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最后选择上吊而亡?

崇祯皇帝为什么不跑,最后选择上吊而亡?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68 更新时间:2024/1/18 20:11:18

崇祯皇帝是我国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也是最为悲壮的一个皇帝,他在起义军攻陷紫禁城后自缢于景山。不过当时他面对的并非是绝境,如果逃走,并不是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但是他还是选择了自杀。

(图)北京景山公园东山坡下,明朝崇祯皇帝上吊殉国歪脖树位置前立的纪念石碑

——《大明朝的背影》节选

明崇祯十七年三月十八日夜(1644年4月22日深夜),紫荆城宫门下钥,月色凝重,不见星辰。空荡幽暗的皇城内,一个披头散发、衣冠不整的中年男人围着皇宫跑起来,不时还停下步子捶胸顿足、呼天抢地。此人便是大明王朝的最后一任皇帝——崇祯帝朱由检

第二天一早,他仍然坚持准时上朝,要和诸位臣子们见见面。但这个持续了10多年的习惯,在这天只剩一个沉重的历史意义。此时此刻,自成的大军已经严严实实地将整个北京城包围。大殿内,坐着的和跪着的,谁也晓不得自个儿何时玩儿完,是“君臣相对,唯有落泪而已”。

野史记载,这天的早朝上,崇祯有过一个提议,大致是这么个意思:“先生们呐,咱们要不要去奉先殿完事儿呀?”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接此话下茬。奉先殿是何处?是宫中祭祀列祖列宗的地儿,相当于太庙。崇祯这是在问面前的臣子们,要不要和他一起去死。

从这里也就基本能看清:大明王朝已是油尽灯枯,所谓“树倒猢狲散”就在眼前。

两天后的一个傍晚,朱由检摆了一桌家宴,写下诏书,将妻儿老小通通叫来,一起吃了一顿很不是滋味的饭菜。他举杯长叹,哭着对周皇后道:“你是国母,理应殉国。”周皇后在中国历史上是出了名的贤惠,且与朱由检的感情非常之好,这时当然不会说什么“妾身正当年华”“妾身做不到”之类的怂话。总之,一语之后,皇后即刻从容地转身回到后宫自杀殉国。

周皇后到底说了什么,这里暂且不提。崇祯随后派人将3个儿子易容化妆送出城,到各亲戚家中避难。至于两个女儿,他掏出宝剑,心想:与其让嫔妃和女儿们受人凌辱,不如殉国。于是左袖遮面,狠下心杀掉一个,另外一个砍中左臂后又砍中右臂,两个女儿皆死在父亲手下。据说,当时崇祯痛哭流涕地对女儿道:“你为何要降生到帝王家来啊!”

安排完皇后和骨肉,他又转身对袁贵妃道:“你也随皇后去吧!”袁贵妃痛哭拜别,也自缢了。崇祯砍死嫔妃数人,命令左右催皇嫂懿安张皇后自缢,张皇后隔帘对他三拜过后,自缢身亡。这一苍凉的情景,无数次成为历史学家笔下的悲叹。

次日拂晓,日出未到,紫荆城外火光映天,城内尘土遮天——北京已攻破。朱由检在空旷的前殿鸣钟召集武百官,希望谁来陪他最后一段,竟无一人前来。他仰天长叹,咬破手指写下一封血书给李自成。然后,在贴身太监王承恩的扶掖下,颤巍巍爬上煤山(今日景山)寿皇亭边,粗绳一根,自缢于一棵苍老的海棠树下。他死得无比狼狈:披头散发,仅仅穿着蓝布衣,光着左脚,右脚则是只红鞋。

他写给李自成的血书如下:“朕自登基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致逆贼直逼京师,然皆诸臣误朕也。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甲申年此次事变,在我看来,很有可能会被反复编剧、反复重写、反复地搬上荧幕。因为它太悲壮又太具戏剧性,能轻而易举地调动每个中国观众的内心情感,像每一个被破坏又被修缮的历史景点一样,一声不吭立在某个角落,却引起无数次的社会哲思和历史哲思。

此刻,再来看周皇后临死前的一番话:“妾跟从你十八年,陛下没有听过妾一句话,以致有今日。现在陛下命妾死,妾怎么敢不死?”这句话中,隐藏着一个非常明显的言外之意:“夫君呐,你就是不听我的劝,咱们南京还有一个家呀,你为何不南迁去呢?”

这便不得不令人深思了,崇祯皇帝为何不跑?

标签:

更多文章

  • 满清十大酷刑真的全是清朝发明的吗?看完你就知道了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刑罚制度是为了警示没有犯罪的人,告诉他们犯罪的后果,同时也对已经犯罪的人进行惩罚的一种措施,我国古代的刑罚制度可谓是非常严酷,简直到了变态的程度,其中尤以满清十大酷刑行最为出名。说起十大酷刑,人们会不自觉的在前面加上两个字“满清”,因为人们对满清十大酷刑的印象挺深,那么十大酷刑真的是满清发明的吗?有

  • 古人如何休假?官员假日从五天一休到完全废去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十一假期将至,相信不少朋友已经准备好出行计划了,我们现在的假期制度是建国后制定的,那么在遥远的古时候,官员和百姓的放假制度是怎么制定的呢?古人如何休假?各个阶层的人是否有所区别?史学大师杨联陞的文章《帝制中国的作息时间》对此有过详细的介绍,从官员、农人、商人、工匠、学徒、仆人、学生、僧侣等多个阶层做

  • 开国功臣刘基,为什么终究逃脱不了朱元璋温柔的一刀?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刘基刘伯温是辅佐朱元璋打天下的重要谋士,他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为朱元璋的大明江山立下了汗马功劳。刘基是浙东青田大族,元朝至顺年间考中进士,曾任高安丞、江浙儒学副提举等官。方国珍起兵后,行省荐举刘基为元帅府都事。刘基主张用武力平定方国珍。国珍恐惧,派人到大都贿赂京中权要,夺去刘基兵权。刘基弃官回青田,

  • 三国中刘备和孙权都称帝了,为什么曹操却不肯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三国时期刚开始的时候,天下实际上的皇帝还是汉献帝的,三国君主都没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宣布称帝,这个平衡直到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之后才被打破。公元221年,建立蜀汉的刘备在成都称帝,年号章武。公元229年,孙权在武昌称帝,改元黄龙。那么,实力远远强过刘备、孙权的曹操,为什么没有称帝呢?对此,有人可能认

  • 中国封建社会食人记录:百姓的命贱得猪狗不如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人相食在我们的概念中应该是远古时期才能发生的事情,自从人类有了社会观念之后就很少再见到了,其实不然,在封建社会,人民生产力低下,没有足够的能够维持生命的食物就要饿死,因此也曾发生过食人的情况。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有关中国古代食人的记录并不难寻得,那些名留史册的吃人恶迹,至今仍让人看得头皮发麻,成为中

  • 中华民国“国玺”之谜,缅甸买玉,名家雕刻,最后却成了摆设!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在中国的历史上,有车载斗量的“价值连城”的宝贝,但将这些所谓的无价之宝全都加在一起,也不及一件宝贝有价值,这件宝贝就是传国玉玺。这颗始由秦始皇,用和氏璧所制,上面雕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玉玺,就是皇帝的象征、君权的代表,以及“皇权神授、正统合法”之信物。换句更明白一点的话说,不管哪个“猫三狗四

  • 文史宴|历史上那些说翻就翻的友谊小船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最近“友谊的小船”非常之火,大司马也来赶这个风头,为大家制图,盘点历史上那些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从先秦到清代,真是奇葩年年有,每代都很多。大家看图之后可以先猜是谁,再看说明,以图一乐。一口气写high了,文章末尾还会突破文史宴以往的规矩,附送一个彩蛋。先秦版战国时,庄周与惠施本是好友。据《庄子·秋水

  • 清十二帝:改变溥仪一生的2个女人:(图)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节选自《清十二帝后宫疑案》,中国工人出版社溥仪作为末代帝王,在位前后发生了很多大事情。倒不是他有什么大作为,而是他这个人给我们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当时我们许多人觉得,宣统太不安分了。”(《宣统皇帝秘闻》)在人们眼里,溥仪不仅不安分,还被加了一个“太”字,他实在是做了很多不安分的事情。就连溥仪自己也

  • 揭秘:那些草原上神秘的“石人”,究竟是谁因何留下的?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他们本想给自己留下一部历史,但石头太过坚硬和沉默了;他们搅动了人类衍化的历史,但却消逝融合了自己。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向他们顶礼膜拜,因为我们的血液里都有他们的潮涌。(大小石人仿佛一个石人家族伫立了千年)茫茫草原,风吹草低。他们选择了草原上水草最为丰美的地方,凡是向阳的草坡,开阔的山岗或者湖河纵横

  • 清十二帝后宫:探秘清朝生育子女最多的妃子(图)

    野史秘闻编辑:轻描淡写标签:

    康熙帝的荣妃在整个清后宫嫔妃中并不是一个带有很多传奇色彩的人,她却是整个清王朝后宫嫔妃中生育子女最多的人。她是幸运的,生育子女多代表她很受康熙的宠爱;她是不幸的,她生育的五子一女,有四个儿子先后夭折。对于一个母亲来说,最痛苦的事莫过于丧子之痛,而她却要经历四次,这是应该怎样的一个女人啊?她剩下的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