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东吴的周瑜,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何差别?

历史上东吴的周瑜,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何差别?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1699 更新时间:2024/1/18 21:40:49

三国演义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但是由于其小说的特性,其中许多人物与历史上真实的形象不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历史上东吴的周瑜,与《三国演义》中的周瑜有何差别?

《三国演义》,周瑜是被诸葛亮三气而死的。英雄气短,令人唏嘘!出于好奇,更出于求是,我也查阅了相关书籍并参考了一些文章。据陈寿《三国志》记载,周瑜“长壮有姿貌”,身材壮硕,颜值爆表。苏轼词“遥想公瑾当年,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赞美之情溢于言表。周瑜除了长得好,脾气也很好,书中记载东吴名将程普倚老卖老多次“凌侮”周瑜,周瑜虽心中有气但还是容忍了事,后程普折服,说“与周公瑾交,如饮纯缪,不觉自醉”。说与周瑜相交,如饮美酒自醉。可见周瑜度量大,心胸阔达,魅力十足。而《三国演义》中说周瑜心胸狭窄,被诸葛亮三气吐血身亡,这是文学作品的情节需要,不是历史真相。所以有人说《三国演义》黑周瑜过了点,看来如此。

在历史上周瑜可是一位颜值和人品俱佳的牛人。很多人对他的评价都很高,程普评价过他:“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老将程普因周瑜年轻,便对他不服,并多次当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计较,以致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华和品德所折服,小说里说他气量狭小纯属不实之言,真实的周瑜“性度恢廓,大率得人”,“雄烈,胆略过人”,“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在其它三国的史料中,也没有任何有关周瑜“量窄”的记载。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对周瑜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周瑜,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出身士族,其父周异,曾任洛阳令。周瑜身材高大、相貌俊美,志向远大,可以说是当时很多女性同胞倾慕的对象,拥有大批女粉丝的周瑜,不仅出身不错还精通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因为太受女性欢迎走到哪里都是焦点,于是女生们为了吸引他的注意故意弹错琴。他是孙策的连襟,出现在孙权执政初期,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

某种程度,他不是孙权的下属,而是孙权的主心骨,孙权对他有某种依赖和无条件的信任。周瑜主战,保全东吴基业,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是时,孙权对自己还没有很强的信心,所以对周瑜很是感激。在东吴的声望很高,但他始终以辅吴事业为重,虚怀若谷,不摆架子,带头执行臣节,敬重孙权。

自从孙策去世,周瑜成为江东军事第一人,赤壁之战崭露头角。周瑜一生征战,有强烈的进取精神和横行天下的报负;周瑜少年得志,风度可人,议论英发,有口皆碑。千年之后,苏子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道出了那时一桩桩的往事。建安十三年,这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大敌当前,孙权内部发生了矛盾,主站和主和两种声音充斥朝堂,一时间孙权难以定夺,鲁肃建议主公召回周瑜,请他来分析分析局势。

周瑜回到孙权身边,向孙权分析曹操与孙权两军的胜败关键,极为详细分析了曹操此次远征的利弊,指出曹操此次南征,车马劳顿,士兵疲乏又水土不服,加之粮草缺乏不善水战,曹军战斗力无疑被削弱很多,进而又分析了曹军的军事力量,周瑜的一番言论得到孙权的肯定和采纳。最后,周瑜自荐以三万精兵抵抗曹军,孙权这才下定决心,颇有破釜沉舟之势。周瑜和程普等率三万人抗曹,不料两军在赤壁相遇,短兵相接之间,曹军因为水土不服、不谙水性等原因,竟节节败退,随后曹军退至江北。周瑜与刘备的军队在南岸设营,与曹军形成对峙之势。

周瑜采纳部将黄盖所献火攻计,并令其致书曹操诈降,曹操中计。黄盖择时率蒙冲斗舰乘风驶入曹军水寨纵火。曹军船阵被烧,火势延及岸上营寨,孙刘联军乘势出击,曹军死伤过半,遂率部北退,留征南将军曹仁固守江陵。联军乘胜扩张战果,孙刘两军分占荆州要地。赤壁决战,曹操在有利形势下,轻敌自负,指挥失误,终致战败。孙权、刘备在强敌进逼关头,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终以弱胜强。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孙刘联军最后以火攻大破曹军,曹操北回,孙、刘各自夺去荆州的一部分。

赤壁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军事战役,这一战着实让周瑜风光了一把,在小说里,因为作者拥刘的思想,而不得不贬周瑜,将其说成是个心胸、气量狭小的人,以此来衬托诸葛亮的英明。历史上的周郎,不仅一表人才,还有一个美丽的妻子小乔,郎才女貌成就了一段佳话,他德才兼备,对赤壁之战条分缕析,运筹帷幄颇见军事大家的风范,连大唐第一才子李白也有诗曰:“二龙争战决雌雄, 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初张照云海,周瑜曾此破曹公。”对周瑜的智谋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人无完人,随说周瑜也有缺点,但不是像小说中的那样,小肚鸡肠眼里容不得人,性度恢廓,谦让服人,又雅量高致。刘备称他“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孙权则赞他有“王佐之资”。遗憾的是,千百年之后,这两个人都成为了当时还默默无闻的诸葛先生的炮灰,周瑜成了心胸狭窄的代名词,而鲁肃则变成了一个笨得出奇的老实人。

说到周瑜之死,《三国志·周瑜传》中有明确的记载。该传称,献帝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周瑜在进军益州途中于巴丘病逝,年仅三十六岁。尽管史料中并未提及周瑜的具体死因,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他并非是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原因很简单,一则孙刘两家在周瑜死前从未爆发过武装冲突,二则当时的诸葛亮是在零陵、桂阳和长沙等郡负责后勤工作,并未染指过军事谋略和战役指挥。

周瑜死后,孙权异常悲伤。《三国志·周瑜传》载:“(孙)权素服举哀,感动左右。丧当还吴,又迎之芜湖,众事费度,一为供给。”

周瑜年仅三十六岁就病逝了,当时虽是战乱平均寿命不长,但也确是有点早啊!就是遗憾呀!重点是周瑜是死在要攻取西川的准备期间,这是我们要讲的。《三国演义》说诸葛亮隆中对策讲西取西川可图霸业,周瑜也是看到取得西川在战略上的重要性,所谓英雄所见略同。在取得赤壁之战大捷及南郡胜利后,周瑜献策拟西向攻取西川,有周密的战略部署,也得到孙权的赞同,可惜就在准备期间因病去世了,东吴即失去夺取西川的机会。如果周瑜能再活几年,按他的实力拿下西川应该没有问题,史书记载周瑜没打过败仗。要这样,就可能没有后来刘备入主西川三国鼎立,而是两国对立,东吴集团对抗曹魏集团了。你说,一个人的健康就能改写历史,那到底是英雄造时势呢,还是时势造英雄?

周瑜“长壮”,论理不应该英年早逝,可是乱世出的英雄本来也无法安生,长期处于极度紧张状态,绷紧的弦容易断,按现在说是过劳死啊。回观现实社会,报道由于过劳死的名人、企业家不在少数,而这样的人我们不知道的可能多得多!再假使周瑜是被气死的,那就是人的情志问题了,没能调整好心态,气死也是必然!谈周瑜这个历史人物,我们讲生活要象连续剧,天天有新的剧情,天天有新的期待,天天有新的喜悦。如果把生活变成一部电影,虽浓缩了是精华,流星也灿烂,但在相当长时间内过度劳累严重透支健康而无法活出天年,终究有憾。

标签: 历史

更多文章

  • 北宋权倾朝野的童贯,执掌政权20余年,斩首后首级被示众,为何沦为宋徽宗的“替罪羊” ?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宦官,其大多数给人以奸恶的印象,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其中一位北宋权倾朝野的童贯,他执掌政权20余年,斩首后首级被示众,为何沦为宋徽宗的“替罪羊” ?童贯生于至和元年(公元 1054 年),为北宋都城开封府人。或许因为生活在当时的大都市中,身材魁梧的他却习得了一身谄媚巧言的本

  • 三国第一鬼才郭嘉多厉害,为何传闻“郭嘉不死,卧龙不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

    随着三国演义的撰写,三国这个群雄并起的时代被人们广为知晓,在这一时期有许多著名的人物,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第一鬼才郭嘉多厉害,为何传闻“郭嘉不死,卧龙不出”?郭嘉,号称三国第一鬼才谋士,在三国演义中出场不多,却拥有大量的粉丝。郭嘉原为部下,后转投曹操,官至军师祭酒,封洧阳亭侯。作为曹操的第一谋士,

  • 秦国统一天下后为何就成了“暴秦”?史书中塑造的暴秦,真相真的如此吗?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历史

    说到我国历史上的秦朝,在许多人的印象当中都是“暴秦”的形象,那么秦国统一天下后为何就成了“暴秦”?史书中塑造的暴秦,真相真的如此吗?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秦国能统一天下,依托的是“商君之法”的治国思路,用法家思想来整合国家资源,把国家人力和资源最大限度的调动起来,整个秦国成为一部隆隆前进的战车,而所有

  • 三国名将赵云有多厉害,为何刘备只把他当保镖?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历史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乱世之一,在这一时期有许多经典的名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三国名将赵云有多厉害,为何刘备只把他当保镖?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姿伟岸,高八尺有余。大家可能对八尺没有什么概念,解释一下,在三国时期的律尺单位中,一尺合现代的24.2厘米,那么折算一下八尺大约为1米93。身高1米

  • 隋炀帝杨广身死之后,他的子嗣儿女,最后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

    说到隋炀帝杨广最后的结局相信大家都有所了解,那么在他身死之后,他的子嗣儿女,最后结局如何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隋炀帝千古暴君,大有骂名万载的趋势。但此人“美姿仪,少敏慧”,既有其父汉人杨坚的高大威猛,又有其母鲜卑姑娘独孤氏的白皙婉秀,风流漂亮,神采照人。当王子时,杨广南平陈国,北却突厥,绝对不是绣花

  • 金日磾曾是匈奴王子 后落魄为养马人 最后成为汉武帝的托孤重臣 金日磾一个匈奴人为何能成为汉朝臣子道德典范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

    金日磾是西汉时期匈奴族政治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远见卓识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其子孙后代忠孝显名,七世不衰,在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安定方面,作出重要贡献。金日磾是匈奴休屠王的太子,自小聪明伶俐,深得休屠王喜爱。但这在光芒四射的汉武帝面前就不够看了,三国时期有句话叫“既生瑜何生亮”,用在金日磾身上,非常的妥

  • 刘伯温号称第一谋士,朱元璋建立明朝,刘伯温有八分功劳,却也逃不过冤死的结局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

    历朝历代都有许多著名的谋士,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刘伯温号称第一谋士,朱元璋建立明朝,刘伯温有八分功劳,却也逃不过冤死的结局。刘伯温是元末明朝的浙江人,从小天赋极高,读书能做到七行俱下,而且过目不忘,十四岁时便学习春秋经书,这些儒家经典,本身晦涩难懂,初学的人一般只能读通,却不明含义,可刘伯温看了几遍之

  • 李世民功绩一生,他的皇位最终传给了哪位皇子?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

    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君主,例如唐朝的李世民,他的一生功绩可谓是居功至伟,那么他的皇位最终传给了哪位皇子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李世民一生为国为民,在唐朝建立起后并没有统治全国,因此,李世民经常带兵出征塞外,那时候李世民还未是唐朝的王帝,在四方征战那几场,战役中。李世民都是亲身参与的,在这四场战役中

  • 王莽从五好青年到恭俭官员 再到篡汉自立 为何说王莽篡汉是顺势而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

    西汉末年,王莽篡夺汉朝政权建立新朝。王莽篡汉其实是顺应历史要求的,西汉后期社会危机深重,政治动荡,人心思变,整个社会流行所谓汉室当“更受命”之说。这种思潮为王莽篡汉创造了一个舆论上的思想准备。王莽出生于汉元帝初元四年,其父早逝,无任何封号,姑母是汉元帝的皇后王政君,大伯父王凤位居大司马一职。由于王莽

  • 刘备为何发动夷陵之战,最终惨败的原因有哪些?他若不攻打孙吴,是否可以笑到最后?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

    三国是我国历史上最被众人所了解的一个乱世,其蜀汉的衰败在许多人的印象中都是因为夷陵之战,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说,刘备为何发动夷陵之战,最终惨败的原因有哪些?他若不攻打孙吴,是否可以笑到最后?刘备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历史人物,会选人,也会用人,成就了他的功业。但他指挥的夷陵一战,让蜀国就此走向没路,让人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