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包拯对联断奇案的故事

包拯对联断奇案的故事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551 更新时间:2024/1/20 1:53:07

有一姓的员外,夫妻俩年事已高,身边只有一个宝贝儿子。老俩口对儿子爱得不得了,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儿子长到十八岁后,夫妇俩为儿子东拣西挑,终于看中了邻村的一个姑娘,不久便订了亲。新娘子又美貌又惠,乡里人都说她是百里挑一的好媳妇。

新婚当夜,客人散去,二人入了洞房后,谈话中,新娘子听说新郎跟同学们在外边的书楼上夜读攻书,便笑道:“郎君如此用功,定然才华超众。我出一上联,请郎君对下联。”

新郎笑道:“我与同窗们常在一起对句,这有难。”

于是新娘道:“点燈登阁各功。”

此句是个连环对。“登”与“灯”、“各”与“阁”既同音,而且前者又是后者的偏旁,同时“点”与“灯”声母也相同。要对出下联,自然也要符合这一要求,这确实很难。新郎背着手,在屋里来来回回踱了半天方步,也没弄出来。于是新娘子半开玩笑地说:“对不出来,不准上床”。说完就倒身睡了。

没想到新郎却是一个办事十分认真的书呆子,一听新娘子这样说,一赌气,出了门直奔学堂,当夜就在那里安歇了。

新娘子本来是随口开个玩笑,逗逗新郎,给新婚添点情趣,没想到新郎如此迂腐。见他已出门,追也来不及,只好将衣服脱了,独自一人钻进被里睡了。

第二天早晨,新郎回到家中,新娘子起身后,见新郎愁眉不展,便奇怪地问:“你这是为什么?”

新郎瞪了她一眼,说:“你还不知道?明知故问。”

娘子也有点生气,说:“我真是不知道!”

新郎说:“我就是为对不出你那上联才这样。”

新娘子一听,更加奇怪,忙问:“你昨夜回来后不是对上了吗?”

新郎也觉得奇怪,说:“我昨夜在学堂里过的夜,何曾回过家?”

新娘子还想再问,却突然住了口,浑身上下一阵冰凉。

原来昨天夜半时分,新娘正睡得朦朦胧胧,有个人进屋上了床,躺在她身旁,对她悄声说:“我已对出下联。”随后便将下联说出。新娘听了,果然对得十分妥贴。于是二人极尽男女欢娱之事。直至天色将明才昏昏睡去。此刻新娘听得新郎说昨夜他根本在外住宿未归,才如梦初醒,知被奸人乘虚而入,失了贞操,又急又气,羞愧难当,当下竟上吊自杀了。

这件案子报到官府后,官府便未细加勘察,即将书生捉拿,认定是书生杀妻。书生开始不认,后来经不住一通严刑拷打,只好招认。于是被官府判为死罪。待秋后处斩。

这件案子上报到上级官府后,官府大人正巧是包青天包大人。包大人详阅全部案件,反复推敲,觉得里边的问题甚多,于是亲自来到王员外家实地调查。包公认为,此案的关键在于那副下联,如果能对出那个下联,此案便可迎刃而解。但下联究竟是什么,因为新娘已死,无从知道,所以只有自己把它对出来。

于是包公在院中来回踱步,苦苦思索,直到夜深人静。后来,他走得腿疼了,便让随人搬来一椅子,坐在院中的梧桐树旁,凝望着天空中的一轮明月,沉思默想。猛然间,仿佛一道灵光闪过,包公对出了下联。他兴奋地站起身,急忙回到房中,用笔记下。

天明后,包公回到衙门,令差人在县城中各处贴告子,上写本官要在当地选用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带到省城委派官职,消息传开以后,书生们雀跃欢腾,个个磨拳擦掌,准备一显身手。结果大家来到县衙设置的考场后,发现考试的题目只有一个,即对对子,上联是“点燈登阁各攻书”,要求应考的人对出下联。

书生们开始都觉得这考题太容易,易如反掌,于是人人奋勇,个个争先。谁想试了试后,众人一齐败下阵来,都摇头叹道:“此联甚是难对。”

这时,忽然从人群背后钻出一个人来,模样俊俏,举止风流,只是有些贼眉鼠眼,让人看了不舒服。他走上前,将眼珠转了几转,随即吟道:“移椅倚桐同赏月。”

众人听了,一齐叫好。包公听后,恰好与自己所作的丝毫不错。这下联中的“椅”“倚”同偏旁,“同”又是“桐”的偏旁,读音也分别相同。而且“移”与“椅”声母正相同,完全符合上联的要求。包公心中大喜,不觉点了点头。

这个书生一见包公点了点头,顿时得意非凡,他大着胆子上前问:“不知大人委派小人何官?”

包公“哈哈哈”一阵大笑,书生被吓得不知所措,呆若木鸡。包公笑毕,将惊堂木一拍厉声道:“左右与我将他拿下!”

书生吓得魂飞魄散,只得如实招供。原来他正与新郎是好友,同在一起读书。那日晚间,新郎赌气奔到学堂后,众人皆感吃惊,问他新婚之夜如何独自在外,新郎遂将对联的事告诉了大家。众人劝解一回,仍各自去读书,这个书生却生了坏心,起了歹念趁。机偷偷前往新郎家应对。新娘子黑夜之中又在朦胧之时不辩真伪,遂被他钻了空子。幸得有包公智断奇案,使坏人伏法。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包拯是怎么捉妖降魔的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宋朝仁宗年间,中原地区有个三元县,土地肥沃,年年五谷丰登。可是县官占三元贪赃枉法,杀人如麻,眼睁睁一个好地方被他糟蹋得不成样子。朝廷闻知,革去了占三元的官职,派去了朝廷命官。但不久,又不知怎么的突然闹起了鬼灾,到处妖魔横行,谣言四起,黎民百姓轻者田园荒芜,重者家破人亡。朝廷闻报,悬重赏捉妖拿怪,却毫

  • 包拯小时候的经历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公出生在庐州合肥县包家村。父亲包怀家富田多为人乐善好施,安分守己,人人称他为“包善人”。包怀夫妇年近五十,所生两子,长子名包山,次子名包海,均己娶妻生子。父子兄弟春种秋收,务农为生,一家人相敬和睦。不料包怀夫人周氏忽然又怀孕了。包员外觉得自己已当爷爷,却又得子,有些尴尬,为此终日忧愁。这天,包员外

  • 包拯头上的月牙是怎么来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故事一:包拯小时候,有一天,他跟大嫂去赶集。包拯看见一个小摊子上有个月牙很漂亮,但是大嫂钱不够买不起,他依依不舍地走掉了。还没走多远,摊主发现月牙不见了,摊主就拉住大嫂和包拯。包大嫂问他拿没拿,包拯说没有。可是摊主一口咬定是小包拯偷的,包大嫂恼羞成怒的打了小包拯一顿。向周围的熟人借钱赔偿给了摊主。后

  • 包拯巧取合同文破案的经过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包拯如何取得合同文破案的呢?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东京汁梁在外定坊有户人家,哥哥刘天样,娶妻杨氏。这杨氏乃是二婚,带来一个女儿,到刘家后再没生养儿女。弟弟刘天瑞,娶妻张氏,生得一个儿子,取名安住。父亲在安住两岁时,就给他与邻居李社长家的小女儿定了娃娃亲。大嫂杨氏打算待女儿长大后,招个女婿,多分些家产

  • 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唐朝时候,山西永乐县有一名士叫吕岩,就是人们常说的纯阳子吕洞宾。他出身宦门,原也醉心功名科举,但后来一直不第,对功名二字也就渐渐地淡薄了。他有一好友,姓苟单名一个杳字。这苟杳小洞宾两岁,是同乡。他家境贫穷,父母双亡,单身一个无处栖身,吕洞宾就邀他来自己家居住。吕洞宾虽然自己不第,却希望苟杳能有个出头

  • 八仙醉拳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我国武术中有五醉:醉拳、醉刀、醉枪、醉剑、醉棍。它们的来历,据说与八仙有关。那是很久以前,有个依山傍水的小村庄,村里住着一位青年,因为他从小就心性倔犟,力气过人,大伙儿都叫他“犟牛”。犟牛不光犟,还聪明好学。他拜在一位拳术大师门下学习武艺。由于他勤于钻研,锻炼刻苦,武艺很有长进。可他终归年龄小,又练

  • 八仙大闹阳澄湖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铁拐李、汉钟离、张果老、蓝采和、何仙姑、吕洞宾、韩湘子和曹国舅位列仙班后去南海拜会了观音,然后准备启程返回各自的洞府。这时,八仙中最年长的张果老开口道:“诸位,我们难得相聚,匆匆散去很是无趣,不如现在我带你们到一个好地方去瞧瞧?”铁拐李笑道:“妙极!不知果老兄要带我们去往何处?”张果老回道:“凡间自

  • 吕洞宾崂山救牡丹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吕洞宾是八仙之中最为厉害的神仙,民间流传着这么一个吕洞宾救牡丹的故事。早先,崂山上并没有牡丹,就连下清宫里的那棵,据说还是当年昌洞宾从洛阳带来栽上的呢。吕洞宾怎么能从洛阳带来棵牡丹呢?这还得从唐朝说起。武则天做了皇帝后,自称“大周天子”.这年冬天,眼看她的生日就要到了,为了让天下百姓、地上万物都给她

  • 吕洞宾三戏牡丹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俗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号纯阳子,相传为唐京兆人。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浪游江湖,随汉钟离权授于丹诀,点度成仙。他曾隐居终南山修行,后云游各地。关于他的传说中,除江淮斩蛟,岳阳弄鹤,客店醉酒等,还有戏牡丹花仙之说。相传,吕洞宾云游天下,来到山色奇秀,九峰回环,号称金庭洞天的桐柏山,发现大地抖动,房屋倒

  • 汉钟离鼓楼写匾的故事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八仙的传说源源不断,这汉钟离写匾,也是其中一则。雄伟、庄严的西安鼓楼,是古代三秦有名的建筑之一。飞檐翘角,构造精巧,十分壮观。鼓楼匾额“文武盛地”四字,更是堪称一绝,笔力雄健遒劲,飞蛟走龙,撇捺勾点,不同凡响,常常召来四方游客瞻仰、赞叹。相传古长安东城门口,住着一对老年夫妇,坐北向南开了一家客店。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