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曹操为什么总喜欢杀名士?是因名士恃才傲物吗

曹操为什么总喜欢杀名士?是因名士恃才傲物吗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异世邪君 访问量:3077 更新时间:2024/1/19 5:21:12

192年,曹操在当地官僚和名士拥戴下成为兖州刺史,当时他的实力不够强,地位也不稳固。兖州属中原的“四战之地”,周围强敌环伺。州内诸郡的太守、豪族也各怀异心,其中就有曹操青年时的好友、曾经的党人、陈留郡太守张邈。曹操起兵之时,本是张邈的属下,现在却成了张邈的上级,这令张邈心中不平。

边让,子文礼,曾在大将军何进府中做幕僚,后出任扬州九江郡太守。边让自认为不适合做太守,遂辞官回家乡兖州陈留郡。作为与孔融齐名的名士,边让“恃才气,不屈曹操,多轻侮之言”,曹操怒而杀之,并夷灭边让一族。这可捅了马蜂窝。兖州“士林愤痛”,兔死狐悲,曾经拥戴曹操的名士陈宫与张邈联合吕布发动叛乱。

曹操

兖州郡县纷纷倒戈,只有鄄城(兖州治所,即首府)、范、东阿还在曹军手里。当时曹操在进攻徐州,如果不是留守的荀彧程昱沉着应对,力保三城不失,恐怕就没有日后的魏王了。曹操花了两年时间才彻底荡平这场叛乱。199年吕布兵败后,陈宫也被俘虏,曹操不计旧恨,劝陈宫投降,陈宫不为所动,遂杀之。

曹操从兖州叛乱中吸取了一个教训:名士的重要性。即便没有治国或军事才能的名士,不能成为曹操的幕僚,但他们声望高,又结交或依附豪族,振臂一呼,地方豪族和人民往往归从。在力量不足够强大时,不能任意戕害名士,反而应该充分利用名士的声望和号召力。官渡决战之前,袁绍南下大举攻曹的影响下,曹操控制地区“四方瓦解,远近顾望”。曹操派出陈群何夔等一批名士去镇抚谯郡诸县,以稳定人心。

曹操画像

193年杀死边让之后,直到204年之前,曹操没有杀掉手下一个名士(兵败不降或者还想叛逃的陈宫和沮授不算,算不上名士的华佗也不在此列),反而以朝廷名义征辟了一批横议是非、骜不驯的名士,比如祢衡和孔融。祢衡与此前的边让一样恃才傲物,多次轻侮曹操,曹操吸取教训,一忍再忍,最后实在忍受不了,也只是推荐祢衡给刘表而已。大名士孔融不但对曹操冷嘲热讽,更反对曹操篡位,但曹操也隐忍很久,208年当上丞相、权力更加稳固之后,才借机除掉孔融。

平定冀州前后,东汉朝廷也几乎被架空,曹操大权在握,志得意满、容不得置疑和批评,兖州叛乱后矫饰、姑息名士的面具渐渐除去。205年曹操下令“整齐风俗”,破除朋党,加强言论控制,主要是针对孔融这类的“浮华之士”。较早暴露曹操矫饰一面的是许攸官渡之战时,许攸从袁绍阵营叛变,建议曹操攻击袁军粮草所在地乌巢,曹操从之,一举击败袁绍。许攸自恃功高,轻慢曹操,甚至直呼曹操小名阿瞒。曹操装作不在乎,但内心忌恨,终于在204年抓住把柄杀掉许攸。

与孔融同年被杀的周不疑在汉末历史上并不突出,实际上是一个少年英才。他与曹操最喜欢、最聪明的儿子曹冲关系很好。曹操想把女儿嫁给周不疑,被周拒绝,不久后曹操派刺客暗杀了他。周不疑死时年仅17岁,据史书上说,他被杀是因为当年曹冲不幸病死后,曹操认为其他儿子以后都驾驭不了周不疑。

在笔者看来,这个理由实在牵强,一个17岁的少年再有才华,能比得过曹操霸府内多如过江之鲫的谋臣智士?曹操杀周不疑的真实原因是,权势越大,曹操性格中狭隘、专制的一面越充分暴露出来,小小的周不疑竟敢拒绝堂堂东汉丞相(司空)的好意,不知好歹!

孔融

娄圭,字子伯,荆州南阳郡人,青年时与曹操有交情,后来成为曹操的谋士。随曹操平冀州、征刘表、破马超,屡立功劳,曹操感叹“子伯之计,孤不及也”。后来,娄圭就说了一句“此家(曹操)父子,如今日为乐也”。曹操认为他诽谤,收监后杀之。其实,很可能是娄圭的才智遭已曹操嫉妒,也有功高震主之嫌,出言不逊只是曹操除掉他的借口。曹操爱才惜才的另一面,是度量狭小、阴狠好杀。与娄圭同年被杀的是荀彧,荀彧是士人领袖,为人低调谦逊,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居功至伟,又与曹操及其手下重臣联姻,但反对曹操的篡逆不臣之举。鉴于荀彧的贡献、威望和地位,曹操不敢直接杀掉,只好逼荀彧自尽。

建安七子

路粹是“建安七子”之外知名度较高的作家,在曹操幕府里充当笔杆子。曹操指使路粹罗织孔融罪状,孔融被诛后,时人看到路粹的文章,“无不嘉其才而畏其笔”。这个刀笔毒辣的御用文人结局也不好,215年随曹操大军到汉中时,路粹“坐违禁贱请驴伏法”,“贱请驴”可能是经济犯罪。

216年、219年曹操先后杀掉崔琰杨修。从204年到去世前的15年里,曹操至少杀死或逼死了手下八个名士。而在此前11年,即使算上被杀年份不详的桓邵,也只有两位。这十位名士中,纯粹因政治问题而死的只有荀彧,孔融、崔琰、杨修之死是政治因素和曹操性格因素都有,而边让、桓邵、许攸、周不疑、娄圭都没有犯什么大错,只是曹操眼里揉不下沙子,不敬、失言、甚至仅因为才高就会招来杀身之祸,伴君如伴虎也!实际上,由于曹操的猜忌多疑好杀,程昱、贾诩、刘晔等忠心耿耿又多谋善断的谋士都谨小慎微,未能充分发挥才智。

可见!权力是一种流毒,得到了他人就会变得自己都不再认识自己。

标签:

更多文章

  • 古代将士军功是如何计算的?是采取割耳的方式吗

    野史秘闻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

    古代军功的计算比较复杂,各个时期都不相同。一般而言以斩首、陷阵、先登、俘获作为计算标准,携带首级比较麻烦,一般都采取割耳的方式。至于军功的赏赐也不尽相同,赏格一般都是根据出征时临时制定的,仅以明朝为例,试做说明。明朝将士比如明朝永乐年间,实行“奇功”、“首功”、“次功”三等军功,获得“奇功”有四种情

  • 揭秘中国最神秘的两座帝王墓:大炮都攻不破

    野史秘闻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

    关于秦陵陪葬品的数量,司马迁称,“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从秦陵的占地面积来看,其珍宝的价值和数量无法估量。《汉书》等史书也记载,“冶铜锢其内,漆涂其外”、“披以珠玉,饰以翡翠”、“棺椁之丽,不可胜原”一副棺椁,就这么值钱,那加上其他的文物,其价值不言而喻。图片来源于网络陵园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

  • 亚瑟王究竟去哪里了:为什么无人知晓他的下落?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亚特兰蒂斯是传说中的神秘文明,有传闻说这种文明栖身水中,与世隔绝。人们无法找到这个神秘的国家,但是有一个人或许找到过,那就是亚瑟王。图片来源于网络亚瑟王传奇的一生亚瑟王的一生十分传奇,他以私生子的身份继承王位,这位金发碧眼的少年,容貌俊俏干净,可以让任何女人心醉,同时他也是大不列颠王国最为强大的王。

  • 他曾是皇帝身边最受宠的人,最后惨遭凌迟,成为史上最惨的太监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中国古代处罚犯人的刑法有千万种,在秦朝经历了商鞅变法以后,商鞅注重严刑峻法,他本人就发明了许多种刑法,并且大多一直延续了各个朝代,当时“凌迟”在秦汉已经十分流行,但国家法典不允许,算是私刑。五代时期才合法,正式定名“凌迟”的是辽。凌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用于死刑名称,则是指处死人时将人身上的

  • 揭秘《龙门飞甲》中的“黑水城”历史上存在吗?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党项人叫黑水为“额济纳”,黑水城就是额济纳城,而蒙语里称为“喀拉浩特”。现存城墙为元代扩筑而成,平面为长方形,东西长434米,南北宽384米,周围约1600米,最高达10米,东西两面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墙西北角上保存有高约13米的覆钵式塔一座,城内的官署、府第、仓敖、佛寺、民居和街道遗迹仍依稀

  • 说说三国男人中的四大极品软蛋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三国应该是个崇武的年代。搁下善战的武夫,即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似乎基因里,也带着铮铮傲骨。当然,风气大抵如此,可也总有例外。在本文中,我们不妨罗列四位三国时代最富有代表性的软蛋,来看看他们“疲软”的人生履历。秦宜禄:被曹操戴绿帽子的软蛋秦宜禄这人,在三国也许并不算出名。不过,一旦和曹操有了纠葛之

  • 揭秘:武功极差的宋江是如何坐上梁山头把交椅的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宋江在上梁山之前,是济州府郓城县的一名押司,他“刀笔精通,吏道纯熟,更兼爱习枪棒,学得武艺多般”,深受领导的赏识和器重。宋江“生平只好结识江湖上好汉”,加上他“端的挥金如土”,喜欢为他人“排难解纷”,乐于“周全人性命”,名声传遍山东、河北,在别人眼里宋江就如同一场“能救万物”的“及时雨”。“生辰纲”

  • 涨点文化:为什么宫殿园林里的柱子下面都要“垫”块石头?

    野史秘闻编辑:活在梦里标签:

    柱子,是每座古建筑的基础,就像人的脊梁撑起了整个身子一样,柱子也是建筑物的“脊梁”。它在宫殿园林里最常见,可小伙伴们是否都好好观察过它呢?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根柱子下面都垫着一块石头?今天宫殿君就带着大家涨点文化,去了解了解柱子下面这块“石头”,它里面可是蕴含着大文化的哦!一、小小身子,大大来头柱子下面

  • 陆上丝绸之路:大汉朝与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

    野史秘闻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陆上丝绸之路的历史:南方陆上丝路即“蜀-身毒道”,因穿行于横断山区,又称高山峡谷丝路。大约公元前4世纪,中原群雄割据,蜀地(今川西平原)与身毒间开辟了一条丝路,延续两个多世纪尚未被中原人所知,所以有人称它为秘密丝路。直至张骞出使西域,在大夏发现蜀布、邛竹杖系由身毒转贩而来,他向汉武帝报告后,元狩元年

  • 未央宫的后宫地下竟有如此多的地道:是后妃偷情所用还是其他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上一期,宫殿君给大家讲了未央宫,相信大家对这座历史上工龄最长的宫殿有了基本的认识,不过可惜的是,未央宫再雄伟,再出名,它都已经不存在了,如今的未央宫仅剩遗址,而对它的考古挖掘一直都在进行着。今天,本君就给各位讲讲未央宫的一个考古发现,这个“发现”还牵扯出了汉朝统治者的一个“大秘密”。在对未央宫的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