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野史秘闻>历史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到底存不存在,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历史中的巾帼英雄花木兰到底存不存在,最后的结局是什么样的?

所属分类:野史秘闻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947 更新时间:2024/1/17 21:51:28

在历史中有不少的巾帼英雄,其中花木兰是最为出名的,尤其是一首木兰辞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那在花木兰恢复女儿身之后她的结局是怎么样的呢?

人们对于古代英雄上战场这件事情非常的向往,也对他们在战场上的故事非常的感兴趣。诚然,在战场上发生的一系列著名的战役都是这些将军引以为傲的资本。他们用他们的武器保卫了国家,用他们的生命捍卫了当时的国家。可是有这么一些女性的出现,也让人们对于这些女性巾帼们表示了深深的敬意。也正是因为她们的存在为历史进行了点缀,也正是因为她们,女性巾帼才能够显得更为出类拔萃。

第一位就是我们一直熟悉的花木兰,花木兰从军的故事,想必很多人从小就听过了。而花木兰替父从军,这样感人的故事也突出了花木兰是一个敢于吃苦,勇于面对挑战的姑娘。最难能可贵的是花木兰一边隐藏着自己的身份,一边还要从军打仗,如此征战了数十年,花木兰却从来没有抱怨过。

而如今花木兰不光被写入课本,甚至还要进行动画片的拍摄,这也让许多人都感受到了花木兰本人的魅力。但是花木兰后来的结局却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想知道结局,就要先考证出处,花木兰在历史上确有其人吗?木兰诗在成诗之前便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本是一首北朝民歌,何时开始传颂早已不可考证,不过成为叙事诗已经到了北魏,原本只有300余字,流传中得到了文人的润色,到了隋唐两代,便已经初露风骨,后代文人又将木兰辞进行艺术加工和改编,明代的徐渭甚至将诗改成了剧,登上舞台。

关于花木兰其人,历代考证皆不同,例如清康熙年间的县志记载:“木兰,本县朱氏女,生于唐初,……假男子代父从军,……至今其家犹在木兰山下。”-黄陂县志,可由于清朝距离南北朝早已过去千年自然难辨真伪,不如看看新唐书是怎么介绍的,“少女木兰,姓任”-新唐书。

因此,花木兰的拥护者坚定的认为,原形在历史上确有存在,大概属于北方民女,但是籍贯不可考证,由于南北朝时北方边境压力很大,少数民族柔然崛起,开始向南蚕食疆土,北魏政权常年处于军事动员状态,所以官府规定,每户都必须出一名男子从军。

从木兰辞中可以看到,木兰没有兄长,父亲又年高,弟弟还在幼龄,于是她做出了大胆替父从军的决定,从此过上了十几年的军旅生活,直到衣锦还乡,看看木兰辞最后的陈述,“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读到这里,大多数理性思考的读者会感到奇怪,既然是个女孩子,身体条件又怎么会与其他男兵无法分辨?更不要说十二年的军帐生活同吃同住,一起洗澡,一起上厕所,到了生理期又该怎么解决?怀疑论者便据此认为,花木兰的故事是古代专制朝为了宣传孝道,故意杜撰出来的民间故事,不具备历史考证价值,历朝历代军队都是壁垒森严的,想保持身份不被拆穿几乎没有可能。

木兰辞起初只是民歌,民歌的特点往往需要取自现实,文辞简单朗朗上口,方便文化素养低的老百姓传颂,后来经文人的加工变成了艺术作品,虽然部分情节采用了夸张和浪漫的表现形式,但是提取出那基本的故事,却也并不难理解,对照正史,柔然崛起后立国158年,与之对立的中原王朝就经历了数个,而在那一个多世纪的漫长岁月里,北齐,东魏,北魏,与柔然在燕然山与黑山一带发生过数次会战,以上的历史和木兰辞中互为对应关系,由此可以推断木兰确有其人。

关于花木兰的结局在木兰辞中也有提及:“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花木兰的故事迅速传遍朝堂,受到了天子的重视,可见在当时的社会,一个女子女扮男装替父从军,人们一方面是认为奇,另一方面是认为孝,木兰见到了天子这段相对可信,因为古代谁也不敢触犯天子权威,随便杜撰一个故事出来糊弄人。

在木兰辞最后的陈述中,花木兰不愿朝堂为官,而是返回故乡,恢复了女儿,诗到此结束,后事没有记载,不过好在民间传说口口相传,关于木兰的结局,有这么几种:

徐渭所作《雌木兰代父从军》中,说木兰同村有一个青年叫王朗(不是司徒大人),是木兰的仰慕者,木兰代父从军后,他非常佩服,木兰回家后他就娶了木兰。

同是明代朱国祯所作《木兰将军》中,说木兰打仗归来,皇帝知道了她是女子,要纳她为妃,木兰不从最后自尽而亡,皇帝很懊悔,就追封木兰为孝烈将军。(这也是元代《孝烈将军记》中的结局)

清代《闺孝烈传》中,说木兰打仗被俘,敌人中有女子叫卢玩花爱慕木兰,就强行和木兰成亲,木兰告诉了她真相,卢玩花非常佩服,就和木兰结拜了姐妹。后来木兰的未婚夫王青云率大军进攻,取得胜利,救出木兰和卢玩花,后来两人都嫁给了王青云。

褚人获《隋唐演义》中所突厥可汗进犯中原,征发士卒,木兰代父从军,结果被俘。战争结束后,木兰回到家乡,发现父亲已死,母亲带着弟妹改嫁。木兰的事迹流传开后,可汗要娶木兰为妻,木兰不从,自尽而亡。

木兰仗胜回到朝廷,辞去尚书一职,回到家中,换回女装,被世人知晓其女子身份,此消息传回朝廷,皇帝因其有功而免其欺君之罪,又想召其入后宫为妃子,木兰宁死不从,最后自刎。皇帝闻之,大惊,追其为“将军”。

对于当时的强制征兵,很多百姓都是苦不堪言的,所以当有木兰这样的一个人出现的时候,大家一定会歌颂她的巾帼英雄事迹,随着百姓的一次次传播,木兰的形象便会被美化,借借助这样的一个任务角色,将百姓的很多想法都寄托在她的身上,用戏曲的方式传颂了出来。

历史真正如何,还需要进一步考察,但是木兰的巾帼英雄形象影响着我们好几代的人,告诉我们女孩子也可以做到很棒,我们也应该向木兰学习,不畏艰苦,我国家做贡献!

标签:

更多文章

  • 这位皇帝砍掉犯人的脚 百姓却说这位皇帝非常的仁慈 这是为什么呢?

    野史秘闻编辑:与世无争标签:

    唐朝李世民在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想掩盖这个事实,他就非常努力在做一个明君,在百姓心中树立一个好的形象,他的一生确实可以用明君来阐述,一次砍掉犯人的脚,百姓却说他仁慈这是为什么呢?我们都知道,在古代的时候,皇帝是没有错误的,皇帝的想法臣子们一定要不问原因就要去办好,而身为皇帝的李世民,萌生了修改刑法的想法

  • 咸丰在临终前为什么没有效仿汉武帝杀了慈禧以绝后患?其实原因很简单

    野史秘闻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

    清朝可以说因为慈禧的存在加速了清朝的灭亡,也是因为她的存在让诸多的百姓陷入战火之中,咸丰在濒死之际的时候其实是想效仿汉武帝杀了慈禧的,可为什么没有那么做?咸丰继位后,清王朝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局面,内有太平军起义,外有列强虎视眈眈。面对重重棘手的问题,咸丰没有锐意进取,反而置兵败于不顾,成天沉湎于风花雪

  • 古代被株连九族的时候那些亲戚们为什么跑路?就在家中等着官兵上门

    野史秘闻编辑:卖萌天才标签:

    在中国古代的时候皇帝为了维护自己的权益推行了各种各样的酷刑,在古代有一句叫做祸不及妻儿,在此基础上株连九族的刑罚算是极其残忍了,不仅妻儿被连累就连亲戚朋友都被连累,那为什么被株连九族之后亲戚们不跑路呢?族刑发源于战争,在上古时代的各族混战中,战败的一方往往会受到全族集体受罚。根据《尚书》的记载,夏启

  • 为什么说蜀汉政权成也隆中对,败也隆中对?

    野史秘闻编辑:异世邪君标签: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当时驻军新野的刘备在徐庶建议下,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直到第三次方得见。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诸葛亮在登上政治舞台之初,就以《隆中对》的方式为刘备描述出一个战略远景。不过,今天当我们回过头,重新审视“隆中对”的

  • 长坂坡一战中赵云救出了阿斗 被困的还有刘备的两个女儿 赵云为什么没有救出来?

    野史秘闻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

    三国中长坂坡一战中赵云救出了刘婵,在当时被困其实不止刘婵和甘夫人,被困的还有刘备的两个女儿,刘备的这两个女儿当时只有十六七岁。为什么赵云没有救下刘备这两个女儿呢?曹操率大军南下,进攻荆州,刘备势弱,只能逃跑。在长坂坡附近,曹操的先锋部队追上了刘备。看到曹军追到,刘备吓得丢下老婆、孩子,仅带了数十骑一

  • 唐朝民风开放 女子更是大胆 当时的女人能开放到什么程度?

    野史秘闻编辑:晴天标签:

    在中国历史中唐朝是最为鼎盛的时期,素有大唐盛世之称,在当时不仅国家繁荣昌盛就连军力也是十分强大的,周边的藩属国都想与之交好。这也是为什么在如今国外一些华人聚居的地方被称之为“唐人街”的原因之一,这也由此可见唐朝对后世的影响。我们都说,唐朝不仅繁荣昌盛而且它的开放包容程度也是空前的。来到长安的外国人只

  • 战国七雄中韩国为什么最弱,韩国没有什么建树 为什么也能被称为战国七雄呢?

    野史秘闻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

    韩国是周朝的周王族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存在感最低。秦楚燕赵魏齐的国号,都曾经被后世政权借用过,唯独“韩”没有。假如没有法家名士韩非

  • 元朝名将贤相史天泽是个什么样的人,应该如何评价史天泽?史天泽到底是名将贤相还是汉奸?

    野史秘闻编辑:我亦王者标签:

    史天泽是大蒙古帝国和元朝初年著名将领,为蒙古帝国南下攻金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又初为左丞相,治世理政,安邦定国,是忽必烈推行汉法的主要大臣之一,也是元朝时汉族显贵的代表人物。史家籍贯为永清,史天泽的曾祖史祖伦是个盗墓贼。他的父亲史秉直听闻蒙古的“太师国王”木华黎统兵南伐,于是招集族人,裹胁当地数千居民,

  • 乾隆年间的德州行宫

    野史秘闻编辑:元气少女标签:

    行宫是古代皇帝出行时候下榻的宫殿,在全国各地建有多所,可以想象当时给皇帝住的宫殿有多豪华,规格都是按照当时皇家的标注来的,毕竟地方官员如果招待不周可是要被罢官的。德州行宫,本名“恩泉行宫”,坐落在今华联商厦处,是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山东巡抚爱必达兴建的,之所以取名恩泉,是因为宫殿旁边有当年燕王

  • 鲁肃为什么向刘备推荐庞统?

    野史秘闻编辑:笑红尘标签:

    庞统是三国时期的著名谋士,道号凤雏,与诸葛亮齐名,是一位很有才干的人物,但是却戏份不多。通过他加入刘备阵营,我们能看出当时人才选贤主的一个人普遍规律。庞统是三国著名谋士,他本在吴将周瑜手下担任功曹,周瑜死后成为刘备部下。关于庞统为何投入刘备门下,不同人有着不同的解释,当中又反映了古代结盟者之间怎样的