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李隆基为什么要杀有巾帼宰相之名的上官婉儿?

李隆基为什么要杀有巾帼宰相之名的上官婉儿?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834 更新时间:2024/1/17 3:47:59

上官婉儿又称上官昭容,因祖父上官仪获罪被杀后随母郑氏配入内庭为婢。十四岁时因聪慧善文为武则天重用,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权势更盛,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从此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

中国历史上,武则天是独一无二的女皇帝,追随女皇旁边、深受相信的上官婉儿,尽管没有封号,实际属于手握实权的“女宰相”,翻翻中国历史,这种权倾朝野铁腕女人,简直是凤毛麟角。一方面,她资质绝佳,天赋灵犀,具有卓越的学识和文才;另一方面,她玩弄霸术,驾驭政治。

上官婉儿的伯乐是武则天,但同时武则天又是她的杀父仇人。上官婉儿的祖父是初唐名臣、大诗人上官仪。664年,上官仪因替唐高宗草诏欲废武则天后位,而冒犯了武则天,后被诬陷谋反,上官婉儿的父亲和祖父都因此被下狱处死。刚刚出生的上官婉儿则与母亲一路,被发配到掖廷为婢。不幸的小婉儿方才出世,还没吃几口奶,便跟着母亲郑氏做了朝廷的“官奴”。固然说幸运顾全可生命,但是处境极度卑贱。

母亲拼死拼活地干夫役,趔趔趄趄地拉扯自己的小女儿。固然,破落的官宦人家也很有见识,母亲想方设法让婉儿接收周全而严厉的正统教导——这但是未来安居乐业的本钱。小姑娘太聪清楚清楚清楚明了,一点就透。刚四五岁,就作得一口漂亮的诗词。十四岁时,得武则天召见,当场出题考较,上官婉儿文不加点,须臾而成,像是夙构而成。武则天大喜,立刻敕令免其奴婢身份。还把婉儿留在身边工作,担当掌管诏书的贴身秘书。那年,上官婉儿刚刚14岁。往后,她涉足政坛,一步一步接近了当朝的权力核心。

而后,武则天所下制诰,多出上官婉儿的手笔。不久,上官婉儿又因违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则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宥,只是处以黥面而已。往后,上官婉儿遂全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则天欢心。从通天元年开始,武则天又让其处理百司奏表,参决政务,权势日盛。武则天生平颁布的各种诏书、制诰,相当一部分都出自上官婉儿之手。且手握实权,她的能力影响到很多人,乃至江山社稷的命运运限。

才华固然重要,干得好不如嫁得好。16岁,大约是念高中的年纪,上官婉儿妩媚地倒在皇太子李显怀里。她深知这种“政治投资”的重要意义。而后,李显被废,远戍钧州、房州,上官婉儿又坐到了武则天亲侄子武三思的大腿上。她替这位情人频开绿灯,利用皇帝秘书的便利,大讲武三思的好话,甚至有意排异李唐皇室。李家的人,怎能不恨这个多事的上官婉儿!

公元705年,发生了神龙政变,武则天因此下台,同一年,李显重新被拥立为皇帝。新皇帝是她曾经相中的人,以是没多久上官婉儿就被封为昭容,属于二品女官。但由于新皇帝很胆小,软弱无能,同时韦后又干预朝政,为了保全地位,上官婉儿又极力趋承韦后。公元707年,深受迫害的太子李崇俊发动了军事政变,面对政变上官婉儿“观其此意,即当次索皇后和大家”的一番话,激怒了李显与韦后。太子最终兵败被杀。这次兵变让上官婉儿犯了众怒,而武三思又被杀,使她陷入了迷茫。

景龙四年,即710年5月,中宗溘然消亡,这让上官婉儿感到了危机。韦后意欲改遗诏,第一,让十六岁的李重茂接班当皇帝;第二,让韦皇后辅政,就像当年的武则天。但是,婉儿并不认为韦后有充分的能力掌握大局。因此婉儿联结了宁靖公主,此时的宁靖公主在朝堂中曾经是举足轻重,她也乐意与婉儿合作,因此二人连夜起草好了一份不同于韦后让婉儿起草的那份遗诏的遗诏。这份遗重点内容一共三条。第一条:立温王重茂为皇太子;第二条:韦皇后知政事;第三条:相王李旦参谋政事。但是韦后并不满意,她筹办效法武则天当皇帝,将台政职、内外兵马大权和中央禁军等全部安排了自己的同党和族人,这无疑令李唐皇室感受了巨大的危机,临淄王李隆基决定先下手为强。

临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将士冲入宫中,杀韦后及其同党。上官婉儿执烛率宫人迎接,并把她与宁靖公主所拟遗诏拿给刘幽求观看,并托他婉告李隆基,请求免其一死。刘幽求见她娇喉委宛,楚楚可怜,便满口答应。适值此时李隆基入宫,刘幽求就将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儿代为争辩。但李隆基却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往日不诛,后悔无及了。”遂杀了上官婉儿于旗下。那么,李隆基为什么武断要杀上官婉儿?仅仅是因为如他自己所说“此婢妖淫,渎乱宫闱,怎可轻恕?往日不诛,后悔无及了”的原因起因吗?李隆基坚杀上官婉儿的眼前还有着什么弗成告人的秘密呢?

其实,上官婉儿在政变中操持异常周密,她早早就联结了宁靖公主。然则,她没有算到引兵攻入宫中是杀伐决议确定的李隆基。李隆基虽与宁靖公主一起对付韦后,但二人实则各怀鬼胎。其余,上官婉儿一次又一次地在政治斗争中左右逢源,回然堄明她聪慧敏捷、心计心境过人,但也暴露了她政治品格的致命毛病,她是一个没有任何政治节操和政治立场的人。所以,在这次政变中婉儿聪明反对被聪明误,她手中的遗诏不只没有成为救命稻草,反倒成为了刺向她自己的一把利剑。

从上宫婉儿跌宕起伏的人生轨迹中,不难看岀,她对权力的无限崇拜,但也恰是权力害了她的生平。上官婉儿生下来不久,就受到爷爷上官仪的幸连,被武则天的强权没入掖庭,成为了万人之下的奴婢。起先,又因为武则天的观赏,成为了万人之上的一代女皇的心腹。这样的经历让她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权力可以或许主宰自己的命运运限。

权力可以或许让人荣华富贵,也可以或许让人死于非命。这种权力的崇拜,让身负血海深仇的婉儿完备忘记了武则天的杀父之仇,并毫不勉强地为她负责;也让婉儿在武则天死后投奔唐中宗李显,从而登上政治生活的巅峰。这虽然是婉儿在险恶的政治斗争中学会的生存晢学,但也成为了她政治生活中的致命软肋。从婉儿的诗作“岁岁年年常扈跸,长长久久乐泰平承平”中,不难看出,这位身处权力斗争旋涡中的一代才女的內心对付沉着温和生活的向往之情,然则政治生活中的波诡云谲却让婉儿一步步沉迷于其中而难以自拔。

上官婉儿的被杀,是当时政治背景的必然结果。为什么这么说呢?

唐玄宗李隆基为代表的男权新贵,借助了长久以来不满女人当权的呼声,顺势而为、成功实现为了夺权过程。唐玄宗李隆基心里是不是真的有多反对女权,也许并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人心可用,他可以或许借此收买一大帮人实现夺权。唐玄宗李隆基,既然打出的旗号是打倒女人干政、示正朝纲,那么作为女权时代重要标签的韦后、上官婉儿,不杀,就算唐玄宗李隆基答应,恐怕他手下的那帮鼎力大举呼啸的文武大臣们也不会答应。

加之韦后、上官婉儿私生活混乱,生活腐败,养男宠、玩面首、乱伦常,早曾经是臭名昭着了,在封建男权思惟时代,韦后、上官婉儿敢这么搞,无异于将自己推向了天下人的对立面。所以,同为艺术知音的唐玄宗李隆基,虽然非常欣赏上官婉儿的才华,但是时局所限,最后还是下定决心,不得不杀了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标签:

更多文章

  • 赵高和李思篡改遗诏立胡亥为帝 可为什么又要杀胡亥,刘邦在当时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秦始皇出巡病逝的时候下了一道诏书要立扶苏为帝,可惜被赵高和李思篡改立了胡亥为帝并且让扶苏自裁,也正是因为遗诏的事情怕败露出去担心胡亥对他动手他才先下手为强。嬴政在世的时候,赵高的官至中车府令,对于一个宦官来说,位居至此,那可是多么荣耀的一件事情,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嬴政对赵高的抬爱使得他的内心越来越膨胀

  • 陈胜起义的三步计划是如何制定和实施的?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农民起义在我国历史上几乎很少成功,即使声势再浩大,限于小农经济的思维模式,也很难最终成功,这种现象在我国历史上屡见不鲜。陈胜在决定谋划起义后,就找了征兵队伍中与他刚结识不久的好朋友吴广合作,两人共同策划了那次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两人的农民起义总共有三个步骤,第一个是分析形势,制定策略;

  • 兵马俑中的弓弩,射程竟然是现代火器的两倍?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对于冷兵器时代来说,最重要的两个元素就是马匹数量和弓弩强度了,在战国时期,秦国的这两项数据居各国榜首,因此它也成为了最强的国家直至最后统一全国。那么秦朝的弓弩到底有多强呢?2009年,秦陵博物院开始对秦兵马俑一号坑进行第三次发掘,每次成果的出现,都备受关注。近日,又一重大成果出现——最完整的弓弩亮相

  • 少林寺习武竟然还要交钱?探寻神秘的少林武僧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少林武僧的形象在我们心目中一直是很神秘而又强大的,但是武僧的日常修行却非常清苦,而且有关武僧的入门和出师,还有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据说在明清时代,到少林寺习武者,首先得预交一笔押金,规定是用这笔押金的利息,给付个人在学期间的置衣和饮食开销。自己觉得学得差不多了,就从庙后夹弄内走出。门上有一些装有机关的

  • 孙权死后,子女兵刃相向,皇室乱作一团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孙权是东吴的最高领导,是江东优秀的人才,但是他的后代却并不是特别优秀,甚至在他死后出现了同室操戈的现象。“两宫之争”波及东吴整个高层,实际上,这也是孙权放出的烟幕弹,烟雾缭绕之下,一支支冷箭放出,瞄准的是江东大族。他要为继承人提供一个安稳的宝座。江东大族势力太大,脚一跺宝座必然晃动,他要把这些大族一

  • 兵马俑的发型为什么如此怪异?其中竟暗藏玄机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兵马俑出土之后,全国上下十分惊喜,但是兵马俑人像的发型却让人十分疑惑,这种奇怪的发型不曾出现在任何朝代,为何人像都是这样的造型呢?作为一种民间习俗,古人对头部的各种装束,历来都给予高度重视。就秦人的衣冠服色而言,从来都是崇尚俭朴、反对奢华的。在《荀子强国》中,有“应侯问孙卿,入秦何见?孙卿曰:……入

  • 商朝纣王热衷于折腾,是导致商朝灭亡的原因吗?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商朝纣王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也是一个很爱折腾的国王,商朝的国运,很可能就是在他不停迁都以及大兴土木的同时走到尽头的。商汤的名字挺奇怪据记载,夏朝最后一个王叫桀,是传说中的著名暴君,荒淫无度,暴虐无道,估计比萨达姆、卡扎菲有过之而无不及,老百姓们被折腾得死去活来,于是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把

  • 宋朝起义军领袖方腊是谁击败的,方腊有什么积极影响?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方腊是宋朝农民起义军的领袖,他的起义军有很大的规模,于是朝廷将刚刚招安的宋江梁山军派去攻打方腊,那么方腊最后是什么结局呢?方腊被谁抓住相信大多数人对于方腊的印象,是来源于电视剧《水浒传》中梁山好汉征方腊的情节。梁山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受朝廷诏安,之后挥师前往江南平定方腊起义。最终,行者武松付出了断臂的

  • 李自成灭了大明,为什么敌不过八旗军?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明朝的亡国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后选择了自杀,但是推翻明王朝的李自成,在面对入关后的清八旗军,为什么显得如此不堪一击?清军人关,定鼎北京。要完成统一中国,首要战略还是消灭李自成的大顺国,为此全力以赴;李自成军却屡战屡败,一蹶不振,直至崩溃。放弃北京,逃进西安李自成在山海关惨败。顺治元年(1

  • 秦朝“十二金人”是什么,秦始皇为什么要建造十二金人?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统一六国的秦始皇留给我们太多的未解谜题,谈论最多的就是秦始皇陵以及秦始皇铸造的“十二金人”。下面我们就来探索一下秦始皇铸造“十二金人”之谜。“十二金人”现在普遍是指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反抗而尽收天下之兵所铸成之十二个大铜人像。史料中有关铜人的称谓很多,其中将铜人称作“钟”,那是因为铜人是空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