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被称之为“东亚病夫”?

历史上的中国人,为什么会被称之为“东亚病夫”?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880 更新时间:2024/1/16 8:31:27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段时间,中国人曾被耻辱的称之为“东亚病夫”,不论是在当时还是现今,每个中国人听到这个词立马都会变得义愤填膺,立马会在心头涌起一股愤懑之感!

然而,这么一个如此有伤民族自尊的词语是从哪里来的呢?

“东亚病夫”一词最早其实叫做“东方病夫”;最早出自上海《字林西报》主办的一份英报纸,时间在1896年的十月,文章的作者是一名英国人,后来戊戌变法的领袖人物之一的梁超曾将原句翻译为:“夫中国——东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而这也是西方人首次称呼中国人为“东亚病夫”。

平心而论,当时的中国囯蔽民穷,这样的评论也算得上是深刻!而今天的中国已经早已将这顶帽子抛得远远的!

最初的“东亚病夫”一词不仅仅指中国人体质羸弱,同样还指代在思想上的麻木不仁;所以很多近代的思想家、文学家也多次使用“病夫”一词评论国人,此时的“病夫”仅仅是为了唤起民族意识和捍卫民族尊严而做的努力,并没有侮辱和贬低的意味在;例如梁启超在《新大陆游记》中说:“而称病态毕露之国民为东亚病夫,实在也不算诬蔑。”

后来,到了1936年,中国代表团首次派代表参与柏林奥运会,却最终一无所获,在回国途中经过新加坡,见到了当地一家报纸上的的一幅漫画:在奥运五环旗帜下,一群留着长辫子,身穿长袍马褂,形象枯槁的中国人,扛着一个无比硕大的鸭蛋,而此漫画的名字就叫做“东亚病夫”。此时,“东亚病夫”一词才有了侮辱和贬低的意味。

在很多影视剧当中,许多民族英雄都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例如在电影《霍元甲》当中,大英雄霍元甲用武功打败了外国人,以此证明了中国人并不是“东亚病夫”。

不管在影视剧当中这些情节如表现,但毕竟都已成为过去,作为今人,我们与其沉浸在外国人将我们说成“东亚病夫”的愤怒中无法自拔,还不如重新思考“东亚病夫”这一称谓带给我们的启发与教训!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皇帝生儿子多是福气?你错了,看看康熙他们的遭遇吧!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节选自《历史原来这么回事》,中国工人出版社多子是中国传统观念中有福气的象征,在民间,子孙满堂、多子多福是人们最朴素的愿望,但这到了明争暗斗的第一家庭,却往往成了血雨腥风的来源。一切只是因为,皇帝的宝座只有一个,在这些兄弟中,最终只有一个人可以登上权力的巅峰,皇帝的儿子自是再多也不愁养,但愁的是怎么选

  • 你知道曾国藩为什么不造反吗?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曾国藩不造反这个话题,历来是是史家争论不休的。笔者想要说的是不是每一个手里有兵的人都会造反。曾国藩剿杀太平天国,是因为看到了太平天国不过是邪教蛊惑下的一场社会动乱,必须除恶务尽。曾国藩作为文人,自小受到的就是“忠君爱民”“克己复礼”的儒家教育,他视清廷为正朔,本人自视为忠臣、栋梁,他的湘军是平定叛乱

  • 揭秘:正月里剃头“死舅”?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细心的人或许会发现,在春节假期后,有一个行业是比国家规定的法定假日长很多的,那就是美发行业。很多理发店。过了正月初十,甚至过了正月十五才开始正式上班。有些知晓民间风俗的朋友或许早就猜出这跟我国的一项风俗有关。没错,那就是“正月里不宜理发”。在民间,至今流传一句禁忌歌谣:“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

  • 300万股票,是如何毁掉了清王朝的?

    野史秘闻编辑:长街听风标签:

    (保路运动同志会报告)我们大家都知道,1911年夏天,在四川成都,爆发了一场“保路运动”。关于这起历史事件,老一套的说法是:腐败无能的清王朝要将川汉铁路出卖给帝国主义列强,英勇的四川人民奋起反抗,结果,万恶的清政府竟然向人民开枪……事实上,这件事远不止这么简单,其中的内幕说起来,令人啼笑皆非。事情的

  • 清朝皇帝的年号虽然用尽了好词,但也没能保证千秋万代、江山永固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皇权是至高无少的,好词必须全给他们用上。努尔哈赤(1616-1626)的年号为“天命”,意思是他的上位是“天命所归”,自己是在“替天行道”。《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六:“且人之生也,贫富贵贱,夭寿贤愚,禀性赋分,各自有定,谓之天命,不可改也。”另外,《左传·宣公三

  • 明朝崇祯皇帝并非昏君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作为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可能很多人会误认为他一定是一个荒淫无道的昏君,才会导致明朝的覆灭,而实际上,不是这样的,崇祯皇帝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勤政的并且年轻有为的皇帝。崇祯皇帝叫朱由检,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个儿子,他在1627年正式即位,当时的朱由检正好是1

  • 古代有那么好吗,若没出现吃人场面,就算太平盛世了?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山西夏县和洪洞县曾出土过一种汉砖,砖文长达十六字:“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践此万岁。”砖文很有名,其中的“饥”字,在学术界争论很大。根据砖文的字形,应该是“飤”字,也就是“食”的较古写法。但“道无食人”,这样的说法显得太可怕了,一个王朝难道仅仅做到路上看不到人吃人的景象,就可以被认为了不起吗

  • 这才是古代真正的银两,亮瞎你的眼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常看古装剧里百姓都使用银两(银锭)作为交易货币,有些影视剧甚于连唐代时期都使用银两来交易,只能说导演要补补习了,唐宋金时期是以银铤作为古代的流通货币,银铤因其形状类似猪的肾脏,地方百姓俗称“猪腰银”。银两(银锭)是在明代才开始实行使。一起来看下古代真正的银锭和银铤是什么样的,“学堂”君已经被亮瞎眼了

  • 它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坚城,固若金汤牢不可破,多次影响重大战役的进程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历史上有一座城市,它是交通要道,有着很重要的战略地位,曾经被水淹过被火烧过,却依旧屹立不倒,影响了历史上很多重大战役的进程。影响中国历史上的一百场战争:晋阳保卫战战争概述:公元前453年,晋国的四卿智氏、赵氏、韩氏、魏氏灭掉了范氏、中行氏,瓜分了他们的土地。四卿分赃不均,智氏(智瑶子)向赵、韩、魏三

  • 细数诸葛四兄弟与刘关张三兄弟恩怨,错综复杂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诸葛家族是一个名门望族,其中出了很多著名的才俊,最出名的要算是诸葛亮了。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刘、关、张三位同国异姓的兄弟之外,还对应存在诸葛四位能力更强大,思想更先进的同姓异国兄弟,他们分别是孙吴的诸葛瑾、刘蜀的诸葛亮、曹魏的诸葛诞(族弟)和躬耕中立的诸葛钧。本文着重解析诸葛兄弟与刘备兄弟,以及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