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怎么来的

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的说法怎么来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2264 更新时间:2024/1/18 6:37:57

“先有潭柘寺,后有幽州城”这种说法,古已有之,并且有相关的史料记载,若论这种说法正确与否,首先要搞清楚嘉福寺是怎样变成潭柘寺的。

潭柘寺名称由来有种种传说,一个民间传说是,当年祖师华严和尚在扩建嘉福寺时,每天都要来到潭柘山上端坐,不吃不喝,打坐念经。当地有位财主见这位老僧暴晒在烈日之下,就问他在干什么?华严回答说:“求施舍一块土地,建造寺院。”财主问:“您要多少土地?”大师答:“只要我身下的坐毯遮住的这么大土地就够了。”财主见老僧坐毯不过二尺见方,于是爽快地应允了。不料话音未落,只见老僧将坐毯抛向空中,坐毯越变越大,遮住了宝珠峰的南麓。财主见此情景,知道法师道法精深,可以给自己带来福气,也就心甘情愿地将土地奉送给老僧,华严和尚在嘉福寺的基础上开山建寺,寺院建成之后起名为“毯遮寺”,后来,就叫成了“潭柘寺”。

另一个传说是,当年华严和尚周游参禅时来到宝珠峰下,在一个名叫嘉福寺的小破庙里住下。嘉福寺庙宇虽然有些残破,可是周围风景宜人。庙前有一个大水潭,名叫青龙潭,这是一个海眼,从潭底能够直通东海。在潭里住着一条老龙,管理这一方土地上的行云布雨。华严和尚天天在嘉福寺里讲经布道,听众人山人海,青龙潭里的老龙也天天潜游到潭边,恭听华严和尚讲经。天长日久,老龙被华严和尚所讲的佛理所感化,很想面见华严,拜师称徒。这天,当华严和尚坐在青龙潭边向众人讲经时,老龙在潭里激起几个浪头,将听经的人吓跑,华严和尚却巍然不动。老龙见时机已到,现出原形,说明原委,叩头行礼。华严见老龙如此真诚,就讲明自己打算在青龙潭潭基上建一座大庙,请老龙“让让宅”,搬到别的地方去住,老龙听得是连连点头。就在当天夜里,天空突然风雨大作,青龙潭里巨浪滔天,电闪雷鸣,老龙腾上云天向北飞去。

天亮之后,人们惊奇地发现,昨天还是黑水千丈的青龙潭变成了一块平地,并从地上慢慢地拱出了一对巨大的琉璃鸱吻来。原来,这是老龙的一对龙子,为了保护师父和寺院的安全,老龙叫它们化作琉璃鸱吻,留下来保护寺庙。随后,华严和尚带领僧俗信徒大兴土木,在这块平地上建起了一座大雄宝殿,并将一对龙子安放在了殿顶大脊的两端,远近闻名的潭柘寺就这样建成了。为了纪念老龙的让地,又因为宝珠峰上长满了柘树,于是人们将嘉福寺改名为潭柘寺。

对于这些传说,更多的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人们对潭柘寺的喜爱而创作出来的。那从嘉福寺到潭柘寺之间经历了多少次的名称变化呢?

据现有的史料记载,潭柘寺始建时的寺名为嘉福寺,唐武则天万岁通天年间寺院扩建后改名为龙泉寺,金代时曾改名为大万寿寺,明英宗天顺元年恢复旧名嘉福寺,清代康熙、乾隆时期,曾进行大规模重修,又改名岫云寺。清代是潭柘寺最为兴盛之时,已经具备今天所见规模,今日寺内建筑,大部分是明清两代遗物。

有趣的是,这座千年古寺,前后多次更名,历朝历代都没有将寺名正式命名为潭柘寺,但现在却偏偏叫做潭柘寺,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据说是因为寺院后有龙潭、前有柘树而得名。按照这种说法,潭柘寺的柘树应该很多,但为什么现在所剩无几呢?据记载,原来山坡上有“柘树千章”,此树周身是宝,根茎能去风利湿,活血舒筋,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柘皮能补肾凉血,药名叫“柘木白皮”;茎叶能治疖子,果实能清热、凉血、活络;柘木可做精美家具,还传说柘皮能治妇女不孕症。所以引起人们竞相挖掘,后来只剩庙前几株,最后也枯死了,但近年来当地政府又补植新苗,以满足游人之兴,潭柘寺名副其实的日子不远了。

至此,可以肯定潭柘寺是建于晋代,名称也基本考证清楚了,那么史书载“先有潭柘,后有幽州”,民间则有“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的俗谚,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今天辉煌的北京城,从西周初年至隋唐之前,在史书上被称之为蓟或蓟城,但也有称之为幽州的,那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天下分为九州,北方区域统称为幽州,但这只不过是作为行政区划的地理概念出现。在战国时期,因为燕国控制着今天的北京一带,因此这一带也称为幽燕之地。北京城是在元朝大都城的基础上发展改建的。

元朝初年,世祖忽必烈听从大将巴图鲁和汉族学者、谋士刘秉忠的建议,以“幽燕之地,龙盘虎踞,形势雄伟,南控江淮,北连大漠”为由,于至元十三年(1276年)建成大都城,这已经晚于晋代800余年了。在此之前,辽国曾在916年以幽州为南京,晚于晋代近500年,就是唐武则天时代也比晋代晚400多年。因此,民谚所说的潭柘寺与北京城的关系是真实的。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福康安不是尔晴与傅恒的儿子是乾隆私生子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福康安出生于乾隆十九年(1754年),户部尚书米思翰的曾孙,察哈尔总管李荣保的孙子,经略大学士、一等忠勇公傅恒的第三子,乾隆帝嫡后孝贤皇后的侄子。因为福康安是富察家族的子孙,乾隆皇帝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乾隆皇帝便把福康安接入宫中亲自教养,对他如亲生儿子一般看

  • 明朝三大宦官之一刘瑾的故事,刘瑾是什么样的人?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正德年间,民间流传一句俗语,说当今有两个皇帝,“一个坐皇帝、一个站皇帝,一个朱皇帝、一个刘皇帝”。坐皇帝、朱皇帝是指明武宗朱厚照,站皇帝、刘皇帝指的又是谁呢?他就是明朝三大宦官之一——刘瑾。一个地位卑微的太监何以如此权高位重,权比皇帝呢?刘瑾,兴平(今属陕西)人,本姓谈,六岁时被镇守太监刘顺收为义

  • 关于悬空寺的两个神秘传说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很多来观赏悬空寺的游人初一听这个寺名,大多会以为这是因为它悬在半空中。其实悬空寺的得名起初并非这个缘故,而是与两个来源不同的神秘民间传说有关。悬空寺的传说一:一种说法是:从前在一座深山老林里,长着一棵千年人参。这棵人参年代久了变成了人模样,就叫人参娃,常住在一个山洞里。在山上有座寺,寺里有一个小和尚

  • 和亲王弘昼死因猜测:关于弘昼死因的两种说法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最近大家都在追一部剧《延禧攻略》,剧中的弘昼非常荒唐,但是乾隆却对他非常好,在历史上,弘昼也是一位非常荒唐的王爷,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和亲王弘昼资料爱新觉罗弘昼(1712年—1765年),雍正帝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母纯悫皇贵妃耿氏,子永壁,弘昼为历史上著名的荒唐王爷。但亦有历史学家指他其实是

  • 深山藏古寺是什么意思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中国很早就有“深山藏古寺”之说,名山与古寺似乎天生就是相连的,事实果真是这样吗?其实佛教最初传入中国时大多修建在城市或交通要道,据说这样是为了上层人士礼佛,那么什么时候有了“深山藏古寺”的先例呢?源头就在东林寺。东林寺虽没有耸峙于高山险峰之巅,也没有深藏在幽谷密窟之中,可是也别具一番风光。宋朝诗人陆

  • 潭柘寺石鱼求雨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潭柘寺之所以出名,除了因为它是清代的皇家寺院外,还因为它有四件宝物,那么是哪四件宝物呢?据寺中僧人说,潭柘寺的四件宝一是被称为潭柘寺的开山祖师华严禅师的画像;二是原三圣殿西供奉的药师佛像;三是大雄宝殿里的两根“自由柱”;四是龙王殿檐下挂着的石鱼。然而,遗憾的是,潭柘四宝,人们现在只能看到石鱼了。石鱼

  • 明仁宗的故事:明仁宗为什么会突然暴毙?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明仁宗继位还不到十个月就突然死去,只活了48岁。史书记载,在他过世的前三天,他还在处理朝政,但从生病到死于皇宫的钦安殿,前后却只有短短的两天时间。后来明人黄景在《国史唯疑》中提出,明仁宗是无病而突然死去的,这引起了众人的争议和猜疑。因为作为一个正处于壮年的皇帝,刚刚登基不到一年,就无病而亡,这确实很

  • 皇帝要临幸后宫妃子程序相当复杂 一点都不好玩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宫中所谓侍寝,就是侍候帝王睡觉。这是嫔妃获得帝王宠幸的必由之途。因为嫔妃太多,帝王为了决定侍寝人选,嫔妃为了邀得宠幸,就发生了许多令今人匪夷所思的事。大多数嫔妃对于侍寝只能抱以听天由命、无可奈何的态度。然而,成为那个事在天谋事在人,亦有不少宫中女子对待寝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利用手段,以种种方式争取侍寝

  • 相国寺与慈禧还有一段恩怨你知道吗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佛说,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结果佛就成了普度众生的化身。正因佛的启悟,所以在乱世中佛门从来就不乏侠肝义胆之人。清朝末年相国寺的主持智清就属于这样的山门英雄。1900年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西太后慈禧带着光绪和王公大臣仓皇出逃到西安。命李鸿章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她便动身返回北京。途中经过开封

  • 刘伯温死因之谜:刘伯温是被谁毒死的?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刘伯温在民间传说中被塑造成一位卧龙式的传奇人物,他不但武略文韬,而且上晓天文,下知地理,无所不通。其神机妙算,简直有鬼神不测之机。这样一位神仙般的人物,最终的结局却是以悲剧角色退出历史舞台。难道饱读经史的刘伯温不明白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吗?他真正的死因又是什么?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县人,自幼聪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