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诸葛亮只杀魏延,却原谅害死关羽的孟达

诸葛亮只杀魏延,却原谅害死关羽的孟达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402 更新时间:2023/12/14 8:29:03

三国里的人物,武将里许多人喜欢赵云赵子龙,谋士里许多任性喜欢卧龙诸葛亮。喜欢赵云,是因为赵云颜值高,武艺高强,关键还忠肝义胆,可谓有勇有谋;喜欢诸葛亮,是因为诸葛亮玉树临风,谋略出众,堪称三国第一聪明之人,为完成刘备兴复汉室的心愿,不辞劳苦,北伐中原,最后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至今令人敬佩!

然而,诸葛亮再足智多谋,也不是神,他也是人,所以也是存在不足的。我们知道,诸葛亮对待同僚属下是非常不错的,即使是刘备的结拜兄弟关羽,张飞二人也是非常敬佩诸葛亮的。但是,唯独有这么一人,却不知为何,从始至终就一直不被诸葛亮所喜,哪怕此人对刘备忠心耿耿,为蜀国立下汗马功劳,再怎么尊重诸葛亮,最后还是被诸葛亮临终遗言所杀,此人就是魏延

与之相对的是,孟达文不成武不就,先后背叛刘璋投靠刘备,之后又阻止刘备义子刘封营救关羽,导致关羽兵败被杀,孟达就投靠了曹操。后来因为孟达觉得不得魏国重用,于是又想重归蜀国,诸葛亮竟然同意了孟达的重新投靠的请求。那么,为何诸葛亮如此区别对待魏延和孟达二人呢?

1.诸葛亮忠君思想作祟。魏延先是侍奉刘表,在刘备携百姓想要进入襄阳城时,被蔡瑁下令射箭阻止,危机关头,魏延解了刘备之围,但没能追上刘备额队伍,魏延只能转投长沙太守韩玄。刘备派关羽攻打长沙时,又是魏延挺身而出,杀了韩玄,救了黄忠,献了长沙城。但是,面对魏延的投靠,诸葛亮却一口认定魏延脑生反骨,将来必反,建议刘备杀了他。诸葛亮当然有知道魏延功劳甚大,武艺高强,但他看不惯魏延先后背叛刘表韩玄两任君主,甚至还杀了韩玄,这对自幼接受忠君思想的诸葛亮来说,是难以忍受的,所以他打心眼里不喜欢魏延。

孟达就不同了,其虽然与法正背叛了刘璋,暗中投靠了刘备,但没有害了刘璋性命。所谓“良臣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诸葛亮就没那么讨厌你孟达了。

2.诸葛亮为了北伐大计。诸葛亮继承先主刘备遗志,立志想要兴复汉室,为此,诸葛亮前后六出祁山,北伐魏国。而孟达也不傻,他抓住诸葛亮北伐的机会,想要以暗中配合诸葛亮北伐计划,来换取回归蜀国的平安。为了北伐大计,诸葛亮就答应了孟达的请求,也就不好杀孟达了。当然,最重要的是,那时就被我早就去世了,以诸葛亮的丞相和亚父身份,完全可以保证孟达的安全。

而魏延就比较惨了,他是个典型的武将,所以魏延只想以武立功,加上他本人比较自傲,与文臣的关系处的很不好,久而久之,魏延就得罪了许多文臣,也让诸葛亮对魏延印象越来越差,认为魏延会在他死后无人可管他,必成蜀国大患于是临终前托付马岱,让马岱杀了魏延,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为了北伐不受影响,维护蜀国的稳定局势。

3.魏延太傻,孟达太贼。魏延心里一直认为刘备是明主,所以先后背叛刘表韩玄,只为投靠刘备。而刘备不愧是英雄人物,他十分重用魏延,任命魏延为汉中太守,这让魏延感激涕零。所以,此后的生涯中,魏延为了报刘备知遇之恩,南征北战,功劳不小,但也因此得罪了许多保守的文臣派系,他们只想维持蜀国目前的局势。而诸葛亮一死,这些文臣就想退回成都,暂停北伐了。魏延当然不允许北伐功亏一篑,他想要替诸葛亮完成刘备的遗志,却惨遭诸葛亮遗言杀害。孟达无疑聪明了许多,他一见自己闯了大祸,在刘备因关羽被杀而算账时,他就立马投靠了魏国,保住性命。然后,看到蜀国人才稀少,抓住诸葛亮北伐之机,暗中写信诸葛亮,想要策应蜀军,以作晋身之资,没想到却被司马懿识破,战败身死,可谓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了。

魏延,从始至终没有想过背叛刘备,却终生不被诸葛亮信任,心怀刘备遗志,却被诸葛亮遗言所杀。孟达,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者,害死关羽,背叛刘备,却能得到诸葛亮原谅,也是挺厉害了试想一下,如果魏延能得诸葛亮信任,子午谷奇谋采用了的话,夺取了长安等地,或许就能兴复汉室,完成刘备遗愿了。退一万步说,诸葛亮死了,唯有魏延能继承刘备诸葛亮等遗志,继续与魏国对抗了。可惜啊可惜,一代名将魏延,就这么死在了诸葛亮之手,令人唏嘘。

标签: 诸葛亮三国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李煜是什么下场?他为什么那么惨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煜,五代十国,风云人物

    南唐后主李煜,一位杰出的词人,一位悲情的帝王,他的一生只能用"可怜生在帝王家"来形容。他本无心称帝,却被赶鸭子上架般推上帝位。他只想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他也确实成为一名杰出的词人,却不得不挑起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面对咄咄逼人的大宋他也努力过,但无论客观上宋的强大还是主观上他执政薄弱,都导致他的努力付

  • 在秦末农民起义时期,岭南五十万秦军为何不回师北救?

    文史百科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文史百科

    秦始皇曾派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驻守北方防御匈奴。另外派任嚣率领五十万大军去岭南开荒,那时候岭南地区还是蛮荒之地,还没有纳入秦朝的版图。秦二世在李斯赵高帮助下,矫诏赐死了长公子扶苏和大将军蒙恬顺利成为大秦帝国的第二位皇帝。不过秦二世昏聩,贪图享乐,为了建好阿房宫更是对百姓横征暴敛,百姓苦不堪言,纷纷揭竿

  • 虎牢之战:李世民被特设天策上将,间接导致了玄武门之变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虎牢之战,李世民,战史风云

    隋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据洛阳称“郑”,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充,王世充闻唐军来袭,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县

  • 刘邦,为什么要派军队去对付发小兄弟的的卢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不少功臣。不过仔细分析,他所杀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项羽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背叛项羽投奔过来的。比如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包括韩信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而像卢绾这种,从刘邦沛县举事开始,就跟着他干的,几乎没有。卢绾不但是从沛县举事就跟着刘邦干,在刘邦的发小朋友(包括周勃、曹参、樊哙、

  •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全靠李勣一句话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唐朝,野史秘闻

    大唐永徽年间,高宗李治想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始于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三人之间的后宫争斗,逐渐演变升级,变成皇帝李治向长孙无忌集团夺权的导火索。争斗从后宫全面引向外朝,能否立武则天为皇后,成为李治能否夺权的标志。李治与武则天拉拢许敬宗、李义府等一批寒门出身的官员,与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贵族门阀

  • 她顺风顺水当上皇后,最后却变得心狠手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阴丽华,汉朝,风云人物

    明朝的后宫女子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长得漂亮。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她们不是高官大臣家族出身,而是宫廷在民间大面积选美产生的。明朝皇帝这么做,倒不完全是因为贪念美色,而是吸取了历代的教训,避免外戚坐大,对皇权产生威胁。汉朝就是一个例子,功臣元老的后代,源源不断入宫。比如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

  • 宋仁宗究竟是真宗皇后刘氏之子,还是妃子李氏所亲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李氏,文史百科

    宋仁宗赵祯,是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真宗子。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仁宗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

  • 北周皇帝为何要攻打北齐?最后战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南北朝时,北齐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名叫高纬。高纬亡国的直接原因不是兵力不强,战马不壮,将帅不勇,而是因为一次失败的战前演讲。彼时,北周皇帝就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亲自率领大军,向北齐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大敌当前,为了鼓舞士气,北齐名将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作一次演讲。为了确保演讲成功,斛律光提前写好了

  • 朱元璋的能力如何?他是如何开创洪武之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后世称之为“洪武之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别看他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能够最终在元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要知道朱元璋早期混得实在是不行,家里很穷,他连家里人去世了,都没有能力安葬,后来还是邻居资

  • 她比皇帝小40岁,短短5年却连生4胎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道光,清朝,野史秘闻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当中,伴随着朝代的兴起和衰落当中肯定是有着属于自己一段故事的,然而我们要去发现和探索才能得知历史的真正乐趣,对于我们来说的话不仅能让我知道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还能更为有效的帮助我们开阔新的眼界。然而在清朝道光皇帝应该可以算是最为值得我们探索和发现的君王了。道光是在30多岁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