恨自杀。无论刻意助敌这事儿是真是假,作为一代忠心耿耿、父兄为国一生的将门之后,突然被扣上通敌叛国的黑锅,怎么也受不了吧。

再回到战争,现在我们看到了,杨镐杀气腾腾的四路大军已全部溃散,两个主将战死。萨尔浒之战其实只持续了不到一周,伤亡损失却极其惨重。《三朝辽事实录》中记载:“……除丽兵(朝鲜军队)外,主客出塞官军共八万八千五百五十余名,阵亡道镇副协参游都司通判守备中军千把忌等官共三百一十余名,并印信一颗,阵亡军丁四万五千八百七十余名……”这个数字相当可怕,因为来帮忙的朝鲜军和叶赫女真部就是充大头蒜的,明军本部伤亡过半,元气大损。短短几天,就酿成了大明手足无措的失利局面,萨尔浒一战使努尔哈赤一举成就,却也开了大明对战满洲决定兴衰存亡的对立状态。

万历三大征辉煌背后的创伤,明帝国没有在意,导致在此时的辽东战场上全面显露,还有财政上,也已捉襟见肘,万历再也没办法继续陶醉在曾经的成就中不能自已,他和他的官僚队伍、他的庞大帝国上下一片震惊,在女真手里败得如此惨烈,而溃军的总指挥杨镐瞬间被扔进监狱,这个七十多岁的老人最终因败走萨尔浒而晚节不保,青史留得一笔耻辱的痕迹。无数研究者都很想不通,杨镐真的就那么傻,让四路军队带着几乎不可能的赌注去会什么师?也有的学者推测过他可能是故意把这个计划透露出去,实际是打算让杜松和马林一路向二道关,而李如柏和刘綎直接偷袭夹击赫图阿拉去的。不过哪怕他的计划是这样,能证明的最多就是他没有表象显示的那么白痴,萨尔浒的不可挽回的痛是历史无法改写的事实。

努尔哈赤的八旗军和日暮沉沉的大明政府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带着“七大恨”鼓舞的无限勇气,上下一心,也没有什么后顾之忧,所谓甩开膀子光脚的不怕穿鞋的,让女真军队在战争中有着巨大的优势。

回头再看看咱们的大明政府,一群之乎者也的言官捻断了胡须也想不出什么对敌招数,只会患得患失地拼命开会,萨尔浒战役之前,他们商议、讨论的会议有百次之多,却只商量出启用杨镐的馊主意,恐怕连“杨镐老矣,尚能饭否”都没有问过吧。更可笑的是,当明军刚开到辽东战场,中央就一直在催促杨镐赶紧开战,是急着摆平这块祸患吗?难道不知道用兵不能急,要等待合适时机吗?这样的后方实在起不了好的作用啊。

萨尔浒一战的大败,已是万历四十七年,这之后努尔哈赤更加肆无忌惮,横扫辽东如入无人之地,他为以后大明王朝的覆灭拉开了帷幕,也为眼前的明神宗万历皇帝敲响了晏驾的丧钟。这位在位长达四十八年的皇帝,已经走进他生命的尾声了,萨尔浒是他看到的最后一场着名的大战,从东南到西北,从东北到西南,从戚继光抗倭到李如松战鞑,从抗日援朝到播州镇乱,万历一朝经历了这么多烽火烟尘血雨干戈,他成就过雍容神圣的中华威严,也收获过无上光荣的帝王骄傲,却在生命的尽头,被女真努尔哈赤的八旗铁蹄践踏了常胜的尊严。在这个平凡而特殊的山头,留下了这个皇帝抹杀不去的失望遗憾,不久之后他将撒手西去,再也看不到他朱明旗下大军重振雄风的英姿了。烛残的夜晚,他曾为此泣下吗?

标签: 历史趣闻

更多文章

  • 文天祥是怎么死的,谁最希望文天祥死掉?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闻

    文天祥是怎么死的啊?文天祥从被俘那一天起,就有人希望他尽快舍生取义了。1278年12月,文天祥在广东海丰被元兵突袭,服毒自杀未成,被俘。次年四月被押解到广州,而后北上前往大都。文天祥作为俘虏进入江西时,就决心开始绝食,希望船到自己故乡吉安时像为不食周粟的伯阳、叔齐一样饿死守节,“饿死真吾

  • 三国中蜀国是怎么灭亡的,蜀国为什么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趣闻

    刘备历尽沧桑艰难创立的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政权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其实从历史资料和文献上来看,蜀汉政权相对东吴政权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闭塞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着名的政治家诸葛亮善于治国也是历史上大家所公认的,所以在三国之中蜀汉政权也是相对治理得最有条理的。在复杂的对峙纷争中似乎不

  • 女皇武则天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女皇武则天艳史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趣闻

    中国唯一女皇武则天的故事寻访人物:武则天寻访地理:文水县南徐村武则天是文水人,但作为利州都督的女儿、大唐帝国的皇后和武周王朝的皇帝,她一辈子只回过两次文水,一次是12岁的时候回乡葬父,一次是37岁,身为皇后以后;一次满怀着巨大的悲痛,一次显露着衣锦荣归的煊赫。一千多年过去了,悲痛与煊赫都化为云烟,飘

  • 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是怎样的人?建宁公主的命运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趣闻

    被康熙杀掉丈夫孩子的建宁公主:建宁公主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被处以极刑。似乎就在一瞬间,建宁公主成了“孤家寡人”,可这一瞬间却酝酿了好多年。金庸先生的《鹿鼎记》中记载了这样一位公主:她虽然出身高贵,是皇家的金枝玉叶,却刁蛮泼辣,还有点施虐兼受虐狂的味道;她本来可以嫁入门

  • 民国时候的蓝衣社是干什么的?蓝衣社是个暗杀特务组织吗?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趣闻

    据《蓝衣社》一书介绍,上个世纪二十年代末期,留日的学生滕杰等人(均为黄埔军校毕业生)目睹日本国内的战争狂热,故而回国准备上书政府,提醒国人日本人的军事侵略之可能。后来,这批爱国青年上书无路,无奈之下聚拢黄埔军校的毕业生们,希望可以在危难之时为国家效力。他们的组织,就是“三民主义力行社&r

  • 康有为是怎么死的?是谁毒死康有为?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趣闻

    康有为的去世,有孔子“知天命”的精义。1927年3月29日,康有为参加同乡宴,喝完一杯橙汁后,突然腹痛难忍急忙回家,当夜呕吐不止;31日凌晨2时,他对身边的人说:“中国我无立锥之地了,但我是不能死在外国的”有交代后事之意,5时许,康有为“七

  • 程咬金的战斗力如何,程咬金并非只会三板斧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趣闻

    程咬金并非只会三板斧程咬金是一位在中国民间最具知名度的历史人物,但演义和历史原型相比,程咬金的形象已大大变形。首先,变形的是他的兵器。老程其实用的不是八卦宣花斧,而是马槊,一种马上用的长矛,这种兵器可不是说有就有的,要三年才能制成一把,而且成功率只有四成,如果用刀去砍,能发出金属的声音,那就说明制作

  • 垓下之战双方是谁?垓下之战刘备和项羽分别多少兵力?

    战史风云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战争

    垓下之战:五年,高祖与诸侯兵共击楚军,与项羽决胜垓下。淮阴侯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後,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後。项羽之卒可十万。在史记中已得知垓下之战。汉阵营的将领有:淮阴侯、孔将军、费将军、绛侯、柴将军。柴将军:二岁十月入汉,击齐历下军田旣,功侯。孔将军:以执盾前元年从起砀,以

  • 鄱阳湖之战双方兵力分别多少?朱元璋是怎么以弱胜强的?

    战史风云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战争

    这场战役发生在元朝末年,在这场战役中,当时元朝的最高统治者朱元璋和陈有谅他们二人之间的一场战役,在这场战役中,他们二人为了争夺当时的鄱阳湖水域而进行大战,这场战役的最后以朱元璋胜利而告终,在这场战役中,充分体现了朱元璋在用兵方面的一些计谋,体现出他的智慧。同时,这场战役在我们中国古代历史上有着重要的

  • 崖山海战是怎么回事,崖山海战的结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战争

    在宋朝时,有着这样一场战役,这是一场悲壮的战役,此战之后,中国在历史上第一次完全沦陷于外族。但这场战争中在绝境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气节和那种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勇气,不能不让人叹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至1278年,南宋全境已纳入元朝版图,但是南宋残余势力陆秀夫、文天祥和张世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