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上死后追封的皇帝?

历史上死后追封的皇帝?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25 更新时间:2023/12/30 18:34:59

历史上有许多人生前名声不显,甚至还是太监,但是死后却被封为了皇帝,如高皇帝曹腾,让皇帝李宪等等,那我们今天就来讲讲历史上的这些死后被追封的皇帝。

多尔衮

对于大清朝来说,多尔衮是不可多得的人才,对于大清国有不可泯灭的功劳,各种历史书籍对其卓越功勋介绍都是数不胜数。顺治帝年幼的时候,多尔衮任命为摄政大臣,匡扶政务,也算是兢兢业业。

然而多尔衮在塞北狩猎途中,神不知鬼不觉的死了,有的说是摔死的,有说是病死的,即便是史书也没有详细的相关记载,享年39岁,未及不惑之年,其权势也正值辉煌时期,就这么一命呜呼了。

顺治帝得知多尔衮死后,那是悲伤欲绝,而后追封多尔衮为清成宗,也就是成宗义皇帝,其生前待遇已经和皇帝无异,死后葬礼也严格按照皇家操办。

人死如灯灭,即便是追封的皇帝,那又如何,生前与之敌对的朝中大臣,拿出各种证据证明多尔衮生前谋逆之罪,眼看大势所趋,曾经是多尔衮的人也纷纷站入敌对阵营,揭发多尔衮的罪状,最终顺治帝颁布诏书,定了多尔衮14条罪状,将其生前所有的封位全部撤销,然后派人捣毁多尔衮建设中的皇陵,将其尸体挖掘出来,虽然多尔衮的皇位被废,但是毕竟曾经也当过皇帝,即便是追封,因此并没有将其龙袍褪去,最终随意葬在了乱坟岗内。

多尔衮死后人生补入巅峰,两个月又从神坛打入地狱,从功臣到叛逆,人生坎坷,死后都不得安宁,这也是清内廷政治斗争的结果。

史料记载

《清史稿》: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有年威福自专,殁后其属人首告定罪除封。念定鼎之初王实统众入关,肃清京辇檄定中原,前功劳未可尽泯。今其茔域榛芜,后嗣废绝殊堪悯恻。交内务府派人员修葺,并令近支王公按时祭扫。

李成器

因为“玄武门之变”的缘故,他对于谁来当太子这个问题可以说是心知肚明,他知道一旦什么做不好就会遭到灭顶之灾。所以他曾经上书给皇帝说不应该立嫡长子为太子,这种情况只适用于太平的年代。可是现在外面兵荒马乱的,应该能者居之,我不行,父皇千万要立有功之人为太子啊。

但是,李成器还觉得自己表现的诚意不足够,于是每天都到睿宗的面前大哭特库,千求万求不要将自己立为太子。睿宗看到李成器这样,他就假装允许了。然而李隆基又突然之间客气了起来,说立大哥为太子。之后睿宗决议还是将李隆基立为了太子,赏赐了李成器。

之后李成器就改了名字叫做李宪。在唐玄宗心里,他十分的器重李宪。因为没有了什么利益上的冲突,所以两个人的感情也就更加的好。两个人之间经常往来,相处十分融洽。在李宪死后,唐玄宗追谥李宪为”让皇帝“,说自己的皇位是当年大哥让给他的。但回望李宪,不得不说是一个聪明之人啊!

人物评价

李隆基:大哥孝友,近古莫俦,尝号五王,同开邸第。远自童幼,洎乎长成。出则同游,学则同业,事均形影,无不相随。顷以国步艰危,义资克定,先帝御极,日月照临。大哥嫡长,合当储贰,以功见让,爰在薄躬。既嗣守紫宸,万机事总,听朝之暇,得展于怀。十数年间,棣华凋落,谓之手足,唯有大哥。令复沦亡,眇然无对,以兹感慕,何恨如之。然以厥初生人,孰不殂谢?所贵光昭德行,以示崇高,立德立名,斯为不朽。大哥事迹。身殁让存,故册曰让皇帝,神之昭格,当兹宠荣。

曹腾

历史上一位太监在死后许多年后被封为皇帝。他就是曹腾,说起曹腾,可能有些人不认识,但是说起曹操就应该没人不知道了。曹腾说起来其实是曹操的爷爷,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曹操的父亲曹嵩的养父就是曹腾,自然曹操就是曹腾的孙子了,虽然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

后来曹嵩继承了曹腾的官爵,曹嵩后来被罢官后,曹操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后来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继承曹操的一切,作为皇帝,他首先要追封祖宗,父亲曹操的谥号是武皇帝,爷爷曹嵩的谥号是太皇帝,而太爷爷曹腾的谥号是高皇帝,就这样,一代宦官在死后因为后代的强悍而被追封为了皇帝。

人物评价

陈琳:司空曹操祖父腾,故中常侍,与左悺、徐璜并作妖孽,饕餮放横,伤化虐人。

范晔:①腾用事省闼三十余年,奉事四帝,未尝有过。;②其后孙程定立顺之功,曹腾参建桓之策,续以五侯合谋,梁冀受钺,迹因公正,恩固主心,故中外服从,上下屏气。③自曹腾说梁冀,竟立昏弱,魏武因之,遂迁龟鼎。

司马彪: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

纵观历史上还有许多死后被封为皇帝的人,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如太上皇帝(太祖追谥)刘煓武烈帝,(孙权追崇)吴始祖孙坚,长沙桓王(孙权追崇)孙策,文皇帝(孙皓追崇)孙和等等,对于生前未当上死后却被追封的皇帝,大家又有什么看法呢?

标签:

更多文章

  • 汉奸汪精卫的下场怎么样?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汪精卫,本名汪兆铭(1883年5月4日-1944年11月10日),字季新,笔名精卫,因此历史上多以「汪精卫」称呼。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出生于广东三水(现属佛山市)曾谋刺清摄政王载沣,后于抗日战争期间投靠日本,沦为汉奸。他的夫人是陈璧君。他的投日对中国的抗日战争造成了无法估量的打击,对人民的抗日战

  • 唐朝的军事有多强大?可能没你想的那么简单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说起唐朝的军事,其实是由唐初奠定基础的。主导者,当然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后来又在唐高宗,唐玄宗等皇帝的努力下,大唐收获了一系列的成功的战绩。那么它的军事力量到底有多强呢?主要表现在唐太宗还被周边的异族称为天可汗。而且唐朝初年对外用兵,基本上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甚至有突利可汗不战而降的例子。这种种方面

  • 水浒中武大郎跟潘金莲的故事是真的吗?

    野史秘闻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

    史载,武、潘二人和睦恩爱,育有四子。武大郎的墓碑铭文就是最有力证据:“武公讳植字田岭,童时谓大郎,暮年尊爱四老,公之夫人潘氏,名门淑媛。公先祖居晋阳郡,系殷武丁后裔,后徙清河县孔宋庄定居。公幼年殁父,与母相似,衣食难济。少时聪敏,崇文尚武,尤喜诗书;中年举进士,官拜七品,兴利除弊,清廉公明,乡民聚万

  • 历史上二婚嫁给皇帝,儿子更是千古一帝?

    野史秘闻编辑:不惹红尘标签:

    孝景皇后王娡,为汉景帝第二任皇后,汉武帝生母。说起孝景皇后王娡那也是有一段趣闻,在皇帝挑选妃子皇后都是有很严格的要求的,但是孝景皇后王娡却是一个有过丈夫并且有一个女儿,那她又是怎么当上皇后并且儿子都成了皇帝的呢?接下来就让我们看看孝景皇后王娡的故事。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汉景帝早期非常宠幸栗姬

  • 古代长枪为什么挂红缨?难道只是为了好看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枪,在这个兵器排名中仅次于刀,位居第二。在我国古代的冷兵器中,枪的地位非常重要,号称“百兵之王”。枪的主要用法就是扎人,在使用的时候非常方便,为历代英雄豪杰所喜欢。历史上有很多的人使用长枪,肯定有其独特的地方,如果有幸能近距离观察长枪,可能大多数人都会知道在长枪的头部有一段红璎珞,因此长枪也一般被称

  • 乾隆才驾崩,为什么嘉庆就选择在大丧之日杀和珅?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说起贪污腐败,和珅永远是一个永远绕不过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有名的贪官权臣,贪污的数额巨大,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这其中很大程度由于乾隆对于他的放纵,乾隆爷对于他的贪污腐败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而就是因为有乾隆爷这个保护伞,和珅可谓是风光了大半个辈子。但是人生哪有处处都走运的呢?他在乾隆驾崩

  • 乔峰为什么要自杀,其原因究竟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萧峰智勇双全、胆略过人、豪迈飒爽、不怒自威,曾任江湖第一大帮丐帮帮主,期间掌管丐帮八年,一直率领丐帮以帮助北宋抗击外敌为己任,其间吒叱风云,是领导武林群雄的泰山北斗,在身世揭秘后被迫退位。萧峰在寻求身世期间结识了段誉和虚竹,并与之义结金兰,又得遇红颜知己阿朱,后为救被自己误杀的阿朱之妹阿紫来到辽国,

  • 大将韩信有没有谋反的举动,你怎么看?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我的感受是三个字,“莫须有”。不是岳飞那个莫须有的罪名,而是“莫须有”字面上的本意,可能有。我认为韩信可能真的介入了陈豨谋反,有过与陈豨暗通消息的举动。《史记·淮阴侯列传》对这段故事是这么记实的:汉十年,陈豨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豨所,曰:「弟举兵,吾从此助公。」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赦诸

  • 中国汉族王朝为什么极少对外征战?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纵观中华五千年历史,除了“华夷之变”式的江山易主,中华几乎从未像蒙古帝国、大英帝国那样、有效征服、统治、领导过外部世界。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从汉朝对待南越和对待匈奴的不同态度上,即可管窥到中国在国际上的自我定位。南越与匈奴,一南一北,皆属西汉邻国。但汉朝对他们却采取了一软一硬不同的政策方针。世所共知,

  • 楼兰古国消失的真正原因是什么?楼兰消失之谜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古楼兰,在丝绸之路被张骞打通后后,就逐渐为人所知。当时,楼兰作为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是一个非常繁华的国家,在当时西域众多小国中算得上是数一数二的了。是什么导致这个曾今无比辉煌的国度就此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楼兰扼守着丝绸之路的咽喉,可以说是人来人往的交通要塞,而在此时,楼兰王国的人民却一夜间都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