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林甫如果还在世的话 安禄山还敢造反吗

李林甫如果还在世的话 安禄山还敢造反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2334 更新时间:2024/1/16 2:03:22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李林甫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

引言

就中国古代的政治体系而言,良臣猛将的作用性有时还强于皇帝。而在众多臣子中,权臣、能臣、奸臣、忠臣、清官、污吏,官场众生相各有不同。而事实上,大多数奸臣也是能臣。权臣。如果不是具备很强的能力,那么他们也做不到权倾天下乃至于祸乱朝纲。大家都知道唐朝由盛转衰,始自安史之乱,而在当时,宰相李林甫充当了一个极其重要的反面角色。宋代苏轼的《荔枝叹》中曾这样写道:“至今欲食林甫肉,无人举觞酹伯游。我愿天公怜赤子,莫生尤物为疮痏。”

李林甫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负面评价居多。他在唐玄宗治下担任宰相19年,治世能力堪称当朝第一,是当之无愧的栋梁之才。但李林甫任职期间周旋于各方势力,在太子、权臣、外戚和皇帝之间,将自己的社交能力发挥到极致,各种左右逢源,欺上瞒下。在职期间,李林甫又专爱弄权,排除异己,重用胡将。曾有人问,倘若李林甫在世,安禄山是否还敢谋反?但后世却倾向于天宝年间的安史之乱跟他脱不了干系。

▲李林甫剧照

01

唐代诗人杜甫在《忆昔二首》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就是唐朝的开元盛世,仅从这短短两句诗中,就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国富民强的景象。而大约在唐开元八年(公元720年),李林甫就已进入官场,只不过此时的他尚是无名之辈。李林甫出生于唐朝皇室宗亲家族,进入官场算是托了关系,先当了太子谕德,像他这种官宦世家进入官场比常人来得容易。再加上李林甫为人阴柔,善于钻营,到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他就当上了御史中丞,随后他又到刑部、吏部任职。

经过数年在官场的沉浮,李林甫终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林甫登上宰相之位。很多史学家认为,李林甫最后能做到宰相,有三个人功不可没:第一个就是李隆基当时最宠爱的武惠妃,因为李林甫曾经向武惠妃表示要帮助他的儿子登帝,所以两人结成了互相帮助的盟友关系。

▲武惠妃剧照

第二个是侍中裴光庭的妻子,这也是一个姓武的女子,她是武三思的女儿,因为她曾经与李林甫有私情,裴光庭曾担任宰相,丈夫死后她甚至直接向高力士提出,希望能够推荐李林甫出任宰相。第三个是当时的宰相韩休,因为李林甫曾经对他提前透露过他要被任命为相的消息,所以韩休以为自己任相有李林甫的功劳,于是十分感激,之后也举荐了李林甫。

02

其实综合所有的情况来看,李林甫之所以被任命为宰相,是由李隆基一手安排。当时李隆基已经年过半百,开元盛世政局稳定,李隆基对于平衡各方关系已经感到厌倦疲惫,所以他想要找一位绝对忠于自己的人来行使权力。

▲李隆基剧照

当时的太子李瑛与李隆基之间的关系并不好。实际上自唐朝开国以来,皇子和皇帝之间的关系就非常复杂,就连李隆基自己得以登基称帝,也并不是由于父亲李旦的信任和帮扶。所以李隆基需要有人来进行制衡,李林甫便是他选中的人。而在对外关系上,当时唐朝与吐蕃、契丹以及奚族战事频繁,四方边境不稳。李林甫在这种情况下大力重用藩将,将高仙芝哥舒翰等少数民族将领提拔起来,但是与此同时,他也让安禄山势力渐大,为日后的祸乱埋下了隐患。

李林甫此人确实非常能干,在当时的情况下,朝廷上下没有人能与他争锋。杨国忠虽然一直对李林甫怀恨在心,但是却拿他没有什么办法。在李林甫为相期间,唐玄宗可以放任自己去风花雪月。直至天宝十一年十一月(公元753年1月),李林甫病逝,在他临终之前,杨国忠依然对他十分忌惮。

▲杨国忠剧照

03

李林甫过世之后没有多久,杨国忠就当上了宰相。就在第二年,杨国忠便与安禄山合谋诬告李林甫意图造反,安禄山提供了人证,而李林甫的女婿也在此时投靠杨国忠。唐玄宗大怒,将当时还没来得及下葬的李林甫劈开棺木剥下朝服,重新以庶人之礼安葬,他的儿子以及其余亲人也有几十人被连累贬谪。

真正让李隆基对李林甫恨之入骨的,是之后发生的事。在李林甫死后,安禄山失去了最大的制约,很快就于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发动了安史之乱。李隆基不得不带着一些宗室逃亡川蜀,唐朝画师李昭道就此经历,画出了名流后世的明皇幸蜀图。在逃亡路上,李隆基还曾说过,如今这种乱象都是由李林甫造成。

▲明皇幸蜀图

结语

其实李隆基自己同样有很大责任,但是皇帝是不可能认错的。再加上唐肃宗李亨还是太子的时候便被李林甫压了一头,他登基后便将李林甫盖章定论为“逆贼”。随后唐朝廷官方都将安史之乱的主要责任定在了李林甫头上,李林甫其实不冤,只是同时也为皇帝背了锅而已。

参考资料:

《荔枝叹》

《忆昔二首》

标签: 李林甫安禄山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为什么要杀杨贵妃 这事情和杨贵妃的关系有多大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安史之乱,杨贵妃

    你真的了解安史之乱和杨贵妃吗?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杨玉环作为传统的四大美人之一,有着羞花的容貌,同时,这位也是历史中死的最冤的一个美女。称为李隆基的贵妃之后,她从不干涉朝政,也不问朝中政事,有的只是平常小女人都有的吃醋之心。那为什么,杨贵妃会因为安史之乱的爆发死在马嵬坡呢?这

  • 吕布如果在徐州辅佐刘备的话 刘备能不能坐稳徐州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备,吕布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刘备和吕布,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公元195年,曹操逐步将兖州各个城池收复,并击败了吕布,无奈之下,吕布只能东奔寻找身在徐州的刘备。当时刘备刚刚从陶谦手中接下了徐州,然而刘备的根基尚浅,为了更好地控制住徐州,刘备接纳了刚刚逃过来的吕布,并让吕布屯兵小沛。当时

  • 在刘备没有请诸葛亮出山之前 诸葛亮就没有人赏识了吗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诸葛亮,刘备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诸葛亮出山,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最大的助力,刘备也是诸葛亮最大的伯乐。他们两人相遇相知,碰撞之后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刘备从一个落魄半生的小军阀摇身一变成为荆州之主,后来继续吞并益州、汉中,把蜀汉推向巅峰。诸葛亮本人也随着集团的

  • 唐昭宗李晔简介:李晔为了扭转局面而制订出什么统治方略?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唐昭宗,李晔

    唐昭宗李晔生平经历了哪些事件?唐昭宗李晔是怎么死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唐昭宗李晔简介:唐昭宗李晔(867年2月22日-904年),初名李杰,即位后改名李敏,后又改名李晔。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之弟,唐朝第十九位皇帝(除去武则天和殇帝以外),888年至9

  • 五子良将中,曹操最喜欢的人为何是徐晃?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曹操,汉朝

    对曹操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在东汉末年天下大乱之时,曹操作为一方诸侯、一代枭雄,手下的猛将谋士自然是多如牛毛了,不说其他人,光是曹操的曹氏宗族,曹操的自家人就有八虎骑了,更别提曹操在之后广纳天下人才,其中作为武将的代表就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了,这个五个人都是曹操

  • 东汉末年的西凉军到底有多强大 这西凉军也是分两种的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东汉,西凉军

    很多人都不了解东汉西凉军,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东汉末年一直到,三国后期。对于西凉军的控制,一直以来都是孙刘曹这三方关注的焦点。因为西凉军在那个时代,不仅战力强大,而且这些西凉军当中的勇猛之士极多。对于那个战争不断的年代来说,谁能够拥有强悍的战斗力,谁就有可能在历史长河中长存下来。当

  • 王允成为东汉主政者后 他为什么会拒绝西凉军归降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允,西凉军

    很多人都不了解王允拒绝西凉军,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王允拒绝西凉军归降,确实是一大臭棋,一个没有战略思维和整体战术思考的领导人,终究会把国家带入不可复兴的深渊,王允确实是东汉末年的一个转折人物,正是因为他的这一错误,导致东汉末年,出现了巨大的政治演变,最终形成了三个国家瓜分天下的格局

  • 邬思道作为雍正的军事 雍正是怎么发现他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清朝,雍正,邬思道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邬思道和雍正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提起雍正王朝这部电视剧,我们会想到在这部剧中四阿哥胤禛,也就是后来的雍正皇帝,还有十三阿哥胤祥,以及很多人,不过今天要说的人,却并不是他们,而是另有其人,这个人就是四阿哥胤禛的军师邬思道,同时也是四阿哥胤禛和十三阿哥胤祥

  • 母夜叉孙二娘的实力如何?水浒传中的第一狠人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母夜叉孙二娘,宋朝

    母夜叉孙二娘的实力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水浒传》中强调更多的是兄弟情义,所以书中的女子并没有太多笔墨,而且大部分女性角色都是一些反派角色,精通武艺的更是少之又少,但是唯有这位女子在江湖上赫赫有名,可以说是水浒传中的第一狠人。无数叱咤风云的

  • 揭秘:北宋隐士林逋在历史上是个怎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林逋,北宋

    林逋[bū](967一1028年),字君复,杭州钱塘人,北宋著名的隐士。其幼时好学上进,通晓经史百家。但并不是学究似的辩章析句,拘泥于书本。青少年时期,林逋浪迹天涯,纵情游于江淮之间多年,似闲云野鹤一般逍遥自在。林逋中年以后,他厌倦漂泊,回到了故乡杭州,并“结庐西湖之孤山,二十年足不及城市”,在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