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萧何不懂打仗,韩信又从未打过仗,萧何是如何知道韩信有才的?

萧何不懂打仗,韩信又从未打过仗,萧何是如何知道韩信有才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3960 更新时间:2024/1/17 11:01:35

萧何韩信都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刚开始韩信追随的是项羽而不是刘邦,在韩信投奔刘邦之前从未打过仗,萧何也从未带兵打过仗,不怎么懂军事,那么,萧何究竟是怎样知道韩信有将才的呢?

若要追溯起萧何与韩信的渊源,那便不得不提到一个人——夏侯婴。起初,韩信本来投靠的是项羽的阵营,但他多次向项羽提建议却不被采纳,深感失望的韩信便投靠了刘邦的阵营。一开始,韩信也不太受到重用,后来还因为犯了事被判了死刑。

碰巧行刑的时候刘邦身边的红人夏侯婴过来了,于是韩信大喊"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夏侯婴以韩信所说不凡、相貌威武而下令释放,并认为韩信是个可塑之才,不仅不杀他了,还把他举荐给了刘邦。刘邦于是让他当了治粟都尉,粮食督察一类的小官。正因有了这个官职,韩信和萧何之间的接触多了起来。

别的可以怀疑,但萧何看人的眼光绝对是毋庸置疑的。就拿萧何投靠刘邦这件事来说,萧何与刘邦初识时,刘邦还只是一介布衣,但萧何敏锐的洞察力告诉他,刘邦是个与众不同能成大事的人,于是明里暗里帮了刘邦不少忙。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刘邦确实是能够成大事的人,萧何的确是具有慧眼识人的能力的。他能在韩信还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官的时候,就能看到韩信的大将之才,也并不奇怪。

萧何在与时任治粟都尉的韩信的数次交谈之中,他惊奇地发现韩信胆识过人、智慧超群,对《孙子兵法》如数家珍,并且心中也有着不同于常人的远大抱负。但这些还不足以令萧何就笃定韩信是解决当下汉军困境的关键。当时正值刘邦所带领的汉军被困关中,刘邦确实很需要人才来帮助他走出这个困境。萧何作为刘邦的亲信,刘邦手下的将领他都十分的了解。基本上都是平民出身,虽然作战凶猛,但基本都不识字,虽说都是能够带兵打仗的可用之才,但都很难担起突破现有困境的大任。

在韩信与萧何的讨论中,汉军被困关中自然就是不得不被提及的话题。然而韩信在听完萧何详细地分析了当下的局势之后,便提出了"明出子午,暗度陈仓"的反攻关中的计划。这八字谋略的提出,为在困境中的汉军带来了一线生机。萧何完全折服于韩信过人的军事见解,认为韩信是一位真正懂得战略战术、能够担当军事统帅的人才。

于是,萧何就将韩信举荐给刘邦。起初,刘邦作为汉王,对从楚营逃脱而来地韩信有所忌惮,不敢委以重任。但深知韩信能力的萧何始终不放弃,多次向刘邦举荐,并对刘邦说:"如果汉王想在汉中了却此生,可以不起用韩信。但如果您志在天下,那就非韩信不可。"这才让刘邦下决心起用了韩信,而后来韩信的表现,确实也没辜负萧何的赏识与信任。

在韩信投奔刘邦之前从未打过仗,萧何也从未带兵打过仗,不怎么懂军事,他怎么就知道韩信是一个能统帅三军的将才,而且还让刘邦筑台拜将,把军队的最高指挥权交给他呢?

第一,韩信小时候的表现让萧何对他刮目相看。

韩信在和萧何的交往中,萧何肯定知道了韩信小时候的事情。比如他受淮阴屠夫胯下之辱的事,还有他把自己的母亲安葬在最开阔的地方,便于有庞大人马祭拜的事。这些事,让萧何看出韩信是一个从小就有大志向,同时又有强大忍耐力的人。在当时人们的价值体系中,大志向和忍耐力是一个重要的价值评判尺度(比如陈胜从小就有功名心,张良就受过忍耐力的考验),因此萧何认为韩信不是一般的人。

第二,韩信丰富的学识让萧何对他很是佩服。

韩信小时候肯定读过不少兵书,因为他小时候虽然家贫,但经常带着剑四处晃荡,到有钱人家蹭饭吃,可能是这样,让他接触到不少兵书。不过因为他成名后,对这些事守口如瓶,历史上就没有过他学习的记载。他既然读过兵书,他在和萧何交往的时候,肯定极力向萧何展示自己的才学。萧何虽然不懂军事,但是他和张良陈平这样的人有交往,知道韩信说的是比较靠谱的。

同时,韩信是一个长得很高大强壮的人(淮阴屠夫羞辱他时,曾有“若虽长大”的话。韩信最先在刘邦那里,犯了事,要被杀的时候,也有“滕公奇其言,壮其貌,释而不斩”的话,可见韩信确实很高大强壮),因此,这样能文能武的人,是最适合当将军的。

第三,韩信在项羽那里呆过的职场经历让萧何极为看重。

韩信曾经在项羽那里呆过一段时间,而且是项羽的秘书那一类。他给项羽提过很多建议,但项羽都没有采纳。最后韩信才离开项羽,投奔刘邦。这一段经历,让萧何极为看重。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可以说,在刘邦的阵营里,韩信是最了解项羽的人,差不多相当于“潜伏在项羽身边的间谍”。那时候,刘邦面对的对手,主要是韩信,其余六国诸侯都不足道。如果让韩信带兵,凭着他对项羽的了解,一定能够制定针对性的战争方略。所以,让韩信带兵,是没有错的。

第四,韩信比刘邦所有的将领都强。

刘邦虽然起兵,打下了一些地盘,取得了一些成就。但是,因为韩信的咄咄逼人,刘邦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他身边的将士都在逃跑。这时候,刘邦极需要有个大将来统帅三军,提振士气。这样的大将不可能去别的地方找,只可能内部开发。周勃曹参樊哙灌婴卢绾这些人,就是刘邦身边的将领。这些人是从小跟着刘邦混的哥们儿发小,萧何对他们知根知底,知道他们是什么样的水平。而韩信和他们显然不一样,显然都比他们强。萧何就算并不确定韩信真能打胜仗,但如果一定要选个大将来稳住局面的话,肯定只能选韩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一代名臣左宗棠去世前,留下一道36字遗嘱,字字扎心让人哽咽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晚清时期的清政府可谓是腐败到了极点,都说时势造英雄,左宗棠就是时代造就的英雄,他一生都在为了国家尽力而为,即使是去世前,他也留下了一道36字遗嘱,但是内容却字字扎心让人哽咽,这是怎么回事呢?生平经过左宗棠的妻子出身名门,从小家庭条件就十分优越,在与左宗棠结婚之后,她

  • 为什么项羽宁愿自刎乌江,都不愿东山再起?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中国历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古乱世造英雄,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说到项羽,大家都会想到他的英雄事迹,同时也会想到一句话: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发生在项羽身上的历史故事数不胜数,一曲《霸王别姬》不知道湿润了千百年来多少人的眼睛,面对四面楚歌,项羽的乌江自刎也是令不少人惋惜。明明是一个心怀雄才伟业

  • 当年雷峰塔突然坍塌后 专家在塔底究竟发现了什么东西?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在影视剧中雷峰塔中镇压着白蛇,当然这只是艺术创作,雷峰塔在1924年的时候坍塌之后在塔底发现了两样东西,那究竟都是什么呢?雷峰塔位于浙江杭州西湖夕照山的雷峰上,故名叫雷峰塔。《白蛇传》中,白蛇白素贞被法海镇压在雷峰塔下,小青后来打败法海,雷峰塔倒塌,白素贞从而获救。雷峰塔经过三次灾难,第一次是北宋时

  • 秦王赢政并没有下令吕不韦自尽 只是让他迁到巴蜀为什么他就自尽了呢?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秦朝时期吕不韦和秦始皇的母亲赵姬之间有些关系,而秦始皇也是想除掉他,吕不韦在接到秦王政的一封信后选择了自杀。但这封信中并有提到让吕不韦自杀的句子,那吕不韦为什么会自杀呢?如果可以生,谁会选择死?吕不韦从一名商人摇身一变成为秦国的丞相和万户侯,这期间他付出了多少心血?这样的人是不可能轻易放弃生命的,

  • 宋代文艺界最大的大神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要说宋代的文艺界大神,最大的大神一定是苏东坡,这恐怕争议不大,书法人家是“宋四家”之一,文章人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地位既如此,当然牛得不能行,因此我说他宋代文艺界最大的大神!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眉

  • 第74军为什么被誉为第一王牌军,看看这个就知道了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前几天客栈介绍过“青天白日勋章”和“国光勋章”(详见:————),都是抗战时期“保家卫国、抵御外辱”的至高荣誉。不过,这两枚勋章都是授予个人的,在抗战时期,还有一种集体最高荣誉,即“飞虎旗”。飞虎旗始于1935年,“凡部队、舰艇、航空队或要塞,于战时特著忠勇之战功者颁给之”。到1949年国民政府退出

  • 揭秘邓小平到底有没有参加遵义会议?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1934年12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举行会议,会议之后,干部进行了调整,邓小平由《红星》报主编调任中央秘书长,接替邓颖超的工作。他的职责是整理会议记录和文件,收发信件和起草命令等。从此,邓小平经常参加中央重要会议,并兼管中央军委纵队警卫人员的政治思想工作。1935年1月,邓小平以中共中央秘书

  • 武则天给儿子李弘举办了史无前例的帝王之礼!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咱们发现,在唐代的墓葬建设中,“号墓为陵”的皇室丧葬准则尽管历时时间短,可它把帝王操纵全国时杂乱奇妙的心态表现得酣畅淋漓。唐恭陵即是高宗李治给太子李弘的帝王之荣。李弘是唐高宗李治的第五个儿子,武则天的第一个儿子。652年秋天生于长安感业寺,第二年随母亲入宫,被封为代王。656年,年仅四岁的李弘被父亲

  • 问鼎中原,自诩为“中华”的越南王朝所铸九鼎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越南阮朝九鼎陈列于顺化皇城显临阁前庭,九鼎铸造于明命十七年(1836年),鼎上有日月、山川、花草等图案。九鼎以广南阮主及阮朝皇帝的谥号命名,中央为高鼎,高153厘米,直径101厘米;左一为仁鼎,左二为英鼎,左三为宣鼎,左四为裕鼎;右一为章鼎,右二为毅鼎,右三为宣鼎,右四为玄鼎。九鼎铸造于明命十七年(

  • 820对82,日本人付出这么大代价却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文/爱藏说史在抗日战争中,曾经涌现出很多像赵一曼,杨靖宇,王二小这样的个人英雄。但是也不乏一些集体团队,刘老庄82烈士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个群体。那是在1943年日本对淮北平原展开的春季大扫荡中发生的故事。当时,日军集结重兵,对我设在淮北地区的党政领导机关展开大扫荡,意图一举摧毁我在淮北地区的基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