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自成兵败后死了吗

李自成兵败后死了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2501 更新时间:2024/1/29 13:17:43

盼星星,盼月亮,盼着闯王出主张,

吃他娘,穿他娘,吃穿不尽有闯王,

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这是在明末崇祯年间,各地百姓拥护“李闯王”传唱的歌谣。

李闯王名李自成,是陕西米脂人。他虽然家境很贫寒,但是人大仁大义又有勇有谋。他做过驿卒,还做过边兵,还加入了农民起义军反明,还当了起义军的首领。起义军南征北战,队伍不断壮大,有几十万。起义军所向披靡,最后推翻了明王朝,那时候明朝已经政治腐败、经济崩溃、摇摇欲坠了。

起义军建立了大顺朝。可是因为镇守山海关的明将也就是吴三桂勾引清军入关,闯王不得不带兵退出北京,在河南、陕西、湖北等地作战,以后的事就没人知道了。

虽为一代英豪,可下场却是这样,后人猜测不绝,议论纷纷。有人他要么遇难,要么隐居了。

遇难说

有人说李自成在九宫山遇难。《明史》的结论是:“自成已死,尸朽莫辨”。依据是,当时清朝靖远大将军阿济格追击李闯王,他给朝廷的报告上说,李自成兵力已尽,只带20几个亲信逃进九宫山中,却又被村民围困,脱逃不了,只能自缢而死。等大将派人前去验尸时,尸体已经腐烂了,不能辨认。

另外一个根据,何腾蛟——南明王朝驻湘将领兵部尚书,他给唐王的汇报说他的部众已经在九宫山下斩李自成,只是首级丢了。

但“遇难”说令人难以相信。因为李自成骁勇非常,又具雄才大略,一直是官府的死敌,可以说是南明王朝和清王朝统治者心目中的大患,因此他的生死绝对是重大事件。而阿济格的报告中“尸朽莫辨”,应属不属实,何腾蛟的报告也只不过是谎报战功。这些只能是传闻,不可能真有其事的。

还有一事值得一提,退居湖湘时,李自成手下还有40余万兵马,至少也有数万人驻九宫山一带,说他仅带20名亲信,明显与事实不符。何况加入李自成真被杀,他几十万大军怎么可能善罢甘休。九宫山也不可能能平静?可事实上,那几十万大军当时很平静,九宫山也很平静。这就从反面证明李自成未死。

可为什么有“遇难”说,而且遇难说在民间广泛流传呢?这可能是李自成与其部下搞的障眼法,是一个缓兵之计。扬言李自成已死,一方面可以打消南明王朝对起义大军的戒心,下一步可能会联合抗清;另一方面,清王朝也会以为心腹之患已除,就会放松警惕。时机一旦成熟,起义军还会可东山再起。

隐居说

还有“隐居说”说李自成隐居在夹山寺。

清朝初年,张琼伯即将上任云南同知时,在他赴任的途中,游访了石门夹山寺,与寺中方丈谈古论今,颇为投缘,视为知己。他几年后又重访夹山寺,可寺中方丈已死。悼念时,方丈的徒弟告诉他,那方丈就是威震天下的闯王李自成。在九宫山是他的部将孙某替他死的。

澧州知州何某乾隆初年亲赴夹山寺调查李自成的下落,他在寺中亲眼目睹了一幅李自成的画像,叫“奉天玉和尚”。

清末以来,在石门等地发现的断碑、诗词、出土文物上,一些寻访李自成遗迹者也找到了与李自己成有关的痕迹,比如:“况值戎马星落雨旧天”“金鞍玉镫马如龙”“徐听三公话政猷,子门徒已数千指中兴”……这些都不是和尚的口气与心境,反而很像戎马出身的帝王的心声。

在石门夹山寺里,1981年奉天玉大和尚墓被发现。一副在瓷坛中盛着的遗骨与李自成身材相近。墓中陪葬物与闯王家乡——陕西米脂县的习俗也很相同。郭沫若先生是著名学者、历史学家,他也不否认李自成禅隐居夹山寺的说法。

但对这一说法人们的意见也是不同的。发现奉天玉大和尚墓等的,有人说只能说明石门夹山寺确实有过奉天玉大和尚这个人,怎么能证明奉天玉大和尚就是李白成呢?还有人说,左眼曾受箭伤失明李自成画像不可能像寺中的画像那样双目炯炯有神,可以说奉天玉不是李自成。

也有人考证,石门夹山寺是由一座破旧的古庙装修成的,是一座具有相当规模、香火不绝的寺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奉天玉将沿门托钵化缘积累的资金全部用来建此寺,而且当地士绅也对寺的建设给予支持。大势已去的李自成,在官府穷追不舍之时,怎能明目张胆,不顾一切到处抛头露面为寺化缘呢?李自成隐居于夹山寺一说,因此不成定论。

李自成死于黔阳罗公山,死于辰州九宫山,死于广西峡山,死于平阳……还有无数种说法,究竟何者为真,实在难以得出结论。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崇祯太子最后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1644年3月18日,农民军兵在李自成的带领下,兵临城下。崇祯皇帝召见仨儿子,让他们换上百姓服装,在太监们的护送下逃出去,期望日后光复大明。李自成次日进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太子朱慈炯从此下落不明。假太子事件清顺治、康熙年间自称为崇祯太子的人不断出现。号召人民起兵抗清的事在各地也很多,多是百姓因为不

  • 郭子章审猴是怎么一回事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有位知府,名叫郭子章,破案无数,其中最为匪夷所思的一个案子,当属审猴辨凶案。某年一日,建宁府知府郭子章新官上任,前往水西路。路过前桥,但见四周丛山峻岭,峰峦叠嶂,满目翠绿,令人赏心悦目。郭子章看到这满山景色,再联想起自己仕途得意,不由地心情舒畅,便令轿夫停轿,自己走下轿来安步当车,细细观赏沿途景

  • 熔锡灌喉案是什么样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在明朝,流传着这样一个奇案,是以熔锡灌喉杀人。明代广西新兴县,有位姓李的县令,深知民情,爱护百姓。一天他因公下乡,见山旁有一少妇,打扮得相当妖艳,在一座坟前哭泣。李某感到奇怪,问左右随从,随从们说:“是个穿丧服的妇人。”“服丧女人,岂能如此打扮?”李某越想越不对头,便叫衙役把她带回官署进行审问。少妇

  • 李自成荥阳之会真的发生过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朝廷腐败,官吏豪横,加之连年大旱,人民已是走投无路;而陕西灾尤为严重,饿殍遍地,人民已处水深火热之中。崇祯元年(1628)府谷县王嘉胤、安塞高迎祥、延安张献忠等人揭竿起义,起义队伍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崇祯二年(1629),不堪忍受压迫欺榨的陕西米脂人李自成参加了王嘉胤的起义军,后又投“闯王”

  • 徐达为什么吃了烧鹅就死了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朱元璋以白丁之身,建立明朝政权,与他知人善用、赏罚分明是分不开。朱元璋身边有徐达、常遇春等名将,最终才能击败陈友谅夺得大统。可是贵为中山王的徐达,最终蹊跷而亡。不少历史爱好者都认为,徐达之死和朱元璋有脱不开的关系,那么,其中到底有何隐情?是否真的如这些朋友所想的那般?徐达出生于1332年,他和朱元璋

  • 隋炀帝杨广弑父篡位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隋炀帝名字叫杨广,是隋文帝的第二个儿子。按中国封建王朝帝王选择的习惯,王位本不该由他来继承的,但杨广却能在隋文帝死后却能登上了皇位。这是为什么呢?有人推断是他杀了自己的父亲和兄长杨勇,从而篡权为君的,真的是这样吗?杨广其人杨广相貌英武,聪明伶俐,而且巧于辞令,因此很受父皇母后的喜爱。在13岁的时侯,

  • 光武帝刘秀是怎么笼络人心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秀是东汉王朝的开国皇帝,史称光武帝。历史上对于汉世祖光武皇帝刘秀的评价很高,说他上承天命,拨乱反正,使天下得以安定,并一心谋求国家振兴,是一位“中兴之主”。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王夫之评价光武帝“三代以下称盛治”,认为“三代而下,取天下者,唯光武焉”,甚至认定在夏、商、周三代以后,“唯光武允冠百王矣”

  • 方孝孺被诛杀十族多的一族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方孝孺是一个忠臣的典范,因为拒绝帮助朱棣起草继位诏书,被燕王朱棣处以极刑,凌迟处死,不仅如此,方孝孺还被诛十族。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前,招方孝孺辅助孙子朱允炆,任翰林院学士。朱元璋驾崩之后燕王朱棣就发动叛乱,企图夺取自己侄子的江山,朱允炆派兵抵挡,起草这个讨伐檄文的正是方孝孺。最终朱允炆不敌,自焚殉国

  • 苏武北海牧羊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父亲苏建为国立功,而与兄弟们一起被任用为郎,苏武后来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当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互相扣留了多批使者。天汉元年,且鞑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于是说:“汉朝的皇帝是我的长辈。”把扣留的汉朝使者路充国等全部放还。汉武帝为了报答匈奴的善意,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

  • 主父偃倒行逆施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主父偃是齐国临茁人,他学的是长短纵横之术,年轻时游学于齐国读书人之间,儒生们一齐排斥他。于是他北游燕、趟、中山,但都没有人厚待他,客居异乡,非常困窘。卫青将军多次对皇上说起他,皇上一直没召见。主父偃无钱可用,在京城逗留时间久了,诸侯家的门客大都讨厌他,于是他就向朝廷上书。奏书早晨送到皇帝那里,晚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