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战史风云>虎牢之战:李世民被特设天策上将,间接导致了玄武门之变

虎牢之战:李世民被特设天策上将,间接导致了玄武门之变

所属分类:战史风云 编辑:晴天 访问量:1802 更新时间:2023/12/14 14:13:19

隋朝末年,烽烟四起,群雄争霸,唐高祖李渊攻克长安称“唐”,王世充据洛阳称“郑”,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武德三年(620年)七月,李渊下诏秦王征王世充,王世充闻唐军来袭,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今湖北襄樊县)、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今河南沁阳)、齐王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太子王玄应守洛阳东城、汉王王玄恕守含嘉(洛阳城北)、鲁王王道徇守曜仪(洛阳宫城北),王世充亲自率军作战。

唐军势大,河南五十余州相继归降,王世充遣人向夏王窦建德求救,窦建德答应出师援救。窦建德又派遣礼部侍郎李大师等人赴唐军,请求唐停止进攻洛阳,李世民留下使者,但不予答复。

虎牢之战的经过

王世充原来是隋东都洛阳守将,隋炀帝死后,他在唐朝武德二年四月称帝,国号郑,并利用唐军在河东作战无暇顾及东部的机会,夺取了唐朝在河南的部分土地。柏壁之战后,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窦建德已称夏王)、各个击破的方略,唐朝武德三年七月,命令李世民领兵8万向东攻打王世充。

同时派遣使者与窦建德言和修好,使他保持中立。王世充从各州镇挑选勇士聚集洛阳,命令他的三个侄子在分别镇守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虎牢、怀州(今河南沁阳)等重要地点,命令他的兄长、儿子防守洛阳,他亲自率步骑3万迎击唐军。

李世民率步骑5万进军慈涧(今河南新安东),王世充被迫撤回洛阳。李世民于是决定先扫清外围然后攻城,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唐军攻克回洛城,并占领虎牢,河南50余州相继归降。

李世民率军进逼洛阳,经过一番激战,将其合围。王世充困守孤城,缺乏粮草,民心颓废,几次派使者向窦建德求救。

窦建德得知洛阳危急,怕唐灭郑后危及自己,决定先联合郑国攻击唐朝,然后找时机灭郑,再夺取天下。于是率兵10余万西进,连续攻克管城(今河南省省会郑州)、荥阳(今属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等地,进到虎牢的东面。

李世民与部下商议对策,部将多主张退避。他力排众议,决定分兵围困洛阳,占据虎牢要地,阻止窦军向西进军,一举两得。由于虎牢地形险阻,窦军不能前进,驻扎了1个多月,多次作战不利,士气低落,将卒思乡。

李世民得知,引诱他出战。窦军果然全部出动,李世民下令骑军队直冲人窦军。窦建德正和群臣议事,唐军突至,前后夹击,阵势大乱。唐军追击30里,俘获5万多人,窦建德受伤被俘。李世民回军洛阳,王世充就投降了。最后获得胜利.

这一战还出现了一支精锐的部队“玄甲军”。唐夏虎牢之战,李世民率领数千唐军与十几万夏军对峙,其中就包括3500名“玄甲军”。

李世民曾用1000玄甲精兵大破王世充,斩俘6000余人。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窦建德率领精锐主力十余万人前来支援王世充,李世民仅用3500名玄甲精兵为前锋增援虎牢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

虎牢之战的影响

在决定天下归属的虎牢关之战中,李世民将智谋、勇猛、耐心、果断等各种统帅才能发挥到了极至,结果大破窦建德十余万众,窦建德仅率数百骑逃遁,随后,洛阳的王世充也被消灭。天下的局势完全转向了对唐军有利的一面。

李世民一举平定窦建德、王世充两大集团,统一中国北方,奠定唐朝版图基础,军功显赫,李渊特设天策上将策封李世民,也间接导致日后的玄武门之变。

夏军败后,左仆射齐善行与建德之妻曹氏领百骑逃回洺州(今河北邯郸),窦建德余下部众打算拥立窦建德养子为王,齐善行排众议,最后带领百官以及传国八玺向唐朝投降。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七月,窦建德被送至长安处斩。李渊历数王世充的罪状,王世充回答说:“我的罪固然该杀,但秦王曾答应我不死”,李渊赦免,并且贬为庶人流放巴蜀。没几日,王世充仇家独孤机的儿子独孤修德,趁著防守不备杀掉了王世充及其兄长,高祖仅罢免了独孤修德的官位,后来其他王氏亲族也以谋反罪被处死。

窦建德被杀害后,昔日部下将士愤慨,推刘黑闼为王,半年内收复窦建德的旧地。武德六年(623年),刘黑闼被李建成平定。

更多文章

  • 刘邦,为什么要派军队去对付发小兄弟的的卢绾?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汉朝,刘邦,历史解密

    刘邦当了皇帝后,杀了不少功臣。不过仔细分析,他所杀的那些人,都是在他和项羽在楚汉相争的过程中,背叛项羽投奔过来的。比如韩王信、彭越、英布等人。包括韩信也是这样一种情况。而像卢绾这种,从刘邦沛县举事开始,就跟着他干的,几乎没有。卢绾不但是从沛县举事就跟着刘邦干,在刘邦的发小朋友(包括周勃、曹参、樊哙、

  • 李治立武则天为后,全靠李勣一句话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李治,唐朝,野史秘闻

    大唐永徽年间,高宗李治想立武则天为后这件事,始于王皇后、萧淑妃、武则天三人之间的后宫争斗,逐渐演变升级,变成皇帝李治向长孙无忌集团夺权的导火索。争斗从后宫全面引向外朝,能否立武则天为皇后,成为李治能否夺权的标志。李治与武则天拉拢许敬宗、李义府等一批寒门出身的官员,与以长孙无忌、褚遂良为代表的贵族门阀

  • 她顺风顺水当上皇后,最后却变得心狠手辣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阴丽华,汉朝,风云人物

    明朝的后宫女子有着非常明显的特征,那就是长得漂亮。究其原因,就是因为她们不是高官大臣家族出身,而是宫廷在民间大面积选美产生的。明朝皇帝这么做,倒不完全是因为贪念美色,而是吸取了历代的教训,避免外戚坐大,对皇权产生威胁。汉朝就是一个例子,功臣元老的后代,源源不断入宫。比如说东汉开国皇帝刘秀的第二任皇后

  • 宋仁宗究竟是真宗皇后刘氏之子,还是妃子李氏所亲生?

    文史百科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宋仁宗,李氏,文史百科

    宋仁宗赵祯,是中国北宋第四代皇帝真宗子。初名受益,宋真宗的第六子,生于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1018年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1023年即帝位,时年13岁。仁宗在位42年,是两宋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仁宗早年生活在养母刘太后阴影之下。关于赵祯的身世,有一种至今流传的说法,这就是“狸猫换太子”的

  • 北周皇帝为何要攻打北齐?最后战果如何?

    战史风云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战史风云

    南北朝时,北齐出了一个昏庸的皇帝,名叫高纬。高纬亡国的直接原因不是兵力不强,战马不壮,将帅不勇,而是因为一次失败的战前演讲。彼时,北周皇帝就打着替天行道的名义,亲自率领大军,向北齐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大敌当前,为了鼓舞士气,北齐名将斛律光建议高纬到军营里作一次演讲。为了确保演讲成功,斛律光提前写好了

  • 朱元璋的能力如何?他是如何开创洪武之治的?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朱元璋,明朝,历史解密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开国皇帝,他在位期间,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后世称之为“洪武之治”,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跟小编一起看看吧。别看他文化程度不高,但是能够最终在元末农民起义中脱颖而出还是有两把刷子的。要知道朱元璋早期混得实在是不行,家里很穷,他连家里人去世了,都没有能力安葬,后来还是邻居资

  • 她比皇帝小40岁,短短5年却连生4胎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道光,清朝,野史秘闻

    在我国的历史长河当中,伴随着朝代的兴起和衰落当中肯定是有着属于自己一段故事的,然而我们要去发现和探索才能得知历史的真正乐趣,对于我们来说的话不仅能让我知道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而且还能更为有效的帮助我们开阔新的眼界。然而在清朝道光皇帝应该可以算是最为值得我们探索和发现的君王了。道光是在30多岁的时

  • 刘邦当初能横扫天下 刘邦最后为何会被活抓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刘邦和匈奴,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扫平群雄的刘邦为何差点在白登被匈奴人活捉?公元前202年,经过4年的艰苦奋战,刘邦终于击败了宿敌项羽,在洛阳(不久后又听从娄敬的建议迁都长安)称帝建立汉朝,是为汉太祖(全称呼太祖高皇帝,因为谥号高,后世所以称之为汉高祖),一个长达四百年的强大帝国

  • 为何说魏晋南北朝的清谈家,对西晋的灭亡负有重大责任?

    文史百科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文史百科

    所谓的“清谈”即魏晋时期崇尚虚无空谈名理的一种风气,其上承末年的清议,下启魏晋时期的玄学。其中最为知名的就是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等七人。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为何说活动于魏晋南北朝的清谈家,对西晋灭亡有重大责任?东汉末年时期,正值第二次党锢之祸,所以很多士大夫们为了避

  •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转点,那安史之乱因何而得名?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安史之乱,唐朝,战史风云

    安史之乱是一场大变革,它是一场社会性的大变革。安史之乱是唐由盛而衰转点,安史之乱因何得名?听过安史之乱,你可知它的由来?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安史之乱对唐朝的影响巨大,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基本上改变了唐朝前进的方向。战乱发生在大唐帝国统治的核心区域,双方近百万大军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