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首富沈万三:哥只是个传说,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明清史专家顾诚着有《明朝没有沈万三》,书中详细考证了其人其事
南京中华门瓮城,传说这里埋着沈万三的聚宝盆
贵州屯堡沈万三故居
苏州周庄沈万三故居
提起沈万三,那可是大名鼎鼎。这位江南巨富,大明洪武年间曾在南京留下不少事迹。其中南京人最耳熟能详的,就是他捐资修建聚宝门(今中华门)的故事。几年前,还有个作者以沈万三为原型,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沈万三泪洒聚宝门》。
然而,你知道吗?所谓的大明首富沈万三,实际上只是个传说。已故明清史专家顾诚曾写过《沈万三及其家族事迹考》一文,通过严密的考证证实:明朝确实没有沈万三。2012年,顾诚先生相关文章结集出版,这篇文章也收入其中,而书名,就叫《明朝没有沈万三》。而在顾诚之前,近代史学家柳诒徵先生,也曾考证过「沈万三」其人其名。
我们熟悉的沈万三
沈万三捐出聚宝盆修建聚宝门
沈万三是历史名人,说起他,南京人首先想起来的是他和聚宝门的故事。
传说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嫌南京规制太狭窄,决定加以扩建。但天下初定,国家府库虚乏,根本没有钱来扩建。于是有人献策:沈万三富可敌国,可以叫他捐资扩城。于是朱元璋便把沈万三召来,同他约定,整个国都扩建改筑工程,一分为二,东南的一半由沈负责,西北的一半由国家负责。
这位沈万三,家有一个聚宝盆,可以源源不断地涌出金银财宝。所以,他高高兴兴接了皇帝的圣旨,然后出钱开始浩大的扩建城市工程,这一建就是好几年。临到沈万三包干的南面城垣快建成时,出了件怪事:那座按设计共有三道瓮城四门贯通、宽达一百一十八米、纵深一百二十八米的正门城堡,屡建屡倒,怎么也筑不成。沈万三急得要命,后来,在别人的建议下,沈万三去找了刘伯温。刘伯温给沈万三出主意,把他家的聚宝盆埋在城墙下,门即可筑成。沈万三依法炮制,城门果然筑好了。因为城门下面埋了个聚宝盆,这门就叫聚宝门了。
当然,经过考证,已经证实聚宝门下面并没有聚宝盆,这座城门当初的得名,是因为附近有聚宝山。不过,沈万三捐出聚宝盆修建聚宝门的故事,至今人们说起来还是津津乐道。
沈万三是江南富翁的代名词
沈万三的名气,当然不是这些年才有的。翻开古书,常常能瞥见沈万三的存在。
明朝嘉靖年间有个叫田艺蘅的人,曾在南京做过高官,他编写过一本《留青日札》,在这本书,他记录了一件和沈万三有关的事情。嘉靖年间,奸臣严嵩当权,卖官鬻爵。浙江嘉兴县一位进士花两万三千两银子,贿买得到吏部考功司主事的官职。他这个买来的官,被大家叫做「沈万三官」。可见至少在嘉靖年间,沈万三就已经很有名,而且当时,「沈万三」这个名字已经成为富翁的代名词。
明朝万历年间,出了一本奇书《金瓶梅词话》,书里引用过一句民间谚语:「南京沈万三,北京枯柳树,人的名儿,树的影儿。」从当时流行的这句谚语来看,沈万三确实大名鼎鼎。
不过,这位着名的大明第一富豪,他到底是谁?《留青日札》并没有交代,倒是《金瓶梅词话》里言之凿凿说他是南京人,不过,那只是当时流行的一句民谚,到底靠不靠谱,却没法证实。当然,很多人还知道有关沈万三身世的另一个版本:他是苏州周庄人。两者之中,似乎他籍贯苏州的版本更靠谱些。因为,在苏州周庄,自清代起,就有他的后人营造的敬业堂「沈厅」,如今,更是有「沈万三故居」,还有「万三蹄子」「万三饼」「万三糕」之类以他命名的美食。
沈万三到底是谁
《辞源》《辞海》中的沈万三是明朝人
沈万三,一直很红。他的事迹还被收入《辞源》《辞海》《中国历史大辞典》等权威工具书。在《辞源》(1979年修订本)里,沈万三的条目是这样说的:沈万三,明吴兴人,字仲荣。后移居苏州。巨富,称江南第一家。朱元璋建都南京,召见,令岁献白金千锭,黄金百斤。甲马钱谷,多取资其家。其后以罪发戍云南(一说辽阳),子孙仍为富户。万三豪富事,民间传说甚盛,但诸书记载互有出入,已难详定……
在《辞海》(1999年版)中,则说:沈万山,明初江南首富。一名万三,又名富,字仲荣。祖籍浙江湖州南浔,徙居吴县周庄(在今江苏昆山)。明洪武初曾助筑应天(今江苏南京)京城三分之一(从洪武门到水西门),又请犒军。太祖怒欲杀之,旋改为流放云南。死于戍所。明代诸书记载类多传闻,颇涉荒诞。
这两处记载,提到同一件事:沈万三在洪武初年因为得罪朱元璋,而被发配到云南。这种说法,与现在贵州有人称是沈万三后裔相吻合。
朱元璋建明朝时,沈万三已经去世12年以上
大明首富沈万三的故事流传甚广,然而顾诚先生在经过严密的考证后,却指出「这是一个绝大的错误」。顾诚先生认为:「沈富(沈万三)的确切生卒年虽然难以考出,但他在明朝建立以前即已去世是可以确定的。」
据乾隆年间编篡的《吴江县志》记载,「张士诚据吴时万三已死,二子茂、旺密从海道运米至燕京。」顾诚先生考证,张士诚的军队占领苏州时,是元至正十六年(1356年)二月,这就是说,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的时候,沈万三已经死去12年以上。
不过,遗憾的是,在这部县志当中,并没有关于沈万三生卒年的记载。
贵州学者何光渝在顾诚考证的基础上,继续加以考证。何光渝得出结论:明洪武元年(1368年)时,沈万三(沈富)的儿子沈荣已经62岁,孙子沈森39岁。也就是说,沈万三这个时候即便活着,也至少是80岁的人了。当然,沈万三是完全有可能活到80岁的。不过,说沈万三因为得罪朱元璋而被发配到云南,这个说法则显得相当荒谬了。
根据史书记载,明军在大将傅友德、蓝玉、沐英率领下,进兵云南是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始的,到十五年(1382年)平定该地。而根据传说,沈万三是在平定云南之后被发配到云南。照此推算,他去云南时已是100岁的老人了。即使他活到100岁,将这个年纪的老人发配充军的可能性也应该是零。
老乡笔下的沈万三:姓沈名富,排行老三
沈万三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或许,从他的老乡黄暐那里,我们可以了解真相。
黄暐是明弘治三年(1490年)进士,曾授工部主事,他在所着的《蓬轩类纪》中,有关于沈万三的记载:「沈富,字仲荣,行三,故吴人呼沈万三,元末江南第一富家。富卒。二子茂、旺。我太祖定鼎金陵,召廷见,令其岁献白金千锭,黄金百觔,甲马钱谷,多取资于茂。茂为广积库提举,侄孙玠为户部员外郎。后茂罪当辟,以有营建工绪未讫,但黥颡为蓝党,犹得乘马出入。既而发辽阳从戎。籍其田数千顷,每亩定赋九斗三升。吴下粮额之重坐此。沈之从戎辽阳,又穴地得金,牛马亦累千云。」
根据这里的记载,沈万三在元末已经去世。当然,他也没有被抄家发配云南。被抄家发配的,是他的儿子茂。
历史上或许不止一个沈万三
民间关于沈万三在明初的种种传说,可能源自「沈万三」这个有歧义的名字。
大陆近代着名史学家柳诒徵先生,曾考证过「沈万三」一名的来历。「沈万山」的得名至少有三种可能:一是因其财富多如山积,故称其为「沈万山」(江南方言三、山同音);二是因其排行第三,因呼之为「万三」;三是沈万三并非姓名,而是一种称谓,是当时人对富翁大豪的敬称。可见,「万三」这一称谓,并不限于某一个特定人物,姓「沈」的「万三」,可以是「沈万三」家族中的任何人,也可以指「沈万三」家族的后裔。
综合这些资料,我们大致梳理出沈万三家族的历史:沈氏家族的第一个「万三」应该就是沈富,字仲荣。明朝开国以后,沈富已撒手人寰,但沈富的某个儿子或沈氏家族的某个子弟,因家资丰厚,继续被尊为「沈万三」。后来,「沈万三」被牵连进蓝玉案而遭流放。可以肯定的是,这个被流放的「沈万三」绝对不是沈富。
参考资料:《明朝没有沈万三》顾诚着;《明朝没有沈万三》何光渝文载《贵阳文史》
本文来源:现代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