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世民关键一战,剿灭两位枭雄,垫定大唐霸业

李世民关键一战,剿灭两位枭雄,垫定大唐霸业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287 更新时间:2024/1/16 8:40:41

李世民关键一战,剿灭两位枭雄,垫定大唐霸业,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李渊自晋阳起兵,一路并未受到太多阻拦,顺利佔据长安,公元617年,李渊在长安称帝。隋的覆灭已成定局,但鹿死谁手尚未决出。

唐朝当时只佔据关西地区,要想统一全境,仍需全力以赴。

作为唐帝国最优秀的将领,李世民无可非议,东征西讨的重任,终落在了李世民的肩上。在刘武周被击败之后,李世民将面对两方强敌,一方是王世充的郑国,一方是窦建德的夏军。

一、慈涧危机

公元620年七月,李世民派大将罗士信进攻慈涧,王世充派出三万兵马前来救援。七月二十八日,李世民只带少数骑兵到敌战区视察敌情,突然遭遇了王世充的部队。李世民带了人太少了,很快被王世充所部包围。

在战场之上,李世民总会身先士卒,率先杀入敌阵,所以士兵们皆以死效力,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会经常陷入危局。忘却生死才有可能活下去,到了如此地步唐兵也只能死磕到底,李世民左右开弓,四下士兵竭力厮杀,生死或许只在一念之间。

好运的唐军最后抓住了左建威将军燕琪,王世充这才退兵而去。

尘土漫天飞扬,李世民也变成了一个土人,等回到军营,唐军士兵都认不出李世民,李世民大声说:「我是秦王」,这才得以回到唐军大营。

为何王世充佔据兵力优势,却选择退兵?很有可能是王世充心虚了。王世充经常对士兵、百姓施以暴政,愈发不得人心。

在得知唐军来攻后,郑军大量将领叛逃,洛阳周围州县纷纷出降秦王。

王世充只得选择退居洛阳死守,就算如此,洛阳城内的军兵也在不停地出逃,为了保命,王世充报希望寄托在了窦建德身上。

二、窦建德发兵救援

窦建德佔据河北,王世充佔据河南,王世充和窦建德原本就不是朋友,他们之间也经常爆发冲突。这也很好理解,隋炀帝死后,天下大乱,群雄逐鹿,要想统一天下,要想成为天下共主,就需要消灭其他势力,实力最强的那一支才能最终活下去。

而今的情况不同,唐军军威壮胜,势不可挡,

如果放任李世民攻克洛阳城,窦建德将单独面对强大的唐军,唇亡齿寒的道理窦建德还是明白的。

王世充派使者来求窦建德,建德中书侍郎刘彬建言道:「唐举兵临郑,自秋涉冬,唐兵日增,郑地日蹙,唐强郑弱,势必不支,郑亡,则夏不能独立矣。不如解仇除忿,发兵救之,夏击其外,郑攻其内,破唐必矣。」

洛阳城内的王世充如困兽犹斗,负隅反抗,

周围几乎所有城池都投降了,只剩洛阳孤城,但李世民仍没有攻下城池。洛阳城池坚固,城上有大量投石机,可以投掷五十斤的石块,还有重型弓弩,射程达五百米,唐军攻城受阻,一时间李世民也陷入了两难境地。

公元621年,窦建德发兵救援洛阳,和王世辩(王世充之弟)数千人马会和,大军十几万人,对外号称三十万,李世民面临空前危机。

三、决议两线作战

在唐军的围攻下,洛阳城里变成了人间炼狱,食物已经被吃完,士兵和百姓只得拿浮土和米屑伴着吃,吃后不久便会腹胀而死。城中人口锐减,只要唐军坚持围城,王世充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得知窦建德发兵救援后,李世民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商讨是战还是退。将领郭孝恪建议道:「王世充已是强弩之末,很快就会投降,现在窦建德前来支援,此两人可以一同击溃,

只要我们佔据虎牢关天险,伺机而动,必定能成功。」

反方意见则是撤回新安,找机会再战,毕竟两线作战实在太过被动,风险太大。双方争执不下,最终将问题抛给了李世民,这就是主帅的压力和责任,不管大家怎么说,拿主意的只有李世民一人。

思量再三,李世民决定开两线作战,围攻洛阳城已经坚持了数月,他不想功亏一篑,况且如果让窦建德援洛成功,战争会再度开启,就不知道要打到何年何月了。

然而假若可以击败窦建德,王世充必定马上投降,一举两得,战果可是河南、河北大片地盘,李世民决定豪赌一把。

史料记载「秦王世民选精锐千余骑,皆皂衣玄甲,分为左右队,使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敬德、翟长孙分将之。每战,世民亲被玄甲帅之为前锋,乘机进击,所向无不摧破,敌人畏之。

大部队留下继续围攻洛阳,李世民则只带三千五百人去抵御窦建德的万大军。这三千五百人可以说是李世民的亲卫军,全部由他亲自挑选,

全军黑衣黑甲,是唐军最强战力,这就是赫赫有名的玄甲军。

四、生死虎牢关

因为只有三千五百人,所以唐军必须先佔据虎牢关,以险据之,才有胜算。三月二十六日,李世民再次出兵侦查敌情,这回他带了五百骑兵,虎牢关内还有三千人,见到窦建德大营后,李世民改变了侦查的想法,想即兴来一次突袭。

艺高人胆大的李世民只带了四名骑兵,去挑衅窦建德大军。而窦建德可是有十万部队,岂能被李世民吓住,于是营中几千敌军杀将出来,要灭掉这四人小队。李世民不仅玩别人的命,还在玩自己的命,他可是只有四个人,一个不慎,死了连渣都不会剩。

李世民一边跑一边射箭,每箭必定会射杀敌方将领一名,尉迟敬德在旁守护,这几千敌军就这么着被李世民带入了伏击圈,秦叔宝、程知节等人瞬间杀出,把这几千人搞得个人仰马翻,唐军斩杀三百级,窦建德所部败退。

首战,李世民就挫败了窦建德的锐气,然而窦建德并没有打算退却

。窦建德虽然也是一方霸主,却深得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所以说窦建德才是唐朝最大的威胁。

古语云:兵不厌诈,李世民只有这点兵,那就必定得搞出点花样。首先,李世民对对方散布谣言,说唐军粮草补给出了问题,马上就要断粮了,除此之外,他还在黄河边上留下一千匹马,引诱窦建德上钩。

事实上,当天晚上,李世民把马匹撤回了虎牢关,準备迎战。窦建德果然上当了,夏军在虎牢关前列阵,军队一眼望不到边,连绵二十余里。窦建德以为李世民因为粮草不继,会出城和他迎战,但窦建德想错了。

李世民明知敌我兵力悬殊,怎么会直接硬碰硬呢。

夏军就这么被晾在那,没人理没人问,从早上到中午,夏军就这么在太阳底下傻站着。所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夏军的锐气就这么着被晾没了,加之天气炎热,士兵们饑渴难耐,很多士兵坐下休息,还有不少人在争抢水喝。

时机已到,李世民马上命宇文士及率三百骑兵杀人敌阵,之后李世民率全部人马冲杀过来,唐军就像飓风一样略过敌营,玄甲军把夏军大营撕破一道口子,从阵前直接杀到了阵尾,随即唐军展开军旗,夏军见到阵尾出现唐旗,都认为大势已去,全面溃退。唐军斩杀三千余人,俘获五千多人,窦建德投降,王世充得知夏军失利,也献城投降,唐军大胜。

李世民二十齣头的年纪,却集勇气、智慧、魄力、耐心于一身,是罕见的绝世英才。

虎牢关一役,证明了他的实力,为其积累了政治资本,也为唐帝国的霸业垫定了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李世民的野心也一发不可收拾,秦王的称号已经不能满足于他,一场惊世之变孕育其中。

标签: 大唐

更多文章

  • 唐代历史小故事要有感悟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要有

    唐代历史小故事要有感悟,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玄武门之变武德九年六月四日(626年7月2日),李世民向李渊告发了李建成和李元吉的阴谋,李渊决定次日询问二人。李建成获知阴谋败露,决定先入皇宫,逼李渊表态。在宫城北门玄武门执行禁卫总领常何本是太子亲信,却被李世民策反。六月四日(庚申),秦王亲自带10

  • 2011年文综高考方向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方向

    2011年文综高考方向是什么,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不晓得你要的是哪个省的,这是从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卷总结中预测2011年命题方向2010年北京高考文综卷有哪些特点?政治学科1.强化主干知识和知识的整合。2010年文综卷的政治科目知识考查情况是这样的:经济生活分值为26分,政治生活的分值为2

  • 李自成造反时间长达十五年 李自成为何做一天皇帝就要跑路了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对李自成造反15年,为何只当一天皇帝就赶紧跑路?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趣历史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他与朱元璋的经历极其相似,但为何不能建立大统一王朝?李自成的经历和朱元璋非常相似,同样是父母双亡,当过和尚放过羊。幸而他找了份驿站的工作,入了国家编制,可不久后驿站大裁员,李自成由此失业,只好带着

  • 明朝都没有消灭李自成 清朝又是怎么做到的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还不知道:为什么明朝始终无法消灭李自成,而清朝却可以做到?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明朝崇祯十七年,西元1644年,华夏大地发生很魔幻的一幕:被明朝多次击溃的李自成大军,一路高歌猛进攻入京城。明朝崇祯帝自杀。与此同时,山东的孔子后人也按照前朝惯例,派人前往京城对大顺朝

  • 刘宗敏和宋献策被清军俘虏之后 两人结局为何完全不同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还不知道:刘宗敏和宋献策被清军俘虏,为何刘宗敏被杀,而宋献策没死?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李自成手下第一猛将,当属刘宗敏,刘宗敏本来是陕西蓝田的铁匠,追随李自成后,骁勇善战,屡立战功,多次在危难关头帮助李自成走出困境,东山再起,然而,李自成最终败亡,也跟刘宗敏有关。

  • 曹魏和东吴都能多次恩赦 诸葛亮为什么却很少做这种事情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还不知道:曹魏和东吴都曾多次恩赦,为何气度恢宏的诸葛亮,却极少大赦天下的读者,下面趣历史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古代统治者在治理国家时,常会用到“大赦天下”的手段。《尚书·吕刑》中也有“五刑之疑有赦,五罚之疑有赦”的说法,可见在上古时期,宥赦制度便初具初始形态了。所谓“赦”,即免除刑

  • 6岁登基,12岁亲政,13岁大婚,23岁驾崩,10年生了14个子女!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生了

    6岁登基,12岁亲政,13岁大婚,23岁驾崩,10年生了14个子女!,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此人6岁登基12岁亲政,13岁大婚23岁驾崩,10年生了14个子女!清朝皇帝大多子嗣稀少,顺治只活了23年,为何能生下那么多子女?01/高产的皇帝在人们的印象中,清朝的皇帝大多子女稀少,晚清的几代皇帝,更

  • 朱元璋为何越来越讨厌李善长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朱元璋

    李善长是跟朱元璋早早就一起闹革命的安徽同乡,其虽没有什么武功上的建树,但作为幕后英雄,他帮朱元璋把团队管理的非常有竞争力,因此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大明开国初期,李善长在朱元璋心中的地位都是非比一般的,朱元璋不仅把他封为第一功臣,还给了他最高的政治待遇——中书省左丞相,此外李善长的经济待遇在那批功臣

  • 古代中国女性为何缠足?——有关缠足二三事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二三

    古代中国女性为何缠足?——有关缠足二三事,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在清代,区别少数民族妇女和汉族妇女最显着的判定标準就是——汉族妇女,只要有条件的,就一定缠足。那问题来了,缠足是缘起于何时呢?学者们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有回答唐代的,有回答宋代的,不过大致上学者们同意缠足应该兴起于南唐,而最终

  • 良渚文明玉琮内圆外方 展现古人天圆地方世界观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外方

    良渚文明玉琮内圆外方展现古人天圆地方世界观,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玉琮。刘浏摄南京东南方100多公里的太湖流域,曾经有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古国,创造出距今5000多年的良渚文明。昨天,《良渚灵玉:神与人的对话——良渚文明展》亮相南京市博物馆(朝天宫),历年考古发掘之精华成果——120件(套)良渚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