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明朝藩王有哪些恶行丑闻,他编写的《御制纪非录》是否有效?

明朝藩王有哪些恶行丑闻,他编写的《御制纪非录》是否有效?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801 更新时间:2024/1/17 12:44:06

为了警示子孙,希望藩们能约束并匡正自己的行为,朱元璋将汉朝到明朝藩王所作的恶行记录下来,编成《御制纪非录》。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明朝建立之后,太祖朱元璋先后册封子侄二十多人为藩王。

这些藩王养尊处优,在封国内横行霸道,为所欲为,做了很多恶行丑事,令朱元璋大为头疼。

朱元璋为了约束小朱们的行为,可谓煞费苦心,当面训斥,写信教导,该想的办法几乎都想了,可是熊孩子们依旧我行我素。

无奈之下,老朱想出一个狠招儿,派人搜集藩王们的劣迹材料,亲自编写《御制纪非录》,当成教材,警示教育各地藩王引以为戒。

《御制纪非录》虽然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却为后世留下了极为真实可信的珍贵史料,揭露了明代藩王无耻丑陋的嘴脸。

中,朱元璋一一列举了诸藩王的种种恶行丑闻。

次子秦王朱樉[shǎng]嫌西安附近女子的脚大,就派遣陈婆和太监吴泰去苏杭等府,寻找“画的一般模样”的小脚女子买回来,两人没有及时寻找到,秦王就把吴泰剜去膝盖,将陈婆活活打死。

第五子周王朱橚[sù],强娶“生员颜钝已定婚女子”,射杀王府仪卫司的校尉。

没有得到诏命就擅自率妃嫔家小离开封国,搬到凤阳居住。

因此被贬到云南,一度被召回京城,老爹问他云南的山川地理,民情风俗如,这位竟一问三不知,气得老爹写到此处大骂:“自古至今愚蠢无有如此者!”

第七子齐王朱榑[fú],在封国大兴土木,建造寺庙,劳民伤财,“以至罪及官吏,死者甚多,笞杖徒流者不少。”

将自己的护卫官擅自砍死,造成侍卫人心惶惶,没有心思守卫。

还滥杀无辜,将指挥千百户校尉一家灭门,截至该书出版,齐王已经残杀了四百八十二条人命。

朱元璋第八子潭王朱梓也是个嗜杀成性的杀人狂,曾用铁骨朵(一种兵器)打死典仗,用皮鞭活活打死典簿,把护卫指挥等四人用绳索困住双足,倒悬在井中。

潭王折磨人的手段举世罕见,打折太监的胳膊,用弹弓射击太监这些都是小儿科,他用砖砌墙把侍卫放进去,然后放入老虎,让人和老虎厮杀搏斗,自己在外面纵声狂笑。

更加令人发指的是,潭王命王宫的宫女、老妇把大便搓成“弹丸”,逼迫她们吞服,等吞下去,问她们:“美不美?”若说美好,“令复吞之”,若说不好,注定要接受一顿毒打。

第十子鲁王朱檀同样是杀人不眨眼的狂魔,打死太监、侍卫、护卫指挥多人,荒淫无度,服食丹药,“燥毒致死”。第十三子代王朱桂“不数月打伤人甚多”,打死管马千户。

朱元璋侄孙靖江王朱守谦打死某千户、某征进马军、陈指挥、王百户、云南税课司副使董时杰等多人,还在封国抢掠佛寺中的大量珍宝器物及文物。

朱元璋的初衷是美好的,希冀子孙能够引以为戒,永享太平,然而其用心良苦却收效甚微,一直到明朝灭亡,一些藩王及其后人依旧在封国作威作福,肆意胡为。

朱元璋没想通的是,“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要动真格的。而事实却是,朱姓皇族子孙成了《大明律》的法外之人,仅仅靠道德谴责,岂能禁止他们为所欲为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夷陵之战对蜀汉的损伤很大吗 为何五万兵马蜀汉就一蹶不振了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对夷陵之战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夷陵之战中,蜀汉最多损失5万兵马,为何之后他们就一蹶不振了?夷陵之战,蜀汉受了多处重伤。有些伤,诸葛亮可以慢慢缝合上。有的伤,却是不可逆的!精锐尽失夷陵之战蜀军的兵力损失,目前尚有争议(有4万说、5万说、8万说)。但毫无疑问的是:

  • 吴鞠通有着哪些轶事趣闻?关于他的评价是怎么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从古至今,中国人面对死亡的威胁、疾病的侵袭,遭遇瘟疫、灾难,千万人生命处于危险之中时,是那些国之大医,他们创新中国医学,书写经典,拯救黎民苍生于水深火热之中。每一位大医的诞生,都意味着人类历史上的一次大劫难。所以纪录他们的故事,追寻他们的脚步,绝不仅仅只是纪录和学习,更是一种力量的传承和人间正义的涤

  • 靖难之役中李景隆做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靖难之役中李景隆做了什么事情?结局如何?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历史资料网小编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李景隆,男,汉族,字九江,南直隶盱眙(今江苏盱眙)人。明朝初期将领,曹国公李文忠之子。身材高大,眉目疏秀,顾盼伟然,雍容华贵。袭爵曹国公,奉旨出京练军,授左军都督同知、太

  • 明代兰州卫的驻军规模如何,兵员构成是怎样的?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明朝设立兰州卫的最初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兰州地区蒙元残余势力的兴起,应援边地卫所,向河西运输军需。其当时属于内地卫所,卫军主要负责屯田,兵力较少。下面历史资料网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正统以后,随着河套、松山蒙古的大举进犯,边防线内缩,兰州卫受到蒙古部落的频繁侵扰。至此,其驻军人数

  • 明太祖陵中阵法奇特,夜半常有女声恸哭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明太祖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相传他陵墓中有奇特的阵法,进去的人将会永远困死在这里,但其陵墓常在半夜发出女人尖利的哭泣之声,十分骇人。朱元璋的明孝陵隐藏着诸多的秘密。在很久以前就曾有过传说,朱元璋死后故布疑阵,葬礼那天十三棺同出南京城。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明孝陵大家都知道在哪,朱元璋葬礼为何要故布疑阵

  • 慈禧地宫被盗有何蹊跷,前因后果如何?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慈禧下葬后不久,在民国年间就发生了一起盗墓案件,慈禧墓穴中的贵重物品被悉数盗走,甚至慈禧的尸身也曝尸在外,十分凄惨。慈禧死后20年,即1928年7月4日至10日,军阀孙殿英盗掘了乾隆帝的裕陵和慈禧陵。而关于慈禧的地宫的故事和慈禧被被盗也一直在坊间流传,鬼气森森……当时,军阀孙殿英以军事演习为名封锁了

  • 从韩愈的处境,看唐朝诗人怀才不遇的现象

    野史秘闻编辑:语文霸霸标签:

    唐朝的诗人怀才不遇几乎成了一个普遍现象,可能是唐朝时期有才能的人太多,导致清高的文人往往不受到别人的待见吧。当韩愈怀才不遇时我想对他说,我们知道韩愈有过怀才不遇的经历,那么对于韩愈怀才不遇的故事我们有着什么样的说法呢?顺便一起来了解一下唐代有很多的文学家都经历过怀才不遇的故事,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会有

  • 李齐贤是谁,朝鲜古代诗人李齐贤有什么成就?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高丽国是我国后唐以来多个朝代的附属国,受到我国文化非常深的影响,在高丽时期有一个著名的诗人叫做李齐贤,他有很多经典的作品流传了下来,下面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他。李齐贤作为韩国古代“三大诗人”之一而被世人所熟知。鉴于李齐贤对韩国文学史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有关人员便在相关书籍中记载了李齐贤简介。通过李齐贤

  • 秦始皇放弃北伐匈奴,转而修筑长城防守是为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便将战争的重心调整到了驱逐匈奴上来,并将匈奴赶到了遥远的北方,但是他并没有将匈奴赶尽杀绝,而是修筑长城采取防御姿态,那么他为什么不一劳永逸消灭匈奴呢?秦朝时,秦始皇为了一统中国,当时匈奴各地肆虐,秦始皇当时举兵进行匈奴大战。当时一下子就击败了匈奴,而且从那以后匈奴人只得生活在大漠中

  • 他是北宋名将,以刚正不阿的气节名留千古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我国自古以来就不缺为国死谏的忠臣,北宋的赵普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刚正不阿的风格使得他有着很高的评价。说起北宋名相赵普,除了非常著名的冒死向宋太祖推荐人才一事总是被人津津乐道以外,还有的就是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故事了。而且据传赵普靠着半部论语既帮助了宋太祖平定天下,更是以半部论语帮着宋太宗治理天下。据历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