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胡惟庸曾经想借助日本谋逆是真的吗?

揭秘:胡惟庸曾经想借助日本谋逆是真的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544 更新时间:2024/1/19 12:32:47

日本是我国东方一衣带水的近邻,中日两国人民的友谊源远流长,早在刳木为舟的古代,两国人民就劈波斩浪互相往还。明初政府为了修好和日本之间的关系,于洪武二年(1369年)派遣行人杨载出使日本。第二年又派莱州府同知赵秩去日本,进一步解释明朝的对外政策,表示愿意继承历史上的友好传统,消除日本国良怀的疑虑。赵秩圆满地完成了使命。日本即派使者来中国,并且送还“倭寇”在明、台二郡掠去的人口七十余人于洪武四年(1371年)十月抵达当时明朝的首都南京。从此,明朝政府就与日本建立了邦交关系。

洪武后期,明朝和日本的关系有所疏远,虽然仍把日本列为不征国之一,但互相间使臣往来绝少。当时明朝政府认为胡惟庸“欲借日本为助”谋逆,因此朱元璋“怒日本特甚,决意绝之,专以防海为务”。明成祖朱棣即位后,于永乐元年(1403年)即派左通政赵居任、行人张洪偕僧道成出使日本。将行,日本使臣已至宁波,十月到南京。明朝政府优礼相待,对其所带物品,即如违禁的兵器之类,“亦准时值市之”,还派官员“偕其使还”,进行回访。从此,两国间又恢复了友好关系。

明朝在建国之初,就很重视对外贸易,和日本的贸易来往也很盛。洪武时宁波的市舶司就是对日本而设的。明朝政府为了防止“倭寇”假冒日本的使臣和商人,就实行“勘合贸易制”,“勘合”就是贸易凭证。日本商船来中国须持有明朝政府所制发的勘合,才准许贸易。永乐初,双方协定,每隔十年贸易一次,“人止二百,船止二艘”。到宣德初,放宽到“人毋过三百,舟毋过三艘”。但实际上日本来中国贸易的船舶和人数远远超过上述规定,也没有严格遵守十年一次贸易的限制,并且在“贡物外所携私物增十倍”。

日本输出的大多为刀、扇、硫磺、铜、苏木、漆器等。中国输出的主要是银、钱、绸缎、布帛、陶瓷等。这种贸易交往,扩大了两国人民的经济文化交流。如我国的泥金画漆和折扇就是明代时从日本传来的。漆器,我们中国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相当发达,日本的漆制品工艺原来就是从中国传去的,但日本在中国传入漆器的基础上,又发明了一种“莳绘”的漆制品,中国称为泥金画漆。其制作工艺是,先在器面上用漆绘画,当其将干未干时,把金银粉或炭末洒在绘画上,然后再漆,等到干燥后再磨光,这就使得画面凸出,不仅色彩鲜艳,而且还有一种立体感,很受明朝人的重视和喜爱。

宣德时,明朝政府专门派漆工到日本“传其法以归”。从此,中国也开始有泥金画漆。关于这方面的情况,郎瑛《七修类稿》也有记载:“天顺间有杨埙者,精明漆理,各色俱可合,而于倭漆尤妙,其缥霞山水人物,神气飞动,真描写之不如,愈久愈鲜也,世号杨倭漆。所制器皿,亦珍贵。”中国原来所用的扇子是羽扇和团扇,日本运来的是折扇。折扇又称聚头扇、蝙蝠扇或者撒扇。因为是从日本传来,也称“倭扇”。

在北宋时,日本使臣曾以蝙蝠扇等物赠送官方,但数量很少,直到明初,由于中日贸易的发达,日本折扇大量运来,中国也进行仿制,折扇遂普遍流行起来。张燮《东西洋考》卷六《日本物产》中说:“中国宋前惟用团扇。元初,东南使者持聚头扇,人皆讥笑之。我朝永乐初始有持者,及倭充贡,遍赐群臣,内府又仿其制,天下遂通用之。”

明朝初期,中日两国间,不仅使臣和商人经常往来,日本还时常派遣留学生前来中国学习。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明朝政府还任命日本留学生、当时的“国子监生滕祐寿为观察使”。

标签: 胡惟庸明朝野史秘闻

更多文章

  • 宫女大笑嘉靖,转身就被封为妃子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风云人物

    宫女大笑嘉靖,转身就被封为妃子,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嘉靖帝在位45年,一生妃嫔甚多,其中仅见于史书记载的,便有82位(包括4位皇后、3位皇贵妃、3位贵妃、41位妃、31位嫔),而他晚年最为宠幸的,非尚寿妃莫属。尚寿妃在成为皇帝女人之前,只是个年仅13岁的小宫女,那么她是因何获得皇帝的

  • 所谓“国婚”指与皇室通婚,那么唐代士人为何冷淡“国婚”?

    文史百科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文史百科

    李唐一代,竟有数十名公主选择以入道修行作为自己一生的归宿。金枝玉叶的她们身为皇帝的掌上明珠,为何却过着清心寡欲的修道生活?除去个别公主是受到崇道风气和因病修行外,更现实的原因则是婚姻不如意。中晚唐时期有一个十分反常的现象——士人冷淡“国婚”。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所谓“国婚”

  • 伊阙之战是白起成名的起点,此战对战国中期有何影响?

    战史风云编辑:晴天标签:伊阙之战,白起,战史风云

    伊阙之战是战神白起成名的起点,秦已从战国之初的弱国,变成一流强国,伊阙之战对战国中期的影响巨大。通过此战,秦国扫平了东出函谷关的障碍,将星白起冉冉升起,成为各国畏惧的战神。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魏国与韩国则遭受重创,两国主力尽失,此后再也没能恢复与秦抗衡的能力,只能卑躬屈膝,

  • 戚夫人恃宠而骄,让刘邦做了一件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戚夫人,汉朝,历史解密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戚夫人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吕雉是刘邦称帝之前就已经婚配的正室,跟随刘邦的过程中,吃了很多的苦。刘邦刚开始秦朝的一个小官吏,秦朝动荡年间,俸禄极少,根本难以维持家庭的开销。刘邦又是一个极为好色的家伙,一有钱就去喝酒,找女

  • 古代“冷宫”有多可怕?为什么进去的妃子都疯掉了?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古代,清朝,野史秘闻

    我们都知道现在的很多人都很喜欢看古装剧。在我国古代,皇帝的后宫可谓是非常的庞大的,正所谓后宫有佳丽三千嘛。不过其实真正的后宫生活也是非常的残酷的,虽说表面上那些皇后妃子都是吃得饱穿得好的,又有人伺候自己。但是其实是为了能够更好的得到皇帝的宠幸,她们之间也经常在暗地里勾心斗角。而且一不小心犯了错的话,

  • 拓跋焘的晚年生活是什么样的?杀太子、戮功臣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拓跋焘,南北朝,风云人物

    拓跋焘(408年—452年),字佛狸,鲜卑族,明元帝拓跋嗣长子,母明元密皇后杜氏,北魏第三位皇帝(424年―451年在位),同时也是优秀的军事统帅。拓跋焘,是明元帝拓跋嗣长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惊人的军事才能。拓跋焘刚出生的时候祖父拓跋珪就对他给予了厚望,因为拓跋焘出生时,他的容貌和体态与寻常孩子

  • 张居正如何否定扶苏上位后,成功阻止秦朝走向灭亡?

    文史百科编辑:心作祟标签:文史百科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统一的封建王朝。而作为创建者,秦始皇嬴政在其承位之后,励精图治,历时数载,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灭山东六国实现了一统华夏的目标,也结束了500余年的分裂局面,而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实行三公九卿制度,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诸班前无古人措施的实施也可谓是空前绝后。后人之

  • 濮阳之战是怎么回事?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爆发的?

    战史风云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战史风云

    公元194年,曹操与吕布为了争夺衮州地区首次爆发了战争,史称“濮阳之战”。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兖州本来是曹操的根据地,治所在濮阳。公元194年曹操东伐徐州时,张邈和陈宫叛迎吕布,郡县皆应,吕布占领了兖州大部分地区,只剩下鄄城和范、东阿两县还在曹操部将荀彧、程昱手中。曹操引军

  • 江东小霸王孙策为什么英年早逝?郭嘉早有预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孙策,三国,郭嘉,历史解密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虽然最后是三国鼎足。但很多人都会替一个人感到遗憾,若是他不早逝,天下未必成现在的三国局势。他17岁继父遗业,屈事袁术。袁术时常叹息:“有子如孙朗,死也瞑目”;后,他毅然创业,脱离袁术,建立江东霸业。曹操听后,常呼:猘儿,难与争锋也他就是江东小霸王孙策。公元199年,这一年,他25

  • 范进中举主考官为什么要反复看他的卷子?范进写了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清朝,范进,野史秘闻

    范进中举主考官为什么要反复看他的卷子?范进写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里面一个很经典的故事,而广为人知的就是范进中举之后简直要发疯的兴奋,还有他的老丈人也一改以前对他看不起的态度,前后转变是非常大的。不过在此之前,范进考举人的时候,他的卷子被主考官看了三遍,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