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冰治水的故事,在岷江制服了一条兴风作浪的孽龙

李冰治水的故事,在岷江制服了一条兴风作浪的孽龙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709 更新时间:2024/1/15 19:42:23

冰治水的故事,在岷江制服了一条兴风作浪的孽龙,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冰是一个水神一般的人物,传说他在岷江曾制服了一条兴风作浪的孽龙。他懂水,会治水,许许多多水患在他的手上乖乖地变成了水利。他治导过洛水,疏波过沫水,开凿过盐井……而他在岷江上修筑的雄伟壮丽的都江堰,创造了世界少有中国罕见的奇迹。都江堰是李冰不死的凿凿见证,是中国古代智慧的巍巍丰碑。

李冰,战国时期的水利家。他的儿子李二郎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于岷江流域承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他和儿子二郎在都安县(今四川灌县西北)率领劳动人民修筑的都江堰最为着名。

战国时期,秦国西南发展,吞并了蜀国,设置了蜀郡。在秦灭蜀国60多年后,即公元前251年,秦昭襄任命李冰为蜀郡守。蜀郡地处于平原,峨江穿流其中,土地肥沃,水源充沛,是发展农业的好地方。但那时岷江水患非严重,每年夏秋季节,洪水泛滥,淹没农田和房屋,造成千里荒野,人民生活困苦不堪的景况。李冰任蜀郡守后,决心改变这种情形,率领人民兴修水利,以解除灾害,开发蜀郡。

为了彻底治理水患,李冰和儿子二郎,又邀请了有治水经验的人,跋山涉水,对岷江沿岸地形和水情进行详细地调查和勘测。原来岷江发源于终年积雪的岷山上,从川北高山急流而下,水势湍急,挟带有大量泥沙。它一流到灌县,进入地势和缓的成都平原,水势变慢,从上游携带的泥沙,便沉淤河底,壅高河床,容易造成水灾。而灌县西南又有一座玉垒山,挡住了岷江,使江水不能东去。每年涨水时,西岸发生水灾,东岸则因水流不过去而往往出现干旱现象。战国初年原蜀国相开明曾率领人民开凿过玉垒山,但由于工程较小,江东干旱的问题没有得到根本上的解决。此时李冰根据当地人民的意见,又经过实地勘察,决定开凿玉垒山,得到分洪减灾,引水灌溉的目的。

治理岷江的工程开始后,李冰和上万民工一起开山凿石,为了能早日凿穿玉垒山,李冰听取群众的建议,先在岩石上开槽,然后在槽里填满柴草,点火燃烧使岩石爆裂,开凿起来就省事多了,因而大大加快了工程的进度,最终把玉垒山凿开了一个20米宽的口子,取名”宝瓶口’从玉垒山分离出来的石堆叫作”离堆’

但是,由于宝瓶口地势高,进入其中的水量不大,洪水季节仍然发生水灾。为此,李氏父子和当地人民反复察看地形,最后决定在离玉垒山稍远的江心修筑一道分水堰,把岷江水分成两股,使其中一K入宝瓶口。可是,江流水急,筑起的石堰屡被洪水冲挎,李冰便组织民工用竹子编成笼,装满鹅卵石沉人江底,获得成功。

筑成的分水堰上尖下宽,象个金字塔,又名金刚堤(分内外金刚堤延伸于峨江中心的堰头,远望好象一个大鱼嘴,所以又称”分水鱼嘴”或”都江鱼嘴”。”分水鱼嘴”是都江堰工程最重要的部分,它把岷江水一分为二,隔成”内江”和”外江”,东边的一条叫”内江”,西边的一条叫”外江”,外茳即岷江原来的河道。分水堰,因为位于都安县境,取名为”都安堰”。、元之后改称”都江堰”。)都江堰的建成,对岷江水害起了根治性的作用。到了洪水季节,便通过内江分流,减轻外江的负担,免除外江流域的水患。同时,他们又定出了分水的比例:春季江水小,内江下游的农田正需大量水来灌溉,将岷江水的六成引人内江,四成流入外江;夏季江水大,又将峨江水的四成引入内江,六成流入外江。从此岷江流域很少再发生洪水泛滥之灾,也保证了灌溉区的用水。

为了加强都江堰的分洪减灾功能,又在鱼嘴的南端和离堆之间修建了溢洪工程飞沙堰。飞沙堰长约200米,是用大竹笼装鹅卵石筑成的一个较低的滚水坝。夏季水大时,内江的水便可以从滚水坝上翻过去,溢入外江,以使内江水量适当,保证灌溉区的安全。而且,飞沙堰能排除沙石,由于滚水坝较低,加上水流的冲击,不仅能将小石头带到外江,在水大的时候,很大的石块也能从堰上滚走。这说明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能够掌握和运用水流旋涡作用的原理了。

李冰还命人刻了石人,置于江中,作为观测水位的标尺,做到”水竭不至足,盛不没肩”。意思是说水少时,不能让石人的脚露出来;水大时,不能让水漫过石人的肩,以准确地控制内江水的流量,这表明水位规律,已基本上为当时的人们所掌握。

为了保证整个灌溉分流,以及都江堰的长久效益,李冰父子制定了都江堰的岁修原则和制度。岁修原则是”深掏滩,低作堰”,”深掏滩”是指掏挖淤积江底的泥沙,保持河床的适当深度,使江水畅通无阻。为了指示掏滩的深度,李冰又命人作石犀五头,埋在内江,作为掏滩的标准,即:掏滩时要掏挖到被泥沙淤没的石犀,才够深度的标准;”低作堰”是指不要把飞沙堰修得太高,太高了,向外溢洪不畅,会淹没内江下游的灌溉区。此外,还规定每年霜降时节,用杩扎先在外江截流,让江水全部流入内江,掏挖外江河槽。第二年立春时节,再以同样的方法掏挖内江,以及飞沙堰等工程的修整。这些工程的整修,都要在清明节前完成,以待讯期的来临。

都江堰修成后,广阔的成都平原”旱则引水滋润,雨则杜塞水门”,成为”沃野千里”的富庶之地。据《水经注》卷三三引《风俗通》载,开成都两江,溉田万顷”,”万顷”,就是100万亩(当时一亩合今五分二厘以后,纵横交错的灌溉网不断扩大,支流和渠道有520多条,灌溉了内江和外江流域的)3个县,灌溉面积达300万亩。解放前,都江堰工程遭到破坏,河床淤塞,堤岸经常决口,灌溉面积缩减到90万亩。解放后,对都江堰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增添了新的灌溉渠道,灌区27个县(市),灌溉面积极扩大到800万亩。辽阔的成都平原成为高产稳产的农业区,创造了都江堰自兴建以来最好的效益。

除修建都江堰外,李冰还有”辟沫水之害”的功绩。所谓”辟沫水之害”,就是治理沫水,沫水即大渡河。大渡河发源于蒙山,潜流地下,到了下游由于受山崖的阻碍,水流揣急,尤其是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岷江处,”水脉漂疾,破塞舟船,历代患之。”李冰征发民工开山凿岩,疏浚河道,方便了航运,也使水害变为水利。

李冰还治导了什邡等县的洛水和邛崃等县的汶井江,主持开凿了广都盐井,建筑桥梁等,并从岷山上伐梓,柏,竹,顺江漂流,省力而又方便民用。李冰任职期间,可以说为发展成都平原的农业生产,开发蜀郡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所以李冰去世之后,蜀郡人民非常怀念他,在都江堰内江东岸修建了二王庙,以纪念有功于人民的李氏父子。

李冰乃是我国战国时期杰出的水利专家,他经过考察,摸清了岷江水流的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了治水方案,修建了着名的都江堰。都江堰整个工程无论是规划,设计,还是施工方法,都有相当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它规模宏大,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和航行三种作用,综合地消除水患,直到现在,都江堰仍在发挥作用。这项中国古代伟大的水利工程,在世界水利技术史上也是罕见的奇迹。

标签: 岷江

更多文章

  • 中国菜肴的历史及特色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菜肴

    中国菜肴的特点中国菜肴是由历代宫廷菜,官府菜及各地方菜系组成.主体是各地方风味菜.其高超的烹饪技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堪称世界一溜.各地方风味菜中着名的有数千种,它们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品种繁多,风味各异,讲究色,香,味,形,器俱佳的协调统一,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中国菜肴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提高,融汇

  • 和�|为什么受乾隆帝宠爱?因为他前世是乾隆喜欢的妃子?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乾隆

    和�|为什么受乾隆帝宠爱?因为他前世是乾隆喜欢的妃子?,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和|其名,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这位终乾隆一朝圣宠不衰,为一代权臣的人,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大贪官。他之所以能疯狂无度的聚敛财物,无所顾忌,全在于乾隆帝对他没有界限的宠爱。但是乾隆帝为什么会如此宠信他呢?野史中有一种说法,乾

  • 沐英为何能稳坐云南王呢,朱元璋为何如此信任他?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沐王府一直是一个神一般的存在,在云南开疆扩土,汉化少数民族,使得云南成为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沐王府存在之前,云南一直是大理段氏统治,他们有独立的文字和语言,文化,虽然一直表面臣服于中原王朝元朝,但是一发生动乱,就闭关锁国,不与外界联系,宣布独立。直到朱元璋的来临改变了这种情况,一开始大理段氏也臣服

  • 刘禅在位41年,他是三国最成功的皇帝吗?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提到刘禅,相信很多人都会想到“扶不起来的阿斗”这句话,这句话说的就是刘禅,他也是大家眼里众所周知的草包皇帝。甚至还有人认为刘禅其实就是一个弱智,刘禅这辈子都活在自己父亲刘备以及诸葛亮的阴影之下,在他们的面前,刘禅的确算不上聪明。但是刘禅曾创下了三国的记录,而他才是三国最成功的皇帝。刘备深知自己的儿子

  • 秦始皇陵面积那么大,如何保证陵墓不会坍塌?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现在对于秦始皇陵感到好奇的人是非常多了,毕竟是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的陵墓,而且占地面积巨大,留下的传说也非常的多。不过作为一个陵墓,总是要封顶的,秦始皇陵那么大的面积,上面要如何封?地底下空间巨大,那上面要怎么做,才能保证陵墓不会坍塌?不过上面那么多的土,真的是不会塌吗?始皇初继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

  • 古人口中所说的甘露到底是什么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在各种古装影视剧中,一旦提及各种稀有药材,我们常听到什么天泉雪莲、凝脂甘露之类,其中“甘露”更是堪称神物,那么甘露到底是什么东西,只是露水吗?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趣历史小编一起往下看。甘露这个名字,字面意思像是甘甜的露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清晨的露水,古代也的确有用露水来泡茶。如果搜索甘露,现代的很多

  • 秦国和晋国在第三次联姻之后 两国关系为何会走向破裂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还不了解:秦国和晋国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为何在秦晋第三次联姻之后,“秦晋之好”破裂?这次的秦晋联姻是秦国希望通过控制晋国国君的废立来达到干预晋国内政的目的。晋国发生了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秦晋两国第二次的联姻,秦国的实力要远大于晋国,所以出于完全主动的地位,

  • 历史上的武大郎有留下后人吗,还有他的形象真如水浒中的那般吗?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水浒中武大郎的人生被描述的可以说是非常的悲惨了,身高矮小老婆还出轨;但历史中的武大郎却并不是如此,而是与水浒中的形象截然相反。武大郎早年家中贫困潦倒,后来考中进士才算是有所改善。还迎娶了知州的千金,也就是后来的潘金莲,武大郎在历史上的记载是七尺男儿,这个数据放到现在就是一米八以上的大高个,他长的高大

  • 袁世凯喝醉酒误把儿媳当成小妾 为了避免再犯 立了一条奇葩规矩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在古代封建社会中,一个有地位有钱的男子通常会妻妾成群,比如说近代史上的袁世凯,他的小妾有十位之多,然而正因为小妾太多,有一次醉酒误把儿媳当成了小妾,闹出了一场哭笑不得的闹剧,从此他还立了一条奇葩规矩,是什么规矩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袁世凯是民国以来争议巨大的一位历史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分歧很大,有人

  • 古代北伐大多都不成功,而朱元璋北伐为什么会成功?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1]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从此开始长期的对北元的军事讨伐。首先来说说为什么古代这么喜欢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