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马武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元勋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马武是什么人?东汉开国元勋的他最后是什么结局?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4249 更新时间:2023/12/24 7:22:07

公元25年,刘秀称帝于鄗城,后定都于雒阳,延续“汉”的国号,史称东汉。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下去。

马武素有蛮力,年少轻狂,在故乡失手伤人结下仇家后,为避祸仇家移居江夏。新朝末年,义军涌起,马援加入绿林军,因作战勇猛,被更始帝任命为侍郎。在著名的昆阳大战中,马武目睹偏将刘秀的大智大勇,深为折服,与其结下深厚战友情谊。

刘秀在长兄刘縯被更始帝嫉妒杀害后,忍辱负重骗取更始帝信任,得以北渡黄河,镇慰河北州郡,势力迅速壮大,遭到更始帝猜忌。更始帝封刘秀为萧王,令其交出兵权回长安接受封赏。刘秀对其险恶目的心知肚明,以“河北未平”为由婉拒。

马武则在昆阳之战后被更始帝拜为振威将军,“与尚书令谢躬共攻王郎(即被西汉宗室和赵郡豪族拥立于邯郸的“赵汉”皇帝王昌)。”谢躬所部“攻王郎,不能下。”适逢刘秀成功劝降真定王刘扬,率十余万精兵与谢躬所部消灭王郎,“共定邯郸”。

两军入城后“分城而处”,刘秀军队军纪严明,谢躬却纵容副将烧杀抢掠。刘秀多次相劝,谢躬恼羞成怒,双方矛盾逐渐升级,彼此生发铲除对方之心。

刘秀先设鸿门宴,请谢躬与马武等出席盛宴。谢躬早有防范,全身而退。马武则被刘秀单独留下,携手登上高楼。刘秀先与马武畅叙战友情谊,继而抛出橄榄枝:“渔阳与上谷的突击骑兵已经归顺我,我想请您担任骑兵统帅,如何?”马武怦然心动,口中推辞:“我驽钝怯懦,胸无方略!”刘秀笑道:“将军久为将帅,熟悉兵事,难道不愿助我一臂之力?”马武“由是归心。”

谢躬率其数万兵马回归邺城驻扎,刘秀肃清各地割据势力后,“使吴汉与刺奸大将军岑彭袭据邺城”,谢躬被杀,“其众悉降。”马武不愿屈从吴汉等人,率部纵马飞奔到刘秀军营中,当面归降刘秀。

(二)功高狂傲

刘秀“见之甚悦,引置左右。”马武深知自己在汉营中资历最浅,实力最弱,于是从赳赳武夫华丽变身为谦谦君子:每当刘秀设宴款待诸将时,马武总会主动起身为诸将斟酒。刘秀很欣赏马武的能屈能伸,令他率所部回归邺城驻守。马武粗中有细,岂能不知刘秀试探之意,“叩头辞以不愿”,终于赢得刘秀信任,得以追

刘秀“击尤来、五幡等,败于慎水。”马武率部单独殿后,出其不意反攻敌军阵地。这招反客为主,彻底打乱敌军部署,打得敌军四下逃散,使刘秀安然脱险。在其后一系列恶战中,马武“常为军锋,力战无前”,成为锋利的尖刀,为全军撕开敌军布防缺口。诸将齐心协力奋勇向前扩大战果,“故遂破贼。”

刘秀称帝后,马武被封山都侯,继续东征西讨:讨伐军阀刘永、攻击“济阴,下成武、楚丘”、大破反臣庞萌,劳苦功高。他与建威大将军耿弇西击陇右军阀隗嚣时,遭到隗嚣伏击。汉军损兵折将,被迫退守下陇。隗嚣率部穷追猛打,形势极为凶险。马武主动申请殿后,亲点一批精锐骑兵,再次反客为主杀向敌军。马武身先士卒,“身披甲持戟奔击,杀数千人。”隗嚣所部被马武的神勇吓破了胆,“乃退。诸军得还长安。”

为防备匈奴,马武“将兵北屯下曲阳。”独当一面后,马武有些头脑发热,竟然不问青红皂白斩杀一名军吏,并由此获罪,奉诏携带妻子儿女去封国。马武径至洛阳,交还上将军印绶。光武帝网开一面,对其略施薄惩,“削户五百,定封为杨虚侯。”马武得以留居京城,享受闲散。

(三)再立新功

马武嗜酒如命,胸怀坦荡敢于直言不讳。一旦喝醉酒,便当着光武帝指摘各位功臣诸侯,“言其短长,无所避忌。”光武帝心底乐开了花儿,故意放纵马武胡说八道,借此了解群臣功过。他嘴上明确表示,只把马武之言当酒后胡说,不会以此褒贬功

公元49年,马武以中郎将(皇家卫队长)身份率部跟随名将马援镇压武陵郡少数民族叛乱。大军回朝后,马援立刻交还印绶,以示绝无恋栈之意。

汉明帝即位后,西羌趁朝廷无暇西顾,出兵侵犯陇右,大量消灭汉军并俘杀汉将。“朝廷患之”,复拜马武为捕虏将军,率副手及四万人奔赴陇右,抗击西羌。马武“与羌战,斩首六百级”,先赢一局。“又战于洛都谷,(汉军)为羌所败,死者千余人。”西羌扳回一局后,大部队退出塞外。马武抓住战机痛打落水狗,“复追击到东、西邯,大破之,斩首四千六百”。

马武整队班师,高唱凯歌回京,受到汉明帝“增邑七百户”赏赐。“永平四年(公元61年),卒”,名列“云台二十八将”第十一位,得以名垂青史。

(四)生存智慧

马武貌似口无遮拦的炮筒子,实际却是心思缜密之人。他能得以善终,当然归功于光武帝善待群臣,“皆保其福禄,终无诛谴者。”但是,马武的生存智慧也令人叫绝。他归顺刘秀后,能果断拒绝兵权诱惑,死心塌追随刘秀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功成名就后,他借善于饮酒且酒后胡说八道表明自己是个毫无心机的大老粗,成功树立起莽夫人设。

马武如此处心积虑,无非虑及开国皇帝将“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视为圭臬,只得出此下策以自保。

标签: 马武汉朝

更多文章

  • 何进不死汉朝会乱吗 后面还有没有三国战乱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何进,三国

    如果何进没有死,也许就没有三国之乱了,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说到三国,就不能不说一个人,这个人就是何进,东汉最后一个外戚。正因为他的一个重要决定,使得风雨飘摇中的东汉王朝彻底土崩瓦解,变成了群雄割据一方互相混战的局面。引用曹操的一句话:“乱天下者

  • 刘邦死后吕雉对后宫女人下手 吕后为什么善待薄姬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刘邦,吕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刘邦死后,吕雉报复后宫,为何偏偏厚待薄姬?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聪明的人在一些事情上看似不懂,实际上已经做好相关部署,为的就是完成最终目标。薄姬是个聪明的女人,深知自己作为妾很难斗得过正妻吕雉,因而表面上不和吕雉对抗,实际上步步为营

  • 范成大:南宋名臣、文学家,他的一生有着怎样的经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范成大,南宋

    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 (《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人。南宋名臣、文学家。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

  • 司马懿都没有怕曹丕 司马懿为何更加畏惧曹睿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曹睿,司马懿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曹睿作为曹丕的儿子,为何司马懿更加惧怕曹睿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在热播的《军师联盟》中,曹睿即位后,司马懿很惧怕魏明帝,时刻担心着惹怒曹睿而小命不保。而曹丕继位后,想着要励精图治,无奈英年早逝,司马懿帮助曹丕有功,又辅佐过曹丕,地位

  • 杨修被杀司马懿却能平稳过渡 两人差异在什么地方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杨修,曹操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杨修被曹操所杀,而司马懿则平稳过渡,他们两人的差异在哪里?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看一看。杨修和司马懿属于不同类型的两种人,杨修是一个自负的文人,而司马懿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完全不在一个水平上。杨修之死的两种说法杨修之死,历来有两种说法:其

  • 上官仪被杀与武则天被废有何联系?真相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上官仪,唐朝

    上官仪被杀与武则天被废有何联系?真相是什么?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详细了解历史真相,一起看看吧!公元665年,唐高宗麟德二年,此前被逮捕的唐高宗宠臣、宰相上官仪和儿子上官庭芝在狱中被处死,家眷成为奴仆,对他出手的是皇后武则天。宰相被处死当然是要有莫大的罪名才行,可起因却是上官仪帮老板唐高宗李治

  • 司马攸如果能成功继位,八王之乱还会发生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司马攸,晋朝

    司马攸如果能成功继位,八王之乱还会发生吗?下面由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这篇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接着往下看正始十年(249年),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篡夺了曹魏大权,司马懿死前,让长子司马师继位,司马师杀伐果断,然而,却没有儿子,司马师便过继弟弟司马昭的次子司马攸为养子。司马师死时,司马

  • 隋朝大臣李谔简介 李谔是怎么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隋朝,李谔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李谔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李谔,字士恢,赵郡南和(今河北南和县)人。北朝到隋朝大臣。初仕北齐,为中书舍人。进入北周,拜天官都上士。隋朝成立,历比部、考功二曹侍郎,封南和伯。迁治书侍御史,出为通州刺史。人物生平李谔,字士恢,赵郡人。学问广博,能写文

  • 陈武帝陈霸先明明有儿子,为什么要传位给侄子?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陈霸先,南北朝

    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历史上真实的陈霸先,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陈武帝陈霸先是中国南北朝时期陈朝开国皇帝,也是南北朝时期难得一见的治世明君。当时中国南方因为侯景之乱而内部遭受重创,外部还要面临北齐和北周的进攻,汉人最后的江山社稷岌岌可危,是陈武帝力挽狂澜,挽救了汉人最后的江山社稷。

  • 慈圣皇太后为什么没有把明神宗培养成为一代明君?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慈圣皇太后,明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慈圣皇太后的故事。子女的教育是古往今来人们都比较关心的问题。古代的帝王之家尤其如此。对于儿子的教育甚至被看作是王朝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明朝的开国之君朱元璋为教育后代创作了《皇明祖训》,制定了一系列针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