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古代北伐大多都不成功,而朱元璋北伐为什么会成功?

古代北伐大多都不成功,而朱元璋北伐为什么会成功?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767 更新时间:2024/1/21 10:02:57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四月,吴王朱元璋命中书右丞相徐达为征虏大将军、平章常遇春为副将军,率军25万北进中原。[1]北伐中发布告北方官民的文告,文告中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纲领,以此来感召北方人民起来反元。从此开始长期的对北元的军事讨伐。

首先来说说为什么古代这么喜欢北伐?从古代中国地图我们就能看到北方都是游牧民族,这样的民族因为长期在马背上生活,所以骑术和射箭的本领都是要比南方的士兵强出很多很多的,这也是明到最后打不过清兵的原因。

满清之所以能够入关很大的原因就是北方民族的战斗力在当时确实超过了汉人,就算是在满清入关了之后,康熙在位时期也一直都在因为北边的蒙古族而担忧,很多次都差点因为北方民族的入侵迁都。这就不难看出北方确实是中国古代君王的一块心病。

所以北伐在古代是很常见的一种活动可以说是屡见不鲜,有事儿没事儿,南方的政权就要打北方的部落一下,这要是为了恢复中原的统一,越过黄河统一全国。

可是,我们通过阅读很多古籍史书就知道,大多数的北伐都是以失败告终的,我们随便就能举出来很多例子,东晋时期的祖逖北伐落败,桓温北伐这些都是以失败告终的北伐行动,不但没有统一全国,反而浪费了人力物力。

再比如说两宋时期的岳飞,岳飞的北伐可以用功亏一篑来形容,虽然对于南方的国家来说北伐只是一种手段只是国家为了收拢人心而做出的一种行为,但是无论在什么朝代什么背景下,北伐的次数都不曾减少过。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就组织过无数次北伐,虽然还凭借自己高超的机关术研发出了木牛流马解决了粮食这一难题,但是诸葛亮穷极一生也没有完成北伐大业,猛将赵云临死之前也都在大喊“北伐”。可以看出北伐在古代的意义是多么重要。

因为这象征着全国的统一,中原的统一。古代的战争是冷兵器战争,北伐确实特别难有收效,可是这也并不是意味着北伐就一定会失败。

同样是三国时期,吕蒙曹操占据的北方就给出了这样一番评价,“操远在河北,破诸袁,虽已十万人守之,操尤担之,不如全据长江,形势益张。”在这里不得不佩服吕蒙的军事才能,正如吕蒙所说北方政权,国际线尤为漫长,四周可以分派重兵把守这样就算有十万个士兵把守也一样有地方无法顾忌到。不如自己吴国依靠长江之险,扩张势力。其实在东晋时期的刘裕也是看中了这一点,率军北伐一路杀敌如麻,若不是刘穆忽然重兵去世,这次北伐说不得就成功了。

在历史上究竟有没有北伐成功的人呢?答案当然是有的,而且还成功的很彻底,这个人就是明太祖朱元璋。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朱元璋就是从南方金陵一步一步慢慢的打到北京的。朱元璋虽然是一位牛童出生,但是身边有刘伯李善长等能士辅助,制定了一套北伐方针,其大概的方略是先攻取山东,让北方政权失去屏障,而后出师进军河南,河南一丢北京的南边就失守,相当于断了一翼。

攻下潼关作为防守的地点,这样天下的形势就都在掌握之中了。最后驱兵直入元都,这样其他地方的军队就失去了首脑,不战而胜,云中、九原以及关陇这些地区的人就都会收入旗下。其实朱元璋能够成功很大部分还是因为元朝最后太过腐败,任何朝代只要遇上了天灾而政府没有作为,百姓吃不饱饭只能易子而食,加上繁重的税收,这样的情况下百姓只能造反。仔细看看朱元璋的北伐战略,他巧妙的避开了最先占领的关中地区,中国历史上每一次北伐,兵家必争之地就是关中,想要以这里为根据地,开展之后的行动,但是关中很难拿下。

朱元璋并不按照套路出牌,他先是攻下潼关,以很少的兵力去牵制住西边的元兵,然后集中所有的兵力去攻打元都。也就是说,朱元璋在北伐的时候进军的路线是走东边,兵分两路让一部分的兵力去牵制潼关,历史证明这一做法是很有效果的,在很短的时间里朱元璋的部队就占领的大都,平定了北方。开了中国历史上有几百年历史的明朝,朱元璋当时能够成功虽然战略上的使用值得一提,但是更加重要的还是人心所向,朱元璋的军队所到之处百姓无不喜庆相接,得到了人心也就得到了天下。

为何那么多次北伐,只有朱元璋能成功呢?

首先,朱元璋北伐的时机好。都知道元朝是一个糊涂的朝代,毕竟成吉思汗的老本行是放羊,所以元朝的政治并不是很好。而且由于将人分为四等,社会矛盾极其尖锐,因此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特别是江淮地区。而朱元璋正是在元朝即将覆灭的时候起兵,此时的元朝虽然还手握元大都,占据北方,可是其经济命脉富庶的东南已经易手,实力大打折扣。而无论是诸葛亮还是刘裕北伐,北方的政权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特别是宋文帝北伐,正是碰到北魏最强盛的时期,所以才元嘉草草,仓皇北顾。

其次,朱元璋的北伐战略好。在击败陈友谅张士诚后,朱元璋以金陵为基础,占据了整个南方。此时提出北伐,部将们都说要直捣黄龙,攻取元大都。可是朱元璋却否认了这个观点,虽然直接攻打元大都可以一举消灭元朝,可是元大都经营百年,十分坚固,一旦攻不下来那岂不是就凉了。所以朱元璋提出了先拿下山东,再将四战之地的河南拿下,最后破潼关入关中,再东出河北,直取元大都,这样折线进兵,不仅获得更多的资源,而且胜算也比较大。而祖狄、桓温、岳飞当年直接就去打河南,河南自古以来就是四战之地,就算占了,也不好守,特别是面对骑兵,所以这些北伐才曹操收场。

最后,朱元璋的北伐得人心。都知道自古以来,南迁的政权都会奉自己为正朔,而北方游牧民族建立起来的则是一个杂牌国家。所以在这个大旗下,北伐能够让很多当初从北方逃往过来的人响应,而且还能增强国家凝聚力,稳定统治。但是吧,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方政权逐渐站稳脚跟,很多人心中的正朔已经慢慢的出现了变化,到了南北朝后期,北朝已经取代南朝成为很多人心中的正朔。

而朱元璋呢?元朝虽然统治中国近百年,可是在南方,绝大本部分人认为元朝不过是一群土匪建立起来的,所以在朱元璋提出北伐之后,才能有那么人响应。不过朱元璋的口号确实响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是如何将地方上的兵权集中到中央的?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赵匡胤在后汉时投奔枢密使郭威,致身行伍。他受后周世宗柴荣器重,于征伐南唐时屡建战功。柴荣病重时,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掌管殿前禁军。显德七年(960年),受命抵御北汉及契丹联军。旋即在“陈桥兵变”中被拥立为帝,并回京逼迫后周恭帝禅位。同年,赵匡胤登基为帝,改元建隆,国号“宋”。后来赵匡胤为了加强中央集

  • 唐玄宗由明君变成昏君 是什么原因使他开始走向下坡路?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中国历史上功过相抵的皇帝很多,但明显的从励精图治到昏庸荒怠,执政能力出现巨大滑坡的皇帝并不常见,唐玄宗刚开始上位的时候,任用贤臣,励精图治,开创开元盛世,成为唐朝的极盛时代,可为什么到后面怠慢朝政,宠信奸臣,政策连连失误,是什么原因使唐玄宗开始走向下坡路?正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用到唐玄宗身上再合

  • 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的第一目标是谁?他的第一目标竟不是太子李建成也不是李元吉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玄武门之变之中最大的获益者就是李世民,为了皇帝的位置不惜杀了自己的兄弟,而李渊迫于无奈之好禅位给李世民,自己去做了太上皇。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里面,就很详细地记述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在玄武门兵变之中,李世民的第一目标竟然不是李建成也不是李元吉,那么到底是谁呢?其实,在玄武门兵变之前一天,李世

  • 汉献帝刘协,不是无能,更多的是无奈,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汉献帝刘协是东汉王朝的末代皇帝,他的一生都是被他人当做傀儡玩弄于鼓掌之间,在我们印象中最多的评价就是无能,可是他只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刘协,字伯和,是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个儿子据《资治通鉴》、《后汉书》、《三国志》等相关史料记载:当时主宰灵帝后宫的是何皇后,出身于屠夫之家,靠贿赂宦官被选入宫并当了皇后,

  • 蒙古建国后忽必烈为什么将国号定为元?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忽必烈是大蒙古国的末代可汗,同时也是元朝的开国皇帝。1271年(至元八年),忽必烈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建国号为大元,确定以大都为首都。1274年(至元十一年),命伯颜大举伐宋。1279年(至元十六年)最后消灭了流亡在崖山的南宋残余势力,完成了全国的大统一。中国历代的国号,多与这个朝代的开国皇

  • 战国时期的秦国到底有多强大,为什么秦国会越来越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秦朝是由战国时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前221年,秦王政称帝,史称“秦始皇”。秦朝结束了自春秋战国以来五百年来诸侯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多民族共融的中央集权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秦国的先祖给周王室养马,因为养马养得好,周王把秦地分封给他,这时候的秦连诸

  • 崇祯是个明君还是昏君,崇祯怎么做才能让明朝就不会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17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17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崇祯皇帝最大的性格特征是刚愎自用、独断多疑。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他是如何坐上皇位的。历史上,

  • 曹操、刘备、孙坚联手都打不赢他,什么“人物”这么凶狠?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核心提示:当时北方最有名望的大士族袁绍挥臂长啸,招集了包括曹操、刘备、孙坚等重要人士在内的全神州十八路诸侯会盟,配合伐罪董贼。一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二月,阳城正在乡社集会,就是俗称的赶集,里面有提篮的,挑担的,卖菜的,卖胭脂花粉的,老百姓熙熙攘攘,好一番和乐景象。二然后董卓部属的野蛮凶悍的

  • 明清徽商,富从何来?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乾隆皇帝曾经感叹:“富哉商乎,朕不及也!”这里的“商”指的是徽商。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国库存银7000多万两,是清朝财力最充沛的时候,犹不及徽州盐商之富。难怪乾隆皇帝羡慕嫉妒徽商的财大气粗,从而发出如许感慨。明代以前,中国没有出现具有地域特色的商人群体。明中期以后,商品经济迅猛发展,传统观念

  • 越南国号的由来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越南属于百越之一,现在越南的国号来源就是百越之南之意思,其实越南在不同时期有很多不同的国号。越南历朝曾使用的国号有“大瞿越”、“大越”、“大虞”、“大南”等等,对外被称为“交趾”、“安南”,19世纪初始称“越南”。一,传说时代之国号在越南传说中泾阳王建“赤鬼国”,雄王号鸿庞氏,周记载为越裳氏,安阳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