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胡蓝之狱:明朝太祖宰相制度的终结

胡蓝之狱:明朝太祖宰相制度的终结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1758 更新时间:2024/1/23 2:27:05

“胡蓝之狱”是明朝初年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案,前后M历经14年,株连被杀者多达4.5万余人。明太祖朱元瑋借此案几乎清除了所有的开国功臣,制造了‘‘狡兔死,走狗烹”的千古悲剧。

“罪有应得”的胡惟庸

明朝建立前,胡惟庸曾跟随朱元璋征战,但一直默默无闻。朱元璋选任丞相时,曾经向堪比张良的文臣刘基征询合适的人选。提及胡惟庸时,刘基说:“胡惟庸是最糟糕的人选,就像一匹劣马,让它来驾车一定会闯祸。”可见胡惟庸品行、能力都不过关。然而,他凭借善于奉承的功夫,居然爬到了左丞相的高位,成为独揽大权的第一号重臣。胡惟庸大权在握后,日渐独断专行。他经常在不禀报皇帝的情况下,擅自决定朝廷官员的升迁乃至生杀大事。胡惟庸还笼络了一批文武大臣,形成一个权力集团,同时对内招兵买马,对外勾结塞外蒙古兵,以图谋反。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正月,当朝丞相胡惟庸向明太祖朱元璋奏报,说自己府上的井中甘泉喷涌,请皇上移驾观赏。朱元璋听后大喜,以为是祥瑞之兆,便下令f^1前往丞相府。龙驾刚出西华门,路边突然冲上来一个小太ip监,拦住了皇帝的车马。这一大不敬的行为惹得朱元璋龙3f颜大怒,立即命人将这个太监拖到一边痛打。小太监的右手被打断了,仍拼命指着一个方向。朱元璋这才意识到事有蹊跷,顺着小太监所指的方向望去,竟是胡惟庸的府第。他赶忙返回,登上城楼一看,胡惟庸府上兵马刀枪林立。朱元璋立即下令抓捕胡惟庸,严审罪行。告发胡惟庸的小太监名叫云奇,是西华门的内侍。这一幕就是《明太祖实录》中明确记载的“云奇告变”。

“云奇告变”发生后,胡惟庸的同党、御史中丞涂节进一步揭发胡惟庸谋反,并举出证据。同年,朱元璋以“擅权植党”的罪名杀了胡惟庸,并抄家灭族。然而,“云奇告变”引起了后世史学家的质疑。首先,胡惟庸谋反既然被朱元璋亲眼所见,罪名怎么会只是“擅权植党”,而没有涉及谋反的罪行?其次,朱元璋登上城楼看到胡惟庸府上有造反情势,显然不合常理。一则丞相府中情况怎能让人从城楼就看见?二则就算真能从城楼看清丞相府,胡惟庸怎会傻到大张旗鼓地造反(刀枪林立)?再次,胡惟庸谋反之事被西华门内侍得知的可能性极小,而这一内侍又恰巧在皇帝赴险途中出现,更是匪夷所思。

山兩欲来风满楼

然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这竟是一场血腥屠杀的开始。明太祖朱元璋利用胡惟庸一案织成一张“罪网”,将越来越多的臣子网罗进来。

胡惟庸死时的罪名是“擅权植党”,不久后则升级为“通倭通虏”。凭借这个罪名,所有的“胡党”都受牵连被诛。几年之内,竟杀死“胡党”及其家属三万人!事实上,真正的“胡党”哪有如此之多!其中更多的是朱元璋欲除之而后快的开国功臣。

著名文臣宋濂因其侄子宋璲和长孙宋慎被判为“胡党”而牵连其中,被判处死刑。朱元璋的皇后马氏听说后非常不解,对朱元璋说:“宋濂是皇子们的教师,普通百姓家对教书先生尚且很敬重,您怎么就不能宽恕他呢?”朱元璋生气地说:“既然是逆党,怎么能开恩?”马皇后又劝说:“宋濂早已不在朝中任职,此事想必与他无关。”朱元璋听到马皇后为宋濂说情,更加愤怒,将马皇后呵斥出去。后来,马皇后为朱元璋送晚餐,餐中没有一点儿酒肉。朱元璋觉得很奇怪,便问马皇后原因。马皇后说:“宋濂就要死了,我愿意代皇子们服丧。”这句话感动了朱元璋,终于使他免了宋濂的死罪,但仍将宋濂全家贬到茂州。途中,72岁的宋濂病死,举朝闻之无不悲痛。

胡惟庸案发后,被判为“胡党”而获罪的无辜臣子已经难计其数。他们因各种强加的甚至根本不成立的证据而入狱,或被斩首,或被灭门。胡惟庸被杀10年后,就在人们认为这场株连甚广的屠杀巳告完结时,朱元境竟再次翻出旧案,将胡惟庸的罪升级为“谋反”。这一次,开国功臣李善长被其家奴卢仲谦告发,罪名是与胡惟庸勾结谋反。朱元璋得知此事后,竟表态说李善长“知逆谋不发”、狐疑观望怀两端,大逆不道”。

李善长早年即为朱元璋的谋臣,以几十年的交情,朱元璋居然轻易相信一个家奴的诬陷之词,可见他欲除李善长已久,恐怕告发李善长的家奴也是受其唆使。结果,李善长以“交通谋反”获罪,全家上下七十余口全都被杀。一年以后,学士解缓为李善长喊冤,上疏直接指责朱元璋的做法。嗜杀的朱元璋看后一言不发,默认了这桩冤案。

标签: 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皇帝:中国史上最长寿皇帝养身秘诀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帝王,足足活了89岁。据记载,他年过八旬以后,仍精神览铄、身强体健,照常读书写字,甚至还能外出狩猎。后人皆惊叹于乾隆帝的长寿不衰,对其养生之道更是纷纷求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乾隆帝的长寿秘诀……谈长寿皇帝的养生秘诀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英国

  • 崇祯帝:励精图治却身死国灭的明思宗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励精图治”与“亡国之君”,这本是相互矛盾的命剛叛。传统印象中,亡国之君或昏廇残暴,或荒淫无度,或庸碌无为,但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祯帝却是一个最不幸的例外。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帝王之一,勤诠治国,最终却落得国破身死的悲惨结局。明朝最勤勉的皇帝天启七年(1

  • 解密重重迷雾下的历史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董狐直笔的故事广为流传。春秋时晋灵公无道,赵盾多次进谏,晋灵公反而要杀赵盾,他只好出逃。后来赵盾的族人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才回国。史官董狐直言不讳就写“赵盾弑其君。”因为赵盾为晋国臣子,没有在国家保护国君,使之被杀害,故赵盾间接杀害其君主,是以下杀上、大逆不道的大罪。因此孔子

  • 清朝选秀制度:后妃相貌丑陋的根源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后宫粉黛,佳丽三千。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皇帝^身边的女人一定是倾国倾城的绝代佳人。然而,清代后宮却不尽然。慈禧太后难称貌美,而隆裕皇后更是长相奇丑。她们为何能被选为“后宫佳丽”?清代选后选妃有什么独特的标准?顺治帝创制“选秀”制度传统印象里,皇帝的后宫

  • 万贵妃:骄纵横行而恩宠不衰的明宪宗妃子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位比皇帝年长近20岁的妃子,竟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力压前后两位皇后,成为实际上的六宫之首。这位传奇的妃子就是明宪宗的万责妃。万贵妃做了20余年有实无名的皇后,骄纵横行,翻云覆雨,迫害后宫纪樓,结纳朝廷大臣,即便如此也不失宠于明宪宗。她何以专宠一生?又落得怎样的结局?一妃力压两后在中国历史上,后宫得

  • 科举舞弊:花样迭出屡禁不止选官之弊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几乎是科举制一创立,舞弊现象就应运而生了。“通关节”、“冒籍”、“枪替”、“夹带”等千奇百怪的手法层出不穷,常常把考场搞得乌烟瘅气。与科举舞弊相对的,则是朝廷绞尽脑汁的反舞弊措施。双方斗法丨300余年,真

  • 陈圆圆: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的乱世佳人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一代名妓陈圆圆是明末清初最具传奇色彩的女性。她的传奇不仅在于艳冠群芳、魅力独具,更在于她吸引了当时最重要的三股势力明朝廷、李自成与吴三桂,并客观上影响了吴三桂降清,改变了历史进程。而对这位乱世红颜的评价至今仍是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秦淮“八艳”之首明崇祯末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

  • 吕不韦:一字千金辅佐嬴政的大秦相邦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士农工商”,在中国古代的职业排行中,商人的社会地位是最低的。然而在战国,就有这样一位传奇的商人,他凭借敏锐的政治嗅觉和不凡的商业头脑,完成了从“成功商人”到“一国之相”的成功转型。他就是历史上棘赫有名的吕不韦。吕不韦&ldqu

  • 清廷秘闻:是什么让慈禧对李莲英欲罢不能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谈到慈禧太后,那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李莲英。作为一个太监,李莲英的身份极为卑贱。不同的是,由于慈禧太后的赏识和宠爱,他享受到了皇宫太监前所未有的权力和地位,金钱财富也滚滚而来。那么李莲英到底是怎样从一个卑贱的小太监爬到大总管之位呢?咸丰七年,即公元1857年,才九岁的李莲英通过同乡、大太监沈兰玉的介绍,

  • 慈禧太后:喝人乳与清宫中的妈妈里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中国历史,历史解密

    晚年的慈禧,仍然十分注重容颜的美观。为了减少脸上的皱纹,保持皮肤的细嫩,她长年累月地使用玉棍按 摩,往脸上涂蛋清、脂油,定期服用珍珠粉,每天清早喝人乳。慈禧身边的女官德龄在《御香縹渺录》“太后的梳妆 台”一节中,对慈禧的驻颜作了详尽的描绘。若论以按 摩、涂抹脂油、服珍珠粉来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