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数史上那些怕老婆的皇帝

历数史上那些怕老婆的皇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4202 更新时间:2023/12/24 2:28:08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皇权虽然至高无上,但有的皇帝竟怕 老婆。当然情况各不相同:有的曾是患难夫妻,情深意笃,彼此 谦让;有的却是过度宠爱,一味迁就;有的却是性情懦弱,被精 干的老婆制服,真有点怕……

隋文帝杨坚的老婆独孤伽罗,鲜卑族人。北周大司马、河内 公独孤信之女。独孤信发现杨坚智勇双全,相貌堂堂,故将女儿嫁给他。当时独孤伽罗十四岁,外秀内慧。少年夫妻十分恩爱,杨坚向妻子发誓,今生今世决不会爱其他女人,让所有孩子同出一母。独孤氏亦夫唱妇随,柔顺恭孝,全力支持丈夫的事业。周宣帝死后,杨坚把持朝政,宫廷斗争处于关键时刻。独孤氏使人告 诫丈夫:“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勉之!” ( 《隋书·后妃传•文献独孤皇后》)及杨坚受禅,独孤氏被立为皇后。

独孤皇后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使高祖杨坚难以插手,其办事能力非一般女子可比。史称“高袓甚宠惮之”,实际上高祖也怕她三分。每当上朝的时候,独孤皇后总要与高祖文帝一同坐辇 前行,直至前殿(俗称金銮殿)后面的阁室才停下来。独孤氏目 送文帝上朝,然后坐在阁中等候丈夫下朝.同时,她使宦官在皇 帝身边观察、默记君臣议政事由,随时告知独孤皇后,皇后认为有不妥之处,即提出匡正。待皇帝退朝,二人相视而笑,同坐一辇回内廷休息,传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独孤皇后要求自己在政治上能与文帝平起平坐,在夫妻关系上,更坚持对等的一夫一妻制,要求皇帝终生只能与自己相守,不得与其他女子亲热。

因皇后妒忌成性,后宫大枇宫女不敢与文帝 接触,所以文帝的五个儿女皆为皇后一人所生,这在历代王朝都是罕见的。独孤氏为了永远拴住皇帝的心,试图在朝官中造成人人不纳妾的氛围。如果她得知哪位大臣纳妾生男,就要求文帝降 削其官职;得知诸王妾婢有孕,也敦促文帝斥指之.由于太子杨 勇非常宠爱婢妾云氏。激起母后独孤氏对太子更加厌恶,故唆使 文帝下决心废掉杨勇。隋文帝原与独孤氏立下过不纳妾的誓言,这 对一般官吏来说是不难做到的。一旦当上皇帝,面对后宫众多年 青漂亮的官女,仍要遵守原来的誓g实在困难。有一次文帝看到、 一位名叫尉迟氏的宫女,娇嫩艳丽,不禁动心,“因此得幸”。

不料独孤氏发觉了这个秘密,即趁文帝上朝之机将尉迟氏杀害,文 帝得知爱妾被皇后害死,心中大怒,但又不敢朝皇后发火,只得 气冲冲地从厩中牵出一匹马,纵马奔出宫苑,不走大道,闯入山 谷间二十余里。大臣高颊、杨素等恐出意外,驰马紧追其后,扣 马苦谏,文帝长叹一声说:我贵为天子,但没有自由!高颖劝道: 陛下怎能以一妇人而轻天下呢?文帝认为此话有理,稍微缓和了 一下情绪。君臣在山谷间驻马良久,至半夜才回到宫中。

这时独 孤皇后一直在阁内等待皇帝归来。及文帝归来,皇后边哭边向皇 帝认错、请罪,高颊、杨素等也在旁边劝解,夫妇俩才重新和好,不过,独孤氏从此妒意稍减.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独孤皇后病逝,时年五十。文帝无人约束,开始每情享受女色,宠幸宣华夫人陈氏、容华夫人蔡氏。由于过度沉溺,身体不支,重病时想起独孤皇后的好处,动情地 对侍从们说:"使皇后在,吾不及此!”(《隋书·后记传·文献独孤 皇后》)看来,隋文帝怕老婆也包含对她的敬意,确切地说是敬畏。

唐高宗李治真有点怕他的老婆武皇后。武皇后即大名鼎鼎的 武则天。她原为唐太宗才人,赐名武媚。兼通文史,颇有心计。太 宗有匹烈马,莫能制之。她却自告奋勇,能将其制眼,但须凭借 铁鞭、铁挝和匕首三件利器。先用铁鞭煞其威风,然后用铁挝砸其头部,如再不驯服,即用匕首断其咽喉。初次显露出女强人的 英雄气概。唐太宗死后,武媚被迫到感业寺削发为尼。高宗李治 继位后再次召入宫中。武媚则侍皇帝之宠,拉拢朝臣,陷害王皇后。永徽六年(公元655年),高宗终于废王皇后为庶民,立武媚 为皇后。不久,高宗念及废后王氏和原淑妃萧氏,前往别院看望. 高宗发现她们的处境极为艰难,遂起惻隐之心,许诺将重新安置 她们。武皇后得知大怒,派人杖王氏和萧氏各一百,断其手足,并 把她们放在酒甕中,死后,武后又将其斩首。从此,武则天积极干预朝政,培植亲信,打击异己,加上高宗患头痈目眩之症,故百司奏事,或使皇后决之。则又聪明能干,处事皆称旨,权侔人主。

武则天得志以后,专作威福,高宗想办什么事情,动辄为皇后所制,因此高宗怀恨在心。有一位叫郭行真的道士,出人禁中,经常槁压胜之术,此事被宦官发觉后报告皇帝。高宗大怒,密召西台侍郎,同东西台三品上官仪议之。上官仪进言:“皇后专恣,海内共忿,请废之。”高宗表示同意,即命上官仪草拟废皇后诏令。左右探知消息急忙告知皇后,则天皇后马上到高宗那里申诉.当时草拟的诏令还放在高宗处,高宗见到则天皇后就有点害怕羞愧,即收回废后之意,对她待之如初。但则天皇后仍哭闹忿恨不已,高宗只好哄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于是武则天指使党羽构陷上官仪等,并将其杀害,朝土与之流贬者甚众。“自是上 每视事,则后重帘于后,政无大小,皆与闻之。天下大权,悉归 中宮,黜陟、杀生决于其口,太子拱手而已,中外谓之二圣(《资治通鉴》卷二百一)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太监:皇权的变异与宦官专权的黑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帝王用于后宫服役的男性仆从,通称宦官。关于宦官的称谓, 约有二十几种。先秦时一般称寺人、阉人、阍人,战国秦汉时期 又称宦人、宦者。这些人最初是作为宫廷仆人使用,后来逐渐参 与后宫的管理或宫廷诸事务的决策,成了内廷官吏,所以称为 “宦官”,并成了一切宦人的通称。同时,相对于外廷

  • 丽姬传解说之始皇东海求仙江中遇险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秦始皇二十七年,下诏出巡。先到陇西、北地各处。一班将相群臣,随驾起行。所过地方,官吏闻得车驾将到,先期扫除道路,赶办供应,远出送迎。真是:翠华临幸,千乘万骑,护卫森严,一路风光,细说不尽!始皇尚嫌官道狭隘,往来不便。回宫之后,立派官吏前往各处,分头开筑驰道。自咸阳起,东至齐鲁,北达燕山,南通吴楚

  • 皇帝婚外恋后果很严重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帝王广置后廷,可以博采民女入宫,但帝王也有厌倦后宫佳 丽的时候。他们常常走出宫廷,到野外寻花问柳,追求婚外性爱。史称春秋时期,管仲相齐,曾置“女闾七百”以佐军需,这 是我国最早设立的官妓。《史记•齐太公世家》记齐国国君桓公有 三夫人,“好内,多内宠,如夫

  • 宫女:饱受压迫到白头的后宫女仆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凡后宫中供帝王一人差遣役使的女子,上自后妃,下至嫔女, 都可称为宫人、宫娥或宫女。不过,狭义的宫女仅指后宫中没有 名号、爵级、秩禄的宫人,有时还包括一部分级别稍低的女官。因 为她们极少有被皇帝宠幸的可能,主要地还是承担宫中杂役。如 西汉宮廷里的上家人子、中家人子,就是些“采择良家子以人宫

  • 丽姬传解说之张良博浪沙刺杀嬴政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秦始皇当征服六国时,每灭一国,必囚杀君主,毁除宗庙社稷。又搜括妃嫔子女,宝器珍玩,一齐运入秦宫受用。当时六国人民见此情状,思念旧君,往往泣下。尽有忠臣志士,愤心切齿,痛恨始皇,欲报国仇,未得机会。中有韩国人姓张名良,字子房,其祖开地,父平,相继为韩国宰相,历事五君。张良生长宰相之家,资财甚富,单

  • 古代帝王的立子杀母与妃嫔殉葬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般来说,后宮妻妾都是帝王性爱的牺牲品,她们在阴森森的宫廷中栖牲了自己美好的青春,小心翼翼地度过寂寞的一生,随时都有受处罚、被抛弃、遭杀戮的危险6甚至天下其他女性亦有 被帝王抢占、蹂躏的可能,也必须为帝王一时的性冲动付出巨大 牺牲。但这里所指帝王性爱的牺牲品*不是由帝王临时的雷霆之 怒所致,也非后宫

  • 丽姬传解说之蒙恬北击匈奴筑长城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话说始皇自博浪沙受惊回京,一连三年都未远出。但始皇生性好动,不肯安居宫中,便时常微服出游。又因前回博浪沙中之事,常恐遭人暗算,遂挑选精壮武士四人,怀着兵器,随侍左右保护。一日,始皇正行之间,忽闻路人口唱谣歌道:神仙得者茅初成,驾龙上升入太清。时下玄洲戏赤城,继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学之腊嘉平。始皇闻此谣

  • 外戚:靠裙带上位专权跋扈的帝王姻亲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所谓外戚,是对帝王的母族和妻族的总称,又叫国姻、外氏、 戚里、椒兰班,诸如帝王的舅亲(母舅、舅表兄侄)、姨亲(姨父、 姨表兄侄)、妻亲(岳父母、内兄侄、堂兄侄等),都可归于外戚 之列。如汉武帝时丞相窦婴,是武帝祖母窦太后的内侄;田盼为 武帝母王太后的同母弟;大司马大将军卫青,是武帝皇后卫子夫 的同母

  • 古代帝王后宫丑闻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长期以来,不论是市井传说,还是稗官野史,无不津津乐道 后宮的“秘事”,尤其热衷于流传有关宫闱淫乱的所谓“宫中丑 闻。著者如《汉武故半》、《飞燕外传》、《武则天》、《杨贵妃传》、 《慈禧轶事》等古代帝王的后官,确有许多丑闻秘事,诸如帝王荒淫乱伦,太后纵欲觅欢,妃后偷

  • 佞幸:揣度君心曲意媚上的帝王宠臣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帝王在日常生活中,除有后妃、宫女、宦官陪侍外,身边还 有--种地位持殊的男子,他们可以自由出入宫禁,甚至日夜伴随 帝王的起居。他们或者承恩受宠,或者以媚蒙嬖,或者因佞得幸, 因此被人称为恩倖或佞幸。从先秦的诸侯国君,到明清的皇帝天 子,不论他们是荒淫乱国的昏君,或是明道有为的圣主,身边总 有三五成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