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晋楚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较量 决定楚国的霸主地位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晋败楚胜?

晋楚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较量 决定楚国的霸主地位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得晋败楚胜?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3090 更新时间:2024/1/16 5:13:28

邲之战是晋、楚争霸中原的第二次重大较量,此战,晋军内部分歧不断,将帅不和,缺乏统一指挥而各自为战,又顾忌秦军从背后偷袭。楚军利用晋军的弱点,适时出击,战胜对手,从而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由于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都有心争霸中原,一个南下,一个北上,于是位于中原的那些小国就成了晋楚争霸的牺牲品,其中郑国首当其冲。楚国国君楚庄王为了取得对中原的控制权,一次又一次攻打郑国。也是为了同样的目的,晋国国君晋景公荀林父为中军将率晋国三军救援郑国,与楚国争锋。

晋国的援军还没到达郑国,郑国就已经扛不住降楚。当时郑国国君是春秋初期小霸郑庄公的玄孙郑襄公。楚军攻破了郑都,郑国国君郑襄公“肉袒牵羊”出迎。这时晋国军队驻扎在黄河边没有再到郑国与楚国大战一场,而是想等楚国撤走了再去教训郑国敢亲楚而背晋的行为。

这时晋军内部的将帅们发生了矛盾。晋军中军佐先縠害怕因为这次畏楚而任由郑国投楚就会使晋国威风扫地,让诸侯国看笑话,于是擅自以三军副帅的身份先率领自己所掌的一部分晋军渡过黄河准备和楚军一战,而将主帅荀林父弃之不顾。荀林父为了避免责任在自己一人,而不得不率晋军也渡过黄河。

晋楚双方先进行了一番外交辞令的唇枪舌剑。楚庄王派了一个少宰来传话说:我们大王就从没什么好的教养,不太善于言辞,看到郑国做事不上道,所以就忍不住要教训教训它。

路也不平拔刀而上这是我们楚国的传统,为了维护诸侯国秩序,我们的两位先王也是这么干的,所以今天我们的大王才会出兵郑国。我们楚国是绝不敢得罪郑国的。你们各位晋国的卿大夫无须留在郑国防备我们。

晋国上军将范武子士会则说:昔日周平王对我们晋国的先君晋文公说过,“与郑平辅周室,毋废王命。”我们晋国和郑国都是姬姓国,周的先王授予我们辅佐周室之责,哪儿轮得到你们荆楚蛮夷来教训郑国?这还守不守礼法了?郑国不遵从晋国之命,有违周先王的嘱托,我们晋国自己教训它就行了,不敢劳楚国费神。

大战一触即发,楚庄王还专门搞了一个挑战仪式:命一乘战车去向晋军叫嚣,车上御者与车左、车右俱全。可笑的是楚军兵车上的御者、车左、车右三个人对于挑战的理解不同发生了意见分歧。

御者认为应该让车上的旌旗擦过敌营回还叫作挑战;作为统帅的车左认为应该是他射出菆矢,然后代御者执缰,再让御者下车把驾车的马排列整齐,再回来,这样叫作挑战;车右则认为应该冲杀于敌营,抓获敌人割下左耳再回来,这才叫挑战。三个人争执不下,于是把三种方案都做了一遍。于是挑战成功,晋军来还击了。

楚军的箭不够用了,恰好在这时出现了一只麋鹿,于是楚军车左用他的最后一支箭射中了麋鹿,然后楚军车右向晋军献上麋鹿说,现在还到狩猎的季节,想必你们也补给不足吧?我冒昧地请求把这只麋鹿献给您当作食物,您可以用它来赏赐随从。得到了麋鹿的晋军将军居然就这么高高兴兴地下令退兵。

晋军中有两个人在晋国求取地位没达到愿望,因此挟有私怨,很希望晋楚能打起来,希望晋国被打败,于是他们又重新去向楚国挑战。看到晋国内部不和的人觉得这一点会被楚军利用,应该做一些防备。又是中军佐先縠死活不同意防备楚军。

这次晋军挑战成功了,楚庄王亲率楚国大军迎击晋军,从鸡鸣杀到中午,杀得晋军大败,一直逃到黄河边争相渡河。可是因为先縠不同意防患于未然,所以晋军准备的渡河船只不够。战败的晋军争船,因为争夺而被砍下的手指多到在船上可以随手捧起来一捧。败逃的晋军狼狈不堪。

兵车陷入泥中不能前进,楚国人教他们把兵车前面的拦板卸掉,这样车就可以稍微前进一点,但是马又盘旋不前了。于是楚国人又教他们拔掉军旗放在车辕端的横木上。在楚国人的帮助之下晋军终于能逃脱了。晋军回头感谢楚军说,“吾不如大国之数奔也。”我们不像你们大国经常败逃,比较有经验。战胜的楚军祭祀了黄河回了楚国。战败的晋军也回了晋国。

城濮之战结束后,晋文公称霸从此晋国成为了中原诸侯一致认为的第一诸侯,在晋文公去世后,楚国开始图谋中原的活动逐渐频繁,企图接管晋国的霸业,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军伐郑,郑国向晋国求救,由于晋国的反应过慢导致郑国不敌楚军选择投降,楚庄王回师饮马黄河,同时晋军集结完毕,晋楚双方在黄河相遇。

晋的内部分歧

晋国中军将荀林父认为,晋军此次本是前来救援郑国的,既然现在郑国已经投降,那么晋国应该该撤军,毕竟现在的楚国强大,在这时候和楚国争雄存在很大的风险,晋国大可以在楚军回师之后再去讨伐郑国也不晚。

士会也同意荀林父的想法,说用兵应当寻找机会行动,楚国讨伐郑国是因为郑国有二心,现在郑国投降了,楚军撤退,说明楚国是有德行的,以这样有德行的人作为敌人是不明智的。

晋国中军佐先縠却不这么认为,他说,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是因为军队强盛,大臣有力,现在如果失去自己的同盟国郑国那就不算是强大,面对敌人选择退缩,那就是不够勇武,如果因为自己而失去了晋国霸主地位,那还不如去死了呢,整顿军队却临阵退缩,这种事情,其他人能做出来,他自己干不出来这种事。

于是先縠就率军直接渡过了黄河。先縠独自率军渡河,势单力薄,打架都觉得很危险,韩厥就对荀林父说,如果先縠失败,那么荀作为中军元帅也是脱不了干系的,于是荀林父下令渡河。

楚国内部的讨论

楚庄王在攻打郑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又因为身处南方在此之前没有见国黄河,所以就带着大军饮马黄河也算是一种情怀,,但是听说晋军已经度过黄河,就打算直接班师回朝,黄河也不去了。

楚国也就战于和的问题展开了讨论,楚庄王的宠臣伍奢提出应该和晋国一战,但是楚国的令尹孙叔敖说,楚国去年攻打陈国,今年讨伐郑国,连年战争,将士疲惫,还调侃伍奢说,要是打不赢就是吃了伍奢的肉也不能谢罪。伍奢说,要是输了,自己的肉在晋国人手里,孙叔敖就是想吃也吃不到,要是赢了就是孙叔敖没有谋略。

孙叔敖已经准备撤军,伍奢就对楚庄王说,现在晋国的中军将荀林父刚刚上任,没有什么威信,他的副将先縠刚愎自用不听命令,三军将领各自行事,他们手下的士卒也就不知道听谁的了,此战晋军必败,况且现在国君逃避臣子,置社稷于何地?楚庄王就叫孙叔敖将军队开往黄河附近。

晋国和楚国双方的态度

两军对垒,楚国派使者来到晋国的军营,使者就说,寡君也就是楚国的国君年少的时候遭遇忧患,不善于辞令,当初楚国的先君征服国郑国,现在郑国有二心,所以特地前来训诫,那里敢挑衅晋国,诸位也不要再这里久留。

士会就说,往昔周平王命令先君和郑国一起辅佐周王室,现在郑国不遵从先前的命令,所以晋军也是前来训诫郑国的。双方的意思都很明了,就是郑国对两个国家都有二心,所以并不希望晋楚两国开战。

但是先縠认为士会的说的华过于献媚软弱,所以就特地叫人追上楚国的使者说,晋君命令群臣不要让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到达郑国的土地,不许逃避任何敌人,大成门都不敢违抗国君的命令。

晋楚议和,单车挑战

楚国的使者回去之后就吧事情详细告诉了楚庄王,楚庄王也明白现在晋楚双方都有主站和主和两派,要是真的开战那也不一定能打赢,所以又派使者前去议和,双方约定会盟的时间和地点,就在这个时候楚国的许伯就带着驾驶乐伯还有摄叔前去单车挑战。

许伯说,自己听说单兵挑战是驾着车举起旗子擦过地方的营垒然后返回,乐伯说,自己听说单兵挑战是驾车过去让射手射一支箭到地方营垒,然后射手驾车御手下车调整马匹,然后返回,摄叔说,自己听说车右要下车杀一个人,抓一个俘虏返回。

至于真实的单车挑战是什么样的姬不得而知了,三个人就驾着车前去按各自的想法挑战。晋军就派兵追逐,这时候林间抛出一只麋鹿,乐伯射中麋鹿献给晋军,就被方回去了。

晋国的单兵挑战

晋国的魏锜看到这个单车挑战觉得好玩,于是自己也想玩一下,于是就去找中军将请命,但是没得到批准,于是就说,自己愿意出使楚国,荀林父同意了,结果也没出使,就带着两人也去单车挑战了,然后楚军追了出来,同样是射中了麋鹿,然后回去了。魏锜

赵旃也是故技重施,就在晚上带人前去挑战。楚军为两军,左广和右广,左广白天值班,右广晚上值班,楚庄王是个夜猫子,就在左广。晚上看人前来挑战,带着军队就追出去了。

晋国怕着连续两次前去挑战,就派人前去追赵旃,楚国的潘臣看到尘土飞扬,以为晋军打过来了,就去报告孙叔敖。孙叔敖就说了一句很有名的话“宁我负人,无人负我”下令进军。

荀林父见楚军来犯便雷响战鼓,下了一道命令——先渡河者有赏。晋军慌乱之中抢船渡河,自相残杀,于是大败。

邲之战之后,楚庄王一跃成为诸侯霸主,晋国损失惨重,荀林父险些丢了性命。但是晋国的上军在士会的指导下事先做好了准备,且战且退,没有什么大的伤亡。

有人认为这场战争是意味,我个人认为实际上还是楚国内部蓄谋已久的,楚国先是派遣使者求和,但是却有士兵前去单车挑战,这应该不是出于个人的想法,而是在试探和离间晋军,也就是楚国人实际上是摸清了晋军内部的情形,所以才能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同时晋国在处理分歧的能力上是不如楚军的,也成为了失败的最大原因。

标签:

更多文章

  • 扈三娘注定嫁不了林冲,原来一丈青是青楼歌姬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梁山好汉的名号可不是随便起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典故,说到女将就不得不提一丈青扈三娘,可是这个一丈青的名号,施耐庵又是怎么听说来的,又是怎么给扈三娘安上的呢?以前每次读到“三打祝家庄”都对宋江特别气愤,一丈青扈三娘,论颜值、论武艺都是上上之人,为何偏偏要把她嫁给一个相貌砢碜,而且好色、猥琐的王矮虎,真

  • 食盐买卖成为朝廷的主要收入,宋帝国依靠这个实现商业繁荣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宋朝是我国历史上经济最为繁荣的朝代前几名,大宋的经济水平是当时世界第一,不论民间还是高层都呈现出富庶强大的面貌,这其后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这个帝国的创始人对安全的极度忧虑,决定了未来三百年的财政困局:始作俑者赵匡胤无法再回人世,否则重新检讨当初的制度设计,定当后悔不已。作为武将出身的赵匡胤安全感很低

  • 良妃是谁,历史上的良妃活了多少岁去世的?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良妃是康熙的妃子,她出身辛者库,这是一个负责皇宫内衣物的部门,辛者库一共出了五位妃子,那么良妃生平如何,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的呢?良妃(?-1711年)卫氏,旗籍为满洲正黄旗,内管领阿布鼐女,清康熙帝妃,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三十九年十二月册为良嫔,后晋封良妃(《星源集庆》记载)。良妃是康熙

  • 大汉帝国的最强兵器,是这能击杀三百步之外的强弩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弩在我国历史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一种远程武器,它有着比弓箭更稳定的命中率,以及更加强大的杀伤力,因此是冷兵器时代大力发展的武器之一。汉弩与秦弩相比有两大进步。其一是青铜的机匣——“郭”的出现。汉代对弩的改进,突出体现于弩机上,汉代弩机普遍增设了铜质的机匣——郭。牙、悬刀、牛等部件先装入郭内,再嵌入

  • 太史慈是如何劝说刘备,出兵久援助融的?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东汉末年,三国的格局尚未形成,此时的刘备还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在孔融被黄巾军围攻的十万火急关头,太史慈拿了孔融的求救书信来向刘备求援,素不相识的刘备,是如何被太史慈说服的呢?北海太守孔融被黄巾军管亥围困。太史慈拿了孔融的求救书信,杀出重围,向平原县令刘备求援。孔融和刘备素不相识,太史慈和刘备也毫无交

  • 盘庚为什么将都城迁到殷,这一举动是如何改变商朝历史格局的?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国家的首都是经济政治文化中心,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古代王朝迁都的记录并不多,而商朝是个例外,整个商王朝迁都十三次,直至盘庚将都城迁至殷,之后才从未变更过。商都在汤灭夏朝之前迁徙八次,在灭夏以后又连续迁移五次。商朝从建立至灭亡,约五百年左右,首都迁移如此频繁是很耐人寻味的。至商朝第十九位国王盘庚时,

  • 东汉后宫大戏:邓氏是如何绝地反击登上皇后之位的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东汉汉和帝时期,后宫曾经发生过一件比较严重的巫蛊事件,当时的皇后阴皇后丢了后位,家中成员自杀的自杀,病死的病死,而这件事情的起因,还是女人可怕的妒忌心。永元四年,14岁的汉和帝亲政,有司开始张罗皇帝的配偶,选了不少佳丽充实掖庭。其中有位阴氏,堪称一代名媛。身家最为显赫,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堂曾孙女;才艺

  • 东晋十六国时期,朝廷官员竟然没有固定工资收入?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现如今我国的国家公务员工资都是固定的,东晋十六国时期可就没这么好的福利了,前后有多个国家的官员工资都没有,官员们连基本的吃饱穿暖都成问题。话说十六国时候,大名鼎鼎的前秦国王苻坚分封王族为公爵,让这些人自己聘用属下官员,结果这些公爵拿到人事权后,招聘的各级属下公务员,竟一概是国内有名的大富豪、大商人,

  • 没有经验的新人陆逊是如何当上大都督的,他是如何劝说吕蒙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一般来说,新人是很难受到重用的,但在东吴,作为一个新人的陆逊竟然能够担任大都督这一最高军事指挥官的职位,而且是在正当年的吕蒙手下接受禅让,这确实有点难以置信。陆逊虽然熟读兵书,雄才大略,但在他人眼中,仍不过是一个乳臭未干,少不更事的书生。如果按照组织内正常的晋升程序,他不一定能够升任至掌管军政大权的

  • 细数明朝强大的单手刀,难道是受到了蒙古弯刀的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在明朝时期,火器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冷兵器仍然是主流,在一手操纵火器的情况下,能够单手进行攻击并且能完成各种需求的刀具就非常重要了,于是明朝时期各种单手刀有了很大的发展。明代属于冷热兵器混杂时期,火器得到大发展,而冷兵器开始式微。但不管是使用冷兵器手还是火器手,都需要一种冷兵器作为副武器,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