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包拯衙门口的石狮子为什么一大一小

包拯衙门口的石狮子为什么一大一小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个人精彩 访问量:2328 更新时间:2024/2/14 23:36:47

老年间,安徽定远县的衙门口,有两只石狮子,这不奇怪,别的地方县衙门口也有。稀罕的是石狮子一大一小,蹲在一高一低的石砧上。这为啥呢?据说是包拯当定远县令时留下的。

当时的定远县,是个有名的“刺”(坏人横行当道)地方。城里有个叫丁万四的大财主,把持一方,与豪门、财主、地痞串通一气,新任知县一来,就要落入他们圈中,听他们摆布。不然的话,他们就千方百计地揉弄,搞得你一身罪名,落个跳入黄河洗不清,只好跌跌爬爬地滚出定远县。真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啊!

据说,包拯到定远时才三十多岁,可他为官清正,早已清名远扬。丁万四一听说包拯来定远县,笑着说:“是骡子是马,到咱定远县遛遛就知道。”马上召集他的狐群狗党,设下圈套。

话说包拯的官船在淮河码头一靠岸,码头上便有八个大汉站在一顶轿前,把他截住,打躬作揖说:“包大人,我们特来接你到敝县上任。”

“啊!你们是定远县衙门的?”

“嘿嘿,衙门和我们是一家,衙门听我们的。”

包拯一听,心想,遇上对头啦。要是不坐,他们说我怕,再说其中弯弯绕,我还不摸底细咧。便吩咐亲随朝、马汉说:“紧紧跟上。”说罢,一掀轿帘进了轿,轿夫便抬起轿子跑起来。

包拯一落座,就“哧溜”一下,滑到一边,像掉在凹窝里,卷成一团,实是难受。怎么坐,也坐不稳。这是咋搞的呢?包拯手攥栏杆一看,原来坐位一高一低。包拯心里明白了,心里说:“这些狗奴才,叫我坐高低轿,妄想把本官颠昏,好听任他们摆布。好吧,咱们‘骑驴看唱本———走着瞧’吧!”

于是,包拯便站在轿里,两手抓紧轿杆,任凭轿子左簸右颠,眼却从轿帘的缝隙看着外面。一会儿,轿子来到定远县境一个集上,经过石匠铺子门前,包拯喊道:“停轿!”

轿子停下来,轿夫小心翼翼地掀开轿帘,只见包拯歪在一边,头上汗流,晕晕乎乎地喘粗气。

“包大人,有吩咐?”

“本县有点晕轿,要歇一气。你们上集去吃点东西,好赶路。”

“是。”几个家伙看包拯那个狼狈样儿,心里止不住高兴:咱们的丁老爷真是赛诸葛,略施小计,就把包拯挽到手心。于是喜滋滋地上饭店去了。

包拯看他们一伙进了饭店,就把官服脱掉,从轿里走下来,带着王朝、马汉,一径走到石匠铺子,叫道:“掌柜的。”

“噢,来了。有何吩咐?”

包拯说:“买一大一小、一高一低两个石砧。”

“好说。小店的石墩有一百多斤的、二百多斤的,还有三百斤以上的,你自个儿挑选吧!”

包拯看了看那些石墩子,就选了两只,大的有二百多斤,小的也有一百多斤。让人抬到轿里,大的放在坐位低的一边,小的放在坐位高的一边。当做脚搭子。一切捂好了,就放下轿帘,包拯站到外边静静地等着。

一会儿,轿夫们吃饱喝足,哼着小曲子走来。这时,忽然人声鼎沸,一个老妇人披头散发,呼天抢地地哭喊着:“丁万四,好狠毒的贼子,抢了我的女儿,杀死我的丈夫。冤枉啊!狗知县,你做官不替民伸冤,是人不如狗啊!”

她哭喊着这边走来,后面跟着一些人观看。包拯便向一个轿夫问道:

“喂,这丁万四是谁?”

那家伙做了个鬼脸,跷起大拇指,说:“他呀,定远城里这个。知县谁个不是他家的座上客,就得卷铺盖滚蛋!”

“噢,谢谢指点。要是她来拦轿告状,怎么办呢?”

“依我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好,前任的案子,一推了之。”

包拯点点头。果然,那疯妇人走到轿边,向包拯跪下,连呼:“民女孙刘氏,冤枉啊!丁万四杀害了我夫,抢了我女儿……”

包拯板着冷冰冰的脸,说:“前任已定了案,不要再说了。王朝,送孙刘氏回去!”

王朝走上前,把孙刘氏连拽带拖地拉走了。那轿夫脸露得意之色。这时,一个人走到轿夫身边,轿夫与他叽咕几句,他飞也似的走了。

这一切,包拯都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冷冷地说:“起轿!”

那个轿夫急忙凑上来,说:“慢!”

“为何?”

“包大人,把轿内高低凳去掉,坐着舒服些。”

包拯又问:“为啥?”

那轿夫又说:“我叫丁三,我们八个人,都是丁万四老爷的人。他吩咐用高低轿试试老爷,只要试到老爷是我们一路人,就不要试了。”

“啊,可是真的?”

八个人齐声说:“真的,我们没有半句假话。”

包拯一听,哈哈大笑道:“多谢丁万四费心啦!甭去了,高低轿我坐得时间长,已经习惯了。哈哈,起———轿。”说罢,钻进轿里。

丁三等八个轿夫,“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只得抬起轿子。突然,他们觉得沉多了,轿杆就像粘在肩上,往肉里抠,走不了一段路,就要换人,再也不能任意颠簸轿子了。一个个累得满身大汗,“吭哧吭哧”只出粗气。好容易二十里地走完,挨到县城,八个轿夫一个个累得肩疼腰酸。包拯在轿里喊道:“包兴!”

“在!”

“轿前引路,传话出去:说新县令到任,马上下轿升堂,黎民百姓有苦诉苦,有冤伸冤。”

“是!”

包兴跨到轿子前面,边走边喊道:“黎民百姓听着,新县令包大人到,马上升堂理事,有冤的去伸冤,有苦的去诉苦。”

这一传话,人们都围拢上来,因为,他们从未见过一来就升堂的知县。轿前轿后,观看的人摩肩接踵。人一拥挤,轿行更慢,八个家伙被压得嘴歪肩塌,大汗淋漓,动也不敢动。因为包拯的亲随张龙、赵虎、马汉,手按刀柄,跟在两旁。定远城百姓看清这几个轿夫,就是定远城里有名的恶棍。心想:这包大人真是名不虚传,竟能一到任,就把他们惩治得狼狈不堪。看热闹的,只见添人,不见减丁。

一会儿,轿子来到县衙门前,包拯一掀轿帘,从轿里走出来,说:“升———堂!”

堂鼓三声,堂锣三响。包拯来到大堂,端端正正坐在中央,吩咐道:“从轿子里把大小石砧抬出,在衙门口两边各放一个,这是我包某给定远百姓的见面礼!”

当两个石砧抬出来,丁三等八个轿夫方知包拯识破了他们的圈套。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望着石砧直叹气。这时,包拯把惊堂木一拍,怒喝道:

“今日本官到职,定远城恶霸丁万四竟设下圈套,丁三等八个地痞恶棍,狗仗主势,用高低轿捉弄本官。张龙,你带人去把丁万四捉来受审。来人哪!把丁三等八人各打四十大板。”

衙役们上来按倒丁三等,举起板子,打得八个轿夫哭爹喊娘,一个个服服帖帖,只是求饶。

再说,丁万四坐在店堂里,听了来人禀报,知包拯已经落入圈套,正喜滋滋地吸着水烟,等候包拯拜访。谁知张龙来了,上前就把他锁到县衙。到了大堂,丁万四见八个地痞个个挨了打跪在一旁,忙跪下说:“小人有罪,下次再也不敢了!”

包拯怒喝道:“我包拯怎能惩了从犯,宽恕首犯!来人哪,打四十大板,再审!”

衙役们上来,按倒丁万四,举起板子,打得丁万四爹啊娘的叫喊。

打毕,包拯对围看的众人说:“有冤的来伸冤,有苦的来诉苦!”

众百姓看包老爷是“裁缝打架———针(真)干”了,纷纷说:“丁万四霸了我的地。”“丁万四杀了我的崽。”“丁万四抢了我家的钱。”

这时,王朝领着孙刘氏上堂,孙刘氏又哭诉一番。包拯向丁万四喝道:

“丁万四,你快快招来,免得皮肉吃苦。”

丁万四知道包拯厉害,只得从头招认,包拯把丁万四就地正法了。定远百姓人心大快。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包拯一到定远就为民除害,就把衙门口那大小石墩上重新放了两只石狮子。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包拯铡国舅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一年,包公到寿州暗访查案,到了寿州才知这里的县官不在城里,他便问随从:“知县去了哪里?”有人悄悄告诉他说:庞国舅为皇上采办银鱼,船阻瓦埠湖。县官带着衙役去抓民夫,给国舅的贡船背纤。包公心里暗暗地纳闷,不下来不知怪事多。本来他是来私访的,因此就未动声色,找个小客店,把家人包兴与行李安排下;自个带着张

  • 包拯对联断奇案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有一姓王的员外,夫妻俩年事已高,身边只有一个宝贝儿子。老俩口对儿子爱得不得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儿子长到十八岁后,夫妇俩为儿子东拣西挑,终于看中了邻村的一个姑娘,不久便订了亲。新娘子又美貌又贤惠,乡里人都说她是百里挑一的好媳妇。新婚当夜,客人散去,二人入了洞房后,谈话中,新娘子听说新

  • 包拯是怎么捉妖降魔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仁宗年间,中原地区有个三元县,土地肥沃,年年五谷丰登。可是县官占三元贪赃枉法,杀人如麻,眼睁睁一个好地方被他糟蹋得不成样子。朝廷闻知,革去了占三元的官职,派去了朝廷命官。但不久,又不知怎么的突然闹起了鬼灾,到处妖魔横行,谣言四起,黎民百姓轻者田园荒芜,重者家破人亡。朝廷闻报,悬重赏捉妖拿怪,却毫

  • 包拯小时候的经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公出生在庐州合肥县包家村。父亲包怀家富田多为人乐善好施,安分守己,人人称他为“包善人”。包怀夫妇年近五十,所生两子,长子名包山,次子名包海,均己娶妻生子。父子兄弟春种秋收,务农为生,一家人相敬和睦。不料包怀夫人周氏忽然又怀孕了。包员外觉得自己已当爷爷,却又得子,有些尴尬,为此终日忧愁。这天,包员外

  • 包拯头上的月牙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故事一:包拯小时候,有一天,他跟大嫂去赶集。包拯看见一个小摊子上有个月牙很漂亮,但是大嫂钱不够买不起,他依依不舍地走掉了。还没走多远,摊主发现月牙不见了,摊主就拉住大嫂和包拯。包大嫂问他拿没拿,包拯说没有。可是摊主一口咬定是小包拯偷的,包大嫂恼羞成怒的打了小包拯一顿。向周围的熟人借钱赔偿给了摊主。后

  • 包拯巧取合同文破案的经过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拯如何取得合同文破案的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东京汁梁在外定坊有户人家,哥哥刘天样,娶妻杨氏。这杨氏乃是二婚,带来一个女儿,到刘家后再没生养儿女。弟弟刘天瑞,娶妻张氏,生得一个儿子,取名安住。父亲在安住两岁时,就给他与邻居李社长家的小女儿定了娃娃亲。大嫂杨氏打算待女儿长大后,招个女婿,多分些家产

  •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时候,山西永乐县有一名士叫吕岩,就是人们常说的纯阳子吕洞宾。他出身宦门,原也醉心功名科举,但后来一直不第,对功名二字也就渐渐地淡薄了。他有一好友,姓苟单名一个杳字。这苟杳小洞宾两岁,是同乡。他家境贫穷,父母双亡,单身一个无处栖身,吕洞宾就邀他来自己家居住。吕洞宾虽然自己不第,却希望苟杳能有个出头

  • 八仙醉拳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武术中有五醉:醉拳、醉刀、醉枪、醉剑、醉棍。它们的来历,据说与八仙有关。那是很久以前,有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位青年,因为他从小就心性倔犟,力气过人,大伙儿都叫他“犟牛”。犟牛不光犟,还聪明好学。他拜在一位拳术大师门下学习武艺。由于他勤于钻研,锻炼刻苦,武艺很有长进。可他终归年龄小,又练

  • 八仙大闹阳澄湖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位列仙班后去南海拜会了观音,然后准备启程返回各自的洞府。这时,八仙中最年长的张果老开口道:“诸位,我们难得相聚,匆匆散去很是无趣,不如现在我带你们到一个好地方去瞧瞧?”铁拐李笑道:“妙极!不知果老兄要带我们去往何处?”张果老回道:“凡间自

  • 吕洞宾崂山救牡丹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洞宾是八仙之中最为厉害的神仙,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吕洞宾救牡丹的故事。早先,崂山上并没有牡丹,就连下清宫里的那棵,据说还是当年昌洞宾从洛阳带来栽上的呢。吕洞宾怎么能从洛阳带来棵牡丹呢?这还得从唐朝说起。武则天做了皇帝后,自称“大周天子”.这年冬天,眼看她的生日就要到了,为了让天下百姓、地上万物都给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