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三藩之乱中吴三桂病死之后 其他两位藩王又是什么结局

三藩之乱中吴三桂病死之后 其他两位藩王又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1224 更新时间:2024/1/31 21:59:31

很多人都不了解三藩之乱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藩王之乱是比较常见的事情,比如西汉时期的七国之乱,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明朝时期的靖难之役,当然,到了清朝初期,又爆发了“三藩之乱”。对于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个割据一方的藩王,即云南平西王吴三桂、广东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清军在进入山海关后,由于自身八旗兵兵力不足和原先明朝疆域的广大,利用投降的明朝将领,作为攻击李自成大顺军和南明的先锋。对此,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这一策略,促使清朝得以迅速攻占了原先明朝的疆域,也即完成了对明朝的取代。

不过,等到清朝一统天下之后,三藩却已成尾大不掉之势,拥有过大的兵权,从而割据一方,不利于清朝江山的稳固。甚至,三藩一定程度上可以与清廷分庭抗礼,成为了清王朝内部的极大不安定因素。所以,在康熙十二年(1673年)春,年轻的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决定,战争爆发。而康熙二十年(1681年)冬,清军攻入云贵省城昆明,吴三桂的孙子吴世璠自杀,历时8年的三藩之乱结束。那么,问题来了,三藩之乱中,吴三桂最终病死,那么另外两位藩王是什么结局?

云南平西王吴三桂

虽然我们常说“三藩之乱”,但是,实际上,这场藩王造反的主要人物,显然就是吴三桂。对于吴三桂来说,康熙元年(1662年),吴三桂杀南明永历帝于昆明。同年,晋封为平西亲王,与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广东平南王尚可喜并称三藩。虽然在清朝的建立过程中,三藩都立下了汗马功劳。不过,在封建王朝之下,藩王始终是朝廷的重要威胁。而就年轻气盛的康熙皇帝,自然想要一劳永逸地解决三藩问题。于是,康熙十二年(1673年),下令撤藩。吴三桂自称周王、总统天下水陆大元帅、兴明讨虏大将军,发布檄文,史称“三藩之乱”。

在三藩之乱中,吴三桂一开始只是自封周王,没有称帝。但是,到了康熙十七年(1678年),吴三桂在衡州(今衡阳市)登基为皇帝,国号大周,建都衡阳,建元昭武。值得注意的是,吴三桂称帝的时候,三藩在和清朝的较量中,实际上已经处在下风了。换而言之,吴三桂之所以在这个时候称帝,一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平生夙愿,二是想要提振己方的士气。

当然,吴三桂称帝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在战场上节节败退的背景下,康熙十七年(1678年)秋,吴三桂在衡阳因病去世,也即其是病死的结局。在吴三桂病死之后,其孙吴世璠支撑了三年之后被清军攻破昆明,三藩之乱遂告结束。对于吴三桂来说,如果没有在公元1678年病死的话,那么,其最终的结局,自然会被清朝朝廷处死,也即康熙皇帝无疑不会放过吴三桂的。

广东平南王尚可喜

虽然尚可喜是三藩之一,不过,尚可喜并没有响应吴三桂的造反,而是坚定地站在清朝这一边。在吴三桂正式起兵之后,南方群起响应吴三桂,靖南王耿精忠亦起兵,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西等地皆为吴三桂统辖;广东平南王麾下将领也有刘进忠、祖泽清等多人举兵响应,沿海群岛并起。尚可喜坚持效忠清室,以广东弹丸之地牵制十余万叛军无法全心北上,为清朝平叛创造有利条件。康熙十五年(1676年)二月,尚之信发兵围困其父府邸,夺取王府的兵权,从而响应吴三桂叛乱,尚可喜闻变后欲悬梁自尽,被左右救起。同年十月二十九日,尚可喜在广州薨逝,享年73岁。因此,考虑到尚可喜的年龄,他应该和吴三桂一样,都是病逝的。

同时,就尚可喜的儿子尚之信,也不是一心跟随吴三桂造反。在响应吴三桂起兵之后,尚之信不久又悔罪自归,袭封平南亲王,镇守广东。康熙十七年(1678年),诏命出兵往救宜章、郴州、永兴,皆托词不赴。据守广东,对清廷和吴三桂均持观望态势,也即尚之信希望保持一个中立的立场,从而待价而沽,以此获得更大的利益。不过,众所周知,这样的墙头草,显然是不会有什么好下场的。康熙十九年(1680年),在消灭吴三桂残余势力之前,康熙将尚之信下旨逮问,缚送京城,随即赐死,家属皆赦免。对此,在笔者看来,清朝之所以没有追究尚之信的家人,不是因为尚之信本人,而是因为他父亲尚可喜为平定叛乱做出了重要贡献。

福建靖南王耿精忠

最后,康熙十二年(1673年),清廷下诏撤“三藩”,导致吴三桂起兵反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三月,耿精忠在福州响应,杀福建总督范承谟(范文程之子)及幕僚50余人。耿精忠反叛令朝廷感到惊讶。当然,本着恩威并重的策略,康熙帝一面派兵进闽,下诏削精忠爵,并收禁其在京兄弟;一面劝谕精耿忠改过自新,剿灭郑经,继续镇闽。对于康熙皇帝,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吴三桂,显然是希望耿精忠可以弃暗投明的。如果耿精忠真的顺应这一趋势的话,或许可以获得善终的结局。但是,最终的结果,却是耿精忠想要一条路走到黑。

康熙十五年(1676年)八月,清军进取江山,破仙霞关,入福建取浦城、建宁,克延平,抵水口。十月,朝廷命大将军杰书遵诏招降耿精忠。值得注意的是,耿精忠降清后尚蓄逆谋之心,被部下暗中告发。而这,自然激怒了年轻气盛的康熙皇帝。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正月,“三藩”之乱彻底平息,于是康熙帝下诏将耿精忠及其心腹死党白显忠、徐文耀、王世瑜等凌迟处死。因此,对于清朝初期册封的三位藩王,耿精忠因为是被凌迟处死的,所以其结局可谓最为凄凉了。当然,清朝朝廷不是没有给耿精忠机会,如果耿精忠没有响应吴三桂的叛乱,或者在归降清朝后没有继续心存谋反的意图,都不会是被凌迟处死的下场了。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三藩之乱吴三桂

更多文章

  • 贾复是什么人?看看他的待客之道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贾复,汉朝

    说到贾复,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说起汉光武帝刘秀,相信很多人并不陌生,他平定了西汉的群雄割据战乱,一手建立了东汉。可助他一臂之力的文臣武将,很多人或许不知一二。有这样二十八个人,愿肝脑涂地追随于汉光武帝刘秀左右,为刘秀重兴汉室江山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他们分别是高密候邓禹,广平侯吴汉,胶东侯贾复等……。因为

  • 嘉庆亲征第一件事情 为何着急的处死和珅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嘉庆,和珅

    还不知道:嘉庆杀和珅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和珅,原名为善保,属满洲正红旗。和珅的父亲做过福建副都统,他虽然没有什么成就,却对和珅的教育非常重视。所以,和珅从小就接受了满、汉、蒙古文化的熏陶,并对儒家经典了然于胸。据史料记载,和珅其实是一个聪明果断、多才多艺

  • 骑马比坐轮椅快得多了 诸葛亮为什么要坐轮椅托慢队伍速度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诸葛亮,轮椅

    很多人都不了解诸葛亮做轮椅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提到三国时期的谋士,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蜀国的诸葛亮,无论是正史还是在《三国演义》中,他的聪明才智鲜有人能比。虽然诸葛亮隐居在隆中,但他依旧对天下形势了如指掌。应刘备之邀出山之后,打的第一仗就用数千人击败曹仁十万精兵,在赤壁

  • 曹操选择曹丕真的是无奈之举吗 真相到底是什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曹操,曹丕

    对曹操和曹丕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曹操晚年的时候,对于自己的继承人问题颇费了一番心思,他有很多选择,曹丕最初并不是第一选择,他在很多方面并不突出,论长幼有序不如曹昂;论文学方面造诣不如曹植,论军事能力不如曹彰,论聪慧机敏不如曹冲,他到底凭借什么最后得到了曹操

  • 胤祹为什么没有参与九子夺嫡?真正的超级大赢家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胤祹,清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胤祹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雍正帝意气风发地从诸多兄弟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大清王朝的第五位皇帝。当初,在太子胤礽再次被废后,康熙帝的众多皇子闻风而动,彼此之间开始了激烈的争斗。当时,十四阿哥胤禵手握兵权,屡立战功,朝野中支持他的人不在

  • 历史上真正微服私访的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微服私访

    看电视剧,似乎皇帝非常喜欢微服私访,闲着没事就离开皇宫四处走走,要么视察民情,要么寻花问柳,总得搞出点花样来。其实这种场景在历史上很难出现,大部分出现在戏曲小说影视剧中,是民间的戏说。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其实也很好理解,皇帝之所以居住在深宫之中,一方面是为了体

  • 刘据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刘据,汉朝

    做了三十多年的太子,刘据为什么最终输给了刘弗陵?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治武功卓然超群的皇帝,奠定了大汉王朝强盛的基础。然而,汉武帝晚年,宫中发生了一场牵连数万人的巫蛊之祸,而这也直接导致了戾太子自杀。关于巫蛊之祸,历史上存在很多的争论

  • 唐睿宗李旦妃嫔,莘国公窦诞孙女:昭成顺圣皇后窦氏生平简介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旦,窦氏

    李隆基的生母是窦德妃,本名是窦氏,别称昭成皇后、昭成顺圣皇后。她一生遵守礼节,温顺大方,但是却死的凄惨,因被告发怀疑背地里使用巫术诅咒武则天被陷害致死。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昭成顺圣皇后窦氏(?—693年),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人。唐睿宗李旦妃嫔,莘国公窦诞

  • 同样是藩王作乱,汉景帝为什么就能一战定乾坤?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汉景帝,汉朝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汉景帝。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后,为了避免出现“春秋战国”之混乱局面,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皇室子弟一律自食其力,成为庶人,并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稳定。但是,中国是一个宗法观念深厚的国度,血缘关系对政治的影响非同一般。所以,就算秦

  •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对李世民说了哪四个字得以保命?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李渊,李世民

    史书对于李世民是歌功颂德,甚至于说唐朝的天下都是李世民打下的。其实不然,李世民的父亲李渊和兄长李建成也是一个极具智慧,很有魄力的人,但他们的功绩却被李世民所掩盖。俗话说:“成王败寇”,人们对于成功者是歌颂赞扬,对于失败者无限抹黑,但一些事情我们不能只看表面。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