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揭秘古代的口袋书,名为巾箱本,宋朝考生曾使用其作弊。

揭秘古代的口袋书,名为巾箱本,宋朝考生曾使用其作弊。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1367 更新时间:2024/1/18 13:27:41

人们对于碎片时间的利用,往往能做成很多事情,这时口袋书就应运而生了,但是这种袖珍的读物并不是现代独有的,宋朝时期它就已经出现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流行一种口袋书,在公交车或地铁上,都能见到有人从口袋里掏出开本极小的书认真翻看。其实口袋书并不是现代人独享的出版物,在古代也有类似的袖珍书,名为“巾箱本”。“巾箱”为古人用以装头巾、手帕之类物品而随身携带的小箧,这种袖珍本书型很小,可以装在巾箱之中,故此得名。

“巾箱本”由来已久,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后序中称“家遭火,书籍都尽。惟有抄本二卷在巾箱中,尝以自随,故得犹在”。《南史》也载衡阳王钧“手自细书《五经》为一卷,置于巾箱中,以备遗忘……诸王闻而争效为巾箱《五经》”,巾箱《五经》遂为一时时尚。可见早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小巧精致的“巾箱本”,以便于古人行旅中坐卧诵读的特点备受推崇。

进入雕版印刷时代,由于开本小,节省印刷材料,因此相比普通图书,“巾箱本”书价便宜,广受文人青睐。南宋文人戴埴在《鼠璞》中云:“今巾箱刻本无所不备。”可见当时“巾箱本”内容之丰富。不过,宋人推崇“巾箱本”,并不仅仅因为好学所致,还有人看中了它“便于携带”的特点,利用其夹带入科举考场作弊,一如今日各类考试中的缩印“小抄”。

史料记载,南宋嘉定年间,宋宁宗曾特准焚毁印制此种考场夹带“巾箱本”的印刷印版,可见,当时考生将“巾箱本”夹带进科举考场借以作弊的情况并不少见,以致朝廷需要下大力度限制此类书籍的出版。不过,政府的这类限制措施效果并不明显,此种现象竟然绵延近千年,直到清代依旧存在,《清稗类钞》就记载,同治年间,由于监考疏漏,考生进入考场夹带现象屡见不鲜:“入场者,辄以石印小本书济之。或写蝇头书,私藏于果饼及衣带中,并以所携考篮酒鳌与研之属,皆为夹底而藏之,甚至有帽顶两层靴底双屉者。”藏在衣物中,裹在食物中,甚至缝在鞋底里,可以想见,当年一些考生为了将“巾箱本”带入考场,已经到了无所不用其极的地步。

事实上,纵观历史,并不是所有“巾箱本”都堕落到如此“拿不上台面”的地步,很多“巾箱本”是为了方便主人日常查阅、参考而制作的,对于那些在官场从事幕僚一类工作的文人来说,将类似锦囊一样实用的书制作成“巾箱本”并随身携带,非常实用。因此很长时间以来,这种书大受官吏们的欢迎,极为畅销。不仅如此,对于一些文人爱不释手的名家名作,为了随时方便翻阅、欣赏,文人们也会做成“巾箱本”的形式。宋代米芾曾得到唐人褚遂良摹的兰亭序帖真迹,他把整幅大的法书分割、装帧成一个小帖子,是为“袖珍帖”,在今人看来,米芾此举有破坏文物之嫌,但他之所以这样做,源于对褚遂良作品的崇拜之情,希望能够将这幅作品随时翻看,须臾不离身。

好书受用一生,是古往今来人皆认可的道理,更何况是“巾箱本”这类方便阅读、方便携带、又价廉物美的好书。对于今人来说,在繁忙的生活中,偶有空闲,坐下来安心翻阅这样的好书更是一种幸福的享受。

标签:

更多文章

  • 朱棣迁都北京,他儿子朱高炽继位后为什么又想迁回南京?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历史上的王朝,除了商朝之外很少有迁都的,除非是因为外力作用不得已而为之,明朝的迁都是一次很明智的行为,这里能看出朱棣的高瞻远瞩,那么他的继任者朱高炽为何又想将都城迁回南京呢?朱元璋建立大明后,首都一直在南京。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但是朱棣死后,他的儿子朱高炽曾一度想迁都回南京。这是为什么呢?朱

  • 做和尚有什么吸引力,南朝梁武帝萧衍为什么如此痴迷?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作为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梁武帝萧衍在后世有着很高的地位,不过他也有着很多常人不能理解的癖好,他非常喜欢当和尚,是一名狂热的佛教信徒,让人不禁怀疑佛教究竟有什么吸引力,能够让皇帝放弃享乐。梁武帝萧衍是南北朝时期最有名的皇帝。作为南梁政权的开创者,萧衍一生有很多传奇之处。他多才多艺,是中国历史上最博

  • 看一看宋朝时期的食物保温技术,双层碗有更好的保温效果

    野史秘闻编辑:女王范儿标签:

    保温瓶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保温设备,它采用双层中间真空的结构,能够最大限度防止热量的散失,但其实这种结构早在宋朝时期就出现了,这也是宋朝食物保温设备的原理。“明永乐青花热水瓶”因出现在央视《寻宝——走进晋江》节目中而大出风头。这个热水瓶是现代热水瓶造型,把手、盖子皆有,所不同的只是材质为青花瓷。不

  • 末代皇帝溥仪其人,有可能是个同性恋者?

    野史秘闻编辑:落叶无声标签:

    溥仪是清王朝最后一位皇帝,也是我国封建王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他一生有过很多个女人,却未有任何子女,关于无后这件事,民间对其议论纷纷,各种小道消息也是层出不穷。关于溥仪的同性恋问题,其实在《我的前半生》中就有记载,但比较隐晦,如向太监嘴里尿尿。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和溥仪本人的自尊心,贾英华不可能坦然

  • 大名鼎鼎的凤雏庞统是如何死的,庞统帮刘备做了哪些事?

    野史秘闻编辑:星辰落怀标签:

    三国时期有言,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两个都得到了,但是却没有完成大业,甚是可惜。庞统的英年早逝也给刘备带来了很大的遗憾,那么庞统到底是死于什么原因?他又给刘备出过什么好主意呢?说起刘备来,除了和他生死征战的两兄弟张飞关羽之外,为人们所熟知的就是诸葛亮了。话说当年刘备三顾茅庐,像书童一样等着这位

  • 东吴名将凌统是如何死的,他死的时候多少岁?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凌统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名将,年少成名。凌统在军旅中亲贤礼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就是这样一位受人尊敬的大将,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呢?凌统(189-237)字公绩,三国时期吴郡馀杭(今浙江余杭)人,吴国名将。少有名盛,为人有国士之风,多次战役中表现出色,官至偏将军。凌操之子,官至偏将军。十五岁的时候就

  • 东吴是怎么灭亡的?西晋灭吴的的根本原因

    野史秘闻编辑:等你回来标签:

    西晋是我国自三国之后第一个统一的朝代,三国末期,只有东吴还在依靠天险苦苦支撑,那么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什么呢?公元280年西晋灭吴,西晋一统天下。西晋建立的时候,三国中惟一留下来的东吴早已衰落了。吴国最后一个皇帝孙皓是孙权的孙子。他不但不懂得治国治军的策略,还专横残暴,惟我独尊。他曾经下令迁都武

  • 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被废掉的皇帝,细数他做过的那些荒唐事

    野史秘闻编辑:胖次标签:

    自汉武帝巫蛊之乱后,汉朝国家整体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巫蛊之乱也导致了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恐惧症,刘贺就是这一时期被选为继任人选的皇帝,但是这个奇葩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荒唐,权臣霍光看不下去了,就将他的帝位废掉改为王,另选了一位皇帝出来。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位奇葩皇帝都干了哪些荒唐事。众所周知,刘贺原本是昌邑王刘髆

  • 最重量级的脑残粉,唐太宗迷恋王羲之却贬低王献之?

    野史秘闻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

    王羲之和王献之是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父子二人合称二王,对后世的书法艺术推动产生了深远影响。王羲之的脑残粉非常多,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唐太宗李世民了。历史上往往以“二王”并称,又往往以大王概括小王,但王献之书艺自有其独立价值。王羲之至会稽后,书法艺术成就达到顶峰。但誓墓不仕后因笔札多为代笔人所书,乃有非

  • 第一位女皇不是武则天?她还与武则天颇有渊源

    野史秘闻编辑:冷默言语标签:

    说起女皇,我们脑海中想到的可能只有武则天一人,确实如果说是正统皇帝的话,历史上只有武则天一位女皇,但要是说那些掌握皇帝实权的女性,则就不止武则天一位了,唐朝时期的陈硕真就是其中之一,她还与武则天颇有渊源。中国历史上究竟有过多少个女皇帝?有人说只有武则天一人,其实不然,若不以地位、成就论英雄,应该有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