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民族英雄林则徐,被发配伊犁到后过得如何?

民族英雄林则徐,被发配伊犁到后过得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3559 更新时间:2024/1/19 2:33:35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林则徐的文章,欢迎阅读哦~

道光二十年(1840年)7月,由于林则徐在广州严密布防,进犯广东的英军无机可乘,转而沿海北上,于同月5日攻占定海后,继续北上,于8月9日抵达天津大沽口。

抗英形势的急转直下,使道光皇帝对林则徐由禁烟之初的极度赞赏转变为要把时局的险恶急于甩锅林则徐。

8月6日,两江总督伊里布被委任为钦差大臣赴浙,道光帝曾密嘱其查访英寇进犯的根本原因,是因为“绝其贸易”或是“烧其鸦片”。道光帝实际上此时已把战争的责任扣在林则徐的头上了。

由于直隶总督、钦差大臣琦善、靖逆将军奕山等妥协派的诬陷,林则徐在道光二十年9月便被革职,次年5月又被降为四品卿衔,赴镇海筹防。在奕山广州战败投降后,道光帝又指责林则徐就职广州时疏于防务,把广州惨败的责任又甩锅给林则徐,并下令革去林则徐的四品卿衔,发配伊犁效力赎罪。

满腔爱国热忱的林则徐,最后却成为道光帝及妥协派的替罪羊,这也令一些正直的朝臣不平。

道光帝在1841年6月下旨将林则徐发配伊犁,同年8月豫、皖两地发生了黄河水灾。

林则徐的好友、军机大臣王鼎领衔前往豫皖治水。由于林则徐有治水经验,王鼎也想借此阻止林则徐远赴伊犁,所以他上书道光帝希望林则徐能协助其治理水务,道光帝准奏。

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工作,林则徐协助王鼎成功治理了水患。所有参与治理水务的官员都获得奖赏,王鼎也上书道光帝请求减轻林则徐的罪责,不要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了。但道光皇帝却铁了心,还是坚持将林则徐发往伊犁。

1842年8月,林则徐在西安惜别妻子与长子林汝舟,在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的陪侍下,踏上了前往伊犁的西行之路。

林则徐虽遭贬谪,但他不计个人得失禁烟抗英的爱国之举,使他的人望极高。在西行的途中,沿途的各地官员都给予了林则徐很高的礼遇。陕甘总督富呢扬阿、甘肃布政使程德润、甘州知府李羲堂、安西州知州黄文炳等都曾热情款待林则徐。古浪县令陈世镕非常仰慕林则徐,在林则徐途经古浪县城时,陈世镕离城三十里外亲自恭迎林则徐。

从西安起程四个月之后,林则徐一行于1842年年底到达伊犁的惠远城。

在惠远,迎接林则徐的是邓廷桢和伊犁参赞大臣庆昌等人。

邓廷桢是前两广总督,是林则徐在禁烟抗英中并肩战斗的战友,被先期贬谪入疆。此时,两位战友相逢于边陲,英雄相惺,心中不胜唏嘘。

当时任职伊犁将军的是满洲正黄旗人布彦泰。布彦泰在嘉庆年间便出任伊犁领队大臣,并先后两度担任伊犁将军,扎根边疆30余年,期间多次平定叛乱,为稳定边疆、安定民心做出了大量工作。

伊犁将军布彦泰是一位很有才干的能臣,他对林则徐也非常仰慕。林则徐虽然是“戴罪”被贬往伊犁,但布彦泰对林则徐非常尊重,对林则徐的生活也非常照顾。在林则徐抵达惠远的次日,布彦泰就命人给林则徐送来米、面、猪肉、羊肉等生活用品。

林则徐对布彦泰的评价也很好。在给家人的信中,林则徐称布彦泰“人才儒雅,公事亦甚明练”。

布彦泰非常信任林则徐,委派林则徐掌管粮饷处事务。粮饷处管辖钱粮分发及账务的造册和报销。所以,林则徐的职责非常重要。

此时,朝廷由于财政吃紧,道光帝决定在边疆开发屯垦,增加收入。伊犁将军布彦泰筹划开垦阿齐乌苏地区。

阿齐乌苏原为清朝八旗兵的兵屯之地,由于此地缺水,后来被废弃。布彦泰决定引喀什河水济阿齐乌苏。

但阿齐乌苏的水利设施非常薄弱,重新修建水渠又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这时,林则徐向布彦泰表示,自己愿出资捐助修建阿齐乌苏的引水工程。此建议得到了布彦泰的大力支持。

此时的林则徐已年近60岁,可是他不顾年老体弱,仍然亲自奔波于垦田一线,带领民众修建水渠,成功将喀什河水引入阿齐乌苏,解决了当地种植的缺水问题。这条被当地人称作“林公渠”的水渠,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仍发挥着引水灌溉的作用,造福当地百姓。

至1844年,在林则徐的艰苦努力下,边疆的垦田已达十万余亩,并且水利设施完备,布彦泰因此受到朝廷的嘉奖。

此时布彦泰并没有忘记屯垦的首功之臣林则徐。他向朝廷奏称,林则徐聪明却不浮夸,学问渊博却不拘泥,实为历练老成的难得人才。朝廷弃之不用,殊为可惜。因此请求朝廷“弃瑕录用”林则徐。

但此时由于阿克苏办事大臣辑瑞未经朝廷批准,擅自招收回人复垦,乌什办事大臣又奏请朝廷裁撤屯兵,招收回人耕种。如此一来,势必造成回汉杂处。这让道光帝十分震怒和不安,担心日后流弊,酿出事端。

道光帝于是查办了辑瑞,派伊犁参赞大臣达洪阿赴南疆阿克苏等地巡视。由于达洪阿突患疾病无法赴职,这时在布彦泰的保荐下,道光帝命林则徐接替达洪阿与喀喇沙尔办事大臣全庆考察阿克苏等地。

在遍行三万里,完成了对南疆八城的考察后,林则徐又回到北疆的吐鲁番和哈密继续垦田,大力推广坎儿井。

林则徐遭流放戍边,依然心系朝廷,不顾年老体弱,垦田的同时又提出加强西部防御力量。林则徐以国家为重的忘我精神令伊犁将军布彦泰对其深为敬重,平日里对林则徐生活照顾有加,还多次向朝廷举荐林则徐。

1845年10月,已满60岁的林则徐在流放伊犁三年后,终于等来了道光帝召其回京的调令。林则徐被授以五品京堂补用。

在回京行至甘肃玉门县的途中,林则徐又接旨被赐三品顶戴出任代理陕甘总督。此时的新任陕甘总督正是原伊犁将军布彦泰。由于布彦泰尚未到任,暂由林则徐署理此职。

1846年4月,布彦泰到职后,林则徐的老友、先期由伊犁返京的陕西巡抚邓廷桢病逝于任上。陕西巡抚的空缺便由林则徐补上。

此后,林则徐历任陕西巡抚、云贵总督等职。由于年老体弱,加上1847年林则徐的夫人病逝于昆明,对林则徐精神打击很大,林则徐的健康每况愈下,不得已于1849年向朝廷申请病退,得到道光帝的批准。

道光帝在1850年驾崩后,咸丰帝即位。为应付广西一带的起事,林则徐又被重新起用,出任钦差大臣,赴广西就任。

林则徐烈士暮年,仍不忘国忧,在接旨4天后,便匆匆起程。

但是,林则徐在行至广东潮州揭阳时,劳累过度,导致旧疾疝气复发,又患痢疾,于1850年11月22日病逝于潮州。

林则徐一生宦海沉浮,忠贞为国。虽然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仍不忘初心,为国鞠躬尽瘁。他的名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一生真实的写照,诠释了他死而后已的一生。

标签: 林则徐清朝

更多文章

  • 慈宁宫为什么在孝庄之后在无人居住?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慈宁宫,清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孝庄太后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清宫剧的风靡一时,让现代人通过电视剧演绎对清朝的后宫有了许多了解,当然拓展知识面的同时也会有许多误导与误解,譬如慈宁宫是清朝皇太后的专用寝殿,因为有太多清宫剧里太后老佛爷都住在慈宁宫里

  • 历史上的周瑜小气吗 事实证明周瑜只有被嫉妒的份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三国,周瑜

    对周瑜小气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三国乱世,耗时九十载,这个乱世到底有多乱呢?年年有大战,根据统计,出动兵力超过五万人的大战役,以及超大规模战役,就有九十余场。金戈铁马,血雨腥风,乱世出英雄不说,民不聊生却也如曹公诗歌中描绘的那般悲惨:“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 慈禧手握实权后为什么没有提拔自己的父亲?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慈禧,清朝

    慈禧手握实权后为什么没有提拔自己的父亲,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慈禧这个名字,那就是家喻户晓了,清朝末期实际的统治者,一个心狠手辣的女人,心狠的程度不比武则天差多少,清末的皇帝如同治、光绪、溥仪,都是她的傀儡,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慈禧,或许清朝

  • 明朝最伟大的女人是谁?历4代皇帝不擅权,开启一盛世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张氏,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张氏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大明王朝,有一位伟大的女人,她便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原配——张氏。张氏一生经历四任皇帝,开创了“仁宣之治”,死后美名远扬。张氏属于典型的“官二代”,他的父亲是兵马副指挥。张氏从小聪颖贤惠,性格开朗,举止端庄,为人和蔼。公元1387年

  • 朱棣先后做了22年皇帝生涯 朱棣为何再也没有生过一男半女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朱棣,明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朱棣32岁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明成祖朱棣从1402年当皇帝到1424年去世,前后经历了22年的帝王生涯。在这22年的帝王生涯里,朱棣确实没有生过一男半女。他最小的皇子朱高爔出生时间是1392年,此后便再也没有生过子女了。(朱棣剧照)那么,为什么朱棣当了皇帝

  • 朱棣不是已经把黄子澄灭族了吗 朱棣为什么还要留下他的第四个儿子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棣,黄子澄

    还不知道:朱棣和黄子澄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稍微懂明史的人都知道,朱元璋有这么个桀骜不驯的儿子朱棣,几次动杀心没忍心杀他,留下他终成祸乱,建文帝以撤藩的名义要消灭朱棣,朱棣也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攻向京城。虽然,朱允炆派出老将在济南堵住朱棣,可狡猾的朱棣不

  • 三国群雄落幕后,孙权所属的吴国是什么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孙权,三国

    每当一提起孙权总会想起电视里面的那位,那么小编就不得不给大家详细的说一下了。我们都是看过三国的人,如果让你说一下三国末尾的故事,无非就是蜀国在刘阿斗手下家底败光,强盛的魏国一家独大,那吴国的结局到底又是什么呢?一、吴国还叫做江东吴国应该是三个国家中最低调的一个,都不怎么参与到中原的中心战局,好像就喜

  • 为什么在孙权眼中,张昭一直是东吴名副其实的顶梁柱?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张昭,东吴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昭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时期,是一个名士辈出的时代。孙吴政权自古便有着”江东子弟多才俊”的美誉,其著名谋臣更是数不胜数。周瑜、张昭、鲁肃、陆逊、陆抗等人,都是能够独当一面的谋士。尤其是张昭,他在孙策时期便已是江东首屈一指的人物。孙策去世后,他更是忠心耿耿

  • 历史上永琪的福晋是尔泰孙女,他们后代结局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爱新觉罗·永琪,清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爱新觉罗·永琪,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爱新觉罗·永琪是乾隆皇帝的第五子,这位皇子能力出众,并且深得乾隆宠爱。《清史稿》中有记载:“永琪少习骑射,娴国语,上锺爱之。”但是由于永琪去世较早,所以算不上历史上有名的大人物,知道他的人也不多。直到上个世纪9

  • 朱元璋火烧庆功楼成为一大污点 历史上真的有这件事情存在吗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朱元璋,庆功楼

    很多人都不了解火烧庆功楼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冷酷无情是有世人皆知的,相传,他为了屠杀功臣,上演了骇人听闻的火烧庆功楼之举,成为其人生的一大污点。据说朱元璋荡平群雄,建立大明,一统天下后,这一年的春天,他率文武百官来到南京城外的长江边春游。朱元璋见浩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