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商鞅死于什么原因,秦惠文王为什么要杀商鞅?

商鞅死于什么原因,秦惠文王为什么要杀商鞅?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2780 更新时间:2024/1/18 10:14:30

商鞅是秦国成为战国七雄最强国家的功臣,他推行的变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的变法,那么他如此大的功劳,为何会被秦惠处以车裂这等极刑呢?

秦惠文王杀商鞅的原因

在秦惠文王看来,商鞅必须死。商鞅曾经不看当年太子而今国君的面,对太子师傅用刑,这只是一个潜在原因,并不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是,商鞅已成为王权与贵族利益冲突的焦点。在商鞅的改革中,王权得到加强,贵族遭到削弱,贵族们不敢对王权发出不满,但要把这种不满发泄在始作俑者商鞅身上。商鞅成为贵族的众矢之的,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所以,新国君秦惠文王刚刚即位,公子虔之徒就诬告商鞅谋反。

在公子虔之徒看来,谋反作为一种莫须有的罪名扣在商鞅头上最合适也最具杀伤力,更不需要什么证据,凭商鞅是魏国人就够了。“诬告谋反”成为以后诛杀功臣最有效的惯用手法,且屡试不爽。

是杀死商鞅?还是继续得罪宗室贵族集团?这是一个单项必选题。

对于新国君秦惠文王来说,杀死商鞅远比得罪贵族更为明智。商鞅对新秦王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变法已经全面实施,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效果也十分明显。况且,商鞅是先王任用的老臣,新王杀他没有感情障碍,也不会有什么内疚感,而宗室贵族集团既势力强大又还有充分的利用价值。

此时,对秦惠文王来说,杀死商鞅、解决王权与宗室贵族集团间的利益冲突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即使商鞅不是一个刻薄少恩者而是一个品德完美的圣人,在这个时候,他也不得不死。

商鞅的宿命也是自古改革者特别是法家改革者的宿命。法家以法管事,以律治国,严刑峻法,杀人无数,怨恨自然就多。改革常常在一个志在图强的国王支持下进行,必然触动、牺牲贵族集团的既得利益,也必然遭至怨恨。

商鞅之死的背后

司马迁的意思,商鞅死于性格。意思是他为人刻薄少恩,不讲人情,没有朋友,没有人性,所以弄得天怒人怨,一生背负恶名,只有死路一条。这也是事实,当时有一个叫赵良的人也曾指出商鞅“刑黥太子之师傅,残伤民以骏刑,是积怨蓄祸也”,劝他早作退路,以避杀身之祸。但巴布猜想,司马迁先生的这些评价也可能与他个人思想和经历有关。他生在儒家思想渐成统治地位的汉武帝时代,加之他身体因遭腐刑致残,对讲求霸道、主张严刑峻法的法家极为厌恶。

商鞅的悲惨结局确实有他的性格因素。但作为一个政治家,他的命运实际上已经与时代、社会、国家和各方利益相连,性格有时候只是造成他结局的一个因素,甚至不是主要因素。

商鞅之死的根本原因在于,他的改革变法触动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的利益。司马迁也说:“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族多怨望者。”

我们只要看看商鞅变法对宗室贵族集团的具体损害就可以明白,商鞅对宗室贵族集团利益的损害有多大,感情伤害有多深。

变法之前,旧贵族的爵位和俸禄是世袭的,世世代代享有政治和经济特权。但商鞅奖励军功的新法规定,凡是没有建立军功的旧贵族,都要从宗室贵族的簿籍上除名,不许无功受禄。相反,有军功的平民也可以按军功封爵受赏,成为新贵族。过去,贵族有封地,自己就是封地中的君主,操生杀大权。商鞅废除分封制,将贵族封地改设为由国君统一领导的郡、县,大大削弱了宗室贵族的权力。

商鞅变法的核心

商鞅变法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集权,削弱原来宗室贵族的权力,强化王权。这种集权符合了秦王的利益,所以才得到秦孝公的全力支持,但却得罪了秦国宗室贵族集团,损害了一大批宗室贵族的利益。

事实上,随着改革变法的不断深入,商鞅与宗室贵族集团已经成为一对非常尖锐的矛盾。只是这个矛盾在秦孝公健在时还至于不可调和,有秦孝公的斡旋,矛盾的双方还暂时表现为势均力敌。然而,秦孝公一死去,这个矛盾就必然发展转化为不可调和。

标签:

更多文章

  • 二世而亡的隋朝有多强大,为什么都说真实的隋朝比唐朝还强大?隋文帝是如何积攒下这么多家业呢?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隋朝是中国历史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大一统朝代,虽然只经历了短短的38年二世而亡,在历史中是无比耀眼的一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无比重要的一个朝代。隋朝到底有多强大?为何都说真实的隋朝比唐朝还强大?杨坚统一天下后,国号为隋,他就是隋文帝。在他的治理下,隋朝才有盛世的出现,虽然盛世时间不久,但也给了人们一个

  • 一个朝鲜人竟然在中国当了两年多皇帝,他是谁?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在中华的历史上,绝大部分政权的领导者都属于中华民族,不论是汉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都是现如今中国境内人口的祖先。历史上只有一位皇帝是外族人,而且在位时间也不长。两晋十六国时期,朝鲜这个地盘的政权叫做高句丽,其人民主要是濊貊人(古朝鲜)及韩人。当时,中国东北地区先后出现了三个政权,一为前燕(337年—3

  • 春秋与战国常被人合称为春秋战国 历史上为什么要把春秋和战国分开,春秋和战国有什么区别呢?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时期,春秋五霸称雄;战国时期,战国七雄并列。很多人都将春秋与战国合二为一,称之为春秋战国时期,然而,对于二者的区别,并没有多少人能搞清楚。那么,问题来了,春秋和战国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春秋五霸意气风发,战国七雄犬牙差互,所谓乱世出英雄,春秋战国时期,各路诸侯或盟或伐,人才也是数不胜

  • 晋楚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较量 决定楚国的霸主地位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晋败楚胜?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此战,晋军内部分歧不断,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又顾忌秦军从背后偷袭。楚军利用晋军的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都有心

  • 扈三娘注定嫁不了林冲,原来一丈青是青楼歌姬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梁山好汉的名号可不是随便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典故,说到女将就不得不提一丈青扈三娘,可是这个一丈青的名号,施耐庵又是怎么听说来的,又是怎么给扈三娘安上的呢?以前每次读到“三打祝家庄”都对宋江特别气愤,一丈青扈三娘,论颜值、论武艺都是上上之人,为何偏偏要把她嫁给一个相貌砢碜,而且好色、猥琐的王矮虎,真

  • 食盐买卖成为朝廷的主要收入,宋帝国依靠这个实现商业繁荣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朝代前几名,大宋的经济水平是当时世界第一,不论民间还是高层都呈现出富庶强大的面貌,这其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对安全的极度忧虑,决定了未来三百年的财政困局:始作俑者赵匡胤无法再回人世,否则重新检讨当初的制度设计,定当后悔不已。作为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安全感很低

  • 良妃是谁,历史上的良妃活了多少岁去世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良妃是康熙的妃子,她出身辛者库,这是一个负责皇宫内衣物的部门,辛者库一共出了五位妃子,那么良妃生平如何,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呢?良妃(?-1711年)卫氏,旗籍为满洲正黄旗,内管领阿布鼐女,清康熙帝妃,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后晋封良妃(《星源集庆》记载)。良妃是康熙

  • 大汉帝国的最强兵器,是这能击杀三百步之外的强弩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远程武器,它有着比弓箭更稳定的命中率,以及更加强大的杀伤力,因此是冷兵器时代大力发展的武器之一。汉弩与秦弩相比有两大进步。其一是青铜的机匣——“郭”的出现。汉代对弩的改进,突出体现于弩机上,汉代弩机普遍增设了铜质的机匣——郭。牙、悬刀、牛等部件先装入郭内,再嵌入

  • 太史慈是如何劝说刘备,出兵久援助融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东汉末年,三国的格局尚未形成,此时的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在孔融被黄巾军围攻的十万火急关头,太史慈拿了孔融的求救书信来向刘备求援,素不相识的刘备,是如何被太史慈说服的呢?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管亥围困。太史慈拿了孔融的求救书信,杀出重围,向平原县令刘备求援。孔融和刘备素不相识,太史慈和刘备也毫无交

  • 盘庚为什么将都城迁到殷,这一举动是如何改变商朝历史格局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国家的首都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古代王朝迁都的记录并不多,而商朝是个例外,整个商王朝迁都十三次,直至盘庚将都城迁至殷,之后才从未变更过。商都在汤灭夏朝之前迁徙八次,在灭夏以后又连续迁移五次。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左右,首都迁移如此频繁是很耐人寻味的。至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