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究竟做了什么,令曹操满嘴流血,刻骨铭心?

刘备究竟做了什么,令曹操满嘴流血,刻骨铭心?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胖次 访问量:2522 更新时间:2024/1/15 12:07:18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四月,曹操命大将曹仁史涣为前锋,率领曹军主力部队渡过黄河,进攻位于黄河以北的河内郡。

曹操的这次军事行动前期进展十分顺利,曹仁率领的曹军精锐部队迅速扫平了河内,将其控制。随后,曹操留下大将魏种镇守河内,自己回师敖仓。

这原本应该是一场值得高兴的胜利,但是,曹操事后却懊恼终生,以至于自己咬烂了自己的舌头,满口鲜血,以此来作为终身铭记。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曹操这次进攻河内的军事行动是一场有更大企图的秘密行动,曹操进攻河内的最终目的,是要以河内为跳板,进而占领袁绍的大本营邺城。

曹操与袁绍在此之前是政治同盟关系,虽然有所分歧,但并没有公开闹翻。建安四年二月,河内太守张杨被部下杀死,河内大乱,恰巧此时袁绍正在幽州与公孙瓒进行最后的决战,邺城空虚。于是,曹操计划,趁机挥师渡过黄河,速攻河内,再转向东,进攻邺城。

可是,令曹操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袁绍事先竟然知道了曹操的军事行动,并且在建安四年三月将公孙瓒击败,回师冀州。

曹操攻占河内以后,按照原计划是要向东奇袭邺城,可他看到袁绍突然回师,于是不得不放弃既定计划,退回黄河南岸。偷袭邺城的计划因此失败。

那么曹操原本机密的军事行动,袁绍怎么会得到消息呢?答案是:有人告密。

袁绍的谋士陈琳在后来的《为袁绍檄豫州文》中有这样一段话:“往者伐鼓北征公孙瓒,强寇逆,拒围一年。操因其未破,阴交书命,外助王师,内相掩袭。会其行人发露,瓒亦枭夷,故使锋芒挫缩,厥图不果。”

这段话的意思是:之前袁绍大军北征公孙瓒,公孙瓒顽强抵抗,双方激战一年。这个时候,曹操忽然出兵,表面是奉旨出兵,其实是要搞偷袭。但是他这个行动被发现了,恰巧此时公孙瓒也被击败,袁绍及时回师,因此他的偷袭阴谋破产,没有实现。

这里所谓的“会其行人发露”,指的其实就是有人向袁绍告发了曹操偷袭的企图。

那么向袁绍告密,出卖曹操的人究竟是谁呢?

这个人就是刘备

根据汉末名士王粲的《汉末英雄记》记载:“曹操与刘备密言,(刘)备泄之於袁绍,(袁)绍知(曹)操有图已之意。”

意思很明白:曹操暗中告诉了刘备自己要偷袭袁绍的事情,可结果刘备缺向袁绍告了密,使得袁绍知道了曹操有图害自己的阴谋。

众所周知,曹操与刘备是死敌,曹操怎么会把军事机密告诉刘备,刘备又是如何向袁绍告密的呢?

这个问题一点也不难回答,当时曹操与刘备并不是敌人,而是如胶似漆,打得火热的“铁哥们。“

建安三年,曹操破吕布,刘备暂时归降曹操,跟随曹操来到了许昌

曹操对刘备十分厚待,史书称:“(曹操)表先主为左将军,礼之愈重,出则同舆,坐则同席。”

翻译过来就是:曹操向皇帝上表,封刘备为左将军,以隆重的礼遇厚待刘备,出门俩人坐一辆车,回到家中俩人坐一张席。

曹操就是在这段时间将偷袭邺城的计划告诉了刘备。

曹操如此厚待刘备自然是出于拉拢刘备的目的,他是希望以此笼络住这位豪杰,为自己所用。

但是,曹操失算了。

刘备乃人中之龙,又岂会长期屈居人下?

不久,刘备主动向曹操提出要率领军队截杀袁术。曹操的谋士郭嘉等人劝曹操说:“刘备不能放,一旦放走后患无穷。”曹操没有听。

结果,刘备果真一去不复返,在徐州袭杀曹操任命的徐州刺史车胄,占领徐州联络袁绍,与曹操公开对抗。

而直至此时,曹操才明白刘备的真实心理,自然也就想到了几个月前进攻河内,偷袭邺城计划流产,正是刘备向袁绍告的密。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曹操如此精明,他会把这种军事机密告诉刘备吗?

是会的。当时的曹操与刘备处于蜜月期,俩人好的“穿一条裤子”,以曹操放荡不羁的性格(曹操曾在吃饭因为想起来开心事竟把头插到盘子里,虎豹骑攻破南皮他高兴的在马上跳舞,曹操此人无威重,一旦遇到开心的事情就容易情绪失控,这也是诗人的共性,《三国志》也称曹操“任侠放荡“),估计再加上酒精的作用,嘴就不把门了,他就把自己要偷袭邺城的计划“自豪”的告诉了刘备。

而刘备性格与曹操完全相反,此人“喜怒不形于色”,有威重,说话不多,有事都在心里暗自琢磨。

刘备不信任曹操,始终行韬晦之术,装作老实忠厚的样子,伺机逃走。

而曹操口无遮拦,不慎泄密,险些酿成大错。

曹操对此十分懊恼,史书记载:“(曹)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意思是:自己咬破舌头,满嘴流血,以此来警示自己和后人,说话要谨慎。

曹操有如此举动,恐怕除了对自己失言的悔恨,还有对没能看透刘备的懊恼吧?

曹操和刘备这对著名的敌人,俩人既有交集更有冲突,其实,俩人根本不可能在一起。

因为他俩势同水火,完全不兼容。

笔者曾在《白话漫谈曹操、刘备、孙权的统治理念》一文中阐述过这个问题:

曹操简朴,刘备喜欢“狗马美衣服”:曹操生了三十多个子嗣,刘备搞“计划生育”只有四个孩子:曹操喜欢喝酒,刘备禁酒;曹操喜欢寡妇少妇,刘备对女人的欲望不大;曹操放荡不羁,性情中人,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曹操“唯才是举”,刘备以道德笼络人心;曹操博览群书,刘备不喜欢读书。

或许刘备自己总结的一段话最能说明俩人的矛盾:“今与吾水火相敌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

归根到底,性格的冲突造就了俩人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用到刘备和曹操身上蛮合适。

而正是这种深层次的矛盾冲突,才构成一副波澜壮阔、引人入胜、荡气回肠的三国历史画卷。

标签:

更多文章

  • 西游记如意真仙为什么要占据落胎泉,牛魔王为什么刻意隐瞒真相?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第97章、如意真仙为何要占据落胎泉?《西游记》西梁女儿国中有三大神水——子母河、照胎泉、落胎泉。这三大神水从开天辟地之初,就已经存在。这三大神水,在往常的亿万年,只有照胎泉有女儿国官方看守——此泉水就在女儿国迎阳驿站中。为何此泉要派人看守呢?女儿国人在年满20之后,可到子母河饮水。喝水三天之后,必须

  • 此君手捏刘备,脚踩东吴,手段高明,但你却认为他是个老实人!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三国演义》中,有一位儒雅忠厚,外表宽容的老人,叫刘表。在小说中,刘表是荆州之主,他在汉末乱世立足,曾击败孙坚,后收留刘备,却不能抵御外敌。曹操南征,他吓的一病不起,后被老婆控制,失去自由,忧伤哀怨的死在病榻上。他死后不久,儿子就将荆州送给了曹操。《三国演义》成功塑造了刘表优柔寡断,外宽内忌,外貌忠

  • 秦有始皇,汉有武帝,唐有太宗,宋朝最有钱,为啥一次没雄起?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中国历史上所有的朝代,不论灭亡的时候多么凄惨,都曾经雄起过。你比如秦朝,虽然死的很惨,但是横扫六国,北退匈奴的战绩了不得;汉朝虽然外戚、宦官啥的,雄起的时候,别的不说就汉武帝就足以说明一切;唐朝就记住墨刀就行,开山劈地;宋朝可以说是历史上最有钱的国家了,咋一直没雄起?第一,不尚武。简单来说,就是拿笔

  • 三国猛将赵云的真实面目 陈寿和罗贯中都没写透他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三国猛将赵云的真实面目陈寿和罗贯中都没写透他看过三国志的人,一定认为史实上的赵云只是个刘备的保镖,没有出色的人物,但我不认同,我认为赵云能留名后世而到今天还受大众欢迎是他自己争取回来的,其实他是文武双全的武将,让我分析一下:1.如果只看三国志原箸而不看裴松之的注,赵云确是个下第角色,但大家没看见裴松

  • 叶之秋封神局中局:商汤夺取天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野史秘闻编辑:心作祟标签:

    商汤夺取天下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其一,商汤乃夏朝的世代贵族。就如同秦朝为何能统一天下一样,商汤与秦始皇只是最终登上高位,书写霸业的那个人。其实,早在他们之前,他们的祖先就付出了无数努力。商国的第一人国君叫做契。契的身世很神奇,有一个故事叫做“玄鸟生商”。据说黄帝的曾孙叫做帝喾,帝喾的小老婆叫做简狄。有

  • 魏晋南北朝第一美男是谁?一笑倾人国,绝对的妖孽!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魏晋之王衍:误国美男子魏晋时期,王家无疑是顶级豪门之一。王家从西晋立国,就享受到了他人不可能享受到的富贵。自然,作为王家子弟,王衍的出场得到了当时人们的一致好评。作为竹林七贤中年龄最小却最是牛皮轰轰的王戎,他把王衍这堂弟更是夸到天上去了,他认为王衍就是“瑶林琼树”,如果真要从当世去找能和他相匹配的人

  • 托孤宰相帮助武则天踹掉唐中宗,转身又被武则天卸磨杀驴?

    野史秘闻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

    裴炎:聪明反被聪明误武周代唐时代,哪些人是李唐的死忠分子,哪些人是女皇的御用打手,往往一句话也说不清。大多数臣子还是跟着风向去的,咱们用上帝的视角去看,自然会觉得他们很傻,但事实上人在局中,有时候也不能清醒,就如裴炎,这个谥号为定性为“忠”的一位传奇,在李唐王室看来,他忠于武后,在武周集团看来,他又

  • 三国里曹操这位世人都争议的“奸雄”,最后为什么没有称帝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有人说曹操是三国里面功劳最大的一位人物,曹操白手起家,最后打败了比自己强大好几倍的诸侯,袁术、袁绍、刘表都是当时显赫的诸侯,最后都被曹操打败了,曹操也为当时中国的统一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可是就这样为什么他还不称帝呢?他是基于什么样地想法才不称帝呢?今天我们就一起看看曹操为什么不称帝。虽然曹操背负了很

  • [原创首发]万历宰相:皇帝与大臣之间的润滑剂真不好当

    野史秘闻编辑:策马西风标签:

    用润滑剂来形容一个人,也不知是褒是贬。一个人的好坏,很多时候也不能完全依个人爱好喜恶来评判,毕竟人是社会的人,要放在当时社会下才能看出,申时行就是这样一个人。申时行出生于长洲地区,他的父亲是富商,而他的母亲据说是一个尼姑。这种事只好放在民间说一说,一旦到了台面上就很不好看了。1562年申时行中了状元

  • 清王朝并不是不可救药的,奈何他们的眼光让他们走上了灭亡!

    野史秘闻编辑:黑姑娘标签:

    清朝是封建历史上的最后一个王朝,对于它,多数朋友的心态都晒丧权辱国,赔了又赔。其实小编私下想想清王朝灭亡是一定的。但是呢,稍微努点力,可能就不会输的那么惨,赔光了半个中国。第一个就是和蒙古老大哥一样,在国力强盛的时候,从东一路打到西。准确的说就是康乾盛世的时候,狠狠揍一顿。如果别的国家挨得太远,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