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刘备为什么敢称帝,他究竟是搅屎棍还是大英雄?

刘备为什么敢称帝,他究竟是搅屎棍还是大英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等你回来 访问量:4150 更新时间:2024/1/15 20:16:23

(上一篇链接:《曹操为什么终生不敢称帝?“胆小”的英雄,原因竟然是这样!》)

汉延康元年,公元220年,曹丕废汉朝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汉朝灭亡,曹魏建立。

仅仅一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意思是继承汉统,历史上习惯将其称为“蜀”或“蜀汉”,地位约相当于割据军阀。

那么作为以“汉室正统”自居的刘备,为什么敢于自立为帝呢?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

第一,刘备骨子里就是想称王称霸。

《三国志》记载:

先主(刘备)少时,与宗中诸小兒於树下戏,言:“吾必当乘此羽葆盖车。”

“羽葆盖车”是皇帝的规格,刘备从小就不甘寂寞。

对于刘备的言论,他的本族叔叔刘子敬吓得半死,说:“汝勿妄语,灭吾门也!”

意思是:你丫乱说这种大逆不道的话,会以谋反罪被灭门的!

刘备长大后,一心求取功名,适逢乱世,他终于闯出了一片天,但他不甘于人下,总想自己建立基业。

他先后背叛公孙瓒吕布、曹操、袁绍孙权刘璋,目的就是为了自立。

当他看到自己大腿长了赘肉,潸然泪下,给儿子取名“封禅”,野心昭然若揭。

后来刘备定蜀取汉中,便做了汉中王,紧接着曹丕废汉,于是刘备便迫不及待的做了皇帝,自立于四川。

《零陵先贤传》曰:是时中夏人情未一,闻(刘)备在蜀,四方延颈。而备锐意欲即真,巴以为如此示天下不广,且欲缓之。与主簿雍茂谏备,备以他事杀茂,由是远人不复至矣。

所谓“锐意欲即真”,“锐意”就是执意,一心一意的意思,而“即真”就是做皇帝。

这个记载是说,曹丕废汉后,中国人心不稳,都希望刘备能复兴汉室。但是刘备的心思是自己当皇帝,刘备和主簿雍茂因此劝刘备,但刘备却将雍茂干掉了,从此中原人便不再对刘备寄予希望。

第二,刘备称帝是因为跟随刘备的臣子们怂恿的结果。

乱世将相跟随主公浴血奋战,目的无非是封妻荫子,功名利禄,刘备麾下将士自然也不例外。早在刘备取巴蜀后,便有人以“第一次黄龙见武阳赤水”事件怂恿刘备称帝,但那时候汉中战役没有结束,刘备自然不敢公开谋反。

但后来曹操死,曹丕废汉献帝,这形势就不一样了,刘备终于可以冠冕堂皇的做皇帝,号称自己是汉室正统。

可以说刘备做皇帝,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

归根到底,是形势使然。

第三,刘备称帝的深层次解读

裴潜曾如此评价刘备:

“使居中国,能乱人而不能为治也。若乘间守险,足以为一方主。”

不少人对于裴潜评价的刘备的话心怀不忿,反应激烈。其实,这些人恐怕没有体会裴潜话中深意。

汉代以仁孝治天下,这种理念无疑是正确的,但是,由于汉朝统治者的失政,导致天下大乱,整个社会处于崩溃的边缘,而在这种局面下,要想稳定国家就必须有铁腕强权的人,用冷血的方式加以管理,这个人就是曹操。

换言之,汉朝“常态”的那种温文尔雅,道貌岸然其实是不合时宜的,每个人都想当老好人,都不愿意做坏人,那么结果只能是满世界都是坏人。曹操在这个时候其实充当了最大的那个坏人,而他的作用就是震慑了无数的“小坏人”!

刘备自己说自己:“今指与吾为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似乎他是汉朝正统,是仁义的代言人,可实际上,以当时的形势来看,刘备这种秉承汉朝所谓“仁义”的模式一旦再度成为社会主流,对整个社会将是一场灾难,那时候,恶人无人可治,任谁都会披着善良的外衣胡作非为,天下将会更加混乱。

其实,即便是“残忍”的曹操,他又何尝不知道仁义比残酷更好?他曾说:“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即和平年代要推崇德化,而战乱岁月应该注重能力。

曹魏大官高柔也说过:“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换言之,曹操,包括曹操幕僚,都明白冷酷残忍会留下骂名,并非长久之计,但是,在那个时代,必须有人来做这种事情,只有等社会秩序恢复了,国家稳定了,才能再重新谈道德和仁义!所谓“乱世用重典。”

从裴潜的角度看,刘备却做不到这一点,所以他才说刘备“能乱人而不能为治。”

中国历史上什么都缺,就是不缺野心家,三国后期天下大势本以趋于统一,但钟会却还想着割据称王,而野心家钟会的偶像就是蜀汉昭烈皇帝,钟会如此说:“事成,可得天下;不成,退保蜀汉,不失作刘备也。”

(本文为“老不看三国”头条原创首发,未经许可,请勿转载,如有疑问和出版合作意向,请联系qq:2059507522)

标签:

更多文章

  • 她是帝王宠妃,异常美丽,因别国献给帝王这个礼物,愤恨成为间谍

    野史秘闻编辑:君莫笑标签:

    说起前三代——夏商周的灭亡原因,在民间传闻里,基本都是一个套路——昏庸的末代君王,宠爱不像人类的美女,然后被贤明的君主代替,简直就是一出绝对正义对比绝对邪恶的样板戏啊,但是对历史有浓厚兴趣的人都知道,这种祸水红颜录是典型的脸谱化,一刀切,很大程度上在是胜利者对于失败者的污蔑,那么真实的情况到底如何呢

  • 真实三国 刘备为什么不看好诸葛亮军事才能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刘备之所以不信任诸葛亮,主要是由于刘备对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看好。诸葛亮用兵谨慎,不出奇招、险招。刘备求功心切,不欣赏这样的谋士。所以刘备把他定位为相才,而不是帅才。在《三国演义》当中,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从此以后,刘备用兵打仗处处倚靠着这位神奇的军师而获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诸葛亮也被认为是三

  • 乾隆南巡时为它豪掷黄金万两 如今它的去向成谜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下江南,在这期间,他豪掷万两黄金,从一个商人的手中买下了一幅名画。返回京城后,乾隆将画悬挂于宫中,日夜观摩,爱不释手。这幅画就是明朝著名才子唐伯虎的巅峰之作——《金山胜迹图》。从此之后,这幅画作一直藏于宫中。时间一晃到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14个省相继宣布独立,当时

  • 唐僧乃佛子金蝉子转世,为什么要对区区山神磕头跪拜?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第46章、唐僧乃金蝉子转世,为何要对区区山神磕头跪拜?叶之秋唐僧见到的第一个神仙是观音菩萨。当观音显露本相时,唐僧、唐太宗等现场所有人齐齐跪拜。从长安出发,唐僧遇到的第一个神仙是太白金星。老太白从寅将军口中救出了唐僧,临别时留下帖子点明身份,唐僧立刻磕头拜谢。哈密国境内,落伽山山神送来鞍鞯,临走时挑

  • 三国最大冤案,忠肝义胆的吕布为什么落下“三姓家奴”的恶名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吕布这个人,大家是很熟悉,吕布自姓吕,后来拜丁原作义父,改为姓丁,后来又从董卓,又改姓董。于是便有了“三姓家奴”这个称号来讽刺他的反复无常。《三国演义》是一部讲仁义的书,刘、关、张是作家罗贯中极力歌颂的仁义的化身。而吕布,却是袅情绝义、毫无主见的武夫,是刘、关、张的对立面,作家极力鞭挞的人物。书中,

  • 盘点中国历史上属龙的皇帝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人们说中国是龙的故乡,说中国人是龙的传人,说中国文化是龙文化。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龙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符号。而在封建王朝,皇帝更是一向自诩是龙的化身,自命为“真龙天子”,历史上也不乏属相为龙的皇帝。宋真宗赵恒宋真宗赵恒(968-1022)赵恒原名赵德昌,后又改名元休、元侃。太宗赵光义第三子,母李

  • 此人是忠于清朝的著名实业家,最后一个决定埋葬了这个帝国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庚子国难之后,在八国联军的残酷镇压下,义和团以及“反洋”势力被联军砍杀殆尽,至此清朝完全沦为“洋人家的政府”。但是这些洋人也并不是坏事做绝的,庚子年后,他们重新修筑了被义和团破坏的铁路、电厂、制造厂等等,重新的组建了被破坏的学校、教堂、医院等,著名的清华大学就是美国利用一部分庚子赔款成立的。在洋人的

  • 清官海瑞竟然多次行贿,他哪儿来的钱?

    野史秘闻编辑:人生初见标签:

    说清官海瑞也行贿,许多人可能不认同,但历史的真假是不以大众意识为转移的。最为直接的证据,是他在淳安知县任上,朝觐之年科派二百四十两银子作为行贿之用,其中九十两给了府衙及布按二司。海瑞(1515-1587),字汝贤,号刚峰,广东琼山(今属海南)人。明朝著名清官。历任知县、州判官、尚书丞、右佥都御史等职

  • 原创首发:皇帝眼瞎被人笑,心理变态害人多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网络图)南北朝梁代出了一个不应该是暴君的暴君,说他不应该是因为他知书达礼,读书达十四万卷,明理如此,又是帝王,不应该;但是他的确是暴君,前四十年,他养尊处优做帝子,晚年时梁代有侯景之乱,他有实力平乱却坐观国祸,置父亲梁武帝生死于不顾,暗藏私心,残忍地将兄弟子侄逐个消灭,上位后不断横挑强邻,终至亡国

  • 大明杀鬼双将星:一个上面有人,一个自身很硬,都是大英雄!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本文为百家说史专栏作者叶之秋原创首发说道抗倭名将,大家都知道戚继光。戚继光作战勇猛,敢打敢拼,杀了不少倭寇。戚继光的功绩已经深入人心,我这里就不多说了。本文主要讲讲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俞大猷出生于一个军官世家,可他绝非一介武夫。他五岁开始读书,十五岁竟然就考中了秀才。不过17岁时父亲去世,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