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张鷟:考中科举七八次的学霸,他后来人生如何?

张鷟:考中科举七八次的学霸,他后来人生如何?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1086 更新时间:2024/2/11 13:56:57

科举是唐朝读书人从政入仕的重要途径,通过的难度非常大。唐前期进士科每年只录取二三十人,以至于有“五十少进士”之说,50岁能考上进士,已算“少年得志”。在这种激烈的竞争之中,大唐横空出世一个奇才,他参加科举“常举”进士科考试一次,又先后参加难度更高的科举“制举”考试七八次——学者准确考证出来的有四次,每次都春风得意,是当之无愧的大唐“公务员考试”专业户。此人就是张鷟(zhuó)。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

张鷟大致出生于唐太宗末年高宗初年,儿时曾梦见一只长着紫色羽毛的大鸟飞到自家庭院之中,徘徊不去。梦醒后,他去找爷爷解梦。爷爷说这鸟叫“鸑鷟”,是凤凰的辅弼之臣,预示着孙子你将来要当宰相辅佐皇帝,“吾儿当以文章瑞于明廷”。他遂以鷟为名,文成为字。

因为做了鸑鷟梦,张鷟有了宰辅梦,他要用爷爷指出的以文辅政的道路实现梦想。十年寒窗之后,张鷟约在唐高宗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参加科举考试,高中进士。主考官骞味道评价张鷟,“如此生,天下无双矣”。

唐代读书人通过科举后并不能直接当官,只是取得了入仕资格,还要到吏部参加铨选;通过铨选后,也不一定能遇到合适的官职,这就需要“守选”,即暂时在家待业几年再工作。张鷟就碰到这种情况,家里蹲了两年都没等到朝廷召唤。

幸好天无绝人之路,唐代科举除进士科这些“常举”外,还有“制举”。制举是为能力特别卓越的人才开设的入仕绿色通道,通过后不必经过吏部铨选,也不用守选,就可以直接授予官职。但制举不像常举那样每隔几年就固定举行,一般是朝廷遇到重大问题需要聚揽天下英才攻坚克难时才会招考。

仪凤二年(公元677年),朝廷改革中遇到了啃不动的硬骨头,唐高宗下令举行制举考试。张鷟参加了其中的“下笔成章”科目,过关后先后出任两个县的县尉(从九品下),协助县令处理县内司法事务。

唐代六品以下的官员任期届满后,往往不能连续任职,要等上几年时间守选,才能获任下一个官职。只有参加制举考试的才可以继续任职,或留本职,或迁他职,甚至可以破格提拔。此等操作方式,简直是为张鷟这样的人量身定制。

大致在垂拱四年(公元688年)前后,张鷟参加了制举中考察文学才华的“词标文苑”科考试,高中后升任洛阳县尉(从八品下)。这次不但是升官,更是从十八线小县城搬到一线城市洛阳。张鷟的心情愉悦了很多,遂赋《咏燕诗》一首,文末有“从来赴甲第,两起一双飞”佳句。这两句诗语意双关,表面上是写燕子筑巢于豪门贵族的深宅大院,双双飞入飞出,实际上是说自己两次高中制举考试,好不畅快。

武则天长寿元年(公元692年)左右,张鷟又参加了一次制举考试,通过后从洛阳县尉转任长安县尉,虽然级别不变,但躲过了守选,得以连续任职。三年后,证圣元年(公元695年),张鷟得到时任吏部侍郎刘奇的赏识,升任御史台监察御史(正八品上),后外放为处州(今浙江丽水一带)司仓参军(从七品下)。

这次外放不久,张鷟栽了个跟头,不知因为犯了什么事,在长安元年(公元701年)七八月左右,被贬到柳州(今广西柳州一带)任司户参军(从八品下)。由于张鷟的文章名动天下,这次被贬甚至惊动了东突厥可汗默啜。

武则天时期,东突厥复兴,多次攻入内地烧杀抢掠,武则天派到前线监军的太监马仙童都被默啜俘虏。抓到马仙童后,默啜问他:“张文成在否?”张文成现在混得怎么样啊,我读过他的文章,那可真是如椽巨笔,想必早就当上一品二品大员了吧?马仙童回答:可汗您说张鷟那小子啊,混得可不咋地,刚被贬了官,正在广西那地吃土呢!默啜听后连连叹气,“国有此人不用,无能为也”。

默啜果然一语成谶,过了四年即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唐中宗复辟。张鷟柳州任期届满,停官待选了两年左右,左右等不来吏部重新授官的委任状,就又踏进制举科场,同时参加了“才膺管乐”和“才高下位”两科的考试,竟然同时中举,升任平昌县(今山东德州临邑)县令(正七品上)。

大唐从中宗朝的混乱局面中走出,进入睿宗拨乱反正和玄宗开元盛世后,张鷟长期不得志的境遇有所改善,平调回长安,到睿宗四儿子的岐府任参军。

大致在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张鷟参加了制举中的“贤良方正”科,高中后升任鸿胪寺鸿胪丞(从六品上),终于进入六品以上中高级官员序列。虽然是个负责外事接待的闲差,但从此摆脱守选。不久因天下大赦,内外官员坐地晋级,张鷟的级别升到五品。大约在睿宗朝末期或玄宗开元初年,张鷟升任吏部副长官吏部侍郎(正四品上),成为台省大员,初步实现了爷爷为他描绘的宰辅梦。

张鷟实现宰辅梦只靠文章不靠脸,中国传世最早的判词即裁判文书专集——《龙筋凤髓判》(相当于公考申论范文宝典),和史料价值颇高的《朝野佥载》都出自其手。时人称其文章如“青钱”,即像铜钱一般人见人爱,故誉其为“青钱学士”。大唐群众爱张鷟的文章就像爱人民币,“是时天下知名,无贤不肖,皆记诵其文”。张鷟声名还远播重洋,“新罗、日本东夷诸蕃,尤重其文,每遣使入朝,必重出金贝以购其文”。

在很多时候,才高八斗都是和恃才傲物联系在一起,张鷟亦是如此。他性格急躁,总是幻想平步青云一步登天,这是官场大忌,毕竟朝廷需要的是勤勉踏实之人。张鷟私生活也较为浪荡,他甚至以自己为原型,将亲身经历写成中国古代第一部情色小说《游仙窟》。

张鷟如此作为,以致朝廷重臣对其颇为轻视,名相姚崇就“甚薄之”。开元初年,玄宗姚崇君臣注重加强社会道德建设,力图扭转武则天中宗以来的浮华之风。更重要的是时代背景,在当时“文学”“吏治”两派的斗争中,占据朝廷主导地位的是以姚崇为首的“吏治派”,张说等“文学派”暂时处于被压制的状态,以文章见长的张鷟自然属于被打击清洗的对象。况且张鷟还坐在吏部侍郎这等选人用人的核心位置,“吏治派”要一统朝堂,必须完全掌控吏部,自然必欲除之而后快。

张鷟就这样撞到了枪口上。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左右,御史弹劾他在文章中讥讽朝政,诬告他巡视江南时收受贿赂,张鷟由是被贬到临桂县(今广西桂林临桂一带)当县尉(从九品下)。他的第一个官职是襄乐县县尉,宦海浮沉近40年后,又贬任临桂县县尉,人生画了一个圈,又回到起点。大约10年后,张鷟去世。

张鷟一路宦海浮沉,除曾受刘奇提携外,几乎每次都是靠个人文章才华考中制举而获升迁,可见当时科举制度在朝廷选拔人才和个人实现梦想上的重要作用。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唐代的繁荣昌盛建立在科举制度造就的人才基础上。而科举等公考制度将个人理想抱负与国家治理需求糅合为一途的功用,显然不仅仅存在于唐朝。毕竟只有广择天下英才共襄盛举,才能枝繁叶茂、源远流长。

标签: 张鷟唐朝

更多文章

  • 诸葛亮和司马懿死前都留下计谋 两人谁的计谋更高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诸葛亮,司马懿

    对诸葛亮和司马懿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和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的风云人物,两人临死前都留有一计,具体计谋是什么?两人谁的计谋技高一筹?诸葛亮的计谋实际上,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司马懿,他们临死前留下的计谋,都是关于自己的墓葬。历朝帝王将相,大多对于自己的身后之事

  • 三国战略家刘晔是什么人?他的真实才能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刘晔,三国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时得知好友徐庶在曹魏的近况,不禁感慨曹魏人才繁盛。这一点确实如此,曹魏相比其他两国来说,可谓猛将如云,谋士如雨,在众多光环笼罩之下,一些人就容易失色,从而被人们忽视。刘晔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虽然在历史中的存在感并不高,但他却是曹魏集团中非常重要的“智库”成员。尤其对天下大势有非常敏锐

  • 刘备最信任的人为什么不是诸葛亮 刘备最信任的人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刘备,谋士

    刘备身边的谋士那么多,刘备最信任的谋士是谁,究竟会是卧龙诸葛亮吗?刘备为什么不信任诸葛亮?要说,刘备为什么不信任诸葛亮,还得从两人的关系说起,在白帝城托孤前,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就没有其他人想象中的那样亲密无间。两人之间的蜜月期是三顾茅庐后到赤壁一战之前,刘备入蜀的时候,带的人是庞统,攻打汉中的人是法

  • 历史上董昭是什么人?荀彧的死跟他有何关系?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董昭,三国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魏蜀吴三国各自都是人才济济。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东汉末年,曹操手下可谓人才济济。就武将来说,既有于禁、徐晃、张郃、张辽、乐进这五子良将,以及夏侯渊、夏侯惇、曹真、曹仁、曹休等曹魏宗室武将。就文臣谋士来说,则有司马懿、郭嘉、荀彧、荀攸、程昱、

  • 历史上朱祁镇是一个什么样的 正史和电视剧区别很大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明朝,朱祁镇

    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明代皇帝朱祁镇。历史上的朱祁镇到底是什么样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电视剧演的是不是真的?近日,古装电视剧《大明风华》热播让许多观众对明代历史人物产生了浓厚兴趣。今天就来说说在这部电视剧后期出现的一位重要人物——明英宗朱祁镇。看看历史上的朱祁镇是怎样一个人物

  • 朱祁镇被俘长达一年时间 朱祁镇的俘虏生活过得好不好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朱祁镇

    对朱祁镇的人生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朱祁镇被抓之后,朱祁镇生活过的怎么样的?朱祁镇有没有被人虐待?1449年,朱祁镇御驾亲征。他带了25万兵马,却被2万瓦剌军击溃,他自己也惨遭俘虏。不过,他的俘虏生活,一点也不悲凉。他性命无忧,衣食无忧,有人主动送美女,不仅

  • 刘邦称帝后大肆屠杀功臣却放过了张良,因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刘邦,汉朝

    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大多有一个嗜好——屠杀功臣。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自古以来,君臣之间的关系,就是比较神奇的存在,他们需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也需要互相提防,相互制约,否则的话容易造成朝廷的动荡。如果君王的权势过大,容易造成独裁的状态,而臣子的权力过大,容易

  • 曹操和孙权相比 诸葛亮最后为何会选择刘备而不是他们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诸葛亮,刘备

    对诸葛亮和刘备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诸葛亮为什么选择了刘备,而不是曹操或者孙权?诸葛亮是一个成年人,不是一个小孩,他有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当然这样说有些扯远了,但是归根到底就是:这样的选择完全处于自己的本心,为了自己考虑,无他而已。至于他为何选了

  • 看似低调的三阿哥胤祉,实际是个怎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古代,清朝

    看似低调的三阿哥胤祉,实际是个怎样的人?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读,接着往下看吧~有句名言曰: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似海、人心隔肚皮,想要看透一个人,就不能只靠表面做参考,否则只会让自己吃亏,教训往肚子里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看透对方的实际意图,所以导致对方的结局就差很多了。古代有位越

  • 李俊究竟有什么功劳?为何能在梁山上排名第二十六位?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俊,梁山

    《水浒传》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章回体小说。作者为元末明初的施耐庵。它的原型是北宋末年山东人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那么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李俊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李俊,外号混江龙,梁山第26条好汉,原是庐州(今安徽合肥)人,浔阳江上的好汉。上梁山后,李俊凭借一身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