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民间流传龚自珍之子引领英军烧了圆明园,你可知背后的真相吗?

民间流传龚自珍之子引领英军烧了圆明园,你可知背后的真相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76 更新时间:2023/12/16 20:27:53

龚自珍是晚清时期的著名学家思想家,他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更是在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变现了自己赤诚的爱国情怀。

据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著名诗人龚自珍的儿子带的路,是真的吗?

首先,严格说来,火烧圆明园是侵华英军所为,而法军并未参与,这一结论圆圆君以前已经有专文论述,这里不再赘述。至于龚自珍之子引领英军火烧圆明园之事,从现有证据来看,属子虚乌有,不足取信。这个流言的形成和传播,实是一个随意脑补、以讹传讹的过程。

龚自珍许人不必多说,一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几乎无人不晓。不过他的儿子大家可能就并不熟悉了,此人名叫龚橙,字孝拱,号半伦。广泛流传的“帮凶说”,能够安在龚孝拱的身上,是因为他当时的身份和背景,确实有瓜之嫌。

龚橙所书对联。龚自珍的长子龚橙,字孝拱,号半伦,在文学艺术上也颇有造诣。

根据同时代著名改革派思想家韬的日记记载,1860年英法联军侵华前,龚孝拱还在上海帮助英国公使威妥玛做文案等事,实与英国人多有交往。6月下旬,英军北上津京。王韬在当月28日的日记中记录了他与龚孝拱的对话。王韬问:“足下析津之行,果乎?”龚孝拱答:“意甚不欲去,而弗能果辞也。”“析津”,由辽代所建的析津府而来,大略指代今天天津、宛平一带。这段对话表明,那时龚孝拱确实应英国人邀请而一同北上京津地区。王韬在后来也评论说:“庚申之役(即英法联军侵华,1860年为庚申年),英师船闯入天津,孝拱实同往焉。坐是为人所诟。”也就是说,龚孝拱正是因为跟随英军北上,才有了“嫌疑”遭人诟病。

此外,龚孝拱的父亲龚自珍虽然享有盛名,但与清政府的关系却不尽然和谐。龚自珍一生仕途算不上顺利,后来更遭传言与贝勒奕绘的侧福晋——清代著名女词人顾太清有染,此事当时还成为一桩公案。甚至有流言称,龚自珍不到五十岁暴毙,正是因为相关人物的迫害。因此,龚孝拱又有了“怀恨清廷”、“为父报仇”的微妙嫌疑。

龚自珍画像。龚自珍是晚清著名的一代文豪,然而他在仕途上并不顺利,后来更被传与著名女词人顾太清的“绯闻”,称为“丁香花公案”。

不过耐人寻味的是,龚孝拱“帮凶说”,却大约在民国时期,才开始产生和流传。了解到这点,您可能也会自然地对“帮凶说”的真实性开始起疑。

20世纪初期,开始出现龚孝拱与英军同行参与劫、烧圆明园的说法;而到了1925年以后,流言进一步演化为龚孝拱主动引领英军烧园。不过,真正让“帮凶说”深入人心,是通过极具渲染力的小说细节描写实现的,其中代表性的是曾朴的《孽海花》和蔡东藩的《清史演义》:

(龚孝拱言)“你当我老子是好死的吗?……我就和满人结了不共戴天的深仇。……庚申之变,我辅佐威妥玛,原想推翻满清,手刃明善(小说中,奕绘为明善主人,明善等人因“丁香花公案”毒杀龚自珍)的儿孙。虽然不能全达目的,烧了圆明园,也算尽了我做儿的一点责任。人家说我汉奸也好,说我排满也好,由他们去吧!”

——《孽海花》第四回

“恒祺(清廷武备院卿)没火处走入,劈面正碰着巴夏礼(英方谈判代表)同一个洋装的中国人,巴夏礼佯作不见,还与那人指手画脚,导引放火。……(洋装中国男子)大声道:‘谁人不晓得我龚孝拱,还劳你来细问!’看官!你道龚孝拱是何人?他是晚清文人龚定庵(龚自珍字定庵)长子,……这次英人北犯,他恰跟了入京,烧圆明园,实是他唆使。巴夏礼是外人,恃强逞威,尚不足怪,半伦何物,乃敢出此?”

——《清史演义》第六十九回

这样刻画深入的描写,直把一个满腹怨念而又不择手段、寡廉鲜耻的汉奸形象跃然纸上。八卦心理,自古有之,如此细节丰富的故事,在读者中产生何等效应可想而知;再经后来传来传去,人们在上面又有怎样的添油加醋,已经难以考量。由此,龚孝拱“帮凶说”几乎由传言变成了铁案。

中华书局2013年出版《孽海花》。曾朴所著、“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中,有一段以龚孝拱第一人称叙述的方式,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其引领英军火烧圆明园之事。

然而,这些看起来“真真的”说法,从道理上有着说不过去的地方。其一,龚孝拱是随英军行动,但一同出发的联军部队,却反而是法军率先抵达圆明园,难道龚孝拱是王二小?其二,火烧圆明园的第二年,龚孝拱并未受到朝廷惩戒,相反,他甚至得到了封赏,晚清政府虽然昏庸,但也不至于糊涂到如此地步。

而最最关键的是,“帮凶说”没有任何严谨的史料作证,甚至连一些基本的人物史事都搞错了。如前面所说《清史演义》情节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恒祺,在圆明园起火时,甚至压根没在圆明园。

因此,在现有的历史资料条件下,龚孝拱“帮凶说”显然是无法成立的;而从“帮凶说”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来看,正是煽动谣言、三人成虎的典型范例。

标签:

更多文章

  • 水浒传里智取生辰纲,吴用真有这么神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中非常著名的一个章节,详细讲述了梁山好汉将这第一桶金收入囊中的过程,也详细交代了杨志、吴用等人物的形象。一直以来,“智取生辰纲”都是大家公认的,吴用智力运用中的一次得意之作,但是重新打开书本,审视字里行间,你会发现,所谓的“智取生辰纲”有很多漏洞,完全可以用“幸取生辰纲”来代替。(图

  • 大清王朝伤敌八百,自损五千的绝世武功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晚晴末年,清朝政府的统治已经名存实亡,没有人再指望清政府能够做出什么实质性的改变,来挽狂澜于既倒,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大清走到了这一步呢?重用汉臣、大办团练、洋务运动、清末新政、编练新军、派遣留学生,是大清王朝的一场场自救,还是一杯杯止渴的毒酒?大清王朝的一命呜呼、清末革命军的风起云涌,和这一系列的运

  • 史上仅此一位,掉进青楼的皇太后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历史上有不少从青楼女子变为皇后的,她们有的人很幸运被皇帝一眼看中,有的人则是经过了艰难的经历才爬上去,不过我们几天要讲的不是这样的故事,而是由皇后变为青楼妓女的故事,这是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也是被钉在耻辱柱上的一位皇后。北齐皇帝荒淫无道,皇后也不甘寂寞,北齐武成帝高湛的正妻胡皇后就是一个出名的淫荡皇后

  • 红楼梦里她虽然只是丫鬟,但却八面玲珑让人佩服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这世上永远不缺那些八面玲珑的人,他们跟谁都能搞好关系,与这样的人相处会感觉如沐春风。在红楼梦这部巨作中,丫鬟也占据了相当重要的角色和地位,其中出场次数多、被着重描写的当属平儿。凤姐之威、泼辣,贾琏之俗、粗鄙,夹在中间竟能周全自己明哲保身。在贾府上上下下几百人的集团中,作为ceo凤姐的第一高级文秘,每

  • 唐睿宗的生存之术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就像许多王朝一样,唐朝的傀儡皇帝也是非常窝囊的,不过不同的是,唐睿宗是一个很聪明的皇帝,他懂得审时度势,并在一次次足以致命的政治运动中活了下来。(图)《女人天下》里唐睿宗两度登基三让天下骆达华(饰)唐睿宗李旦(662-716年),初名李旭轮,后改名李轮、李旦,唐高宗李治第八子,武则天幼子,唐朝第五位

  • 别看皇帝后宫三千 却是长期分居 宠幸妃子时太监还要在旁提醒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古代帝王能够拥有后宫佳丽三千人,是一件非常让现代人尤其是男性朋友们羡慕的事情,但是事实上皇帝的后宫生活并没有你们想象的那么放肆。别看皇帝的后宫佳丽三千,就觉得当皇帝好,其实后宫是有相当多的规矩,作为皇帝也必须得遵守。电视剧里面反映的一个画面还是非常尊重历史的,那就是每个妃子都有自己独立的一个宫殿,也

  • 身为古代四大才女,她生逢乱世却又无可奈何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三国时期女中豪杰有很多,大小乔孙尚香,黄月英等都是赫赫有名的女性。下面要介绍的也是三国时期一位非常有才华的女性,是中国古代四大才女之一,她就是蔡文姬。她出身名门,才情四溢,但命运悲惨,一生三嫁;她善于诗赋,精通音乐,却颠沛流离,尝尽苦难;她的《胡笳十八拍》琴歌,名列中国十大古曲;她的《悲愤诗》,对古

  • 盗乾隆墓时发生怪异事情 1975年开墓时再次发生 至今还是谜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深埋在陵墓下方的棺材会自己动?竟然还能从中心位置移动到墓穴的入口处将门堵住?这可不是什么灵异事件,这是乾隆墓穴中发生的真实事件。说到这个孙殿英盗皇陵,我们只知道获取了许多的奇珍异宝,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却出现了很多意外,而且时隔多年后该怪现象再次出现,至今都还是一大谜团。乾隆的墓有几个大门,前面几道门都

  • 清朝末年,山海关有座孟姜女庙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孟姜女哭长城是我国一个民间传说,孟姜女将长城哭倒显然是不切实际的,但是清朝时期确实有这么一座庙,里面供奉的就是孟姜女。1907年5月17日,山海关孟姜女庙。山海关被后人认为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并在那里盖了孟姜女庙。清末时山海关孟姜女庙的女神像孟姜女庙景区坐落于山海关以东65公里的凤凰山上,由贞女

  • 朱元璋为什么后来称明教为邪教?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明教是从中东地区传来的宗教,在它的影响下,抗元的起义军掀开了元朝的天,建立了强大的起义武装,并在之后建立了大明王朝。太平天国以宗教起家,以宗教立国,拜上帝教与太平天国息息相关,休戚与共。正如夏春涛先生所说,能不能正确地回答这个问题,关系到能不能客观而公正地看待太平天国的历史和思想。根据《辞海》的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