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上海皇帝杜月笙,临终前眼里却只有她

上海皇帝杜月笙,临终前眼里却只有她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4120 更新时间:2023/12/25 12:21:16

我们往往在看历史上的一个人的时候,心中就会给他来个定义,这人是好人或坏人,还是善人或者恶人。心中都会有一个衡量的标准,但是其实有些人你往往无法去定位他,就像今天我们说的上海黑帮教父杜月笙

总是一面“伟大”,而另一面又是个“恶魔”,但他们伟大的一面总超越不了那些同时代的“盖世英雄”们,而他们恶魔的一面又远远达不到同时代那些“大boss”们的级别,于是世人无法用一个标签准确定义他们,于是世人懵逼了。那么面对这样的人,世人往往只会用猎奇的眼光去审视他们,而忽略了他们身上一些闪闪发光的东西。

杜月笙的一生中有两次被贴上明确标签的机会,可他“身手敏捷”的一一躲过,第一次是在他崛起成为上海三大亨之首时,如果他死了,他会明确被定义为“黑帮大佬”“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狗腿子”;第二次是在他积极参与救国行动,坚决抗日时,那时如果他死在抗日前线,或者是死于日军的暗杀或监牢里,那我们的课本里面一定又会多出一位“爱国者”“爱国商人企业家”,可是,两次“机会”他都错过了,所以他标签就只是杜月笙而已,至于其他的么么,你们爱咋咋地。

所以,在我看来,探讨如定义杜月笙或者只是对其传奇一生唏嘘不已,更或者是对于一些书籍资料中的内容捕风捉影,然后瞎掰胡扯吹牛逼是一件没有任何意义的事情。我觉得读杜月笙最重要的是,我们能从他身上汲取到什么对自己有用的东西,这样才会更有意义有价值。

杜月笙在黑道里算有智慧的。首先他识大义,有底线。杜月笙身为黑帮大佬,其主要工作自然不是做好事,当劳模,用现在的眼光来看,他的钱大多来的不干净,但是,无论他为掘金多么不择手段,做事如何心狠手辣,但在民族大义面前,他始终保持底线,始终气节长存,这点你必须敬佩他。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杜月笙在上海滩跺跺脚,黄浦江都要震三震。”拥有这样的实力,杜月笙自然是当年日军的主要拉拢对象之一,可是无论是威逼还是利诱,杜月笙从不妥协,并且积极投身到抗日的大潮中去,出钱,出人,出资源,后来上海沦陷,在上海军统对汉奸们的每一次刺杀行动背后,几乎都有杜月笙的身影…..可以这么说,为了抗日,他几乎是竭尽全力的。

其中有一个桥段令我印象深刻,那是日军在侵略上海时,曾试图通过英法租界借道攻击中国军队后方。当时,面对日军的滔天声势,老牌资本主义大国的“老爷”们怂了,怕了。可杜月笙没怂,他只给英法列强撂下一句话:“只要你们允许日本人从英法租界穿过来打中国人,我一定在两个小时内把租界摧毁掉,大家一起死。”说完转身离开。

这时,他还只是个帮派大哥吗?他还只是个唯利是图的商人吗?他还只是所谓谁的爪牙谁的鹰犬吗?不是,那时,他,只是个中国人,一个不屈的中国人,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

其实不管当时多么的风这么一个当时上海滩的大人物,一生女人无数,光娶进门的太太就有五位,可到了临终前,他的心里、眼里仿佛只有一个人。

这个女人就是杜月笙用情最深、恋得最苦也最久的孟小冬。不过多年来的付出没有白费,在杜月笙生命的最后岁月里,情深义重的孟小冬始终陪在他的身边,照顾着病重的杜月笙,从没有停歇过。

1916年,9岁的孟小冬首次在上海登台演出,逐渐走红的时候,比她大将近20岁的杜月笙才刚刚投身到上海大亨黄金荣的门下做个小卒。杜月笙喜欢看戏,也乐于捧角出名。

1919年,31岁的杜月笙第一次见到12岁的孟小冬时,就有意想帮助这位小姑娘走红上海滩。那时的孟小冬做梦也不会想到,眼前这个男人会伴随她走过辉煌而坎坷的一生。

1922年,为了帮孟小冬开阔眼界,让她有机会结交京剧界的名人,杜月笙邀请她加入了自己的票房。此后,票房有什么活动,杜月笙都会让孟小冬参加。就是在此期间,孟小冬顺利走过了京剧艺术道路的转折期。

除此之外,杜月笙还煞费苦心的带着孟小冬到处拜名师学艺。渐渐地,孟小冬已经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大姑娘了。她长得很漂亮,却没有其他戏子们惯有的媚态。而且孟小冬言谈举止落落大方,很有孤傲君子的气概。

杜月笙很欣赏孟小冬的才华,也爱慕她的这份独特气质。不过杜月笙并不以此绑住孟小冬的翅膀,他费尽心思为她铺好艺术之路后,又鼓励孟小冬北上学艺。

初到北国后,孟小冬结识了梅兰芳,两人互生爱慕之情,开始了一段美好的生活。但说来也很悲凉,孟小冬嫁进梅家三年,却从未踏入过梅公馆一步。1931年7月,二人的感情正式破裂了。

1933年,在杜月笙的协助下,上海最有名的女律师受理了孟小冬的离婚案。杜月笙从中调节,让梅兰芳拿笔钱出来,算作离婚补偿。离异后,孟小冬最初一心佛,离开了她最爱的戏剧舞台。

半个月后,孟小冬抖擞精神,决定东山再起。几年后,在好姐妹姚玉兰的撮合下,孟小冬成了杜月笙的情妇。但多年来两人一直都是同居关系,直到杜月笙60大寿那年,孟小冬才走进了杜家大门。63岁那年,杜月笙给了孟小冬一个婚礼。

杜月笙的前几位太太都跟着他享尽了荣华富贵,唯独孟小冬在杜月笙老病之年、落魄之时毅然嫁给他,并且终日照料这个风烛残年的病老头子,没有丝毫怨言。其他夫人儿女成群,只有孟小冬无儿无女,形单影只。

这一切都让杜月笙感动不已,他愈发觉得自己辜负了孟小冬的一片深情。有时候,杜月笙甚至觉得在这种时候,让孟小冬嫁进来实在是一件很残酷的事情。可是,他哪里舍得放开那一腔柔情的孟小冬呢!

有人说,孟小冬嫁给杜月笙是为了报恩。但对于一生苦苦追求名分的孟小冬来说,杜月笙给了她一切想要的,并且她又心甘情愿在杜月笙的床畔侍疾,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情!

标签:

更多文章

  • 宋高宗赵构为什么不愿迎回二帝,宋高宗是英雄还是昏庸?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宋高宗赵构是宋朝第十位皇帝,南宋开国皇帝,宋徽宗赵佶第九子、宋钦宗赵桓之弟。大观元年五月(1107年6月),生于宫中,天性聪明,博闻强记,拜检校太尉、定武军节度使。靖康之变后,金兵俘虏其父宋徽宗和其兄宋钦宗,灭亡北宋。康王赵构即位于南京应天府,建立南宋。赵构的母亲是韦妃,宋徽宗不怎么喜欢她,所以赵构

  • 著名的兵马俑为什么都没有头盔,是偷工减料还是有其他的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红楼梦魇标签:

    秦始皇作为千古一帝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是不可磨灭的,就连他死后的陵墓规模也是十分庞大,目前最为著名的则是兵马俑,每一尊都是栩栩如生,而且是千人千面没有一具是相同的。虽然大多数人虽然见过兵马俑的真面目,却很少有人知道兵马俑的一个秘密。有的细心的人在参观的时候可能发现了,所有的兵马俑都没有头盔,这是为什么

  • 明朝最致命的败仗,崇祯帝的瞎指挥,导致丢掉了江山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中国历史上明朝被称为最骨气的王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是这位王朝传下来的,可是最后的皇帝崇祯帝,有多无能呢?从明朝最致命的败仗,崇祯帝的瞎指挥,导致丢掉了江山,可以看出。崇祯十六年三月,李自成在襄阳建立政权,自称“新顺王”,同时对军队进行整顿改革。此时的李自成已经不再是那个只想活下去的流民,他的

  • 泰坦尼克号至今沉没了107年 为什么至今都未打捞上来?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说到泰坦尼克号,不得不说一下影视剧了,这部电影十分经典,男女主角的爱情故事,尤其是两人拥抱的场面,更是让人感人泪目,让人难以忘怀,而离泰坦尼克号沉没至今又107年,为何至今都没有打捞上来呢?泰坦尼克号在1912年的4月14日23点40分撞上了冰山,仅仅过了两个半小时,这艘豪华的邮轮就沉没在了大西洋里

  • 武则天晚年为什么选择还政于李唐呢?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武则天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太宗称其为“媚娘”。她在协助高宗处理军国大事,佐持朝政三十年后,在67岁时登上帝位,自称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成为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唯一女皇。从她参与朝政,自称皇帝,到病移上阳宫,前后执政近半个世纪,可就在武则天临终之时,她还是把李氏的江山重新归还了,

  • 三国中死的最憋屈的几大武将 你知道几个?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英雄谋臣辈出,在这个战乱纷争的背景下,很多武将便有了一展身手的平台,里面的不少武将极其优秀,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然而有些武将,却死的无比憋屈,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三国中有哪些死的最为憋屈的武将。第五位,孙策打猎途中遇刺身亡谁说江东武将无猛虎,孙策在的江东,简直猛得一塌糊涂,有他在的

  • 东吴明明胜利过很多场战斗 为什么说还是三国当中存在感最低?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在三国当中,为何说东吴存在感极低而又是最弱的?纵观三国,东吴明明打了不少胜仗,明明能够打胜仗,为什么不接着打下去,结果把自己搞成一个不利的局面,最终失败了呢?而《三国演义》里对吴国的笔墨也是最少的,那么纵观整个三国,吴国的的实力到底怎么样呢?一、领导比较保守。东吴在大部分时间里,领导是孙权。孙权之后

  • 面相透露智商,教你一眼识人看智商!

    野史秘闻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

    关注我哟关注财运风水(fs8013),让你财运|风水|命运好起来!更多命理|算命|解梦在这里,关注即可免费阅读,每日更新,不容错过!上一篇:日本墓地长什么样子?逝者安息之地如此拥挤下一篇:文史宴|从唐代的《离妇》到“北医三院孕妇死亡事件”

  • 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被称之为“东亚病夫”?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段时间,中国人曾被耻辱的称之为“东亚病夫”,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今,每个中国人听到这个词立马都会变得义愤填膺,立马会在心头涌起一股愤懑之感!然而,这么一个如此有伤民族自尊的词语是从哪里来的呢?“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其实叫做“东方病夫”;最早出自上海《字林西报》主办的一份英文报纸,时间

  • 古代皇帝生儿子多是福气?你错了,看看康熙他们的遭遇吧!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节选自《历史原来这么回事》,中国工人出版社多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有福气的象征,在民间,子孙满堂、多子多福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但这到了明争暗斗的第一家庭,却往往成了血雨腥风的来源。一切只是因为,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在这些兄弟中,最终只有一个人可以登上权力的巅峰,皇帝的儿子自是再多也不愁养,但愁的是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